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Ⅰ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明代学者徐有贞说过:“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有 过之”。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使文官有极高地位,“以儒治国”的国策和“以 文为贵”的社会风气促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优越的社 会环境、成熟的科举制度、空前发达的图书业,为宋代人才辈出创造了条件。而 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的繁荣与人才的兴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作家不仅人才辈出,而且知识结构大都淹博融贯,呈现多 能化、复合型特点,往往集政治、文学、学术于一身,涌现出很多通才作家,且 多以斯文自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鲜明的群体意识。宋代之前,往往以政 显者拙于文,学术精者词彩乏,能文学者则大都专擅一体,或以诗著,或以文名, 兼美者则不常见。唐代大家如李、杜、韩、柳,李白称“诗仙”,杜甫为“诗圣” 韩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艺林。在中国古代史上,他们只是以文学家垂青后 世,其于史事、学术往往建树无多。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贯追求“内圣外王”之境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和理想终端,而实现这种境界和理想,必须具备很 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除了个体的主观努力之外,尚需有适宜的社会 环境。宋代的知识分子无疑成为其前贤和后学共同艳羡的幸运者,时代和社会为 他们提供了实践或实现这种理想的机会与条件。宋廷的崇文国策和全社会性的兴 教办学以及书籍业的繁荣,使得宋代学子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砥砺学问,大 面积、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学习、汲取前代文化的精华,从而滋养和提高个 体素质;而大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科举之路,又为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 想提供了可能。故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全才、通才型 作家不胜枚举,诸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范成大、 辛弃疾、文天祥等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多层化、多能化,呈通才型特 点,这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德、学、才、干, 即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四者之中又以德行品质为最,故苏轼《举黄庭坚自 代状》谓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而学、才、干三者, 学为根本,为内修之功,才华外溢为文章;而吏事政绩显才干、见能力,为其终 极之目的。 宋代很多以文学名世者,实际上大都是深于学术、娴于理政、尤精文学的综合型 通才。天圣六年,晏殊以“为学精勤,属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评荐范 仲淹;至和三年,欧阳修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议论
河北省保定市 2013 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明代学者徐有贞说过:“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有 过之”。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使文官有极高地位,“以儒治国”的国策和“以 文为贵”的社会风气促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优越的社 会环境、成熟的科举制度、空前发达的图书业,为宋代人才辈出创造了条件。而 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的繁荣与人才的兴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作家不仅人才辈出,而且知识结构大都淹博融贯,呈现多 能化、复合型特点,往往集政治、文学、学术于一身,涌现出很多通才作家,且 多以斯文自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鲜明的群体意识。宋代之前,往往以政 显者拙于文,学术精者词彩乏,能文学者则大都专擅一体,或以诗著,或以文名, 兼美者则不常见。唐代大家如李、杜、韩、柳,李白称“诗仙”,杜甫为“诗圣”, 韩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艺林。在中国古代史上,他们只是以文学家垂青后 世,其于史事、学术往往建树无多。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贯追求“内圣外王”之境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和理想终端,而实现这种境界和理想,必须具备很 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除了个体的主观努力之外,尚需有适宜的社会 环境。宋代的知识分子无疑成为其前贤和后学共同艳羡的幸运者,时代和社会为 他们提供了实践或实现这种理想的机会与条件。宋廷的崇文国策和全社会性的兴 教办学以及书籍业的繁荣,使得宋代学子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砥砺学问,大 面积、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学习、汲取前代文化的精华,从而滋养和提高个 体素质;而大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科举之路,又为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 想提供了可能。故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全才、通才型 作家不胜枚举,诸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范成大、 辛弃疾、文天祥等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多层化、多能化,呈通才型特 点,这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德、学、才、干, 即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四者之中又以德行品质为最,故苏轼《举黄庭坚自 代状》谓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而学、才、干三者, 学为根本,为内修之功,才华外溢为文章;而吏事政绩显才干、见能力,为其终 极之目的。 宋代很多以文学名世者,实际上大都是深于学术、娴于理政、尤精文学的综合型 通才。天圣六年,晏殊以“为学精勤,属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评荐范 仲淹;至和三年,欧阳修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议论
通明,兼有时才之用”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熙宁二年,有人反对起用王安石,神 宗反诘云:“文学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这些事例充 分说明,德行以下,经术、文学、政事三个方面已成为当时评骘人物和选用人才 的标准,而既然作为通行的标准,则此类集多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亦不会是少 数,故两宋学术精深、文章博雅、政声显著者所在皆是。 宋代作家的通才性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他们不仅能够鉴于 古而通于今,视野开阔,气魄宏大,而且具有一种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和社会责任心,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同时,追求人格的完善。王禹偁以“主管 风骚胜要津”自居;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 以翼羽大道,扶持人心”;王安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曾巩“素慨然有志 于天下事”;苏轼“奋厉有当世志”……其抱负、志气之宏大,正是宋人思想精 神蓬勃向上的体现。而正是这种志气和素养,使得他们在学术、文章或政事诸方 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其巨大的创造力 1.下列对宋代文人及其知识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文人中涌现出许多通才型作家,他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又能从事文学创作, 又能做学术研究,还能担任朝廷要职。 B.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相对完善,这得益于宋代文人很好地学习前人成就,得 益于宋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C.苏轼评价黄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一句,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德、学、才、 干几项中最看重德行品质的思想。 D.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王安石、范仲淹、苏轼等就 是其中的的杰出代表,他们心怀天下,一生成就卓著。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重视文人的国策、优越的社会环境、完备的科举制度和空前繁荣的图书 业,造成了宋代人才辈出的局面,使宋代“人才之盛”超过鼎盛时期的汉唐。 B.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尊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但真正实 现这一理想的只有宋代知识分子。 C.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宋代出现很多通才型作家,是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 D.宋代知识分子在学术、文章和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这完全得益 于他们宏大的抱负、志气和全面的素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柳宗元,他们虽然文学 成就突出,但在史事、学术方面却少有建树 B.在宋代知识分子看来,“学”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才”是用文章表现其才 能修养,而通过吏事政绩实现其“干”,才是人生终极目的。 C.宋代以德行、经术、文学、政事等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从欧阳修推荐王 安石,宋神宗反对非议,坚持任用王安石的事件中可见一斑。 D.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宋代知识分子总是“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一种高度 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通明,兼有时才之用”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熙宁二年,有人反对起用王安石,神 宗反诘云:“文学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这些事例充 分说明,德行以下,经术、文学、政事三个方面已成为当时评骘人物和选用人才 的标准,而既然作为通行的标准,则此类集多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亦不会是少 数,故两宋学术精深、文章博雅、政声显著者所在皆是。 宋代作家的通才性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他们不仅能够鉴于 古而通于今,视野开阔,气魄宏大,而且具有一种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和社会责任心,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同时,追求人格的完善。王禹偁以“主管 风骚胜要津”自居;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 以翼羽大道,扶持人心”;王安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曾巩“素慨然有志 于天下事”;苏轼“奋厉有当世志”……其抱负、志气之宏大,正是宋人思想精 神蓬勃向上的体现。而正是这种志气和素养,使得他们在学术、文章或政事诸方 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其巨大的创造力。 1.下列对宋代文人及其知识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文人中涌现出许多通才型作家,他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又能从事文学创作, 又能做学术研究,还能担任朝廷要职。 B.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相对完善,这得益于宋代文人很好地学习前人成就,得 益于宋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C.苏轼评价黄庭坚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一句,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德、学、才、 干几项中最看重德行品质的思想。 D.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王安石、范仲淹、苏轼等就 是其中的的杰出代表,他们心怀天下,一生成就卓著。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重视文人的国策、优越的社会环境、完备的科举制度和空前繁荣的图书 业,造成了宋代人才辈出的局面,使宋代“人才之盛”超过鼎盛时期的汉唐。 B.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尊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但真正实 现这一理想的只有宋代知识分子。 C.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宋代出现很多通才型作家,是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 D.宋代知识分子在学术、文章和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这完全得益 于他们宏大的抱负、志气和全面的素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柳宗元,他们虽然文学 成就突出,但在史事、学术方面却少有建树。 B.在宋代知识分子看来,“学”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才”是用文章表现其才 能修养,而通过吏事政绩实现其“干”,才是人生终极目的。 C. 宋代以德行、经术、文学、政事等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从欧阳修推荐王 安石,宋神宗反对非议,坚持任用王安石的事件中可见一斑。 D.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宋代知识分子总是“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一种高度 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 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 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 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 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 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 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 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 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 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 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 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 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 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 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磙、华阴、 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窜: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团:集合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3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③辰州蛮彭 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⑤的以便宜调兵夫 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 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 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 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 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 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 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 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 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 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 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 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 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 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 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 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 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 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 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 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窜: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团:集合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 (3 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 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 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 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 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 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 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译 文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1108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 斋:县衙斋室。 8.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5分) 9.“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 《琵琶行》) (2)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 遥游》) (3)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 骚》) (4)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 隐《夜雨寄北》) (6)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杭州路10号 于德北 我讲一个我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重要
译 文: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 1108 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 斋:县衙斋室。 8.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5 分) 9. “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 《琵琶行》) ⑵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 遥游》) ⑶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 骚》) ⑷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⑸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 隐《夜雨寄北》) (6)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杭州路 10 号 于德北 我讲一个我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重要
随着待业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愈发相信百无聊赖也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当 然是从前。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从前,但未必从前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是 人。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无法述诸数字,我依旧一天到晚吊儿郎当。所以,我说 改变一个人不容易 夏初那个中午,我从一场棋战中挣脱出来,不免有些乏味。吃饭的时候,我忽然 想出这样一种游戏: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自己所要寻找的女孩的模样,然后,把 她当做自己的上帝,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这一定很有趣。我激动。 名字怎么办?信怎么寄?我潇洒地耸耸肩,洋腔洋味地说:“都随便。”万岁! 这游戏。 我找了一张白纸,在上边一本正经地写了“雪雪,我的上帝”几个字。这是发向 天国的一封信。我颇为动情地向她诉说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谓的爱情经历(实 际上是对邻家女儿的单相思),包括待业始末,包括失去双腿双手的痛苦(这是 撒谎!)。 杭州路10号袁小雪。 有没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我说过,这是游戏,是一封类似“乡下爷 爷收”的信。信寄出去了。我很快便把它忘却。 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 几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把我惊起,我打开门,邮 递员的手正好触到我的鼻子上 信 “我的?”我不相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 杭州路10号。 我惊坐在沙发上,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开,字很 清丽,一看就是女孩子。信很短:谢谢您信任我,向我诉说您的痛苦。我不是上 帝,但我理解您。别放弃信念,给生活以时间。您的朋友雪雪。人都有良心。我 也有良心。从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欺骗善良无疑是犯罪 我不回信不能回信不敢回信。这里边有一种崇敬。 我认为这件事会过去,只要我再闭口不言。 但是,从那封信开始,我每个月初都能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信都很短,执著、 感人。她还寄两本书给我:《张海迪的故事》《生命的诗篇》。我渐渐自省。 袁小雪,你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我渐渐不安。 四个月过去了,你知道我无法再忍受这种折磨。我决定去看看袁小雪,也算负荆 请罪。告诉她我是个小混蛋,不值她这样为我牵肠挂肚。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 姐还是小妹妹还是阿姨老大娘。我必须亲自去,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再平静地生活。 秋天了,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 杭州路10号。 我轻轻地叩打这个小院的门,心中充满少有的神圣和庄严。门开了,老奶奶的 头花发映入我的眼帘。我想:如果可以确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会跪下去叫 声奶奶。 “您是 我,我找袁小雪 袁?——噢,您就是那个一一写信的人?” “是一一是他的朋友 “噢,您,进来吧
随着待业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愈发相信百无聊赖也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当 然是从前。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从前,但未必从前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是 人。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无法述诸数字,我依旧一天到晚吊儿郎当。所以,我说 改变一个人不容易。 夏初那个中午,我从一场棋战中挣脱出来,不免有些乏味。吃饭的时候,我忽然 想出这样一种游戏: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自己所要寻找的女孩的模样,然后,把 她当做自己的上帝,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这一定很有趣。我激动。 名字怎么办?信怎么寄?我潇洒地耸耸肩,洋腔洋味地说:“都随便。”万岁! 这游戏。 我找了一张白纸,在上边一本正经地写了“雪雪,我的上帝”几个字。这是发向 天国的一封信。我颇为动情地向她诉说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谓的爱情经历(实 际上是对邻家女儿的单相思),包括待业始末,包括失去双腿双手的痛苦(这是 撒谎!)。 杭州路 10 号袁小雪。 有没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我说过,这是游戏,是一封类似“乡下爷 爷收”的信。信寄出去了。我很快便把它忘却。 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 几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把我惊起,我打开门,邮 递员的手正好触到我的鼻子上。 “信。” “我的?”我不相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 杭州路 10 号。 我惊坐在沙发上,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开,字很 清丽,一看就是女孩子。信很短:谢谢您信任我,向我诉说您的痛苦。我不是上 帝,但我理解您。别放弃信念,给生活以时间。您的朋友雪雪。人都有良心。我 也有良心。从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欺骗善良无疑是犯罪。 我不回信不能回信不敢回信。这里边有一种崇敬。 我认为这件事会过去,只要我再闭口不言。 但是,从那封信开始,我每个月初都能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信都很短,执著、 感人。她还寄两本书给我:《张海迪的故事》《生命的诗篇》。我渐渐自省。 袁小雪,你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我渐渐不安。 四个月过去了,你知道我无法再忍受这种折磨。我决定去看看袁小雪,也算负荆 请罪。告诉她我是个小混蛋,不值她这样为我牵肠挂肚。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 姐还是小妹妹还是阿姨老大娘。我必须亲自去,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再平静地生活。 秋天了,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 杭州路 10 号。 我轻轻地叩打这个小院的门,心中充满少有的神圣和庄严。门开了,老奶奶的一 头花发映入我的眼帘。我想:如果可以确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会跪下去叫一 声奶奶。 “您是——” “我,我找袁小雪。” “袁?——噢,您就是那个——写信的人?” “是——是他的朋友。” “噢,您,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