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7级高一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苏恒审题人:王贞鹏 、诗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 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 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 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 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 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 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 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 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 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 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 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 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 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 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 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 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 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 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 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 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 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
高 2017 级高一 10 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苏恒 审题人:王贞鹏 一、诗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 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 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 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 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 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 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 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 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 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 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 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 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 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 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 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 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 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 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 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 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 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
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 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有删 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ˆ标准的一项是()(3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 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 ——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 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 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 言说的人生体验。 D.“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 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 式自由,不落窠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 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 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 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D.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 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 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B.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 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C.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 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 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 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有删 改) 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3 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 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 ——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 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 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 言说的人生体验。 D.“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 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 式自由,不落窠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 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 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 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D.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 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 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B.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 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C.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 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 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二)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4~5题。(共6分)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 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 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 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 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 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5、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8题。(共9分)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6、从字数看,这是一首()(3分) A.小令B中调C长调D长短句 7、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二)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 4~5 题。(共 6 分)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 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 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 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 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 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5、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6~8 题。(共 9 分)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6、从字数看,这是一首( )(3 分)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长短句 7、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上阕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8、(3分)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目。(共12分) “意象”及其解读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 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以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一一在特定 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 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 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登山贝 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 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 斜阳”“寒鸦”“流不”“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 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 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 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 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 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 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 节有关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 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 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 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 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 塑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 /我是优游的天鹅,你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 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 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 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啊,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 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 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8、(3 分)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0 题目。(共 12 分) “意象”及其解读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 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以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 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 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 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登山则 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 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 “斜阳”“寒鸦”“流不”“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 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 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 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 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 ① 。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 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 节有关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 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 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 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 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 塑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 /我是优游的天鹅,你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 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 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 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啊,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 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 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②。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 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的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 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 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 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 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俄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时已晚此诗 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未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四个富有情思的意象: 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 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借/为时已 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情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湖 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 澎湃。终于,湖水超出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 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移,物是人非,诗人在篇 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 (参照刘福智《意象一一诗魂腾飞的霞云》,有删改) 9、文中有①②处都有一句话空缺,请根据文章思路将它补写出来。(共6分,每句3分) 10、在我国诗文中,有些意象往往有着较为固定的内涵和情感。如“柳”有“留恋、离别”的含 义,“鸟”有“空远、快乐”的含义。请根据上文对意象的分析,概括下列两组诗句中的意象的 含义。(不超过20字)6分 第一组: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死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第二组: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舟①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舟② 文言文板块
其次, ② 。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 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的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 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 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 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 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时已晚……此诗 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未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四个富有情思的意象: “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 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时已 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情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湖 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 澎湃。终于,湖水超出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 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移,物是人非,诗人在篇 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 (参照刘福智《意象——诗魂腾飞的霞云》,有删改) 9、文中有①②处都有一句话空缺,请根据文章思路将它补写出来。(共 6 分,每句 3 分) ① ② 10、在我国诗文中,有些意象往往有着较为固定的内涵和情感。如“柳”有“留恋、离别”的含 义,“鸟”有“空远、快乐”的含义。请根据上文对意象的分析,概括下列两组诗句中的意象的 含义。(不超过 20 字)6 分 第一组: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死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烛: 第二组: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舟①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舟② 二、文言文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