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她的一些秀发。 要是我早年,贴身穿过的那一件呢? 《人民日报》(2008-03-31第16版 12.第三段写“麦子的成熟”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划线句有哪些深刻的含义?(4分) 答 14.作者通过对土布形成的过程的描写,展示了母亲优秀品质的哪些方面?(6分) 答 15.作者写母亲“忙碌我们的衣裳”时,是以什么为重点的?又是怎样描写的?(6分) 四、选考部分(考生只考下面两篇中的一篇)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从偏见到卑劣 温宪 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 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 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 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 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土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
6 出她的一些秀发。 要是我早年,贴身穿过的那一件呢? ——《人民日报》 ( 2008-03-31 第 16 版 ) 12.第三段写“麦子的成熟”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3.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划线句有哪些深刻的含义?(4 分) 答: 14.作者通过对土布形成的过程的描写,展示了母亲优秀品质的哪些方面?(6 分) 答: 15.作者写母亲“忙碌我们的衣裳”时,是以什么为重点的?又是怎样描写的?(6 分) 答: 四、选考部分(考生只考下面两篇中的一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从偏见到卑劣 温 宪 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 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一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 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 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 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
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汘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 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 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汘问题等“灾难”与 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竞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 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 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 载、传扬的高尚精神。正如前囯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奧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 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 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 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 枝。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奧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 的诉求。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 势的人们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 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球化进程 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 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恰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 林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 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 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
7 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 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 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 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 “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 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 载、传扬的高尚精神。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 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 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 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 枝。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 的诉求。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 势的人们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有着 13 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 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球化进程 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 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恰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 林·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 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 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 21 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