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高级中学08高三语文最后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正题)0862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里弄/弄鬼强迫/强词夺理角度/群雄角逐 B.着笔庯着手绿色绿林起义拗口/脾气很拗 C.行款/乞省事/省人事汤圆水汤汤 D.兽槛/门槛单帮/单枪匹马落枕落花流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福田首相曾对我谈及日本人民对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真挚情感,闻后感 同身受。中国人民真诚希望办好北京奥运会。 B.达赖喇嘛近期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再次开始进行密集游走,一会儿访英, 会儿访美,可谓双管齐下,他的一系列言行与西方一些人挑起的一波波针对 中国的反华浪潮精确合拍。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地将阳光裹挟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 个多月,家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胁迫下失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 的眼睛 D.在A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 推出精心筹备已逾两年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来挽救A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 尘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实际需要情况,适时、有步骤地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 融券业务,节奏上有个试点到逐步推开的过程 B.当美国滑入经济衰退通道,失去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美元持续贬值、石油 和其他商品价格猛涨时,伊拉克灾难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暴露得清清楚 楚了 C.五十余年前,大马归侨邬观水从广州前往琼岛兴隆华侨农场花费了半个多 月,现在这一时间已缩减数十倍之多。 D.我省不仅将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而且还将确立水库、水电站、主要 江河、重点城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的防汛预案。 4.请从高中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采用对偶句的形式,拟写两句话,每句不少 于5个字,要求所拟写语句能概括课文内容。(6分) 例句:《药》:一个馒头,串起华夏两家辛酸故事 两出悲剧,引出中华百年求索历程。 答: 5.如今,“蓝海”一词在新闻媒体中频频亮相。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 中“蓝海”一词的具体含义。(4分) (1)与多重利益纷繁纠葛、利润前景黯淡的城市相比,广阔而空旷的农村是运 营商的一片“蓝海
赣榆高级中学 08 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1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正题) 08.6.2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里弄./弄.鬼 强.迫/强.词夺理 角.度/群雄角.逐 B.着.笔/着.手 绿.色/绿.林起义 拗.口/脾气很拗. C.行.款/行.乞 省.事/不省.人事 汤.圆/河水汤.汤 D.兽槛./门槛. 单.帮/单.枪匹马 落.枕/落.花流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福田首相曾对我谈及日本人民对 1964 年东京奥运会的真挚情感,闻后感. 同身受 ...。中国人民真诚希望办好北京奥运会。 B.达赖喇嘛近期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再次开始进行密集游走,一会儿访英,一 会儿访美,可谓双管齐下 ....,他的一系列言行与西方一些人挑起的一波波针对 中国的反华浪潮精确合拍。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 ....地将阳光裹挟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 个多月,家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胁迫下失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 的眼睛。 D.在 A 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 推出精心筹备已逾两年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来挽救A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 尘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实际需要情况,适时、有步骤地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 融券业务,节奏上有个试点到逐步推开的过程。 B.当美国滑入经济衰退通道,失去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美元持续贬值、石油 和其他商品价格猛涨时,伊拉克灾难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暴露得清清楚 楚了。 C.五十余年前,大马归侨邬观水从广州前往琼岛兴隆华侨农场花费了半个多 月,现在这一时间已缩减数十倍之多。 D.我省不仅将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而且还将确立水库、水电站、主要 江河、重点城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的防汛预案。 4.请从高中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采用对偶句的形式,拟写两句话,每句不少 于 5 个字,要求所拟写语句能概括课文内容。(6 分) 例句:《药》:一个馒头,串起华夏两家辛酸故事; 两出悲剧,引出中华百年求索历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今,“蓝海”一词在新闻媒体中频频亮相。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 中“蓝海”一词的具体含义。(4 分) (1)与多重利益纷繁纠葛、利润前景黯淡的城市相比,广阔而空旷的农村是运 营商的一片“蓝海
赣榆高级中学08高三语文最后 (2)流连于与对手火拼的“红海”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 联想集团的感悟是,实行“蓝海”战略,追求创造性,而不是对抗性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诏可,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 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干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 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 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 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日:“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 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 拂衣去。时朱滔、王武俊等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日:“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 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日:“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 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土,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日:“死 生分矣,何多为?”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 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日:“此 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日:“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 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日:“不 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 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日:“有诏。”真卿再拜.奴日:“宜赐卿死。”日:“老
赣榆高级中学 08 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连于与对手火拼的“红海”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 联想集团的感悟是,实行“蓝海”战略,追求创造性,而不是对抗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9 题。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诏可,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 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 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 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 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 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日:“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 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 拂衣去。时朱滔、王武俊等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日:“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 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日:“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 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日:“死 生分矣,何多为?”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 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日:“此 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日:“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 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日:“不 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 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日:“有诏。”真卿再拜.奴日:“宜赐卿死。”日:“老
赣榆高级中学08高三语文最后 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使日长安来?”奴日:“从大粱来。”骂曰:“乃逆贼耳, 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 注:①建大号:即称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往谕之谕:晓谕 B.但戒严奉家庙戒:告诫 C.死生分矣,何多为?分:区别 D.希烈僭称帝僭:越位、超过本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希烈因发怒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此吾殡所也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D.岂受若等胁邪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真卿明知去李希烈处传达圣旨,生还希望渺茫,但他认为君命不能违, 所以没有以年老为借口,而是义无反顾,勇于赴死。 B.颜真卿入叛贼营后,李希烈大聚同党,并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 卿怒不可遏,斥责李希烈:“你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么做!”说罢拂袖而去。 C.在敌营中,颜真卿同周曾、康秀林等人谋划袭杀李希烈,未及施行,事 情泄露,导致周曾被杀。 D.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泚同谋,被朝廷处死,李希烈恼怒,就派太 监宣旨赐颜真卿死,颜真卿大骂说:“分明是叛贼,怎能称圣旨。”最后颜真卿被 勒死。 8.把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3分) (2)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2分) (3)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
赣榆高级中学 08 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3 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使日长安来?”奴日:“从大粱来。”骂曰:“乃逆贼耳, 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 注:①建大号:即称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若往谕之 谕:晓谕 B.但戒严奉家庙 戒:告诫 c.死生分矣,何多为? 分:区别 D.希烈僭称帝 僭:越位、超过本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希烈因.发怒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此吾殡所.也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D.岂受若.等胁邪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真卿明知去李希烈处传达圣旨,生还希望渺茫,但他认为君命不能违, 所以没有以年老为借口,而是义无反顾,勇于赴死。 B.颜真卿入叛贼营后,李希烈大聚同党,并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 卿怒不可遏,斥责李希烈:“你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么做!”说罢拂袖而去。 C.在敌营中,颜真卿同周曾、康秀林等人谋划袭杀李希烈,未及施行,事 情泄露,导致周曾被杀。 D.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泚同谋,被朝廷处死,李希烈恼怒,就派太 监宣旨赐颜真卿死,颜真卿大骂说:“分明是叛贼,怎能称圣旨。”最后颜真卿被 勒死。 8.把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3 分) ▲ (2)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2 分) ▲ (3)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4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小隐自题 林 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
赣榆高级中学08高三语文最后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①酒病,醉酒如病。 (1)从全诗来看,诗人的“趣有余”表现在哪里?从诗人的“趣”中你看到了 种怎样的思想情怀?(4分) (2)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说“三、四两句景中有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作 简要的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 (2)送子涉淇,至于顿秋 。(诗经《氓》) (3)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 的名句是 (5)乘骐骥以驰骋兮, !(《离骚》(节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姑苏看水 张宏 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 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 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 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④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⑤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联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 水的棋盘。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 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 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干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⑥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 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爿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 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 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⑦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⑧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 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你手把着-杯 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这里的水。 ⑨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
赣榆高级中学 08 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4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 ①酒病,醉酒如病。 (1)从全诗来看,诗人的“趣有余”表现在哪里?从诗人的“趣”中你看到了一 种怎样的思想情怀? (4 分) 答: ▲ (2)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说“三、四两句景中有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作 简要的分析。(4 分) 答: ▲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送子涉淇,至于顿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乘骐骥以驰骋兮, ▲ ! (《离骚》(节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姑苏看水 张宏 ①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 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 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 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④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⑤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联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 水的棋盘。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 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 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⑥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 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爿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 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 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⑦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⑧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 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你手把着一杯 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这里的水。 ⑨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
赣榆高级中学08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 的沃野和市內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 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岀,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 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 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待人接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⑩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 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 了花窗照影的沧浪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 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 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 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 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η水带来了富裕,也才能带来灵气,带来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 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岀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岀辣烈烈的三白酒。范 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 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以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 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 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 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 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 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的3)“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 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 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4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 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 意的一个所在 12、姑苏的水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4分) 答 13、姑苏水创造了哪些重要的价值?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6分) 答: 14、第⑤段中“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 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何妙处?(4分) 答 15、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认为姑苏之水具有怎样的灵性?历代文人也曾 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表达自己对水的理解,请你列举相关文句来探究水的文化内 涵(至少四条)。(6分) 答 四、选考部分(考生只考下面两篇中的一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论文,完成11-14题
赣榆高级中学 08 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5 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 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 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 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 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待人接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⑩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 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 了花窗照影的沧浪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 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 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 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 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⑾水带来了富裕,也才能带来灵气,带来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 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 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 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⑿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 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 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 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 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 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⒀“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 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 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⒁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 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 意的一个所在。 12、姑苏的水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4 分) 答: ▲ 13、姑苏水创造了哪些重要的价值?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6 分) 答: ▲ 14、 第⑤段中 “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 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何妙处?(4 分) 答: ▲ 15、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认为姑苏之水具有怎样的灵性?历代文人也曾 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表达自己对水的理解,请你列举相关文句来探究水的文化内 涵(至少四条)。(6 分) 答: ▲ 四、选考部分(考生只考下面两篇中的一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论文,完成 11—14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