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鲁迅 第一节鲁迅生平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鲁迅的贡献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最早发表白话小说,也较早开始写新诗,他使杂文获得社会的认可,他的《野 草》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诗集。 青年导师,文坛领袖 许多文学青年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3、文学研究家和文学翻译家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翻译出版了29部著作。 4、民族之魂,世界巨匠 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二、鲁迅经历及思想(鲁迅思想与经历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故在介绍思想时附带 介绍其经历) 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 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 与农村的联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辛亥 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鲁迅思想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1)1881-—1898:少年叛逆者
第二章鲁迅 第一节 鲁迅生平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鲁迅的贡献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最早发表白话小说,也较早开始写新诗,他使杂文获得社会的认可,他的《野 草》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诗集。 2、青年导师,文坛领袖 许多文学青年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3、文学研究家和文学翻译家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翻译出版了29部著作。 4、民族之魂,世界巨匠 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二、鲁迅经历及思想(鲁迅思想与经历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故在介绍思想时附带 介绍其经历) 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 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 与农村的联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辛亥 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鲁迅思想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1)1881——1898:少年叛逆者
(2)18981909:青年爱国者(1906年前为科学救国论者,1906年后为思想主 义者) (3)1909—1927:彻底的民主主义者(1924年前进化论者,1924年后逐步接受 马克思主义 (4)1927—-1936:共产主义者(1930年前初步的马克思主义者,1930年后为成 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1、少年叛逆者(1881——1898) (1)家世 1881.9.25生于浙江绍兴,是家中长孙,消息传到在京城做官的祖父那里,正有 位姓张的贵客莅临,于是,祖父便说:“取名‘阿张’吧”,正式命名为樟寿,字豫 山。但因与“雨伞”的音相近,又改为豫亭,以后再改为豫才 祖父周福清,中过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做过知县,后来做京官,任内 阁中书,思想比较开明。鲁迅有三个祖母,亲祖母再鲁迅的父亲出生后不久久去世 了,第二个祖母姓蒋,“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就是她讲给鲁迅 听的。祖父有妾姓潘。 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虽寡言,但很和善,也比较开明。母亲鲁瑞,自修得能 够看书的能力。“鲁迅”这个笔名中的“鲁”字,就是从母亲的姓上取来的。 (2)童年 鲁迅童年时喜欢读书,兴趣广泛,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进三味书屋。也就是在 这一年,鲁迅家发生使其家道由小康跌入困顿的科场贿赂案。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病故,在北京做官的祖父周福清回家办丧失、守孝 这一年秋天乡试的浙江主考官殷如璋和周福清是同年进士,周福清说是去拜访, 实际是去买通关节。派家丁封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并开了五个人的又并周凤仪,请 关照
(2)1898——1909:青年爱国者(1906年前为科学救国论者,1906年后为思想主 义者) (3)1909——1927:彻底的民主主义者(1924年前进化论者,1924年后逐步接受 马克思主义) (4)1927——1936:共产主义者(1930年前初步的马克思主义者,1930年后为成 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1、少年叛逆者(1881——1898) (1)家世 1881.9.25生于浙江绍兴,是家中长孙,消息传到在京城做官的祖父那里,正有一 位姓张的贵客莅临,于是,祖父便说:“取名‘阿张’吧”,正式命名为樟寿,字豫 山。但因与“雨伞”的音相近,又改为豫亭,以后再改为豫才。 祖父周福清,中过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做过知县,后来做京官,任内 阁中书,思想比较开明。鲁迅有三个祖母,亲祖母再鲁迅的父亲出生后不久久去世 了,第二个祖母姓蒋,“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就是她讲给鲁迅 听的。祖父有妾姓潘。 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虽寡言,但很和善,也比较开明。母亲鲁瑞,自修得能 够看书的能力。“鲁迅”这个笔名中的“鲁”字,就是从母亲的姓上取来的。 (2)童年 鲁迅童年时喜欢读书,兴趣广泛,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进三味书屋。也就是在 这一年,鲁迅家发生使其家道由小康跌入困顿的科场贿赂案。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病故,在北京做官的祖父周福清回家办丧失、守孝。 这一年秋天乡试的浙江主考官殷如璋和周福清是同年进士,周福清说是去拜访, 实际是去买通关节。派家丁封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并开了五个人的又并周凤仪,请 关照
家丁到了船上,呈上了书信,这时副主考正在船上,主考心理明白是怎么回事, 故意不拆信,吩咐打发来人回去,家丁急着大喊:“那信里有钱,怎么不给收 条?”这样事情就暴露了。案子到了光绪皇帝那里,正赶上他想励精图治,当天就下 谕旨,要求严审严办,按照清律,考场舞弊应判死罪,周家于是就各处疏通,周福清 遂改为斩监侯,秋后处决 这个突发事变,使鲁迅的家庭受到猛烈的冲击,迅速没落,经济上由小康而坠入 困顿,为怕株连,鲁迅兄弟逃到乡下外婆家避难。这时人们看待他们的眼光已经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被人看不起的寄居生活,在鲁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 伤。使他看到了世态的炎凉,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 在1894年的春夏之交,鲁迅和兄弟们回到了城里,然而这年的冬天,他的父亲病 倒了。从此,鲁迅出入于当铺和药铺,给父亲医病的中医是绍兴的名医姚仙芝与荷莲 臣(药引子很奇怪)。然而父亲的病却日益沉重了。且祖父每年秋天都有可能被问 斩,母亲便筹措款项,赎买疏通,父亲为了治病也为了排遣,抽上了大烟,在1896年 死去。 祖父在过了八年的监狱生活后,于1901年获释回家,但性情变得极为暴戾。 家道的败落,失态的炎凉,所见世界的沉沦与人民的苦难,共同形成了他叛逆的 性格 2、青年爱国者(思想启蒙) (1)走异路南京求学 接触了进化论 接受了维新思想 (2)踏别径日本留学 A、在弘文学院学习日语期间,他还赶会馆,跑书店,征集会,听演讲,多数留 学生的的浑浑噩噩,使他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忧虑。 1923年,鲁迅剪掉辫子,并断发明志:
家丁到了船上,呈上了书信,这时副主考正在船上,主考心理明白是怎么回事, 故意不拆信,吩咐打发来人回去,家丁急着大喊:“那信里有钱,怎么不给收 条?”这样事情就暴露了。案子到了光绪皇帝那里,正赶上他想励精图治,当天就下 谕旨,要求严审严办,按照清律,考场舞弊应判死罪,周家于是就各处疏通,周福清 遂改为斩监侯,秋后处决。 这个突发事变,使鲁迅的家庭受到猛烈的冲击,迅速没落,经济上由小康而坠入 困顿,为怕株连,鲁迅兄弟逃到乡下外婆家避难。这时人们看待他们的眼光已经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被人看不起的寄居生活,在鲁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 伤。使他看到了世态的炎凉,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 在1894年的春夏之交,鲁迅和兄弟们回到了城里,然而这年的冬天,他的父亲病 倒了。从此,鲁迅出入于当铺和药铺,给父亲医病的中医是绍兴的名医姚仙芝与荷莲 臣(药引子很奇怪)。然而父亲的病却日益沉重了。且祖父每年秋天都有可能被问 斩,母亲便筹措款项,赎买疏通,父亲为了治病也为了排遣,抽上了大烟,在1896年 死去。 祖父在过了八年的监狱生活后,于1901年获释回家,但性情变得极为暴戾。 家道的败落,失态的炎凉,所见世界的沉沦与人民的苦难,共同形成了他叛逆的 性格。 2、青年爱国者(思想启蒙) (1)走异路南京求学 接触了进化论 接受了维新思想 (2)踏别径日本留学 A、在弘文学院学习日语期间,他还赶会馆,跑书店,征集会,听演讲,多数留 学生的的浑浑噩噩,使他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忧虑。 1923年,鲁迅剪掉辫子,并断发明志: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之后,他的思想更向前发展,并开始注目思想启蒙。 弃工从医到弃医从文 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弃工从医,来到仙台医学专门 学校,希望拯救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耽搁了的病人。并在学校遇到了他的恩师腾野先 生。(但是歧视依然很严重) 电影事件 鲁迅到仙台的第二年,学校增开细菌学,并用电影来显示,于是就看到了”中国人 杀中国人”的片子,使鲁迅明白:医学并非一件最要紧的事,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 幸的.他认为第一要紧的事,是改变人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 (弃 医从文) 于是,1906年的夏天,鲁迅从仙台回到了东京,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文学活动.与当 时的革命党人有了比较多的接触。 C、鲁迅的婚姻 1906年,远在日本的鲁迅接到母亲让他回国的信,而到了家才知道是”母亲娶儿媳 妇”.新人朱安是鲁迅祖母的亲侄孙女,但鲁迅是反对这门亲事:”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 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只停留4天,重返东京,带去了周作 人.) D、理论探索和第一次苦闷 理论探索:创办《新生》、发表论文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之后,他的思想更向前发展,并开始注目思想启蒙。 B、 弃工从医到弃医从文 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 ,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弃工从医,来到仙台医学专门 学校,希望拯救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耽搁了的病人。并在学校遇到了他的恩师腾野先 生。(但是歧视依然很严重) 电影事件 鲁迅到仙台的第二年,学校增开细菌学,并用电影来显示,于是就看到了”中国人 杀中国人”的片子,使鲁迅明白:医学并非一件最要紧的事,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 幸的.他认为第一要紧的事,是改变人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弃 医从文) 于是,1906年的夏天,鲁迅从仙台回到了东京,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文学活动.与当 时的革命党人有了比较多的接触。 C、鲁迅的婚姻 1906年,远在日本的鲁迅接到母亲让他回国的信,而到了家才知道是”母亲娶儿媳 妇”.新人朱安是鲁迅祖母的亲侄孙女,但鲁迅是反对这门亲事:”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 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只停留4天,重返东京,带去了周作 人.) D、理论探索和第一次苦闷 理论探索:创办《新生》、发表论文
a、创办《新生》 为了宣传思想,1907年春,鲁迅决定创办杂志,并邀请许寿裳、袁文薮(sou)、 苏曼殊、周作人共同筹办。杂志取名《新生》一—“新的生命”,并亲自设计了封 面,选定了插图,但终因“先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终于太 死腹中。 b、发表论文 在《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至论》(要立国,首先要立人,主要介绍尼采思 想,如超人思想:上帝已经死了,重新估价一切.)因为与鲁迅”破坏旧文化,创造新文 化”的观点相吻合 与其后发表的《人的历史》、《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构成了鲁迅早期 的思想体系。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启蒙纲领:要立国,先立人,人立而后 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它标志着鲁迅已经成为民主革命启蒙运动中的一员。当然这与他接受章太炎的民 主革命思想有关,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便是人性进化论。 和周作人翻译外国小说 1909.3.2《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了,1909.7.27又出版了第二册。两册共收短 篇16篇,但两册1000+500本,在东京、上海两地才卖出20本,:大声呼号,反应却很 小,于是,“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 3、革命民主主义者 (1)辛亥革命(第二次苦闷)希望-—-失望—一沉默 909年8月,鲁迅回国,直接的原因是”母亲和几个别的敌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 帮助” 回国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员,1912年随教 育部迁往北京
a、创办《新生》 为了宣传思想,1907年春,鲁迅决定创办杂志,并邀请许寿裳、袁文薮(sou)、 苏曼殊、周作人共同筹办。杂志取名《新生》——“新的生命”,并亲自设计了封 面,选定了插图,但终因“先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终于太 死腹中。 b、发表论文 在《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至论》(要立国,首先要立人,主要介绍尼采思 想,如超人思想:上帝已经死了,重新估价一切.)因为与鲁迅”破坏旧文化,创造新文 化”的观点相吻合. 与其后发表的《人的历史》、《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构成了鲁迅早期 的思想体系。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启蒙纲领:要立国,先立人,人立而后 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它标志着鲁迅已经成为民主革命启蒙运动中的一员。当然这与他接受章太炎的民 主革命思想有关,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便是人性进化论。 c、和周作人翻译外国小说 1909.3.2《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了,1909.7.27又出版了第二册。两册共收短 篇16篇,但两册1000+500本,在东京、上海两地才卖出20本,:大声呼号,反应却很 小,于是,“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 3、革命民主主义者 (1)辛亥革命(第二次苦闷)希望---失望---沉默 1909年8月,鲁迅回国,直接的原因是”母亲和几个别的敌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 帮助”. 回国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员,1912年随教 育部迁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