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三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I卷(共36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ang)校(xio)对腼腆(tian 曝(p)十寒 B.匹(p1)配穿凿(z0)内讧hong)不肖(xo)子孙 C.莞(guan)尔搭讪(shan)隽juon)永言简意赅(goi) D.刹(sh)那机械(xie)恪(ke)守草菅(in)人命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筹划家具百废待新B.翔实瞭望暴燥斐然成章 C.肖像赢弱修葺一愁莫展D.迁徙戳穿针砭如愿以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 生息。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 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 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 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 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 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的魅力就是它的生命力。因为它能以自己特有的形 式反映社会生活,并能感动和影响人,发挥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古 典诗词包括格律诗词等我国传统诗歌,能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成为民 族文化宝藏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原因正在于此 (二)格律诗词和其他古诗的强大生命力首先来自民族语言。他充分发挥了 汉语的长处,具有鲜明的汉语特色。我们日常生活用语就很有韵味,有时同样一句 话,可以说得抑扬顿挫,音韵铿锵,也可以说得佶屈聱牙。比如说“海南春早”, 听起来非常悦耳;如果换成“春到宝岛早”,仅从声韵来说,就反映不出汉语的长
上饶县三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iàng) 校.(xiào)对 腼腆.(tiǎn) 一曝.(pǜ)十寒 B.匹.(pǐ)配 穿凿.(záo) 内讧.(hòng) 不肖.(xiào)子孙 C.莞.(guǎn)尔 搭讪.(shàn) 隽.(juàn)永 言简意赅.(gāi) D.刹.(shà)那 机械.(xiè) 恪.(kè)守 草菅.(jiān)人命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 筹划 家具 百废待新 B.翔实 瞭望 暴燥 斐然成章 C.肖像 赢弱 修葺 一愁莫展 D.迁徙 戳穿 针砭 如愿以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 生息..。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 的行为是不堪设想 ....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 ....地眨了二 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 .......,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 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 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 19 岁,平均身高 1.68 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 228 元、179 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 座票价为 106 元、81 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 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一)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的魅力就是它的生命力。因为它能以自己特有的形 式反映社会生活,并能感动和影响人,发挥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古 典诗词包括格律诗词等我国传统诗歌,能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成为民 族文化宝藏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原因正在于此。 (二)格律诗词和其他古诗的强大生命力首先来自民族语言。他充分发挥了 汉语的长处,具有鲜明的汉语特色。我们日常生活用语就很有韵味,有时同样一句 话,可以说得抑扬顿挫,音韵铿锵,也可以说得佶屈聱牙。比如说“海南春早”, 听起来非常悦耳;如果换成“春到宝岛早”,仅从声韵来说,就反映不出汉语的长
处和特色。“海南春早”是四声四韵,两平两仄,而“春到宝岛早”是三声两韵 一平四仄,后四个不仅同一韵母,而且都是仄韵,缺乏音乐感和节奏感,与前者比 就相去甚远了。 (三)汉语日常用语中稍加锤炼就具有诗意的例子是很多的。毛泽东同志是 伟大诗人,又是语言大师。他的许多思想,就是运用汉语这一特点,高度概括成诗 样的语言而益加增添其光彩。比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等,都用极其精炼的 韵语,表达了光辉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到古典诗词同民族语言的关系。可以说,诗 词正是运用了汉语的这个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格律诗词和其他古诗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有着十分深厚 的群众基础。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古诗源》的第一二首就是民歌童谣。诗歌源于人 民,最早最大量的诗人是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这是沈德潜都承认的。而且他认为 韵语”就是诗之源,或者说就是最早的诗。风雅、杨柳枝、竹枝以及山歌童谣,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成了古典诗歌产生发展的基础,成了诗人词客吸收营养的重要 源泉。这又是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看不到这一点,对诗词的 生命力就会估计不足,甚至抱不正确的态度。这对我国诗歌运动的发展显然是不利 的。所以,毛泽东同志指出新诗要借鉴于古典诗词和民歌 五〕格律诗词和其他古典诗词的强大生命力,还由于它经过前人精雕细琢, 付出了巨大的创造性劳动而臻于上层。璞玉要经过高超的艺术加工才能成为无上珍 品,诗词也如此。南朝梁氏沈约撰写了《四声谱》,使声韵学有了一个大发展。此 后众多诗人把四声用到诗词上,并使之规范化。这样陈隋以前的古体诗便逐步向格 律诗发展。以唐宋诗词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诗词,完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的 创造,格律严谨,音韵锵锵,用字凝练,意味深长,成了艺术瑰宝。它不仅流传到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而且超越国界,影响着亚洲东部,在世界诗坛也占有重要位置。 5.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它”字指代的是文学艺术形式 B.第一段末划横线的“此”字指代的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 并能感动和影响人,发挥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 C.第二段鲜明的汉语特色指的是四声分明,抑扬顿挫,音韵铿锵。 D.从第二段可知,汉字有四声,并不意味着汉语就必然有音韵,还需要运 用音韵知识加以组织。 6.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引用毛主席的话是为了证明汉语日常用语稍加锤炼就具有诗意, 从而说明古典诗词是植根于汉民族语言特点的。 B.文段是从哲学方面、军事方面、经济方面、学术文艺方面引用毛主席的 语言作例子的,体现出举例的技巧 C.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最早最大量的诗人是人 民特别是劳动人民。 D.第四段再次引用毛主席的话是为了证明:古典诗词和民歌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 7.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处和特色。“海南春早”是四声四韵,两平两仄,而“春到宝岛早”是三声两韵, 一平四仄,后四个不仅同一韵母,而且都是仄韵,缺乏音乐感和节奏感,与前者比 就相去甚远了。 (三)汉语日常用语中稍加锤炼就具有诗意的例子是很多的。毛泽东同志是 伟大诗人,又是语言大师。他的许多思想,就是运用汉语这一特点,高度概括成诗 一样的语言而益加增添其光彩。比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等,都用极其精炼的 韵语,表达了光辉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到古典诗词同民族语言的关系。可以说,诗 词正是运用了汉语的这个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格律诗词和其他古诗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有着十分深厚 的群众基础。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古诗源》的第一二首就是民歌童谣。诗歌源于人 民,最早最大量的诗人是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这是沈德潜都承认的。而且他认为 “韵语”就是诗之源,或者说就是最早的诗。风雅、杨柳枝、竹枝以及山歌童谣,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成了古典诗歌产生发展的基础,成了诗人词客吸收营养的重要 源泉。这又是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看不到这一点,对诗词的 生命力就会估计不足,甚至抱不正确的态度。这对我国诗歌运动的发展显然是不利 的。所以,毛泽东同志指出新诗要借鉴于古典诗词和民歌。 (五)格律诗词和其他古典诗词的强大生命力,还由于它经过前人精雕细琢, 付出了巨大的创造性劳动而臻于上层。璞玉要经过高超的艺术加工才能成为无上珍 品,诗词也如此。南朝梁氏沈约撰写了《四声谱》,使声韵学有了一个大发展。此 后众多诗人把四声用到诗词上,并使之规范化。这样陈隋以前的古体诗便逐步向格 律诗发展。以唐宋诗词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诗词,完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的 创造,格律严谨,音韵锵锵,用字凝练,意味深长,成了艺术瑰宝。它不仅流传到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而且超越国界,影响着亚洲东部,在世界诗坛也占有重要位置。 5.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它”字指代的是文学艺术形式。 B.第一段末划横线的“此”字指代的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 并能感动和影响人,发挥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 C.第二段鲜明的汉语特色指的是四声分明,抑扬顿挫,音韵铿锵。 D.从第二段可知,汉字有四声,并不意味着汉语就必然有音韵,还需要运 用音韵知识加以组织。 6.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三段引用毛主席的话是为了证明汉语日常用语稍加锤炼就具有诗意, 从而说明古典诗词是植根于汉民族语言特点的。 B.文段是从哲学方面、军事方面、经济方面、学术文艺方面引用毛主席的 语言作例子的,体现出举例的技巧。 C.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最早最大量的诗人是人 民特别是劳动人民。 D.第四段再次引用毛主席的话是为了证明:古典诗词和民歌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 7.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隋以前的古体诗向格律诗发展的前提是包括四声在内的音韵学的发 展,南朝梁氏沈约撰写的《四声谱》具有重要意义。 B.沈约撰写的《四声谱》,使声韵学有了一个大发展,并运用到诗词上 到唐朝终于创造了格律诗这种艺术形式。 C.格律诗是由古体诗发展而来的,所以格律诗比古体诗更高级,古体诗就 逐渐退出了诗歌的形式。 D.以唐宋诗词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格律严谨,音韵铿锵,运字 凝练,意味深长 8.不属于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诗词来自民族语言,并充分发挥了汉语的长处,具有鲜明的汉 语特色。 B.我国古典诗词源于人民群众,它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 C.我国古典诗词经过前人精雕细琢,付出了巨大的创造性劳动而臻于上层 D.我国古典诗词源于人民,最早最大量的诗人是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 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 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 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夏②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天:天之报施善人,其 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 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 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 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日:“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忐也. 注:①木主:灵牌。②虞、夏:虞舜、夏朝。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与:帮助 B.糟糠不厌而卒早天厌:厌恶 C.余甚惑焉 惑:疑惑 D.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徂:通“殂”,死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则群聚而笑之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B.L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A. B. [ ] A.陈隋以前的古体诗向格律诗发展的前提是包括四声在内的音韵学的发 展,南朝梁氏沈约撰写的《四声谱》具有重要意义。 B.沈约撰写的《四声谱》,使声韵学有了一个大发展,并运用到诗词上, 到唐朝终于创造了格律诗这种艺术形式。 C.格律诗是由古体诗发展而来的,所以格律诗比古体诗更高级,古体诗就 逐渐退出了诗歌的形式。 D.以唐宋诗词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格律严谨,音韵铿锵,运字 凝练,意味深长 8.不属于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典诗词来自民族语言,并充分发挥了汉语的长处,具有鲜明的汉 语特色。 B.我国古典诗词源于人民群众,它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 C.我国古典诗词经过前人精雕细琢,付出了巨大的创造性劳动而臻于上层。 D.我国古典诗词源于人民,最早最大量的诗人是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 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 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 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夏②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 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 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 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 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注:①木主:灵牌。②虞、夏:虞舜、夏朝。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帮助 B.糟糠不厌.而卒早夭 厌:厌恶 C.余甚惑.焉 惑:疑惑 D.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徂:通“殂”,死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则群聚而.笑之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吴之民方痛心焉 及饿且死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手?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组是 ①孤竹君欲立叔齐,及卒,叔齐让伯夷 ②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③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④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⑤(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以暴易暴……。 B.②⑤⑥ C.①③⑤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继帝位互让,不食周粟,崇尚神农、虞、夏都是“义”的思想表现。 B.作者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赞扬了“天道无亲,常与 善人”。 C.作者以“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作类比,为伯夷、叔齐持义而饿死鸣不平 D.本文“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竟以寿终”,与《窦娥冤》中“却 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对“跖”的观点是相同的。 第II卷(共114分) 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翻译 (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翻译 (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翻译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湖北) 华清宫 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简要说明。(3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补写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第6题必做,其于题目任选三题,共8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笑间,”,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抒发
C. D.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吴之民方痛心焉. 及饿且.死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手?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组是 ( ) ①孤竹君欲立叔齐,及卒,叔齐让伯夷。 ②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③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④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⑤(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以暴易暴……。”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伯夷、叔齐继帝位互让,不食周粟,崇尚神农、虞、夏都是“义”的思想表现。 B.作者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赞扬了“天道无亲,常与 善人”。 C.作者以“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作类比,为伯夷、叔齐持义而饿死鸣不平。 D.本文“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竟以寿终”,与《窦娥冤》中“却 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对“跖”的观点是相同的。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3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翻译: (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翻译: (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翻译: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 分)(湖北) 华清宫 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简要说明。(3 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5.补写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第 6 题必做,其于题目任选三题,共 8 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笑间,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抒发
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促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揭露了封建皇帝的荒淫;俄国诗人_的 《致大海》,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 的渴望。这两句是_,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 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5)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 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6)孟子认为人性善表现为“四心”,这“四心” 五、(2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盜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 重,朦胧之中陡生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 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 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 高兴地放声高歌:“好兩知时节,当舂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晩唐的李建勋 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舂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忆昔年为客处, 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 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 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 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的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 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 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 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 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 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 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 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 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赘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 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 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干古的杰作。 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土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 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 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 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
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促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揭露了封建皇帝的荒淫;俄国诗人 的 《致大海》,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 的渴望。这两句是 ,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 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5)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 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 , , 。” (6)孟子认为人性善表现为“四心”,这“四心”是 , , , 五、(21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 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 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 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 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 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 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 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 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 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的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 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 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 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 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 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 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 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 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赘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 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 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 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 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 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