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章摄影感光材料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摄影感光材料是照相中所使用的胶片、胶卷和相纸材料的总称,是照相必需的物质材料。照相的整个过程就是对感光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的过程。本章的重点在于对各种感光物质的种类、特点有全面了解:难点在于对各种感光材料的具体指标有透彻了解。课时分配:2学时第一节摄影感光材料的种类一、感光材料的定义感光材料指在光线能量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记录影像信息的材料。二、感光材料的分类(一)按照感光物质的成分分为两大类:1.以卤化银为主要感光物质的,称为银盐类感光材料;2.其余的非银盐类感光材料。(二)按照产生影像的颜色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进一步按照用途分类:1.负性感光材料:所得影像的明暗正好和被摄景物相反。2.正性感光材料:所得影像的明暗和色彩和被摄景物一致。3.反转感光材料:可以直接得到和被摄景物明暗、色彩相同的影像。按照支撑体分类:1..胶片:是以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作为感光乳剂层的支撑体。2.相纸:以光泽洁白的硫酸锁底纸基作为感光乳剂层的支撑体。3.板:以无色透明的平板玻璃作为感光乳剂层的支撑体。第二节摄影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摄影感光材料均经过多层涂布,是由多层物质所组成的。其中的感光乳剂层决定着感光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一、黑白感光片的结构(一)保护膜:位于感光乳剂膜的上边,是胶片药膜面的最外一层,起着保护感光乳剂膜的作用。(二)感光乳剂膜:感光乳剂膜是感光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着感光性能。它是由卤化银、明胶和其他一些补加剂构成的。(三)结合膜:是由明胶或树脂组成的,作用是使感光乳剂层和片基牢固的粘附在一起。(四)片基:是胶片乳剂层的支撑体,使胶片保持一定的形状。(五)防光晕膜:涂布在片基的背面,作用是防止感光片产生光晕现象,并能防止胶片扭曲和产生静电。84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4 第二章 摄影感光材料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摄影感光材料是照相中所使用的胶片 、胶卷和相纸材料的总称,是照相必需的物质材料。照 相的整个过程就是对感光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的过程。本章的重点在于对各种感光物质的种类、特 点有全面了解;难点在于对各种感光材料的具体指标有透彻了解。 课时分配:2 学时 第一节 摄影感光材料的种类 一、感光材料的定义 感光材料指在光线能量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记录影像信息的材料。 二、感光材料的分类 (—)按照感光物质的成分分为两大类: 1.以卤化银为主要感光物质的,称为银盐类感光材料; 2.其余的非银盐类感光材料。 (二)按照产生影像的颜色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 进一步按照用途分类: 1.负性感光材料:所得影像的明暗正好和被摄景物相反。 2.正性感光材料:所得影像的明暗和色彩和被摄景物一致。 3.反转感光材料:可以直接得到和被摄景物明暗、色彩相同的影像。 按照支撑体分类: 1.胶片:是以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作为感光乳剂层的支撑体。 2.相纸:以光泽洁白的硫酸钡底纸基作为感光乳剂层的支撑体。 3.干板:以无色透明的平板玻璃作为感光乳剂层的支撑体。 第二节 摄影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 摄影感光材料均经过多层涂布,是由多层物质所组成的。其中的感光乳剂层决定着感光材料的 特性和用途。 一、黑白感光片的结构 (一)保护膜:位于感光乳剂膜的上边,是胶片药膜面的最外一层,起着保护感光乳剂膜的作 用。 (二)感光乳剂膜:感光乳剂膜是感光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着感光性能。它是由卤 化银、明胶和其他一些补加剂构成的。 (三)结合膜:是由明胶或树脂组成的,作用是使感光乳剂层和片基牢固的粘附在一起。 (四)片基:是胶片乳剂层的支撑体,使胶片保持一定的形状。 (五)防光晕膜:涂布在片基的背面,作用是防止感光片产生光晕现象,并能防止胶片扭曲和 产生静电
司法摄影二、黑白感光纸的结构(一)保护膜:透明的涂在乳剂表面起保护作用的韧性明胶薄膜。(二)感光乳剂膜:是由溴化银制成的感光膜。(三)底层:混合有硫酸锁粉的明胶涂布在纸基上形成的。(四)纸基:由棉花或亚麻纤维等专用原料制成。第三节摄影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把感光材料中直接决定和影响照相影像质量的因素统称为照相性能。主要包括感光度、反差系数、宽容度、灰雾度、最高密度、鉴别率、颗粒度、感色性等指标。一、黑白感光片的照相性能(一)密度:指感光材料在光的作用下,经过显影冲洗以后单位面积上银粒的沉积量。它反映出胶片变黑的程度。密度大小一般与曝光量的多少成正比。(二)照相特征曲线:一条完整的特征曲线能够反映出各项照相性能指标。(三)感光度:指感光材料对光感受的灵敏程度。表示感光材料在标准显影条件下变黑到某种程度所需要的曝光量。(四)反差系数:用胶片上影像的反差和原景物的反差的比值来表示。(五)宽容度:指感光材料能够按比例的表现被拍物体反差的能力,表示胶片所能容纳的被照物体的明暗差的等级,以及在感光上的伸缩性能。宽容度是感光材料的固有特性之一,其数值越大越好。(六)灰雾度:感光材料未经曝光就直接显影,仍会有部分卤化银被还原为金属银,形成轻微的密度,被称作灰雾度。(七)最高密度:感光乳剂层通过曝光显影后能够变黑的最大限度,叫做最高密度。它用特征曲线上最高的一点D所对应的密度值来表示。(八)鉴别率:文称作解像力或分辨本领,是反映胶片对景物细部结构清楚辨别能力的一项性能指标。以每毫米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条数目来表示。(九)颗粒度:构成影像的银颗粒的粗细程度的值叫做颗粒度,直接影响到影像的质量并决定底片所能放大的倍数。(十)感色性:感光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的敏感程度和敏感范围称为感色性。可就感色性的不同把胶片分为盲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线片、紫外线片等。二、黑白感光纸的照相性能(一)感光度相纸的感光度通常较低,使用时需通过实验来简单迅速的测知其感光度。(二)反差系数相纸的反差系数一般都比胶片高许多。(三)曝光范围数相纸的曝光范围数和照片的宽容度相类似,是感光纸能够按比例表现景物明暗对比,真实反映景物明暗层次范围的性能指标。(四)最高密度相纸的最高密度一般都比胶片低。85
司法摄影 85 二、黑白感光纸的结构 (一)保护膜:透明的涂在乳剂表面起保护作用的韧性明胶薄膜。 (二)感光乳剂膜:是由溴化银制成的感光膜。 (三)钡底层:混合有硫酸钡粉的明胶涂布在纸基上形成的。 (四)纸基:由棉花或亚麻纤维等专用原料制成。 第三节 摄影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 把感光材料中直接决定和影响照相影像质量的因素统称为照相性能。主要包括感光度、反差系 数、宽容度、灰雾度、最高密度、鉴别率、颗粒度、感色性等指标。 一、黑白感光片的照相性能 (一)密度:指感光材料在光的作用下,经过显影冲洗以后单位面积上银粒的沉积量。它反映 出胶片变黑的程度。密度大小一般与曝光量的多少成正比。 (二)照相特征曲线:一条完整的特征曲线能够反映出各项照相性能指标。 (三)感光度:指感光材料对光感受的灵敏程度。表示感光材料在标准显影条件下变黑到某种 程度所需要的曝光量。 (四)反差系数:用胶片上影像的反差和原景物的反差的比值来表示。 (五)宽容度:指感光材料能够按比例的表现被拍物体反差的能力,表示胶片所能容纳的被照 物体的明暗差的等级,以及在感光上的伸缩性能。宽容度是感光材料的固有特性之一,其数值越大 越好。 (六)灰雾度:感光材料未经曝光就直接显影,仍会有部分卤化银被还原为金属银,形成轻微 的密度,被称作灰雾度。 (七)最高密度:感光乳剂层通过曝光显影后能够变黑的最大限度,叫做最高密度。它用特征 曲线上最高的一点 D 所对应的密度值来表示。 (八)鉴别率:又称作解像力或分辨本领,是反映胶片对景物细部结构清楚辨别能力的一项性 能指标。以每毫米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条数目来表示。 (九)颗粒度:构成影像的银颗粒的粗细程度的值叫做颗粒度,直接影响到影像的质量并决定 底片所能放大的倍数。 (十)感色性:感光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的敏感程度和敏感范围称为感色性。可就感色性的不 同把胶片分为盲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线片、紫外线片等。 二、黑白感光纸的照相性能 (一)感光度 相纸的感光度通常较低,使用时需通过实验来简单迅速的测知其感光度。 (二)反差系数 相纸的反差系数一般都比胶片高许多。 (三)曝光范围数 相纸的曝光范围数和照片的宽容度相类似,是感光纸能够按比例表现景物明暗对比,真实反映 景物明暗层次范围的性能指标。 (四)最高密度 相纸的最高密度一般都比胶片低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五)耐冲性感光纸耐高温和耐冲洗程度都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否则会影响照片质量。第四节感光材料的鉴别和使用一、感光片的鉴别感光片都有正负之分,鉴别感光片正、背面的方法有:(一)直观法(二)手指触摸法(三)猜测弯曲法(四)鉴别缺口法(五)粘合实验法二、感光材料的选用和保存选用和使用感光材料时,要注意感光片的种类、感光度、感色性、尺寸规格和有效使用年限。注意相纸的软硬号数。存放要注意防潮、防热、防化学气味、防射线等。复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感光材料?其种类有哪些。2.衡量感光材料照相性能的指标有哪些。3.黑白感光片的结构是怎样的?4.对感光材料的选择和保存应注意哪些方面?拓展阅读书目1.杨玉柱主编:《刑事图像技术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马文元主编:《刑事照相与录像教程》,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3.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刑事照相与录像教程》,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86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6 (五)耐冲性 感光纸耐高温和耐冲洗程度都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否则会影响照片质量。 第四节 感光材料的鉴别和使用 一、感光片的鉴别 感光片都有正负之分,鉴别感光片正、背面的方法有: (一)直观法 (二)手指触摸法 (三)猜测弯曲法 (四)鉴别缺口法 (五)粘合实验法 二、感光材料的选用和保存 选用和使用感光材料时,要注意感光片的种类、感光度、感色性、尺寸规格和有效使用年限。 注意相纸的软硬号数。存放要注意防潮、防热、防化学气味、防射线等。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感光材料?其种类有哪些。 2.衡量感光材料照相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3.黑白感光片的结构是怎样的? 4.对感光材料的选择和保存应注意哪些方面? 拓展阅读书目 1.杨玉柱主编:《刑事图像技术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马文元主编:《刑事照相与录像教程》,群众出版社 2000 年版。 3.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刑事照相与录像教程》,群众出版社 2000 年版
司法摄影第三章拍摄技术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照相机的拍摄操作、景深的运用、构图、摄影用光以及曝光的内容。本章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和拍摄技术相关的操作性要点。重点在于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到拍摄效果:难点在于综合把握不同种因素对拍摄的影像,以及如何合理的运用现有条件得到满意的效果。学时分配:3学时第一节拍摄的操作过程和景深的运用拍摄是一个系列性工作,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最终得到良好的拍摄效果。一、拍摄流程(一)检查照相机、安装胶卷。(二)取景。(三)调焦,具体介绍几种调焦方式。(四)确定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五)曝光。拍摄时应做到“准、平、稳”。二、景深的运用(一)能够在同一像平面上结成清晰影像的景物的纵长深度叫做景深,景深有自己的前界和后界,分别对应于前景深和后景深。(二)和景深前界与景深后界分别共轭的两个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作像深。(三)分散圈的存在形成景深和像深。具体讲解其原因。(四)影像景深长短的因素:1.景深和光圈大小成反比;2.景深和焦距长短成反比:3.景深和条焦距离的远近成正比。(五)景深表景深表是照相机上预测景深的装置,是根据可充许的分散圈的直径计算而刻制的。(六)超焦距1.以光圈系数已经确定的摄影镜头,对无限远处调焦,由最近清晰点至摄影镜头物方主点之间的距离称作该焦距摄影镜头在该光圈系数时的超焦距。这个最近清晰点称作超焦点。2.超焦距拍照法超焦距拍照法是将摄影镜头对准超焦点调焦的拍照方法,是最科学和在最有效地利用景深的拍照法,可以获得该镜头在该光圈系数下的最大景深范围。其具体的用法有:(1)先决定光圈:(2)先决定清晰范围。超焦距的计算公式为:H=f/NC(七)具体对景深的运用1.小景深:长角镜头、大光圈作近距离拍摄。2.大景深:短焦距镜头或小光圈作远距离拍摄。87
司法摄影 87 第三章 拍摄技术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照相机的拍摄操作、景深的运用、构图、摄影用光以及曝光的内容。本章的知识 点主要集中在和拍摄技术相关的操作性要点。重点在于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到拍摄效果;难点在 于综合把握不同种因素对拍摄的影像,以及如何合理的运用现有条件得到满意的效果。 学时分配:3 学时 第一节 拍摄的操作过程和景深的运用 拍摄是一个系列性工作,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最终得到良好的拍摄效果。 一、拍摄流程 (一)检查照相机、安装胶卷。 (二)取景。 (三)调焦,具体介绍几种调焦方式。 (四)确定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 (五)曝光。 拍摄时应做到“准、平、稳”。 二、景深的运用 (一)能够在同一像平面上结成清晰影像的景物的纵长深度叫做景深,景深有自己的前界和后 界,分别对应于前景深和后景深。 (二)和景深前界与景深后界分别共轭的两个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作像深。 (三)分散圈的存在形成景深和像深。具体讲解其原因。 (四)影像景深长短的因素: 1.景深和光圈大小成反比; 2.景深和焦距长短成反比; 3.景深和条焦距离的远近成正比。 (五)景深表 景深表是照相机上预测景深的装置,是根据可允许的分散圈的直径计算而刻制的。 (六)超焦距 1.以光圈系数已经确定的摄影镜头,对无限远处调焦,由最近清晰点至摄影镜头物方主点之 间的距离称作该焦距摄影镜头在该光圈系数时的超焦距。这个最近清晰点称作超焦点。 2.超焦距拍照法 超焦距拍照法是将摄影镜头对准超焦点调焦的拍照方法,是最科学和在最有效地利用景深的拍 照法,可以获得该镜头在该光圈系数下的最大景深范围。 其具体的用法有:(1)先决定光圈;(2)先决定清晰范围。 超焦距的计算公式为:H=f 2 /NC (七)具体对景深的运用 1.小景深:长角镜头、大光圈作近距离拍摄。 2.大景深:短焦距镜头或小光圈作远距离拍摄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固定景深:调焦固定后景深范围也就确定,简化了一些调焦工作。第二节取景构图取景构图指选择恰当的角度,对景物进行取舍使景物合理的安排、布局在一张有限的图画上。旨在使照片主体取得具体、完善的形象结构。一、拍摄角度的选择拍摄角度是由拍摄的距离、方向、高度三个坐标综合构成的。1.拍摄距离(1)远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写。分别介绍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拍照效果。2.拍摄方向(1)正面方向:清楚的展现被拍摄景物的横向线条。(2)正侧面方向:与被拍摄对象正侧面呈90度角拍摄,只表现物体的一个面。(3)背面方向:可以将各个层次的不同景物融为一体。(4)斜侧方向:斜侧的程度不同,拍摄位置可以有许多变化,使同一物体形象产生多样变化。3.拍摄高度(1)平角:和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角度拍摄。(2)仰角:低于被拍摄对象的角度向上拍摄。(3)俯角:高于被拍摄对象的角度向下拍摄。二、摄影画面的布局(一)照片的主题需单一明确,所有景物需要服从于表达该主体的需要。(二)照片的主题要突出鲜明,在整个画面上有优势地位。(三)画面简洁明了,画面个体数目减少将有助于加强主体的吸引力。(四)画面要统一,画面的内容要统一于主题,画面的结构形式上也需要结为一体。(五)注意对比,对比反映出的效果差异更容易引起注意。(六)注意均衡。画面均衡可以使人感觉和谐、稳定(七)注意动向。对不同形态的景物应该采取与之对应的动向以适应这种需要。取景构图的诸多因素属于画面布局的一般常识,应该在使用中综合、灵活和贯通的运用。第三节摄影用光和曝光摄影从根本上是依靠光线来表现形象的技术,光线担当着照明和造型两项任务。一、光源之种类和特点1.自然光:分为散射光和直射光两大类。2:人造光:光强、色温、投射方向和投射角度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选择,使用灵活方便。有白炽灯、卤钨灯、闪光灯等类型。88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8 3.固定景深:调焦固定后景深范围也就确定,简化了一些调焦工作。 第二节 取景构图 取景构图指选择恰当的角度,对景物进行取舍使景物合理的安排、布局在一张有限的图画上。 旨在使照片主体取得具体、完善的形象结构。 一、拍摄角度的选择 拍摄角度是由拍摄的距离、方向、高度三个坐标综合构成的。 1.拍摄距离 (1)远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写。分别介绍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 拍照效果。 2.拍摄方向 (1)正面方向:清楚的展现被拍摄景物的横向线条。 (2)正侧面方向:与被拍摄对象正侧面呈 90 度角拍摄,只表现物体的一个面。 (3)背面方向:可以将各个层次的不同景物融为一体。 (4)斜侧方向:斜侧的程度不同,拍摄位置可以有许多变化,使同一物体形象产生多样变化。 3.拍摄高度 (1)平角:和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角度拍摄。 (2)仰角:低于被拍摄对象的角度向上拍摄。 (3)俯角:高于被拍摄对象的角度向下拍摄。 二、摄影画面的布局 (一)照片的主题需单一明确,所有景物需要服从于表达该主体的需要。 (二)照片的主题要突出鲜明,在整个画面上有优势地位。 (三)画面简洁明了,画面个体数目减少将有助于加强主体的吸引力。 (四)画面要统一,画面的内容要统一于主题,画面的结构形式上也需要结为一体。 (五)注意对比,对比反映出的效果差异更容易引起注意。 (六)注意均衡。画面均衡可以使人感觉和谐、稳定 (七)注意动向。对不同形态的景物应该采取与之对应的动向以适应这种需要。 取景构图的诸多因素属于画面布局的一般常识,应该在使用中综合、灵活和贯通的运用。 第三节 摄影用光和曝光 摄影从根本上是依靠光线来表现形象的技术,光线担当着照明和造型两项任务。 一、光源之种类和特点 1.自然光:分为散射光和直射光两大类。 2.人造光:光强、色温、投射方向和投射角度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选择,使用灵活方便。 有白炽灯、卤钨灯、闪光灯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