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6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美学范畴或形态的“悲”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含义大有区别。日常语言中所 说的悲剧,一般泛指各种悲惨的、悲哀、不幸的事件或人物。作为美学范畴的悲, 它的本质不在于是一种悲惨的事实或严重的哀伤;恰好相反,一切悲惨或哀伤在 这里都必须可能化作积极的力量。悲剧在本质上,应该与崇高一样,能够使人感 奋兴起、提髙精神,而引起美感喜悦。 一般来讲,悲剧却又多半是以正面人物的悲惨、不幸、死亡为其题材内容的。为 什么艺术中的这种悲惨、不幸、死亡,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喜悦呢? 希腊悲刷中的优秀作品,是以人与命运的斗争构成它的审美实质的。所谓命运, 实际上是没有被了解和掌握的客观规律的表现。希腊的命运悲剧反映了人们当时 对客观规律的无知、恐惧和不能控制,所以才有所谓哀怜与畏惧。但是,这些悲 剧所以具有巨大的美学力量,恰恰不在于它们宣扬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叫人放弃 抵抗、听任安排,而在于它们描写了人们为了自己的合理的生活,要去和命运作 抗争,要尽力去避免命运所预定的不幸和祸灾。人在威力巨大的命运面前似乎是 渺小的、软弱的、无能为力的,其反抗和斗争似乎也是无用的和徒劳的,但正是 这种反抗和斗争提示了人们为自己的生存争发展而坚决奋斗的合理性。尽管在这 里会产生畏惧和哀怜的感受,但就在这感受中更激起人们激动、敬佩、严肃、自 豪等感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本就是经过了与所谓命运的顽强搏斗而取得生存和 发展的。在这搏斗中总要付出不幸、悲惨、死亡的沉重代价,来最后成为命运的 主人、恶的征服者和客观规律的掌握者。所以丑对美的压倒或战胜,在整个人类 社会实践中就永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且尽管死暂时压倒了生,而生却在人 心中永存不朽;尽管丑暂时压倒了美,而美却在人心中万古长青。 悲剧艺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峰,并广泛流行在各门艺术中 在资本主义时期,就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或内容也经常渲染着一种个人 主义的特色,它们经常是通过个人的野心、贪欲、企图、意愿而出现或实现的。 个性、心理因素比古代获得了更为自由充分的发展。资产阶级悲剧的得意主题是 个人与环境的搏斗、抗争和个人的最终失败。希腊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在这 里被变换为冋样不可压抑的个人的某种“天性”或情欲,如奥赛罗的嫉妒、麦克 佩斯的野心……这些拥有优秀品德或才能的人终于因这种似乎是注定了的个人 性格中的致命缺陷而倾覆、死亡,这就是近代美学所讲的“性格悲剧”。在这种 性格悲剧”里,比希腊悲剧更加鲜明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一定的社会伦理的力 量和斗争的特色。无论是直接描写个人与环境的对抗也好,或是个人内心世界的 冲突也好,近代艺术的悲剧人物和性格典型都是特定时代、阶级的社会斗争的体 (选自李泽厚《关于崇高与滑稽》,有删改)
四川省 2016 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美学范畴或形态的“悲”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含义大有区别。日常语言中所 说的悲剧,一般泛指各种悲惨的、悲哀、不幸的事件或人物。作为美学范畴的悲, 它的本质不在于是一种悲惨的事实或严重的哀伤;恰好相反,一切悲惨或哀伤在 这里都必须可能化作积极的力量。悲剧在本质上,应该与崇高一样,能够使人感 奋兴起、提高精神,而引起美感喜悦。 一般来讲,悲剧却又多半是以正面人物的悲惨、不幸、死亡为其题材内容的。为 什么艺术中的这种悲惨、不幸、死亡,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喜悦呢? 希腊悲刷中的优秀作品,是以人与命运的斗争构成它的审美实质的。所谓命运, 实际上是没有被了解和掌握的客观规律的表现。希腊的命运悲剧反映了人们当时 对客观规律的无知、恐惧和不能控制,所以才有所谓哀怜与畏惧。但是,这些悲 剧所以具有巨大的美学力量,恰恰不在于它们宣扬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叫人放弃 抵抗、听任安排,而在于它们描写了人们为了自己的合理的生活,要去和命运作 抗争,要尽力去避免命运所预定的不幸和祸灾。人在威力巨大的命运面前似乎是 渺小的、软弱的、无能为力的,其反抗和斗争似乎也是无用的和徒劳的,但正是 这种反抗和斗争提示了人们为自己的生存争发展而坚决奋斗的合理性。尽管在这 里会产生畏惧和哀怜的感受,但就在这感受中更激起人们激动、敬佩、严肃、自 豪等感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本就是经过了与所谓命运的顽强搏斗而取得生存和 发展的。在这搏斗中总要付出不幸、悲惨、死亡的沉重代价,来最后成为命运的 主人、恶的征服者和客观规律的掌握者。所以丑对美的压倒或战胜,在整个人类 社会实践中就永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且尽管死暂时压倒了生,而生却在人 心中永存不朽;尽管丑暂时压倒了美,而美却在人心中万古长青。 悲剧艺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峰,并广泛流行在各门艺术中。 在资本主义时期,就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或内容也经常渲染着一种个人 主义的特色,它们经常是通过个人的野心、贪欲、企图、意愿而出现或实现的。 个性、心理因素比古代获得了更为自由充分的发展。资产阶级悲剧的得意主题是 个人与环境的搏斗、抗争和个人的最终失败。希腊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在这 里被变换为同样不可压抑的个人的某种“天性”或情欲,如奥赛罗的嫉妒、麦克 佩斯的野心……这些拥有优秀品德或才能的人终于因这种似乎是注定了的个人 性格中的致命缺陷而倾覆、死亡,这就是近代美学所讲的“性格悲剧”。在这种 “性格悲剧”里,比希腊悲剧更加鲜明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一定的社会伦理的力 量和斗争的特色。无论是直接描写个人与环境的对抗也好,或是个人内心世界的 冲突也好,近代艺术的悲剧人物和性格典型都是特定时代、阶级的社会斗争的体 现。 (选自李泽厚《关于崇高与滑稽》,有删改)
1.下列有关“美学范畴的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美学范畴的悲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并不会引人产生悲伤、消沉、颓丧 等情绪 B.美学范畴的悲的实质是必须可能将悲痛转化为力量,能够使人感奋兴起、提 高精神。 C.美学范畴的悲往往以正面人物的悲惨遭遇、不幸命运为题材,人们可以从中 获得美感喜悦。 D.美学范畴的悲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它能鲜明地显示出人与命运或社会伦理 的冲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和资本主义时期的性格悲剧,是人类悲剧艺术发展史上影 响深远的两座高峰。 B.命运悲剧的作品都是以人战胜命运作为故事结局,因此人成为命运的主人和 客观规律的掌握者。 C.性格悲剧既可描写个人与环境的对抗,也可描写个人内心的冲突,但最终往 往似个人的失败告终 D.命运悲剧常常会宣扬命运的不可抗拒和巨大威力,而性格悲剧则更突显现实 生活中社会伦理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娥性格中强烈的抗争精神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使这一作品产生了强 烈的悲剧美学效果 B.孔乙己是鲁迅塑造的与命运对抗的典型人物形象,作品蕴含的悲剧元素激发 了人们的抗争意识。 C.因自身性格中的狭隘、小心眼,林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最终走向失败,这也是 性格悲剧的典型表现。 D.被称为延宕王子的哈姆雷特,因个人性格中不可压抑的“犹豫”缺陷,而导 致了个人命运的倾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 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 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 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 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 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 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 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 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 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 数称之。服除,迁中书侍郎。 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 不纳,州卒废。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 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
1.下列有关“美学范畴的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学范畴的悲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并不会引人产生悲伤、消沉、颓丧 等情绪。 B.美学范畴的悲的实质是必须可能将悲痛转化为力量,能够使人感奋兴起、提 高精神。 C.美学范畴的悲往往以正面人物的悲惨遭遇、不幸命运为题材,人们可以从中 获得美感喜悦。 D.美学范畴的悲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它能鲜明地显示出人与命运或社会伦理 的冲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和资本主义时期的性格悲剧,是人类悲剧艺术发展史上影 响深远的两座高峰。 B.命运悲剧的作品都是以人战胜命运作为故事结局,因此人成为命运的主人和 客观规律的掌握者。 C.性格悲剧既可描写个人与环境的对抗,也可描写个人内心的冲突,但最终往 往似个人的失败告终。 D.命运悲剧常常会宣扬命运的不可抗拒和巨大威力,而性格悲剧则更突显现实 生活中社会伦理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娥性格中强烈的抗争精神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使这一作品产生了强 烈的悲剧美学效果。 B.孔乙己是鲁迅塑造的与命运对抗的典型人物形象,作品蕴含的悲剧元素激发 了人们的抗争意识。 C.因自身性格中的狭隘、小心眼,林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最终走向失败,这也是 性格悲剧的典型表现。 D.被称为延宕王子的哈姆 雷特,因个人性格中不可压抑的“犹豫”缺陷,而导 致了个人命运的倾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 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 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 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 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 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 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 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 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 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 数称之。服除,迁中书侍郎。 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 不纳,州卒废。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 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
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 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 徒近侈耳。”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 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 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笃孝:非常孝顺 B.当官则正言正言:说正确的话 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姻家:结为亲家 D.服除,迁中书侍郎服除:守丧期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B.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C.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D.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崔沔有才学,能经得住检验。他考中进士,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成绩优等, 后遭人公开诋毁,经主管部门的审察复试后,他最终名列第 B.崔沔为人纯正,孝顺父母。睿宗征召他担任中书舍人,而他在东都的母亲生 病,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去任职,于是坚决请辞,请求能亲自侍奉母亲。 C.崔沔为官正直,敢于同权奸斗争。宋宣远依仗卢怀慎的权势玩弄法律,姚崇 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事情被崔沔知道后,崔沔不畏权势,坚决弹劾了二人, D.崔沔爱护百姓,设法救济穷人。他曾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削减苑囿中的鸟 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在魏州剌史任上,他放宽禁令,来给百姓提供方 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 译文: (2)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少年行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 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 ④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天真:自然本色
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 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 徒近侈耳。”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 旧制。 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 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 笃孝:非常孝顺 B.当官则正言 正言:说正确的话 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 姻家:结为亲家 D.服除,迁中书侍郎 服除:守丧期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B.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C.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D.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 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崔沔有才学,能经得住检验。他考中进士,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成绩优等, 后遭人公开诋毁,经主管部门的审察复试后,他最终名列第一。 B.崔沔为人纯正,孝顺父母。睿宗征召他担任中书舍人,而他在东都的母亲生 病,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去任职,于是坚决请辞,请求能亲自侍奉母亲。 C.崔沔为官正直,敢于同权奸斗争。宋宣远依仗卢怀慎的权势玩弄法律,姚崇 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事情被崔沔知道后,崔沔不畏权势,坚决弹劾了二人。 D.崔沔爱护百姓,设法救济穷人。他曾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削减苑囿中的鸟 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在魏州刺史任上,他放宽禁令,来给百姓提供方 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 译文: (2)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少年行 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 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 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 ④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 天真:自然本色
8.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9.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今常用来表达 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 ”写出了山间的 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生命 曹德权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 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 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 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 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 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 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 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 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 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 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 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 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
8.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 分) 答: 9.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 __, __________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 __ ,__________ ”,今常用来表达 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 ,__________ ”写出了山间的 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生 命 曹德权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 56 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 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 50 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 5 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 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 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 4 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 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 24 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 4 辆卡车也被 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 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 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 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 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 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 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 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
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 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 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 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 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 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 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 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 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 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 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 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 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 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一一小日本, 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 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说他们“皮包骨”是为下面他们抢 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 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 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 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 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 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 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 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 (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文章结尾:“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 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这个结尾有什么 深意?(6分) 答 (4)文章标题是“生命”,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文章标题更合适。请就此 问题进行探究。(8分) 答
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 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 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 4 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 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 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 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 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 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 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 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 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 家 7 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 3 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 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 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 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 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说他们“皮包骨”是为下面他们抢 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 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 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 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 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 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 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 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 (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3)文章结尾:“34 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 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这个结尾有什么 深意?(6 分) 答: (4)文章标题是“生命”,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文章标题更合适。请就此 问题进行探究。(8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