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6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 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 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 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 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 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ˆ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 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 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 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 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 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 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 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 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 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 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 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 祯ˆ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 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 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 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 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 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 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 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 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 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 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 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 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SPAN>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河北省 2016 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 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 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 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 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 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 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 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 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 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 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 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 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 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 “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 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 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 “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 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 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 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 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 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 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 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 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 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 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 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 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SPAN>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仅在上层社会流行, 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团结互助和维护切身利益, 圆社组织蹴鞠比赛,并进行宣传推广。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食 堂在冬季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 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 终日不坠”,该踢法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称 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 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 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 B.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宋朝清明节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 而杜甫的《清明》诗说明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蹴鞠运动不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还有专 业的踢球艺人,而且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有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 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 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 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 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昔成 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 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 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 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囯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 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 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 蒙劳勉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仅在上层社会流行, 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团结互助和维护切身利益, 圆社组织蹴鞠比赛,并进行宣传推广。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食 堂在冬季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 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 终日不坠”,该踢法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称 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 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 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 B.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宋朝清明节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 而杜甫的《清明》诗说明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蹴鞠运动不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还有专 业的踢球艺人,而且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有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 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 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 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 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 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 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 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 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 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 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 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 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 所生。’物固有自然 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 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 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 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 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 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 志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 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 也代指封建王朝。 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 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 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 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 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 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 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2)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 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 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 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 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 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 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 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 志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 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 也代指封建王朝。 C.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 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 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 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 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 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 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 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 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2) 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鸣沙【过雁 (明)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 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鸣沙,古县名,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 8.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通过“雁”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琵琶声虽“暂歇”,却因此而产生 更好的音乐效果的两句 是 (2)刘禹锡《陋室铭》中 两句,直接描写了陋室清幽明净的自然环境 (3)《岳阳楼记》中 两句,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仁者之心,无论身居何时何地,都要 有心系天下苍生和国家朝廷的情怀。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东家 秦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鸣沙【注】过雁 (明)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 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鸣沙,古县名,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 8.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5 分) 9.两首诗通过“雁”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琵琶声虽“暂歇”,却因此而产生 更好的音乐效果的两句 是: , 。 (2)刘禹锡《陋室铭》中 “ , ”两句,直接描写了陋室清幽明净的自然环境。 (3)《岳阳楼记》中 “ , ”两句,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仁者之心,无论身居何时何地,都要 有心系天下苍生和国家朝廷的情怀。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东 家 秦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 滋 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 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ˆ,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 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 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 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 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 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 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 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 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 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 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 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 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 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 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 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 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 激动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 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 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 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 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 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 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 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 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 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 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 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 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 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 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 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 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 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 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 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 激动。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 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