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题型预测试卷(1) 注意事项: 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 (23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登鹳雀楼》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3)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8)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9)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做到“ 要知 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作答)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祈祷(q1)荒谬(miao)锐不可当(dang) B.追溯(s)诘责(je)相形见绌(zhu6) C.凛冽(lin)虐待(nue)恪尽职守(ke) D.媲美(bi)酬和(he)风雪载途(zai) 3.下列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狼藉迁徙张皇失错莫衷一是 B.蓬篙分泌更胜一筹五彩斑斓 C.旁骛真谛冥思遐想因地治宜 D.蜷伏濒临销声匿迹巧妙绝伦 4.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0个字以内)(2分) 北京晚报2016年4月12日讯获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后, 曹文轩在北京大学接受媒体专访。对于青少年阅读,他认为最近几年阅读量提升速度很 快,但是阅读质量令人担忧。他直言,现在青少年阅读最需要读好书,要选择具有“高 贵血统”的名著,他特别推荐了《朝花夕拾》《红岩》《鲁滨孙漂流记》《海底两万里》 等作品。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高贵的人,一个民族要想成为高贵的民族,就应该多读 高贵的书籍。 5.“道义、审美、悲悯”是曹文轩文字大厦的基石,请用正楷或行楷将这六个字写在田字 格中。(3分)
1 江苏省南京市 2019 年中考语文题型预测试卷(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3 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白日依山尽, ▲ 。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4)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野芳发而幽香,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8)相信吧, ▲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9)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做到“ ▲ , ▲ ”,要知 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作答)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2 分) A.祈.祷(qí) 荒谬.(miào) 锐不可当.(dāng) B.追溯.(sù) 诘.责(jié) 相形见绌.(zhuó) C.凛.冽(lǐn) 虐.待(nüè) 恪.尽职守(kè) D.媲.美(bì) 酬和.(hè) 风雪载.途(zài) 3.下列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狼藉 迁徙 张皇失错 莫衷一是 B.蓬篙 分泌 更胜一筹 五彩斑斓 C.旁骛 真谛 冥思遐想 因地治宜 D.蜷伏 濒临 销声匿迹 巧妙绝伦 4.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0 个字以内)(2 分) 北京晚报 2016 年 4 月 12 日讯 获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后, 曹文轩在北京大学接受媒体专访。对于青少年阅读,他认为最近几年阅读量提升速度很 快,但是阅读质量令人担忧。他直言,现在青少年阅读最需要读好书,要选择具有“高 贵血统”的名著,他特别推荐了《朝花夕拾》《红岩》《鲁滨孙漂流记》《海底两万里》 等作品。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高贵的人,一个民族要想成为高贵的民族,就应该多读 高贵的书籍。 ▲ 5.“道义、审美、悲悯”是曹文轩文字大厦的基石,请用正楷或行楷将这六个字写在田字 格中。(3 分)
6.曹文轩在采访中推荐了几部名著,关于它们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的父亲在五猖会前让他背《鉴略》,结果使他游玩的兴致荡然无存。 B.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万县被捕,关押在重庆的渣滓洞监狱 C.鲁滨孙和“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叛乱的水手,一起离开荒岛回到英国。 D.鹦鹉螺号在北极遇冰封危险,在船长的镇定指挥下,潜艇终于冲破冰原。 7.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莫泊桑和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们作品中所塑造的羊脂球、奥楚蔑洛夫 等形象家喻户晓 B.孔子是春秋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论语》记录了他和弟子的言行,是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 C.“李杜”指的是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两人的诗作分别代表了唐诗浪漫主 义和现实主义的巅峰。 D.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大量使用北京口语、方言, 读来亲切自然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16分) 【古诗阅读】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着的火炉。②才有:同“一有” 8.诗人描绘 ”的场景,侧面烘托出主客相聚畅谈的热烈情形。(用诗 中原句填空)(1分) 9.请结合内容说说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古文阅读】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 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 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 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 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2 ▲ ▲ ▲ ▲ ▲ ▲ 6.曹文轩在采访中推荐了几部名著,关于它们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鲁迅的父亲在五猖会前让他背《鉴略》,结果使他游玩的兴致荡然无存。 B.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万县被捕,关押在重庆的渣滓洞监狱。 C.鲁滨孙和“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叛乱的水手,一起离开荒岛回到英国。 D.鹦鹉螺号在北极遇冰封危险,在船长的镇定指挥下,潜艇终于冲破冰原。 7.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莫泊桑和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们作品中所塑造的羊脂球、奥楚蔑洛夫 等形象家喻户晓。 B.孔子是春秋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论语》记录了他和弟子的言行,是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 C.“李杜”指的是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两人的诗作分别代表了唐诗浪漫主 义和现实主义的巅峰。 D.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大量使用北京口语、方言, 读来亲切自然。 二(43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 8—13 题。(16 分) 【古诗阅读】 寒 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②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着的火炉。②才有:同“一有”。 8.诗人描绘“ ▲ ”的场景,侧面烘托出主客相聚畅谈的热烈情形。(用诗 中原句填空)(1 分) 9.请结合内容说说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 【古文阅读】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 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 道院甚众,朱门绀②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 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 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 、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作者袁宗道,选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注释]①高梁桥:临近极乐寺,为北京西郊名胜。②绀(gn):天青色。③张盖:张开 的车盖。④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帽子。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 杭州西湖苏堤上。⑥情障:这里指心愿。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亘数十里(▲)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3)路径亦佳( (4)大可七八围许( 1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2分)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13.作者在高粱桥看水,看堤,看▲,看 将风景写得具体生动、摇曳多姿。 请联系第3节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4分) 寒食帖 蒋勋 假日无事,便取苏轼的《寒食帖》来看。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 稿。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 那欹侧顿挫中有妩媚宛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 里。”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 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 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一一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 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 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苏轼一生多次遭迁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 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 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 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 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 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贬谪到 黄州的苏轼,死而后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初到黄州便写了那首有 名的《卜算子》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那 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但是,“拣尽寒枝不肯栖”,这生命,在威吓侮辱 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
3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作者袁宗道,选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注释]①高梁桥:临近极乐寺,为北京西郊名胜。②绀(gàn):天青色。③张盖:张开 的车盖。④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帽子。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 杭州西湖苏堤上。⑥情障:这里指心愿。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1)亘数.十里( ▲ )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 ) (3)路径亦佳.( ▲ ) (4)大可七八围许.( ▲ ) 1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2 分) 暇 日 曾 与 黄 思 立 诸 公 游 此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 分)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 13.作者在高粱桥看水,看堤,看 ▲ ,看 ▲ ,将风景写得具体生动、摇曳多姿。 请联系第 3 节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 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14 分) 寒食帖 蒋勋 假日无事,便取苏轼的《寒食帖》来看。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 稿。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 那欹侧顿挫中有妩媚宛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 里。”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 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 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 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 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苏轼一生多次遭迁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 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 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 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 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 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贬谪到 黄州的苏轼,死而后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初到黄州便写了那首有 名的《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 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但是,“拣尽寒枝不肯栖”,这生命,在威吓侮辱 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
黄州在大江岸边,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日日除草种麦,畜养 牛羊,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东坡”。有名的《江城子》便写于元丰五年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是在狭小的争执上看到 了生命无谓的浪费,而真正人类的文明,如大江东去,何尝止息?苏轼听江声不断,原来 这里也曾有过战争,有过英雄与美人,有过智谋机巧,也有过情爱的缱绻……真是江山如 画啊,这饱历忧患的苏东坡,在诟辱之后,没有酸腐的自怨自艾,没有做态的自怜,没有 了不平与牢骚,在历史的大江之边,他高声唱出了惊动千古的歌声《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时年四十七岁。 在黄州这段时间,东坡常说“多难畏事”或“多难畏人”这样的话。他的“乌台诗案” 不仅个人几罹死罪,也牵连了家人亲友的被搜捕贬谪。他的“多难畏人”,一方面是说小 人的诬陷,另一方面,连那深爱的家人亲友学生也宁愿远远避开,以免连累他人。在元丰 三年写的《答李端叔书》中说得特别好:“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 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穿着草鞋,与渔民樵夫混杂,被醉汉推骂,从名满天下的苏轼变成无人认识的世间凡 夫俗子,东坡的脱胎换骨,正在他的被诬陷、受诟辱之后,可以“自喜渐不为人识”吧 《寒食帖》写得平白自在,无一点做态,也正是这纷华去尽,返璞归真的结果。卷后 有苏轼学生黄庭坚的跋,对《寒食帖》赞誉备至。正是黄州的东坡竟可以连美也不坚持 从形式技巧的刻意中解放出来,美的极境不过是“与渔樵杂处”的平淡自然而己吧 (选自蒋勋《无关岁月》,译林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有改动) 14.蒋勋在作品中说书法、谈诗文、论人生。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回答问题。(7分) 说书法:苏轼四十六岁写下《寒食帖》。 谈诗文: (1)填空:苏轼四十四岁,写下《 》;四十六岁,写下 四十七岁,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2分) (2)蒋勋引用苏轼“魂惊汤火命如鸡”,其用意是什么?(2分) 论人生:黄州的贬斥,对苏轼来说有哪些不凡的意义?(3分) 15.如果想在第6、7节引用《记承天寺夜游》相关内容,你认为哪一节最合适?理由是 什么?(4分)
4 黄州在大江岸边,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日日除草种麦,畜养 牛羊,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东坡”。有名的《江城子》便写于元丰五年: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是在狭小的争执上看到 了生命无谓的浪费,而真正人类的文明,如大江东去,何尝止息?苏轼听江声不断,原来 这里也曾有过战争,有过英雄与美人,有过智谋机巧,也有过情爱的缱绻……真是江山如 画啊,这饱历忧患的苏东坡,在诟辱之后,没有酸腐的自怨自艾,没有做态的自怜,没有 了不平与牢骚,在历史的大江之边,他高声唱出了惊动千古的歌声《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时年四十七岁。 在黄州这段时间,东坡常说“多难畏事”或“多难畏人”这样的话。他的“乌台诗案” 不仅个人几罹死罪,也牵连了家人亲友的被搜捕贬谪。他的“多难畏人”,一方面是说小 人的诬陷,另一方面,连那深爱的家人亲友学生也宁愿远远避开,以免连累他人。在元丰 三年写的《答李端叔书》中说得特别好:“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 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穿着草鞋,与渔民樵夫混杂,被醉汉推骂,从名满天下的苏轼变成无人认识的世间凡 夫俗子,东坡的脱胎换骨,正在他的被诬陷、受诟辱之后,可以“自喜渐不为人识”吧。 《寒食帖》写得平白自在,无一点做态,也正是这纷华去尽,返璞归真的结果。卷后 有苏轼学生黄庭坚的跋,对《寒食帖》赞誉备至。正是黄州的东坡竟可以连美也不坚持, 从形式技巧的刻意中解放出来,美的极境不过是“与渔樵杂处”的平淡自然而已吧。 (选自蒋勋《无关岁月》,译林出版社 2012 年 12 月版,有改动) 14.蒋勋在作品中说书法、谈诗文、论人生。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回答问题。(7 分) 说书法:苏轼四十六岁写下《寒食帖》。 谈诗文: (1)填空:苏轼四十四岁,写下《 ▲ 》;四十六岁,写下《 ▲ 》; 四十七岁,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2 分) (2)蒋勋引用苏轼“魂惊汤火命如鸡”,其用意是什么?(2 分) ▲ 论人生:黄州的贬斥,对苏轼来说有哪些不凡的意义?(3 分) ▲ 15.如果想在第 6、7 节引用《记承天寺夜游》相关内容,你认为哪一节最合适?理由是 什么?(4 分) ▲
16.右图临摹作品与真迹相比,只得其形而失其神。请联系文章,以水改 具体说说临摹作品的得与失。造成这种差距的关键原因可能 是什么?(3分) 得: 关键原因 《寒食帖》(局部)临摹作品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20题。(13分) 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 孙犁 问一:请您谈谈当前散文创作的状况。您认为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答: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 文,可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 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 自然会认为你欺骗。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他这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空洞的官腔。李 密当时的处境,尤其困难,如果他不说真情实话,能够瞒得过司马氏的耳目?文章能取信 于当世,方能取信于后代 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 物的关系。写出这些,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一触及文字,很多人就做不到 但就散文的规律而言,真诚与朴实,正如水土之于花木,是个根本,不能改变。如果 不只从数量上看,主要从质量上看,当前散文创作的不足之处,恐怕还是在作者的创作用 心上,有或多或少的华而不实之处吧! 问二:请您结合自己和当前的散文创作现状,谈谈有关散文艺术问题。 答:散文行世,应该慎重,其艺术性不可或缺 它短小,当然也有所谓布局谋篇,但我以为,作者如确有深刻感触,不言不快,直抒 胸臆即可,是不用过多的构思设想的。 散文中的议论,也是自然事物演变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散文作者主观的前提 抒情亦如此。无情而强抒,不如不抒。面对大好河山,内心营营苟苟,故作堂皇之言是对 河山的不敬 状景抒情,成为散文的意境。意境有高下,正如作者修养有高下,胸襟有广狭,志趣 有崇卑,不可勉强。当然,人可以通过修养,提高其志趣。总之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 散文意境之有区分,也在于此。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名言,并非一时乘兴创作出来,乃是久 萦于心的素志,触景生情而出 散文的语言很重要,一篇短文·语言文字不讲究,是成不了家传户诵之作的。当然 言文字也与作者的真情实感紧紧相关 问三:散文创作中新的探索与民族传统两者的关系如何? 答:“五四”以后的散文,外来的影响,非常显著。但影响是影响,其根基是不可动 摇的。我们还是要写中国式的散文,主要是指它反映的民族习惯和道德伦理的传统。至于 说创新,也不能说,只有接受外来影响,才能创新。中国散文,在接受外来影响以前,也 是不断创新的。我写给贾平凹的一封信中曾说,多读外国名家之作,写中国传统的散文
5 16.右图临摹作品与真迹相比,只得其形而失其神。请联系文章, 具体说说临摹作品的得与失。造成这种差距的关键原因可能 是什么?(3 分) 得: ▲ 失: ▲ 关键原因: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20 题。(13 分) 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 孙犁 问一:请您谈谈当前散文创作的状况。您认为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答: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 文,可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 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 自然会认为你欺骗。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他这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空洞的官腔。李 密当时的处境,尤其困难,如果他不说真情实话,能够瞒得过司马氏的耳目?文章能取信 于当世,方能取信于后代。 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 物的关系。写出这些,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一触及文字,很多人就做不到。 但就散文的规律而言,真诚与朴实,正如水土之于花木,是个根本,不能改变。如果 不只从数量上看,主要从质量上看,当前散文创作的不足之处,恐怕还是在作者的创作用 心上,有或多或少的华而不实之处吧! 问二:请您结合自己和当前的散文创作现状,谈谈有关散文艺术问题。 答:散文行世,应该慎重,其艺术性不可或缺。 它短小,当然也有所谓布局谋篇,但我以为,作者如确有深刻感触,不言不快,直抒 胸臆即可,是不用过多的构思设想的。 散文中的议论,也是自然事物演变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散文作者主观的前提。 抒情亦如此。无情而强抒,不如不抒。面对大好河山,内心营营苟苟,故作堂皇之言是对 河山的不敬。 状景抒情,成为散文的意境。意境有高下,正如作者修养有高下,胸襟有广狭,志趣 有崇卑,不可勉强。当然,人可以通过修养,提高其志趣。总之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 散文意境之有区分,也在于此。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名言,并非一时乘兴创作出来,乃是久 萦于心的素志,触景生情而出。 散文的语言很重要,一篇短文,语言文字不讲究..,是成不了家传户诵之作的。当然语 言文字也与作者的真情实感 ....紧紧相关。 问三:散文创作中新的探索与民族传统两者的关系如何? 答:“五四”以后的散文,外来的影响,非常显著。但影响是影响,其根基是不可动 摇的。我们还是要写中国式的散文,主要是指它反映的民族习惯和道德伦理的传统。至于 说创新,也不能说,只有接受外来影响,才能创新。中国散文,在接受外来影响以前,也 是不断创新的。我写给贾平凹的一封信中曾说,多读外国名家之作,写中国传统的散文, 《寒食帖》(局部) 临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