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高三语文第六次统考试卷 (文科200分3小时理科160分2、5小时)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里弄/弄鬼强迫/强词夺理角度/群雄角逐 B.着笔/着手绿色/绿林起义拗口脾气很拗 C.行款/行乞省事/不省人事汤圆问河水汤汤 D.兽槛/门槛单帮/单枪匹马落枕落花流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或许我们不是很富有,生活中也有过不去的坎,我个人以为不求把人生演绎到美的 极致,但求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把一个“人”字写得端正一点,仅此而已。 B.追忆似水年华,淡然平凡人生,繁花似锦的瞬间,一生成败又何妨。没有一个不凡 的人生不在淡淡的生活中感悟至深,没有一个辉煌的人生不在平凡岗位中美轮美奂。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地将阳光裹挟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个多月 家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胁迫下失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的眼睛 在A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 备已逾两年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来挽救A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尘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实际需要情况,适时、有步骤地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节奏上有个试点到逐步推开的过程 B.当美国滑入经济衰退通道,失去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美元持续贬值、石油和其他商 品价格猛涨时,伊拉克灾难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暴露得清清楚楚了 C.五十余年前,大马归侨邬观水从广州前往琼岛兴隆华侨农场花费了半个多月,现在 这一时间己缩减数十倍之多 D.我省不仅将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而且还将确立水库、水电站、主要江河、重 点城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的防汛预案。 4.有位年轻教师写了一篇《和名师联网》的文章,叙述了他向那位名师学习的过程,文中 的三个小标题都使用了上网术语,请根据对小标题内容的提示,写出那三个术语。(3分) (1)终于在某杂志上找到了使他受益匪浅的那位名师的课堂实录——() (2)年轻教师用电子邮件互动的方式,和那位名师联系上了一—() (3)那位名师此后对年轻教师的指点,年轻教师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5有一位来自名牌大学的女大学生到西北乡村一个小学支教。有一次,上级领导到该校参观 检査,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普通话都“土得掉渣”,于是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那位支教老师, 让她在检查组来之前先读一下扇面上的一首小诗。请从听她朗读的众教师的角度,在横线上 写2句他们听后的感受,要求准确、生动、形象。每句不超过25字。(6分) (1)她的声音甜润而响亮 (2)办公室里的人无不觉得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杨砺
通州市高三语文第六次统考试卷 (文科 200 分 3 小时 理科 160 分 2、5 小时)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里弄./弄.鬼 强.迫/强.词夺理 角.度/群雄角.逐 B.着.笔/着.手 绿.色/绿.林起义 拗.口/脾气很拗. C.行.款/行.乞 省.事/不省.人事 汤.圆/河水汤.汤 D.兽槛./门槛. 单.帮/单.枪匹马 落.枕/落.花流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或许我们不是很富有,生活中也有过不去的坎,我个人以为不求把人生演绎到美的 极致,但求尽心尽力,鞠躬尽瘁 ....,把一个“人”字写得端正一点,仅此而已。 B.追忆似水年华,淡然平凡人生,繁花似锦的瞬间,一生成败又何妨。没有一个不凡 的人生不在淡淡的生活中感悟至深,没有一个辉煌的人生不在平凡岗位中美轮美奂 ....。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 ....地将阳光裹挟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个多月, 家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胁迫下失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的眼睛。 D.在 A 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 备已逾两年的沪深 300 指数期货来挽救 A 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尘上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实际需要情况,适时、有步骤地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节奏上有个试点到逐步推开的过程。 B.当美国滑入经济衰退通道,失去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美元持续贬值、石油和其他商 品价格猛涨时,伊拉克灾难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暴露得清清楚楚了。 C.五十余年前,大马归侨邬观水从广州前往琼岛兴隆华侨农场花费了半个多月,现在 这一时间已缩减数十倍之多。 D.我省不仅将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而且还将确立水库、水电站、主要江河、重 点城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的防汛预案。 4.有位年轻教师写了一篇《和名师联网》的文章,叙述了他向那位名师学习的过程,文中 的三个小标题都使用了上网术语,请根据对小标题内容的提示,写出那三个术语。(3 分) (1)终于在某杂志上找到了使他受益匪浅的那位名师的课堂实录——( ) (2)年轻教师用电子邮件互动的方式,和那位名师联系上了——( ) (3)那位名师此后对年轻教师的指点,年轻教师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 5.有一位来自名牌大学的女大学生到西北乡村一个小学支教。有一次,上级领导到该校参观 检查,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普通话都“土得掉渣”,于是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那位支教老师, 让她在检查组来之前先读一下扇面上的一首小诗。请从听她朗读的众教师的角度,在横线上 写 2 句他们听后的感受,要求准确、生动、形象。每句不超过 25 字。(6 分) (1)她的声音甜润而响亮, 。 (2)办公室里的人无不觉得她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9 题。 杨砺
杨砺,字汝砺,京兆郢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 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 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迂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 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 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 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 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日:“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 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 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 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 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 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土。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 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 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毎诗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中华书局校点校勘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丧,绝水浆数日 绝:拒绝 B.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休:吉祥 C.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籍:名册 D.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伐:夸耀 7.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3分) 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③,汝功成,予名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 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 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 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 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 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 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 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 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 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 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 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 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 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 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中华书局校点校勘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父丧,绝.水浆数日 绝:拒绝 B.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休:吉祥 C.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籍:名册 D.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伐:夸耀 7.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 )(3 分 ) 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 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 ③,汝功成,予名
亦显矣。④砺再拜,寤而志之。⑤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⑥砺僦舍委巷中, 乘与不能进 A.①②B.③⑤c.⑤⑥ 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砺没有走上仕途时,父亲就去世了;在“知鄂州”前,曾经因母亲有病和母亲去 世2次终止做官 B.杨砺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进了一个宫殿,还在案桌上的 本簿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C.杨砺在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曾对杨砺说,再过40年,你会立下大功劳,而到时 我的名声也会到处传播。 杨砺写文章崇尚烦琐,没有拜师学习,有时一个题目要写几十首诗歌。他起草的文 稿又长又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3分 译文: (2)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3分) 译文 (3)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夜雪”的。(4分) 答: (2)诗中的“时闻”二字有哪些深刻含义?(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 《前赤壁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 居易《琵琶行》) (4)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志》 不亦君子乎?(《论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思念在土布上流动
亦显矣。 ④砺再拜,寤而志之。 ⑤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 ⑥砺僦舍委巷中, 乘与不能进 A.①② B.③⑤ c.⑤⑥ D.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杨砺没有走上仕途时,父亲就去世了;在“知鄂州”前,曾经因母亲有病和母亲去 世 2 次终止做官。 B.杨砺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进了一个宫殿,还在案桌上的 一本簿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C.杨砺在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曾对杨砺说,再过 40 年,你会立下大功劳,而到时 我的名声也会到处传播。 D.杨砺写文章崇尚烦琐,没有拜师学习,有时一个题目要写几十首诗歌。他起草的文 稿又长又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 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3 分 ) 译文: (2) 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3 分 ) 译文: (3)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3 分 )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夜雪”的。(4 分) 答: (2)诗中的“时闻”二字有哪些深刻含义?(4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苏轼 《前赤壁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白 居易《琵琶行》) (4)勿以恶小而为之, 。 (《三国志》) (5) ,不亦君子乎? (《论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思念在土布上流动
耿翔 我是穿土布长大的 在我身体成长的简史中,感恩地记着几种粮食、几样野菜和几棵果树,再就是几件土布 做的衣裳。而在这些属于贫穷人家的物质中,几件土布衣裳,给了我定的体面,使我在青 春期来临之前,一直快活地走动在乡野上。因此,一提起故乡的土布,我就想起那些玄妙的 织机声,怎样穿透乡村的夜色?怎样穿梭出日子的黑白?怎样穿越一位少年的想象?而母 亲,准会在这个时候,隐去一头白发,隐去一脸皱纹,隐去一身枯瘦,回到她年轻的日子里, 给我们织染土布,给我们裁剪衣裳。那时的乡村,应该活在一群会用手工,织出土布的女人 的尊严里。 其实,从-缕棉花到一块土布,再到我们身上的一件衣裳,这个过程是很漫长和艰辛的 一茬庄稼的成熟,也就几个月时间,麦子的成熟期最长,经过秋播、冬埋、春发,到了夏天, 把一片黄灿灿的穗子递给镰刀,一种粮食的身世,又一次被大地完成了。而一块土布呢?我 记着母亲先是用好长的时间,一斤—两地积攒棉花,由棉花到棉线,又要经过纺车一夜一夜 地摇动。那些纺好的线,像一家人过日子时的大部分喜悦,被小心地包在一个包袱里。我经 常看见母亲,选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一个人静悄悄地打开包袱,在太阳下反复地比对毎把线 的成色、粗细和韧性,分得一清二楚。浆线的过程、打筒的过程、经布的过程,在织布这个 手工工艺中,这些很讲精细的程序,确实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如果把它按工序写出来 就是一部讲述织布的乡土读物。如果把织布机子、纺车、缯绳、绞棍、育筒、木梭这些与织 布有关的物件,从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取出来,再看看打造这些物件的木匠,我不知道该说些 什么。而母亲每花两三年的时间,织出来的一匹土布,我不敢说它一定就像云锦,但后来对 诗的许多感觉,或许在那时,就被母亲无意地织在她的土布里。 也想,母亲织的土布有多长,我对乡土的感觉就有多长
耿 翔 我是穿土布长大的。 在我身体成长的简史中,感恩地记着几种粮食、几样野菜和几棵果树,再就是几件土布 做的衣裳。而在这些属于贫穷人家的物质中,几件土布衣裳,给了我一定的体面,使我在青 春期来临之前,一直快活地走动在乡野上。因此,一提起故乡的土布,我就想起那些玄妙的 织机声,怎样穿透乡村的夜色?怎样穿梭出日子的黑白?怎样穿越一位少年的想象?而母 亲,准会在这个时候,隐去一头白发,隐去一脸皱纹,隐去一身枯瘦,回到她年轻的日子里, 给我们织染土布,给我们裁剪衣裳。那时的乡村,应该活在一群会用手工,织出土布的女人 的尊严里。 其实,从一缕棉花到一块土布,再到我们身上的一件衣裳,这个过程是很漫长和艰辛的。 一茬庄稼的成熟,也就几个月时间,麦子的成熟期最长,经过秋播、冬埋、春发,到了夏天, 把一片黄灿灿的穗子递给镰刀,一种粮食的身世,又一次被大地完成了。而一块土布呢?我 记着母亲先是用好长的时间,一斤一两地积攒棉花,由棉花到棉线,又要经过纺车一夜一夜 地摇动。那些纺好的线,像一家人过日子时的大部分喜悦,被小心地包在一个包袱里。我经 常看见母亲,选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一个人静悄悄地打开包袱,在太阳下反复地比对每把线 的成色、粗细和韧性,分得一清二楚。浆线的过程、打筒的过程、经布的过程,在织布这个 手工工艺中,这些很讲精细的程序,确实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如果把它按工序写出来, 就是一部讲述织布的乡土读物。如果把织布机子、纺车、缯绳、绞棍、育筒、木梭这些与织 布有关的物件,从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取出来,再看看打造这些物件的木匠,我不知道该说些 什么。而母亲每花两三年的时间,织出来的一匹土布,我不敢说它一定就像云锦,但后来对 诗的许多感觉,或许在那时,就被母亲无意地织在她的土布里。 也想,母亲织的土布有多长,我对乡土的感觉就有多长
事实上,许多织布的细节,比如拐线、纶绳、浆线,我都作为母亲的帮手参与过。特别 是浆线,让我欣赏了乡士生活既朴素、又很神秘的另一面。这些乡村女人,在用粮食喂养每 个生命的过程中,又智慧地发现了它们在织布中,会把柔软的棉线,一根根浆得硬锃锃地, 便于手工操作。 村里人说,母亲的手底下会出活,忙完织布机上的活,那双很会裁剪的手,又要忙碌我 们的衣裳了 这样的日子,在我心里充满了幻想:土布,剪子,母亲的手,三种不同的物象,都在母 亲的目光下,变幻出一件件遮蔽我们身体的衣裳。现在,如果我说她那时就像裁剪着云朵, 就像缝补着马坊的一块土地,也不会有人说我这是矫情。但母亲那时最真实的心态,是让我 们穿得体面一点缌用她织出来的土布,弥补日子的艰辛,带给一家人欢乐。 看着她飞针走线的样子,心还没有长到能用善良、柔情观看世界的我,直接觉得阳光有 多细密,这时母亲的心,就有多细密。她知道父亲一生是下负的人,常年把柴捆背在身上 要不是那一层衣裳,脊梁上都会磨出茧子来。因此,要把织得粗厚的布留给父亲,要一律染 成黑色的,要裁剪得宽大一些,这样结实的衣裳,耐磨也耐脏。乡村人穿衣,也有乡村人的 审美标准,就是方便劳动。至于身体本身,那时的生活状况,还顾不了多少,只要一年四时 觉着不饥、不冷,就是大地上最幸福的人了。可以说,我的父母一辈,就是为此劳累困顿了 生。直到裹着一身土布,回到泥士里去。 那些土布衣服上面,存在着那个年代里,阳光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更多的是母亲的气 息。作为一件单纯的衣裳,它真实地记录着母亲给予我的那份爱,像棉花一样,像土布一样 透明在那个年代的阳光下。 可惜的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不再拥有这些衣裳了。我想,如果还有一件的话,今天吹 过乡野的风,会绕过母亲留下的一些织布用的物件,从那件土布衣裳细密的针脚里,帮我吹
事实上,许多织布的细节,比如拐线、纶绳、浆线,我都作为母亲的帮手参与过。特别 是浆线,让我欣赏了乡土生活既朴素、又很神秘的另一面。这些乡村女人,在用粮食喂养每 一个生命的过程中,又智慧地发现了它们在织布中,会把柔软的棉线,一根根浆得硬锃锃地, 便于手工操作。 村里人说,母亲的手底下会出活,忙完织布机上的活,那双很会裁剪的手,又要忙碌我 们的衣裳了。 这样的日子,在我心里充满了幻想:土布,剪子,母亲的手,三种不同的物象,都在母 亲的目光下,变幻出一件件遮蔽我们身体的衣裳。现在,如果我说她那时就像裁剪着云朵, 就像缝补着马坊的一块土地,也不会有人说我这是矫情。但母亲那时最真实的心态,是让我 们穿得体面一点缌用她织出来的土布,弥补日子的艰辛,带给一家人欢乐。 看着她飞针走线的样子,心还没有长到能用善良、柔情观看世界的我,直接觉得阳光有 多细密,这时母亲的心,就有多细密。她知道父亲一生是下负的人,常年把柴捆背在身上, 要不是那一层衣裳,脊梁上都会磨出茧子来。因此,要把织得粗厚的布留给父亲,要一律染 成黑色的,要裁剪得宽大一些,这样结实的衣裳,耐磨也耐脏。乡村人穿衣,也有乡村人的 审美标准,就是方便劳动。至于身体本身,那时的生活状况,还顾不了多少,只要一年四时 觉着不饥、不冷,就是大地上最幸福的人了。可以说,我的父母一辈,就是为此劳累困顿了 一生。直到裹着一身土布,回到泥土里去。 那些土布衣服上面,存在着那个年代里,阳光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更多的是母亲的气 息。作为一件单纯的衣裳,它真实地记录着母亲给予我的那份爱,像棉花一样,像土布一样, 透明在那个年代的阳光下。 可惜的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不再拥有这些衣裳了。我想,如果还有一件的话,今天吹 过乡野的风,会绕过母亲留下的一些织布用的物件,从那件土布衣裳细密的针脚里,帮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