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邓伯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主要参考书: (1)《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刘兴华,陈维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贮藏篇》(罗云波,蔡同一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1) (3)《果菜瓜贮藏保鲜》(刘兴华,寇莉萍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果品蔬菜贮运学》(刘兴华,饶景萍主编,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园艺植物育种学 (英文):Breeding Science of Horticultural Crops 课程编号:12351052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蔬菜、 果树及观赏植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性 科学。本课程以四条基本育种途径和三种杂交育种方式为教学内容体系,重点介绍园艺植 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 策略:种质资源的挖掘征集、保存、评价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原理和方法:人工创 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性状的遗传研究鉴定和选 育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及实验室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有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以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授粉习性及遗传变异特点为依据,从园艺植物育种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术入手,结合我国园艺产业和园艺育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课堂的理论讲 授、课程及专业教学实习等实践操作,介绍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注重系统 性、综合性、实用性及创新性,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从事园艺植物育 种与经营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1
11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 》(邓伯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主要参考书: (1)《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刘兴华,陈维信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贮藏篇》 (罗云波, 蔡同一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1) (3)《果菜瓜贮藏保鲜》(刘兴华,寇莉萍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果品蔬菜贮运学》(刘兴华,饶景萍主编,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园艺植物育种学 (英文):Breeding Science of Horticultural Crops 课程编号:12351052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 字以内)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蔬菜、 果树及观赏植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性 科学。本课程以四条基本育种途径和三种杂交育种方式为教学内容体系,重点介绍园艺植 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 策略;种质资源的挖掘征集、保存、评价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原理和方法;人工创 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性状的遗传研究鉴定和选 育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及实验室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以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授粉习性及遗传变异特点为依据,从园艺植物育种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术入手,结合我国园艺产业和园艺育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课堂的理论讲 授、课程及专业教学实习等实践操作,介绍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注重系统 性、综合性、实用性及创新性,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从事园艺植物育 种与经营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艺植物的进化,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理解园艺植物 育种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良种的作用:掌握品种、良种、园艺植物育种学等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品种和良种的概念,良种的作用。 3.思考题或练习题:(1)如何做到园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进化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其主要观点是什么?(3)什么是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各有何特 点?(4)品种的概念与内涵。(⑤)良种的作用。(6)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范畴和基本任务。(7)园艺 植物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育种对象和目标(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育种对象的选择:理解制订 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其构成。 2.教学重点与难点: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其构成。 第一节育种对象(0.3学时) 一、育种对象 二、育种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学时) 一、产量 二、品质 三、成熟期 四、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五、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六、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第三节制订有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0.7学时) 一、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二、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三、制订育种目标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3.思考题或练习题:(1)选择育种对象应注意的事项。(2)产量的概念。(3)品质的概 念。(4)如何根据需要确定园艺植物主要目标性状?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和授粉习性(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理解园艺植 物的品种类型,掌握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园艺植物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1学时) 一、无性繁殖 二、有性繁殖 三、授粉习性概念的规范化和判别 第二节园艺植物品种的类型及遗传育种特点(2学时) 12
12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 论 (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艺植物的进化,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理解园艺植物 育种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良种的作用;掌握品种、良种、园艺植物育种学等概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种和良种的概念,良种的作用。 3.思考题或练习题:⑴如何做到园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⑵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进化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其主要观点是什么?⑶什么是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各有何特 点?⑷品种的概念与内涵。⑸良种的作用。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范畴和基本任务。⑺园艺 植物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 育种对象和目标(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育种对象的选择;理解制订 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其构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其构成。 第一节 育种对象(0.3 学时) 一、育种对象 二、育种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 学时) 一、产量 二、品质 三、成熟期 四、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五、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六、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第三节 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0.7 学时) 一、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二、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三、制订育种目标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3.思考题或练习题:⑴选择育种对象应注意的事项。⑵产量的概念。⑶品质的概 念。⑷如何根据需要确定园艺植物主要目标性状? 第二章 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和授粉习性(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理解园艺植 物的品种类型,掌握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园艺植物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 第一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1 学时) 一、无性繁殖 二、有性繁殖 三、授粉习性概念的规范化和判别 第二节 园艺植物品种的类型及遗传育种特点(2 学时)
一、同型纯合类 二、同型杂合类 三、异型纯合类 四、异型杂合类 3.思考题或练习题:()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其相应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是什么?(2)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型有哪些?其相应的定义、育种过程和遗传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种质资源(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理解种质资源的考察和征集,种质资源的创新:掌握种质和种质资源 的概念,种质资源的分类,种质资源保存、评价的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种质资源的分类,园艺植物种 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途径和方法,种质资源的评价。 第一节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学时)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 二、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三、抢救种质资源刻不容缓 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1.5学时)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二、作物进化地理学 三、中国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 第三节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0.5学时) 一、种质资源考察、征集的范围和重点 二、种质资源征集的方法 三、资源征集登记卡 第四节种质资源的保存(1学时) 一、种植保存 二、种子保存 三、资源圃种质保存 四、离体试管保存 五、利用保存 六、基因文库保存 第五节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创新(2学时) 一、资源评价的任务和要求 二、资源评价的内容和项目 三、资源描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四、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3
13 一、同型纯合类 二、同型杂合类 三、异型纯合类 四、异型杂合类 3.思考题或练习题:⑴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其相应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是什么?⑵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型有哪些?其相应的定义、育种过程和遗传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 种质资源(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理解种质资源的考察和征集,种质资源的创新;掌握种质和种质资源 的概念,种质资源的分类,种质资源保存、评价的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种质资源的分类,园艺植物种 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途径和方法,种质资源的评价。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 学时)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 二、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三、抢救种质资源刻不容缓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1.5 学时)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二、作物进化地理学 三、中国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0.5 学时) 一、种质资源考察、征集的范围和重点 二、种质资源征集的方法 三、资源征集登记卡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保存(1 学时) 一、种植保存 二、种子保存 三、资源圃种质保存 四、离体试管保存 五、利用保存 六、基因文库保存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创新(2 学时) 一、资源评价的任务和要求 二、资源评价的内容和项目 三、资源描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四、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3.思考题或练习题:(1)种质资源的有关概念。(2)作物进化地理学的内容及其发展。 (3)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4)应从哪些方面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⑤)如何进行种质资源的创 新和利用? 第四章引种(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引种的意义,理解引种的原理,掌握引种的概念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的原理,影响引种的生态因子,引种的 原则与方法的灵活应用。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0.2学时) 一、引种的概念 二、引种的意义 第二节引种的原理(1.8学时) 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二、生态学研究与引种 第三节引种的方法(1学时) 一、引种的程序 二、引种注意事项 3.思考题或练习题:(1)引种的概念及原理。(2)影响引种的生态因子有哪些?(3)如 何灵活地应用引种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选择育种(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选择的实质和创造性作用:理解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两种基本选择法及其衍生选择法:掌握选择育种、芽变等概念,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2.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的创造性作用,芽变的特点,如何提高选种效果,芽变 选种程序的灵活应用,实生选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0.4学时) 一、选择有种的概念 二、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 三、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四、选择育种的应用 第二节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1.1学时) 一、基本选择法及其综合应用 二、园艺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 三、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四、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第三节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有种(1.5学时) 一、芽变选种 二、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三、实生选种 14
14 3.思考题或练习题:⑴种质资源的有关概念。⑵作物进化地理学的内容及其发展。 ⑶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⑷应从哪些方面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⑸如何进行种质资源的创 新和利用? 第四章 引种(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引种的意义,理解引种的原理,掌握引种的概念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的原理,影响引种的生态因子,引种的 原则与方法的灵活应用。 第一节 引种的概念和意义(0.2 学时) 一、引种的概念 二、引种的意义 第二节 引种的原理(1.8 学时) 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二、生态学研究与引种 第三节 引种的方法(1 学时) 一、引种的程序 二、引种注意事项 3.思考题或练习题:⑴引种的概念及原理。⑵影响引种的生态因子有哪些?⑶如 何灵活地应用引种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 选择育种(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选择的实质和创造性作用;理解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两种基本选择法及其衍生选择法;掌握选择育种、芽变等概念,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的创造性作用,芽变的特点,如何提高选种效果,芽变 选种程序的灵活应用,实生选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0.4 学时) 一、选择育种的概念 二、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 三、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四、选择育种的应用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1.1 学时) 一、基本选择法及其综合应用 二、园艺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 三、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四、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1.5 学时) 一、芽变选种 二、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三、实生选种
3.思考题或练习题:(1)分析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的特点?(2)什么是选择?有何特 点?其实质是什么?(3)园艺植物实生群体内的个体间变异原因主要有哪些?(4)影响选择效果 的因素有哪些?(⑤)简述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这两种基本的选择方法各有何特点? 第六章常规杂交育种(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常规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方式:理解杂交亲本的选择 与选配,杂交后代的处理:掌握常规杂交育种、轮回亲本等概念,常规杂交育种的杂交技 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亲本选择和选配的原则,杂交方式及技术,杂交后代的处理。 第一节常规杂交育种的概念与意义(0.2学时) 一、常规杂交育种的概念 二、常规杂交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常规杂交育种的杂交方式(0.2学时) 一、两亲杂交 二、多亲杂交 第三节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0.5学时) 一、亲本的选择 二、亲本的选配 三、回交、多亲杂交亲本选配的特点 第四节杂交技术(0.5学时) 一、杂交前的准备 二、隔离和去雄 三、花粉的制备 四、授粉、标记和登记 五、授粉后的管理 第五节杂交后代的处理(0.6学时) 一、杂种的培育 二、杂种的选择 3.思考题或练习题:(1)植物有性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在什么情况下适用?(2)如 何确定园艺植物多亲杂交时亲本配组的先后循序?(3)根据育种目标,试提出一种植物的杂 交育种程序。(4)在有性杂交育种中,系谱法、混合法、单子传代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七章优势杂交育种(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杂种优势的利用概况,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理解杂种 优势的遗传机制,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繁殖:掌握杂种优势、优势育种等 概念,杂种种子的生产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配合力分析,杂交种子的生产方法,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 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第一节优势杂交育种的概念及利用(1学时)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15 3.思考题或练习题:⑴分析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的特点?⑵什么是选择?有何特 点?其实质是什么?⑶园艺植物实生群体内的个体间变异原因主要有哪些?⑷影响选择效果 的因素有哪些?⑸简述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这两种基本的选择方法各有何特点? 第六章 常规杂交育种(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常规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方式;理解杂交亲本的选择 与选配,杂交后代的处理;掌握常规杂交育种、轮回亲本等概念,常规杂交育种的杂交技 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亲本选择和选配的原则,杂交方式及技术,杂交后代的处理。 第一节 常规杂交育种的概念与意义(0.2 学时) 一、常规杂交育种的概念 二、常规杂交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 常规杂交育种的杂交方式(0.2 学时) 一、两亲杂交 二、多亲杂交 第三节 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0.5 学时) 一、亲本的选择 二、亲本的选配 三、回交、多亲杂交亲本选配的特点 第四节 杂交技术(0.5 学时) 一、杂交前的准备 二、隔离和去雄 三、花粉的制备 四、授粉、标记和登记 五、授粉后的管理 第五节 杂交后代的处理(0.6 学时) 一、杂种的培育 二、杂种的选择 3.思考题或练习题:⑴植物有性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在什么情况下适用?⑵如 何确定园艺植物多亲杂交时亲本配组的先后循序?⑶根据育种目标,试提出一种植物的杂 交育种程序。⑷在有性杂交育种中,系谱法、混合法、单子传代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七章 优势杂交育种(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杂种优势的利用概况,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理解杂种 优势的遗传机制,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繁殖;掌握杂种优势、优势育种等 概念,杂种种子的生产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配合力分析,杂交种子的生产方法,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 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第一节 优势杂交育种的概念及利用(1 学时)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