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上丝绸之路ˆ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 称。学界一般将其对分为两条线路:“南海丝路”与“东方海上丝路”。但人们在谈 到海上丝绸之路时,多想到的是“南海丝路”,却很少提及“东方海上丝路”。实际 上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提到,齐国与朝鲜做生意,进口朝鲜的“文皮(有花纹的兽 皮,多指虎豹的皮)、服(即皮衣)。齐国还开辟了从山东半岛沿海起航,东通 朝鲜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了政府倡导和组织海外贸易的先河。考古资料 证实,来自齐国的物品主要发现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境内,而在朝鲜半岛北部 见到的则主要是来自燕国和赵国的物品 至秦代,徐福之行拓展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史记》记载,徐福两次率大规模 船队东渡,人员和货物中有懂各种技艺的工匠和五谷种子等。近年来,中韩日三 国学者从考古学、历史学、航海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对徐福船队的去向进行了全 面的探索,其从山东半岛启航到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南下至日本列岛的东渡 路线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今韩国南部一带和济州岛有许多关于徐福寻仙求药的 传说,日本自古以来也有许多徐福的传说,我国南北朝时期及唐代的许多史料也 都提到徐福到了日本。 汉代至隋唐时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一直通畅。《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和《新 唐书地理志》还详细记载了古代中、韩、日海上航路的具体路线,即从山东半 岛的登州出海,经庙岛群岛,到辽东半岛后,再“循海岸水行”,沿海岸线南下至 朝鲜南部沿海,过日本对马岛,至日本九州的海上航路。 盛唐时期,东亚诸国纷纷派遣的朝贡使团,实际上也是贸易使团,使得唐代的东 方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唐代官方的“朝贡贸易”使东亚对中国商品的浓厚兴 趣,也吸引了大批的民间商团加入了利润丰厚的中韩日海上贸易。随日本遣唐使 团入唐的日本圆仁和尚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记载有许多民间商船活跃在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之间的海上航线上,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朝鲜半岛新罗国的 地方官员张保皋开展中韩日贸易的情况。这些事,日本的官方史书《续日本后纪》 中也有记载。 北宋至明清时期,由于受到战事和海禁的影响,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海上 贸易受到严重干扰和阻塞。但在这条航路上,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海上往来依然繁 宋 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无论从开辟的时间,还是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影 响,都应该在“丝绸之路”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刘晓祁山《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浅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术界-般认为“东方海上丝路不如“南海丝路历史悠久,所以很少提及它 B齐国既从朝鲜进口货物,也向朝鲜出口货物,其海外贸易都是官方倡导和组织 的 C.中韩日三国都流传着许多关于徐福去过韩国南部一带、济州岛与日本的传说故
河北省邯郸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 称。学界一般将其对分为两条线路:“南海丝路”与“东方海上丝路”。但人们在谈 到海上丝绸之路时,多想到的是“南海丝路”,却很少提及“东方海上丝路”。实际 上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提到,齐国与朝鲜做生意,进口朝鲜的“文皮(有花纹的兽 皮,多指虎豹的皮)、毤服(即皮衣)”。齐国还开辟了从山东半岛沿海起航,东通 朝鲜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了政府倡导和组织海外贸易的先河。考古资料 证实,来自齐国的物品主要发现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境内,而在朝鲜半岛北部 见到的则主要是来自燕国和赵国的物品, 至秦代,徐福之行拓展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史记》记载,徐福两次率大规模 船队东渡,人员和货物中有懂各种技艺的工匠和五谷种子等。近年来,中韩日三 国学者从考古学、历史学、航海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对徐福船队的去向进行了全 面的探索,其从山东半岛启航到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南下至日本列岛的东渡 路线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今韩国南部一带和济州岛有许多关于徐福寻仙求药的 传说,日本自古以来也有许多徐福的传说,我国南北朝时期及唐代的许多史料也 都提到徐福到了日本。 汉代至隋唐时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一直通畅。《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和《新 唐书·地理志》还详细记载了古代中、韩、日海上航路的具体路线,即从山东半 岛的登州出海,经庙岛群岛,到辽东半岛后,再“循海岸水行”,沿海岸线南下至 朝鲜南部沿海,过日本对马岛,至日本九州的海上航路。 盛唐时期,东亚诸国纷纷派遣的朝贡使团,实际上也是贸易使团,使得唐代的东 方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唐代官方的“朝贡贸易”使东亚对中国商品的浓厚兴 趣,也吸引了大批的民间商团加入了利润丰厚的中韩日海上贸易。随日本遣唐使 团入唐的日本圆仁和尚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记载有许多民间商船活跃在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之间的海上航线上,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朝鲜半岛新罗国的 地方官员张保皋开展中韩日贸易的情况。这些事,日本的官方史书《续日本后纪》 中也有记载。 北宋至明清时期,由于受到战事和海禁的影响,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海上 贸易受到严重干扰和阻塞。但在这条航路上,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海上往来依然繁 荣。 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无论从开辟的时间,还是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影 响,都应该在“丝绸之路”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刘晓祁山《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浅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学术界-般认为“东方海上丝路”不如“南海丝路”历史悠久,所以很少提及它。 B.齐国既从朝鲜进口货物,也向朝鲜出口货物,其海外贸易都是官方倡导和组织 的。 C.中韩日三国都流传着许多关于徐福去过韩国南部一带、济州岛与日本的传说故 亊
D.《续日本后纪》是日本的官方史书,书中记载了盛唐时期中韩日之间的资易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解释“海上丝绸之路”,然后将“南海丝路”和“东方海上丝路”进行对比 B文章论述齐国开辟“东方海上丝路时,既引述了典籍的记载,又引述了考古资 料。 C.文章按时间顺序进行论述,从战国到明淸时期,层次淸楚,有详有略,重点突 D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 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和朝鲜半岛贸易所走的路线,与燕国、赵国和朝鲜半岛贸易所走的路线有 所不同 B徐福之行拓展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韩、中日贸易,也留下了一些文 化遗产。 C.唐代时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比以前繁荣的重要原因是民间商团加人中韩日海上 贸易。 D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从战国到淸朝,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过起落,但是一直没有中 断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6题 只粗瓷碗 陈双 赵大福是个古董收藏家,虽然有钱,却把享乐看得很淡,喜欢风尘仆仆地四处奔 波,享受寻宝带来的乐趣 前段时间,赵大福听到一个消息,有人在大西北某座山里捡到了商代的古董。赵 大福心动了,也跑了过去,想碰碰运气。 在山里转悠了好几天,赵大福没挖到啥宝贝。眼见水和食物都快没了,赵大福决 定下山回家。 在路过一处陡峭的山崖时,赵大福一脚踩空,右脚却严重扭伤,水壶也掉进了崖 底 手机一格信号都没有,想打电话找人帮忙也不行。赵大福只能硬着头皮往山下赶, 脚脖子越来越肿,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到第三天中午,赵大福实在挪不动了 他躺倒在地,天上一朵云也没有,太阳很是剌眼。赵大福绝望地闭上眼睛,陷入 了昏迷状态。 不知过了多久,昏昏沉沉中,赵大福感到有一股清凉的水流进了嘴里。原来 个三十来岁的青年路过这里,用手里不多的水救了赵大福。 青年把赵大福背了回家,给赵大福弄来一碗盐开水,叮嘱赵大福慢慢喝。然后, 又给他整了一些饭菜。 青年不停地忙前忙后,面孔却一直板着。赵大福小心地问青年为啥不开心,青年 叹口气,说:“老婆嫌我穷,要和我离婚 赵大福皱紧了眉头。忽然,赵大福惊奇地叫了一声,问青年,这碗是哪来的。青 年说,这碗是长辈传下来的。赵大福将碗翻来覆去地査看了好几遍,兴奋地一拍 大腿:“这可是个好东西啊,是古董!
D.《续日本后纪》是日本的官方史书,书中记载了盛唐时期中韩日之间的资易情 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解释“海上丝绸之路”,然后将“南海丝路”和“东方海上丝路”进行对比。 B.文章论述齐国开辟“东方海上丝路”时,既引述了典籍的记载,又引述了考古资 料。 C.文章按时间顺序进行论述,从战国到明淸时期,层次淸楚,有详有略,重点突 出。 D.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 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国和朝鲜半岛贸易所走的路线,与燕国、赵国和朝鲜半岛贸易所走的路线有 所不同。 B.徐福之行拓展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韩、中日贸易,也留下了一些文 化遗产。 C.唐代时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比以前繁荣的重要原因是民间商团加人中韩日海上 贸易。 D.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从战国到淸朝,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过起落,但是一直没有中 断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只粗瓷碗 陈双 赵大福是个古董收藏家,虽然有钱,却把享乐看得很淡,喜欢风尘仆仆地四处奔 波,享受寻宝带来的乐趣。 前段时间,赵大福听到一个消息,有人在大西北某座山里捡到了商代的古董。赵 大福心动了,也跑了过去,想碰碰运气。 在山里转悠了好几天,赵大福没挖到啥宝贝。眼见水和食物都快没了,赵大福决 定下山回家。 在路过一处陡峭的山崖时,赵大福一脚踩空,右脚却严重扭伤,水壶也掉进了崖 底。 手机一格信号都没有,想打电话找人帮忙也不行。赵大福只能硬着头皮往山下赶, 脚脖子越来越肿,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到第三天中午,赵大福实在挪不动了, 他躺倒在地,天上一朵云也没有,太阳很是刺眼。赵大福绝望地闭上眼睛,陷入 了昏迷状态。 不知过了多久,昏昏沉沉中,赵大福感到有一股清凉的水流进了嘴里。原来,一 个三十来岁的青年路过这里,用手里不多的水救了赵大福。 青年把赵大福背了回家,给赵大福弄来一碗盐开水,叮嘱赵大福慢慢喝。然后, 又给他整了一些饭菜。 青年不停地忙前忙后,面孔却一直板着。赵大福小心地问青年为啥不开心,青年 叹口气,说:“老婆嫌我穷,要和我离婚。” 赵大福皱紧了眉头。忽然,赵大福惊奇地叫了一声,问青年,这碗是哪来的。青 年说,这碗是长辈传下来的。赵大福将碗翻来覆去地查看了好几遍,兴奋地一拍 大腿:“这可是个好东西啊,是古董!
青年难以置信地说:“不会吧,这么普通的一个碗会是古董?” 赵大福说:“你不懂。”当下,赵大福将碗的形状、瓷质、花纹等特征分析了一番。 青年一听,来了兴趣,凑过来问:“您既然对古董这么了解,那您看,这碗大概 能值多少钱?” 赵大福笑着说;“我就靠这行吃饭,能估个八九不离十。你这只碗,据我看,起 码值这个数!”说着,赵大福伸出了两个指头 青年人问:“两百?”赵大福摇摇头。青年又问:“两千?ˆ赵大福又摇摇头。青年 睁大了眼睛:“难道这破碗值两万?”赵大福还是笑着直摇头。见青年人一脸狐疑, 赵大福这才说:“这碗能卖到二十万。 青年惊讶得叫出了声。见青年不信,赵大福说:“你要不信,把这碗卖给我。我 先给你两千块钱作定金,余下的,我回家给你拿来。”说着,赵大福掏出了两千 块钱。 回家后,过了些日子,赵大福带上钱,再次来到那个青年的家。出来迎接赵大福 的,除了青年,还有青年的老婆 赵大福把钱给了青年,宝贝一样把那只碗带回了家 听说赵大福花二十万买了只古董碗,朋友们都很好奇,纷纷跑来看这是一只什么 样的古董碗。 几个朋友围成一桌,酒过三巡,菜过五昧,赵大福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精致的匣 子。打开匣子,又揭了几层绸布,一只粗瓷大碗终于亮相了。赵大福的朋友也都 是古董界行家里手,当下,大家一见瓷碗,不由傻眼了。这分明是一只近代的普 通粗瓷大碗,这种碗可以说毫无价值。可大家想,他赵大福是何许人,会犯如此 低级的错误?于是大家又轮流捧着,细细地看了一遍。看完,大家都瞪大眼睛望 着赵大福,一脸不解的神情 赵大福哈哈一笑,说:“实话说,这根本就不是古董,可这碗对我来说比古董还 要金贵!”原来,那天赵大福被那青年救回一条命,心里十分感激,却又不知如 何报答。当时青年说,老婆嫌他穷,要和他闹离婚,赵大福一听是钱的事,不由 眼前一亮,钱他有啊。赵大福怕直接拿钱,青年会不好意思收,所以就编了一个 买古董的理由。 末了,赵大福说:“这只碗的主人救了我的命,你们说,它值不值二十万?”朋友 们一听,都鼓起掌来 过了几个月,赵大福碰巧路过那个青年所在的县,就决定绕点路,去一趟青年家, 看看他们夫妻俩过得好不好。 让赵大福没想到的是,等他到那一看,发现那个青年和他老婆还是离婚了。不过, 这次不是青年的老婆要离,而是那青年自己要离。原来,那青年有了二十万后, 很快和村里另一个年轻的姑娘好上了。 赵大福听了,眼前不由一阵茫然。回到家,赵大福拿出那只粗瓷碗,啪”的一下 摔得粉碎。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一只粗瓷碗”一方面起到线索的作用,小说大部分内容围绕这只碗展 开;另一方面又暗示青年家的这只碗不是值钱的古董 B小说情节设置前后照应,在赵大福昏迷之前,小说交代赵大福所带的水和食物 快没了,脚脖子肿起来了,太阳刺眼,这都为他昏迷作了合理的铺垫
青年难以置信地说:“不会吧,这么普通的一个碗会是古董?” 赵大福说:“你不懂。”当下,赵大福将碗的形状、瓷质、花纹等特征分析了一番。 青年一听,来了兴趣,凑过来问:“您既然对古董这么了解,那您看,这碗大概 能值多少钱?” 赵大福笑着说;“我就靠这行吃饭,能估个八九不离十。你这只碗,据我看,起 码值这个数!”说着,赵大福伸出了两个指头。 青年人问:“两百?”赵大福摇摇头。青年又问:“两千?”赵大福又摇摇头。青年 睁大了眼睛:“难道这破碗值两万?”赵大福还是笑着直摇头。见青年人一脸狐疑, 赵大福这才说:“这碗能卖到二十万。” 青年惊讶得叫出了声。见青年不信,赵大福说:“你要不信,把这碗卖给我。我 先给你两千块钱作定金,余下的,我回家给你拿来。”说着,赵大福掏出了两千 块钱。 回家后,过了些日子,赵大福带上钱,再次来到那个青年的家。出来迎接赵大福 的,除了青年,还有青年的老婆。 赵大福把钱给了青年,宝贝一样把那只碗带回了家。 听说赵大福花二十万买了只古董碗,朋友们都很好奇,纷纷跑来看这是一只什么 样的古董碗。 几个朋友围成一桌,酒过三巡,菜过五昧,赵大福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精致的匣 子。打开匣子,又揭了几层绸布,一只粗瓷大碗终于亮相了。赵大福的朋友也都 是古董界行家里手,当下,大家一见瓷碗,不由傻眼了。这分明是一只近代的普 通粗瓷大碗,这种碗可以说毫无价值。可大家想,他赵大福是何许人,会犯如此 低级的错误?于是大家又轮流捧着,细细地看了一遍。看完,大家都瞪大眼睛望 着赵大福,一脸不解的神情。 赵大福哈哈一笑,说:“实话说,这根本就不是古董,可这碗对我来说比古董还 要金贵!”原来,那天赵大福被那青年救回一条命,心里十分感激,却又不知如 何报答。当时青年说,老婆嫌他穷,要和他闹离婚,赵大福一听是钱的事,不由 眼前一亮,钱他有啊。赵大福怕直接拿钱,青年会不好意思收,所以就编了一个 买古董的理由。 末了,赵大福说:“这只碗的主人救了我的命,你们说,它值不值二十万?”朋友 们一听,都鼓起掌来。 过了几个月,赵大福碰巧路过那个青年所在的县,就决定绕点路,去一趟青年家, 看看他们夫妻俩过得好不好。 让赵大福没想到的是,等他到那一看,发现那个青年和他老婆还是离婚了。不过, 这次不是青年的老婆要离,而是那青年自己要离。原来,那青年有了二十万后, 很快和村里另一个年轻的姑娘好上了。 赵大福听了,眼前不由一阵茫然。回到家,赵大福拿出那只粗瓷碗,“啪”的一下, 摔得粉碎。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标题“一只粗瓷碗”一方面起到线索的作用,小说大部分内容围绕这只碗展 开;另一方面又暗示青年家的这只碗不是值钱的古董。 B.小说情节设置前后照应,在赵大福昏迷之前,小说交代赵大福所带的水和食物 快没了,脚脖子肿起来了,太阳刺眼,这都为他昏迷作了合理的铺垫
C.赵大福在青年面前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鉴赏粗瓷碗时的一系列动作、语言 和神态都在暗示青年:这是一件古董,价值不菲 D.赵大福通过收购粗瓷大碗帮助贫困青年,青年却因经济状况改变而离婚,小 说含蓄的讽刺了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缺陷。 5小说中的赵大福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认为,小说至“朋友们一听,都鼓起掌来即可结尾,后面文字实属画蛇添 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严家炎1933年出生于上海宝山。早在吴淞中学时期,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 作品。1950年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后到安徽做过四期土改工作,,曾发动农 民建立互助组,开展生产救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体会和深切了解, 为他日后在农民题材文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家炎曾任职 安徽省委组织部,1952年任安徽铜官山矿务局秘书和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不满 20岁的青年,已经涉足了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这也许是他日后“最倾心” 于小说研究的根基之一吧。他说:“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小说最便于表现古今中 外人类社会的复杂内容。而要评论小说作品,最紧要也是最困难之处,便是体察 人情,体察生活。” 带着这种丰富的体察积累,严家炎先生1956年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博士研 究生,1958年留系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从最初的评论文章起,严 先生就坚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ˆ的原则,对陈腔滥调、空洞无物的文风保持着清 醒的警惕。即便在为《文艺报》作业余评论员,需要写一些“命题作文”时,他仍 然“坚持先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将作品欣赏一遍”,以便 为整个批评建立比较牢靠的基础”。从1960年任讲师,到1978年任副教授、中 文系主任,他始终坚持“从艺术欣赏入手,在鉴赏的基础上评论,将直观的欣赏 和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将美学的批评和历史的批评统一起来”,在情感上的“趁 热打铁”与理智上的“冷处理”之间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而历史主义的标准则 是确定这个平衡点的“唯一正确的标准 由于捍卫这一标准,严家炎先生的学术道路既是坚实的,也是坎坷的。60年代 初,在对柳青《创业史》的评论中,严先生发表了一系列充满卓越史识的独立见 解,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余波延续多年。而今那些围攻已然“曲终人不 见”,只有严先生历经岁月考验的不易之论“江上数峰青”。想一想严先生初入学 苑的那个时代,应该感受到,他不动声色的文笔中蕴含着多么巨大的真理的力量 他60年代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曾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 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学蓝本。要说著作,严先生并不算多,厚厚薄薄的 也就十余种,离那些“著作等身”的出书大腕远着呢。但学术成就是不能用著述数 量来评价的,著述的生命力才是根本。 1986年,严先生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小传被收入美国《世 界五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第21卷。这样的知名度,不是时 间的流逝自然堆积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学术创见上的。例如,关于 五四文学革命,从20年代至50年代,一直并存着资产阶级性质和无产阶级性质 两种观点,严家炎先生深入研究了大量原始材料,经过细密考辨,得出五四文学 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见解。 当时的严先生只有25岁
C.赵大福在青年面前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鉴赏粗瓷碗时的一系列动作、语言 和神态都在暗示青年:这是一件古董,价值不菲。 D. 赵大福通过收购粗瓷大碗帮助贫困靑年,青年却因经济状况改变而离婚,小 说含蓄的讽刺了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缺陷。 5.小说中的赵大福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6.有人认为,小说至“朋友们一听,都鼓起掌来”即可结尾,后面文字实属画蛇添 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严家炎 1933 年出生于上海宝山。早在吴淞中学时期,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 作品。1950 年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后到安徽做过四期土改工作,,曾发动农 民建立互助组,开展生产救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体会和深切了解, 为他日后在农民题材文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家炎曾任职 安徽省委组织部,1952 年任安徽铜官山矿务局秘书和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不满 20 岁的青年,已经涉足了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这也许是他日后“最倾心” 于小说研究的根基之一吧。他说:“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小说最便于表现古今中 外人类社会的复杂内容。而要评论小说作品,最紧要也是最困难之处,便是体察 人情,体察生活。” 带着这种丰富的体察积累,严家炎先生 1956 年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博士研 究生,1958 年留系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从最初的评论文章起,严 先生就坚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原则,对陈腔滥调、空洞无物的文风保持着清 醒的警惕。即便在为《文艺报》作业余评论员,需要写一些“命题作文”时,他仍 然“坚持先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将作品欣赏一遍”,以便 “为整个批评建立比较牢靠的基础”。从 1960 年任讲师,到 1978 年任副教授、中 文系主任,他始终坚持“从艺术欣赏入手,在鉴赏的基础上评论,将直观的欣赏 和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将美学的批评和历史的批评统一起来”,在情感上的“趁 热打铁”与理智上的“冷处理”之间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而历史主义的标准则 是确定这个平衡点的“唯一正确的标准”。 由于捍卫这一标准,严家炎先生的学术道路既是坚实的,也是坎坷的。60 年代 初,在对柳青《创业史》的评论中,严先生发表了一系列充满卓越史识的独立见 解,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余波延续多年。而今那些围攻已然“曲终人不 见”,只有严先生历经岁月考验的不易之论“江上数峰青”。想一想严先生初入学 苑的那个时代,应该感受到,他不动声色的文笔中蕴含着多么巨大的真理的力量。 他 60 年代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曾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 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学蓝本。要说著作,严先生并不算多,厚厚薄薄的 也就十余种,离那些“著作等身”的出书大腕远着呢。但学术成就是不能用著述数 量来评价的,著述的生命力才是根本。 1986 年,严先生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小传被收入美国《世 界五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第 21 卷。这样的知名度,不是时 间的流逝自然堆积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学术创见上的。例如,关于 五四文学革命,从 20 年代至 50 年代,一直并存着资产阶级性质和无产阶级性质 两种观点,严家炎先生深入研究了大量原始材料,经过细密考辨,得出五四文学 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见解。 当时的严先生只有 25 岁
(摘编自孔庆东《严家炎:豪华落尽见真淳》 相关链接 ①严家炎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尤其是材料功夫十分了得,他说他做学问,会“抓 住阅读中发现的一些可疑之处,紧迫不舍,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材料,深入开掘 最终获得成果”。 (摘编自陈晓明《文学,痴情者的事业》) ②“异元批评”就是你批评我我批评你,在我看来都不对。我觉得文学的各种创作 方法可疑 同时并存。喜欢先锋派的不必把现实主义看得很蹩脚,现实主义也有它独特的地 方,很深刻很细致,确实把作者的体验写出来了。 ——严家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严家炎在上中学时,航在报刊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后进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又在地方上做过土改工作,在地方政府部门任过职 B.严家炎在青年时代就倾心于小说研究,因此离开政府部门,立志做一个有为的 学者,1958年留系任教后,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 C.严家炎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 学蓝本,可以说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优秀教材 D.严家炎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其小传被收入美国《世界五 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中。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严家炎为《文艺报》写“命题作文”时,因为对整个批评建立了比较牢靠的基础, 所以坚持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欣赏作品 B.严家炎曾对《创业史》发表过一些见解,当时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虽 然历经岁月考验但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 C严家炎的著作不多,就十多种虽然其著述具有生命力,但与那些“著作等身 的大家相比,学术成就存在一定差距。 D年仅25岁的严家炎深人研究后认为,五四文学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 主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一科学观点是令人信服的。 E严家炎不赞同“异元批评”,他认为,文学的各种创作方法可以同时并存现实主 义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很深刻很细致 9作为世界知名学者,严家炎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必然有其内在原因,请 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童元镇,桂林右卫人。万历中为恉挥。总督陈大科以元镇熟蛮事,移广西总兵官, 岑溪西北为七山,东南为六十三山,与广东罗旁接。山险箐深,贼首潘积善等据 之,久为民患。及罗旁平,积善惧,乞降。为设参将于大峒,兵千余戍之。其后 将领多掊克[注],士卒又疲弱,贼复生心,时出剽。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 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元镇先以参将戍岑溪,得诸瑶心。至是,积善及其党 韦月咸愿招抚自效 有讹言将剿北科瑶者,诸瑶谓绐己,大恨,遂与孔亮山贼攻韦月,杀之。督抚属 元镇讨之。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箖笭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
(摘编自孔庆东《严家炎:豪华落尽见真淳》) 相关链接: ①严家炎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尤其是材料功夫十分了得,他说他做学问,会“抓 住阅读中发现的一些可疑之处,紧迫不舍,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材料,深入开掘, 最终获得成果”。 (摘编自陈晓明《文学,痴情者的事业》) ②“异元批评”就是你批评我我批评你,在我看来都不对。我觉得文学的各种创作 方法可疑 同时并存。喜欢先锋派的不必把现实主义看得很蹩脚,现实主义也有它独特的地 方,很深刻很细致,确实把作者的体验写出来了。 ——严家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严家炎在上中学时,躭在报刊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后进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又在地方上做过土改工作,在地方政府部门任过职。 B.严家炎在青年时代就倾心于小说研究,因此离开政府部门,立志做一个有为的 学者,1958 年留系任教后,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 C.严家炎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 学蓝本,可以说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优秀教材. D.严家炎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其小传被收入美国《世界五 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中。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严家炎为《文艺报》写“命题作文”时,因为对整个批评建立了比较牢靠的基础, 所以坚持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欣赏作品。 B.严家炎曾对《创业史》发表过一些见解,当时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虽 然历经岁月考验,但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 C.严家炎的著作不多,就十多种,虽然其著述具有生命力,但与那些“著作等身” 的大家相比,学术成就存在一定差距。 D.年仅 25 岁的严家炎深人研究后认为,五四文学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 主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一科学观点是令人信服的。 E.严家炎不赞同“异元批评”,他认为,文学的各种创作方法可以同时并存,现实主 义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很深刻很细致. 9.作为世界知名学者,严家炎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必然有其内在原因,请 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童元镇,桂林右卫人。万历中为栺挥。总督陈大科以元镇熟蛮事,移广西总兵官, 岑溪西北为七山,东南为六十三山,与广东罗旁接。山险箐深,贼首潘积善等据 之,久为民患。及罗旁平,积善惧,乞降。为设参将于大峒,兵千余戍之。其后, 将领多掊克[注],士卒又疲弱,贼复生心,时出剽。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 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元镇先以参将戍岑溪,得诸瑶心。至是,积善及其党 韦月咸愿招抚自效, 有讹言将剿北科瑶者,诸瑶谓绐己,大恨,遂与孔亮山贼攻韦月,杀之。督抚属 元镇讨之。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