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的思考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之后,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 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 大国度里,人们唱起歌来,并将之记录在文字里而流传到后代。 这是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历史动向》一文中约略说过的话。在这世界文 明征记里,中国书法于闻先生所讲“猛抬头”之时,业已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 铺展。它源远流长,既保特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都被 赋予当代意义,因之,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化里成了活标本。它以汉字为依 附,以独到而从宜的书写方式,敷衍出万千气象,呈现了别样精神,在其所形成 的艺术世界里,似乎简简便便的这一笔那一画,经过微妙的整合,居然能够凸现 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这智慧根植于中华 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争奇妙手法,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 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 实在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那感觉方式、思维习惯、心灵境界仿佛那么恒定、 悠远而神秘,但又这般多采、自足而亲切。历史的进程尽管此起彼伏,但它都在 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这对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来 说,“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也许我们今天去观照一个完整的传统书法世界的时候,好像所曾拥有的 文化特征已经在“淡隐”,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 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守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 神家园,人们可以潇萧洒洒,或固寄所托,释放忧伤:或取诸怀抱,享受喜悦。 然而,一个真正的实践者,欲明就里,探出其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 有所拓展,也绝非易事。要知道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阐释,如何使其转化为自 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要在深入地思考与不断 价值求索中,酝酿成蜜,锻炼成金。清人刘熙载不就这样说过:“写字者,写志 也。非志人高士,讵可与言要妙。”志人高士,往往都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倾向 性。诚然,这一个倾向性不是一时冲动,也不只逗留于主观见解,而是综毕生之 生活经验、文化教养与时代风尚而成,这必须不断地积累,而在这积累过程中, 无论研习还是创造,应当具有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与饱满的激情
保定市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的思考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之后,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 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 大国度里,人们唱起歌来,并将之记录在文字里而流传到后代。 这是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历史动向》一文中约略说过的话。在这世界文 明征记里,中国书法于闻先生所讲“猛抬头”之时,业已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 铺展。它源远流长,既保特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都被 赋予当代意义,因之,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化里成了活标本。它以汉字为依 附,以独到而从宜的书写方式,敷衍出万千气象,呈现了别样精神,在其所形成 的艺术世界里,似乎简简便便的这一笔那一画,经过微妙的整合,居然能够凸现 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这智慧根植于中华 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争奇妙手法,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 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 实在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那感觉方式、思维习惯、心灵境界仿佛那么恒定、 悠远而神秘,但又这般多采、自足而亲切。历史的进程尽管此起彼伏,但它都在 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这对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来 说,“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也许我们今天去观照一个完整的传统书法世界的时候,好像所曾拥有的 文化特征已经在“淡隐”,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 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守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 神家园,人们可以潇萧洒洒,或固寄所托,释放忧伤;或取诸怀抱,享受喜悦。 然而,一个真正的实践者,欲明就里,探出其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 有所拓展,也绝非易事。要知道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阐释,如何使其转化为自 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要在深入地思考与不断 价值求索中,酝酿成蜜,锻炼成金。清人刘熙载不就这样说过:“写字者,写志 也。非志人高士,讵可与言要妙。”志人高士,往往都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倾向 性。诚然,这一个倾向性不是一时冲动,也不只逗留于主观见解,而是综毕生之 生活经验、文化教养与时代风尚而成,这必须不断地积累,而在这积累过程中, 无论研习还是创造,应当具有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与饱满的激情
当代书法,有学院派与回归派,有新古典主义与书法主义,有现代书 法与新文人书法一一现在用不着就对书法艺术作太多的评头论足,也大可不必争 出个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理想书法家实际上是理想文化人,如何传薪,何以振铎,任重而道远,“谢朝华 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能够具有纯洁自觉的作始,赋予生气活力,焕彩澄明 是大有希望的。 1.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 此时中国书法业己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铺展 B.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既保持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 都被赋予当代意义,所以,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学里成了标本。 C.中国书法依附于汉字,书写方式独到而从宜,敷衍出了万千气象,呈现了别 样精神。 D.中国书法在其所形成的艺术世界里,一笔一画似乎比较简便,但是经过微妙 的整合,就能够凸现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里有智慧,这智慧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 美意识和奇妙手法 B.中国书法智慧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 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 C.中国书法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所以中国人一看到 书法“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D.传统书法所曾拥有的文化特征已经“淡隐”了,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 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 守的精神家园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个真正的中国书法的实践者,要想真正明白书法艺术世界的道理,探出其 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有所拓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B.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进行阐释,并使其转化为自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 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
当代书法,有学院派与回归派,有新古典主义与书法主义,有现代书 法与新文人书法——现在用不着就对书法艺术作太多的评头论足,也大可不必争 出个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理想书法家实际上是理想文化人,如何传薪,何以振铎,任重而道远,“谢朝华 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能够具有纯洁自觉的作始,赋予生气活力,焕彩澄明 是大有希望的。 1.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 此时中国书法业已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铺展。 B.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既保持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 都被赋予当代意义,所以,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学里成了标本。 C.中国书法依附于汉字,书写方式独到而从宜,敷衍出了万千气象,呈现了别 样精神。 D.中国书法在其所形成的艺术世界里,一笔一画似乎比较简便,但是经过微妙 的整合,就能够凸现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法里有智慧,这智慧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 美意识和奇妙手法。 B.中国书法智慧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 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 C.中国书法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所以中国人一看到 书法“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D.传统书法所曾拥有的文化特征已经“淡隐”了,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 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 守的精神家园。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一个真正的中国书法的实践者,要想真正明白书法艺术世界的道理,探出其 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有所拓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B.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进行阐释,并使其转化为自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 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
C.清人刘熙载说过:“写字者,写志也。非志人高士,讵可与言要妙。”志士 髙人,往往有刻骨铭心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综毕生之生活经验、文化教养与 时代风尚而成。 D.当代书法,用不着对其作太多的评头论足,也大可不必争出个孰是孰非,孰 优孰劣,只要具有纯洁自觉的作始,赋予书法生气活力,那么中国书法一定会焕 彩澄明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 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 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 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如于 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 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 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 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 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 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荻,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 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 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 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 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虽都关西都:建都B.莫如延揽英雄延:邀请 C.匡等莫能当当:占据D.欲乘机并关中并;兼并
C.清人刘熙载说过:“写字者,写志也。非志人高士,讵可与言要妙。”志士 高人,往往有刻骨铭心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综毕生之生活经验、文化教养与 时代风尚而成。 D.当代书法,用不着对其作太多的评头论足,也大可不必争出个孰是孰非,孰 优孰劣,只要具有纯洁自觉的作始,赋予书法生气活力,那么中国书法一定会焕 彩澄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 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 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 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如于 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 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 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 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 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 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荻,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 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 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 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 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更始虽都关西 都:建都 B.莫如延揽英雄 延;邀请 C.匡等莫能当 当:占据 D.欲乘机并关中 并;兼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 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 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 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 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分)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①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 分) ( )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 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 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 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 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 分)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①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全诗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写了哪几种悲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既替余以慧鑲兮,。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Ⅱ卷表达题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的小 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森林艺人帕齐 彭蒂·哈恩帕 荒山野岭,杳无人迹,只有原始森林发出悲哀的叹息。在这个远离尘世 之地,人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忧郁。乃至虚度年华的念头。伐树、剥皮、修整原 木:伐木工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枯燥无味。有时,碰上连日阴雨,你也 只好躲进伐木场的小屋栖身。坐落在密林深处的这些低矮的小屋,阴森恐怖:在 这里,你看到的是熟悉、呆滞的面孔,听到的是粗野无聊的对话。……然而就在 这时,帕齐来了。人称“疯子”的帕齐,经过数日徒步跋涉,穿过密林,从人烟 稠密的地方来到这里。当然,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很了解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从 来也没有人把他当作傻瓜……“想吃点什么吗?”有人会问他 “如果有的话……”各个小屋之间相隔甚远,伐木工人的粮食来源有限, 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帕齐是不会忘记那句老话的:民以食为天。当你亲眼 目睹了柏齐是怎样饮海吞山的话,你很快就会知道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大肚汉。 面包、黄油、烤肉,顷刻之间就会被他扫荡无余。等到他吃饱喝足,再打上几个 饱嗝儿才开口说道:“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了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全诗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写了哪几种悲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既替余以慧纕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四面边声连角起,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Ⅱ卷 表达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的小 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森林艺人帕齐 彭蒂·哈恩帕 荒山野岭,杳无人迹,只有原始森林发出悲哀的叹息。在这个远离尘世 之地,人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忧郁。乃至虚度年华的念头。伐树、剥皮、修整原 木;伐木工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枯燥无味。有时,碰上连日阴雨,你也 只好躲进伐木场的小屋栖身。坐落在密林深处的这些低矮的小屋,阴森恐怖;在 这里,你看到的是熟悉、呆滞的面孔,听到的是粗野无聊的对话。……然而就在 这时,帕齐来了。人称“疯子”的帕齐,经过数日徒步跋涉,穿过密林,从人烟 稠密的地方来到这里。当然,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很了解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从 来也没有人把他当作傻瓜……“想吃点什么吗?”有人会问他。 “如果有的话……”各个小屋之间相隔甚远,伐木工人的粮食来源有限, 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帕齐是不会忘记那句老话的:民以食为天。当你亲眼 目睹了柏齐是怎样饮海吞山的话,你很快就会知道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大肚汉。 面包、黄油、烤肉,顷刻之间就会被他扫荡无余。等到他吃饱喝足,再打上几个 饱嗝儿才开口说道:“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