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搜集整理唐以前的小说,(后来集成《古小说钩沉》)、抄古碑。 但寂寞在生长着,象毒蛇,缠绕着他的灵魂 (2)“五四”时期 在钱玄同的鼓动下,鲁迅热情地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写了许多杂文,收在 《华盖集》中,还出了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野草》 4、马克思主义者 (1)鲁迅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作了许多活动,与茅盾、郭沬若、郁达夫等建 立了联系,并与广大青年和革命进步团体发生了密切联系,认识了柔石、冯雪峰等 人 (2)批判文坛存在的左右倾现象,并与国民党“文化围剿”作斗争 左:将苏联的东西生搬硬套,将文艺的这会作用简单化,降低了文艺的作用,变 成了标语口号。 右:与梁实秋等的论争(认为文学是极少数的天才的创造,革命文学是不能成立 的) (3)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在与创造社、太阳社论争时,鲁迅自己也深入地进行了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改 造,从这时起,他大力译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苏联小说。 1930年鲁迅倡导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直接领导的 个组织,除“左联”外,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起的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 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帝反战同盟,多次发表宣言,提出抗议。他自己宣 称“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 自以为光荣的。”这标志着他转变的完成。 (4)参加各种斗争
此间,搜集整理唐以前的小说,(后来集成《古小说钩沉》)、抄古碑。 但寂寞在生长着,象毒蛇,缠绕着他的灵魂。 (2)“五四”时期 在钱玄同的鼓动下,鲁迅热情地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写了许多杂文,收在 《华盖集》中,还出了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野草》。 4、马克思主义者 (1)鲁迅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作了许多活动,与茅盾、郭沫若、郁达夫等建 立了联系,并与广大青年和革命进步团体发生了密切联系,认识了柔石、冯雪峰等 人。 (2)批判文坛存在的左右倾现象,并与国民党“文化围剿”作斗争。 左:将苏联的东西生搬硬套,将文艺的这会作用简单化,降低了文艺的作用,变 成了标语口号。 右:与梁实秋等的论争(认为文学是极少数的天才的创造,革命文学是不能成立 的)。 (3)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在与创造社、太阳社论争时,鲁迅自己也深入地进行了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改 造,从这时起,他大力译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苏联小说。 1930年鲁迅倡导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直接领导的 一个组织,除“左联”外,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起的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 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帝反战同盟,多次发表宣言,提出抗议。他自己宣 称“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 自以为光荣的。”这标志着他转变的完成。 (4)参加各种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其他文艺工作者对“伪满洲国”等进行了批判 斗争。 (5)鞠躬尽瘁 1936年10月9日在上海逝世。 第二节小说创作一—《呐喊》与《彷徨》 重点难点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 概述 1、创作概况 严家炎先生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 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 但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呐喊》初版本收1918-1922年的15篇小说,1930年后将《不周山》(后名为 《女娲》)收入《故事新编》,此后,《呐喊》收14篇小说; 《彷徨》收1924-1925年所作14篇小说; 2、文学创作的两大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 3、文学创作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揭示中国人落后的国民性 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其他文艺工作者对“伪满洲国”等进行了批判、 斗争。 (5)鞠躬尽瘁 1936年10月9日在上海逝世。 第二节小说创作——《呐喊》与《彷徨》 重点难点: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概述 1、创作概况 严家炎先生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 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 但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呐喊》初版本收1918—1922年的15篇小说,1930年后将《不周山》(后名为 《女娲》)收入《故事新编》,此后,《呐喊》收14篇小说; 《彷徨》收1924—1925年所作14篇小说; 2、文学创作的两大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 3、文学创作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揭示中国人落后的国民性 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