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调研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 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 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 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 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 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 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 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 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 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庭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 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 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 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所必备 的经济基础。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 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俭朴当做自家的优良传统 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 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氏世范》)。宋代家训注 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的 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其中。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 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 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家族 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 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 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 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都 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齐家之后,仍然怀抱 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 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 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 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注重教育,为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代家训不仅注重道德教育,还重视参加科 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 B.注重家庭经济管理。治生、制用是宋代家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叶梦得的《石 林治生家训要略》与陆九韶的《居家制用》分别是其代表
河北省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调研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 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 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 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 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 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 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 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 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 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庭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 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 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 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所必备 的经济基础。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 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俭朴当做自家的优良传统 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 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氏世范》)。宋代家训注 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的 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其中。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 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 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家族 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 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 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 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都 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齐家之后,仍然怀抱 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 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 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 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注重教育,为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代家训不仅注重道德教育,还重视参加科 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 B.注重家庭经济管理。治生、制用是宋代家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叶梦得的《石 林治生家训要略》与陆九韶的《居家制用》分别是其代表
C.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宋代家训专著与单篇计百余种,是家训史上数量最多 的:有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 D.与法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思想的角度推究,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儒家思想 之上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宋代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 优势地位,积极地纂述家训,家训因此而繁荣。 B.宋代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采用教育与惩罚并重的方法,这些惩罚方式包括 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 C.宋代家训中有不少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的东西,例如教育贵早、宽严相 济的教育原则 D.宋代家训把俭朴当做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倡辩证的节俭,以量入为出为基 本原则,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能吝惜财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内容丰富,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经 济、法律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B.宋代家训着眼于教导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治 久安,宋代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因此迥然不同。 C.宋代家训的纂述虽然主观上只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繁荣、兴旺,局限于家族的 利益,但在客观上对治国平天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D.宋代家训适应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重视治生、制用,以维持家族 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也对科举进行经济支持。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 储,巡按畿内。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 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 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 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 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 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 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 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 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 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 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 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 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 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
C.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宋代家训专著与单篇计百余种,是家训史上数量最多 的:有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 D.与法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思想的角度推究,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儒家思想 之上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 A.宋代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 优势地位,积极地纂述家训,家训因此而繁荣。 B.宋代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采用教育与惩罚并重的方法,这些惩罚方式包括 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 C.宋代家训中有不少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例如教育贵早、宽严相 济的教育原则。 D.宋代家训把俭朴当做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倡辩证的节俭,以量入为出为基 本原则,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能吝惜财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内容丰富,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经 济、法律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B.宋代家训着眼于教导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治 久安,宋代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因此迥然不同。 C.宋代家训的纂述虽然主观上只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繁荣、兴旺,局限于家族的 利益,但在客观上对治国平天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D.宋代家训适应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重视治生、制用,以维持家族 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也对科举进行经济支持。 二、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文言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 储,巡按畿内。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 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 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 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 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 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 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 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 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 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 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 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 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
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 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 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字:是古人成年时所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 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 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 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 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 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 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 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 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 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①乘夕凉,开轩②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 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 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 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字:是古人成年时所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 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 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 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 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 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 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 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 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 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 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①乘夕凉,开轩②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①散发:将束发从头顶上放下。②开轩:开窗。 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景物描写有是特色?请简要分析。(5 分) 9.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0.古文默写及美文默写(5分)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 矣 (2) 。师者,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4) ,其险也如此。 (5) ,银瓶乍破水浆迸 11.文本类阅读 《钱学森传》序 【美】张纯如 1914年,钱家举家从杭州搬迁至北京。耳濡目染京城恢宏雄伟的宫殿髙墙,绚 烂夺目的奇珍异宝,不可避免地在他心中打下以北京为傲的烙印,这种骄傲与他 的自信合二为一,成为影响他终生人格的一部分。 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几年愉快的时光。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钱学 森是个极为聪颖的小男孩,叠的纸飞机比谁飞得都快都高。“他叠得非常精细, 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这样,当纸飞机掷出时,就可以很稳定地飞很 远,”多年以后,钱学森的朋友张维这样回忆道,“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 经习惯于周密思索 1929年秋天,钱学森直奔上海交通大学。“当时,钱学森以身为班级上成绩最 好的学生而闻名。”一位校友回忆道,“我们都知道他的成绩,他总是第一。 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 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 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着自幼 贯的优异出众,但是,麻省理工学院所重视的除了考试和开创新理论,还有动手 实践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钱学森就全然无助了。很明显,实验室操作令钱学 森心生畏惧,而在车间工作则令他疲惫万分。与麻省理工学院一样拥有类似项目 的学校只有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要的是,在加州理工学院主持古根海姆航空实 验室的冯·卡门以秉承德国式的理论思辨传统而著称。这里强调的是纸和笔,而 不是动手实践的经验。1934年,钱学森转投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门下, 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硏究生课程。这里,也成为钱学森通往一个辉煌灿烂的职业 生涯的起点。第一学年,他收集了可能找到的全世界所有与航空学有关的研究资 料,系统性地加以阅读。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 冯·卡门曾在自传中写到:“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 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之时, 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天时 地利令钱学森得以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中。 1944年,已经博士毕业的钱学森为空军和海军军官讲授特殊课程。钱学森会用 细小而工工整整的板书将整块黑板逐渐填满,“没有擦写涂改,也不会更改哪怕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①散发:将束发从头顶上放下。②开轩:开窗。 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景物描写有是特色?请简要分析。(5 分) 9.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10.古文默写及美文默写(5 分) (1) ,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 矣。 (2) 。师者, 。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4) , ,其险也如此。 (5) , ,银瓶乍破水浆迸。 11.文本类阅读 《钱学森传》序 【美】张纯如 1914 年,钱家举家从杭州搬迁至北京。耳濡目染京城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绚 烂夺目的奇珍异宝,不可避免地在他心中打下以北京为傲的烙印,这种骄傲与他 的自信合二为一,成为影响他终生人格的一部分。 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几年愉快的时光。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钱学 森是个极为聪颖的小男孩,叠的纸飞机比谁飞得都快都高。“他叠得非常精细, 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这样,当纸飞机掷出时,就可以很稳定地飞很 远,”多年以后,钱学森的朋友张维这样回忆道,“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 经习惯于周密思索……” 1929 年秋天,钱学森直奔上海交通大学。“当时,钱学森以身为班级上成绩最 好的学生而闻名。”一位校友回忆道,“我们都知道他的成绩,他总是第一。” 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 一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 1935 年,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着自幼一 贯的优异出众,但是,麻省理工学院所重视的除了考试和开创新理论,还有动手 实践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钱学森就全然无助了。很明显,实验室操作令钱学 森心生畏惧,而在车间工作则令他疲惫万分。与麻省理工学院一样拥有类似项目 的学校只有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要的是,在加州理工学院主持古根海姆航空实 验室的冯•卡门以秉承德国式的理论思辨传统而著称。这里强调的是纸和笔,而 不是动手实践的经验。1934 年,钱学森转投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门下, 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这里,也成为钱学森通往一个辉煌灿烂的职业 生涯的起点。第一学年,他收集了可能找到的全世界所有与航空学有关的研究资 料,系统性地加以阅读。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 10 小时。 冯•卡门曾在自传中写到:“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 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之时, 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天时 地利令钱学森得以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中。 1944 年,已经博士毕业的钱学森为空军和海军军官讲授特殊课程。钱学森会用 细小而工工整整的板书将整块黑板逐渐填满,“没有擦写涂改,也不会更改哪怕
是一个符号。”韦伯斯特·罗伯茨回忆道,“他总能正好在一堂课结束前给出正 确的答案。 在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但又非常冷酷。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 “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另一位学生 问道:“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只是说道:“那是个事实陈述,不 是一个问题。”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道,钱学森刚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 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 的方法 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汉斯·利普回忆道。 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钱 学森不耐烦的根源来自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学生。“在钱学森眼中,愚蠢就是最 大的犯罪。”钱学森的朋友安德鲁指出。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中国,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 高速发展。只要看一眼中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 幅度,就会明白钱学森的领军地位到底有多么重要。中国科技协会副会长庄逢甘 说:“钱学森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的火箭事业。”1991年10月,中国政府将 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一一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颁与钱学森。 (选自张纯如《蚕丝一一钱学森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纯如导师库里顿的一个朋友苏珊是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在1990年的 次学术会议上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觉得他的生平颇有可写之处。纯如说,因为 她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库里顿把她推荐给苏珊。 在北京时,纯如有机会采访了钱学森的秘书以及一些政府高官和军方人士,开始 他们以为纯如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撰写这本传记,然而,纯如清楚地向他们表示, 她必须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从实描述。(张盈盈《张纯如一一无 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②关于钱学森留美那20年中发生的事,资料并不匮乏:在美国政府和大学的档 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可以找到大量文献记录。美国国家档案馆也能找 到大量有关他的文件。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都很愿意提供关于他的口头历 史记录。钱学森回国后,也有大量关于他的新闻报道。(张纯如《钱学森传·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北京生活的15年,对钱学森影响巨大。无论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强,还是绚 烂夺目的奇珍异宝,都深深影响着钱学森,形成了他骄傲与自信的双重人格。 B.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钱学森 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的皇帝” C.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当之无愧。中国火箭事业的从无到有,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都说明了他对中国科学的巨大贡献 D.美籍华人张春如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深深地被他吸引,于是决定利用自己 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书写传记来记录他的传奇。 关于钱学森的资料,无论是留美期间的,还是回国以后的,都可以通过许多 途径找到;他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也都愿意提供口头历史记录 (2)钱学森在求学期间的治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是一个符号。”韦伯斯特•罗伯茨回忆道,“他总能正好在一堂课结束前给出正 确的答案。” 在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但又非常冷酷。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 “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另一位学生 问道:“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只是说道:“那是个事实陈述,不 是一个问题。”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道,钱学森刚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 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 的方法。” “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汉斯•利普回忆道。 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钱 学森不耐烦的根源来自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学生。“在钱学森眼中,愚蠢就是最 大的犯罪。”钱学森的朋友安德鲁指出。 1955 年 9 月 17 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中国,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 高速发展。只要看一眼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 幅度,就会明白钱学森的领军地位到底有多么重要。中国科技协会副会长庄逢甘 说:“钱学森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的火箭事业。”1991 年 10 月,中国政府将 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颁与钱学森。 (选自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纯如导师库里顿的一个朋友苏珊是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在 1990 年的一 次学术会议上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觉得他的生平颇有可写之处。纯如说,因为 她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库里顿把她推荐给苏珊。 在北京时,纯如有机会采访了钱学森的秘书以及一些政府高官和军方人士,开始 他们以为纯如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撰写这本传记,然而,纯如清楚地向他们表示, 她必须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从实描述。(张盈盈《张纯如——无 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②关于钱学森留美那 20 年中发生的事,资料并不匮乏:在美国政府和大学的档 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可以找到大量文献记录。美国国家档案馆也能找 到大量有关他的文件。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都很愿意提供关于他的口头历 史记录。钱学森回国后,也有大量关于他的新闻报道。(张纯如《钱学森传•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北京生活的 15 年,对钱学森影响巨大。无论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强,还是绚 烂夺目的奇珍异宝,都深深影响着钱学森,形成了他骄傲与自信的双重人格。 B.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钱学森 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的皇帝”。 C.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当之无愧。中国火箭事业的从无到有,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都说明了他对中国科学的巨大贡献。 D.美籍华人张春如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深深地被他吸引,于是决定利用自己 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书写传记来记录他的传奇。 E.关于钱学森的资料,无论是留美期间的,还是回国以后的,都可以通过许多 途径找到;他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也都愿意提供口头历史记录。 (2)钱学森在求学期间的治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