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汁淬炉甘石等。 (4)单:是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材的去皮 和肉质多汁类药材的干燥处理。如杏仁、桃仁以去皮,单马齿苋、天门冬以利于贮存。 5.其他制法 除上述四类制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法。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 (1)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类药材重新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 炮制方法即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后者如西瓜霜。 (2)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混合,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利用霉菌使其发酵,生长 菌丝的方法。能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如神曲、淡豆豉。 (3)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其萌 发幼芽的方法。如麦芽、大豆黄卷等 中药的制剂 中药制剂是指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将中药材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适合防 治疾病的一定剂型 中药制剂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中医用药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历代医药学家不 断积累,发展和创新而形成的制药技术,是中药用药实践的必然结果和高度成就。根据 药物性质、病情需要和用药途径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合理使用药物,充分发挥疗 效,减少毒副作用,同时也便于临床运用和贮存运输,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确保药材资源的 合理开发和应用。中药的剂型形成很早,种类也十分丰富。如《内经》收载的十三首方剂 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 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药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 越。”除上述剂型外,还有露、锭、条、线、饼以及熏烟、熏洗、灌肠、坐药等剂型。这些传统 剂型,现在看来也是符合科学原则的。近些年来,又改进了许多制剂工艺,研究和推出了各 种新的剂型,使中药制剂向“三小”用量小、反应小、毒性小)、“三效”(长效、速效、高效)“五 方便”生产、运输、使用、保管、携带)的方向发展。现将中药常用的剂型简介如下: (一)汤剂 汤剂是指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醋或黄酒等浸透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滤取的液 体剂型,也称煎剂、水剂、汤液。可以内服或外用熏洗。其特点是吸收快、显效速、易制 备,而且可随病情、季节、气候、体质的不同而灵活加减药物,是中医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 种剂型 (二)散剂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研细后,均匀混合而成的粉末状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 种。内服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粉末较粗者,临用时加水煎煮取汁服。外用散剂 1233·
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汁淬炉甘石等。 (!)氵单:是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材的去皮 和肉质多汁类药材的干燥处理。如氵单杏仁、桃仁以去皮,氵单马齿苋、天门冬以利于贮存。 " # 其他制法 除上述四类制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法。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 ($)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类药材重新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 炮制方法即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后者如西瓜霜。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混合,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利用霉菌使其发酵,生长 菌丝的方法。能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如神曲、淡豆豉。 (&)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其萌 发幼芽的方法。如麦芽、大豆黄卷等。 二、中药的制剂 中药制剂是指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将中药材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适合防 治疾病的一定剂型。 中药制剂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中医用药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历代医药学家不 断积累,发展和创新而形成的制药技术,是中药用药实践的必然结果和高度成就。根据 药物性质、病情需要和用药途径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合理使用药物,充分发挥疗 效,减少毒副作用,同时也便于临床运用和贮存运输,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确保药材资源的 合理开发和应用。中药的剂型形成很早,种类也十分丰富。如《内经》收载的十三首方剂 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 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药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 越。”除上述剂型外,还有露、锭、条、线、饼以及熏烟、熏洗、灌肠、坐药等剂型。这些传统 剂型,现在看来也是符合科学原则的。近些年来,又改进了许多制剂工艺,研究和推出了各 种新的剂型,使中药制剂向“三小(”用量小、反应小、毒性小)“、三效(”长效、速效、高效)“、五 方便(”生产、运输、使用、保管、携带)的方向发展。现将中药常用的剂型简介如下: (一)汤剂 汤剂是指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醋或黄酒等浸透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滤取的液 体剂型,也称煎剂、水剂、汤液。可以内服或外用熏洗。其特点是吸收快、显效速、易制 备,而且可随病情、季节、气候、体质的不同而灵活加减药物,是中医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 一种剂型。 (二)散剂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研细后,均匀混合而成的粉末状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 种。内服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粉末较粗者,临用时加水煎煮取汁服。外用散剂 · $%&& · 第一章 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第十二篇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般外敷、掺撒疮面,或调敷患病部位,也可吹喉或溶化点眼等。散剂有制作简便,吸收 较快,药效迅速,服用方便,稳定性高,又便于携带、运输、贮存等优点。 (三)丸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圆形固体制剂。 丸剂的特点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能较多溶 纳黏性和液体药物等,也是一种常用的剂型。临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 丸、蜡丸等。 1.蜜丸 蜜丸是指药材细粉用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且兼有 矫味和补益作用。大、小均可。贮存应密闭,以防霉变和虫蛀。 2.水丸 水丸是指药材细粉用水或根据需要用黄酒、醋、部分药物煎汁,糖液等黏合制成的丸 剂。水丸易于崩解,吸收较快。宜密闭贮存,以防霉变 3.糊丸 糊丸是指药材细粉用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黏性较大,崩解较慢, 缓缓吸收,但药效持久,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宜密闭贮存,以防受潮霉变。 4.浓缩丸 浓缩丸是指药材或部分药材煎液浓缩成膏,再与药物细粉或适宜的辅料混合,用水 或酒或蜜或部分药物的煎液制成的丸剂。浓缩丸的优点是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体积小, 剂量小,便于服用。宜密闭贮存,以防霉变。 5.蜡丸 蜡丸是指药物细粉用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蜡丸因蜡不溶于水,在体内缓缓释 放药物,保持长效,又防止药物对胃肠的强烈刺激或药物中毒。所以有毒药物,或刺激性 强的药物或要求在肠道消化吸收或缓释的药物,均可制成蜡丸 (四)膏剂 膏剂是指药材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膏剂有内服膏和外用膏两种 膏剂的应用较为广泛,使用、携带、贮存方便 1.内服膏 内服膏有煎膏、流浸膏、浸膏三种 (1)煎膏 煎膏是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再加λ适量的蜂蜜、冰糖或砂糖煎熬而成的半流 体制剂,又名膏滋或煎膏。其优点是味甜而营养丰富,有滋补作用,便于服用 (2)流浸膏 流浸膏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再调整浓度用 1234·
一般外敷、掺撒疮面,或调敷患病部位,也可吹喉或溶化点眼等。散剂有制作简便,吸收 较快,药效迅速,服用方便,稳定性高,又便于携带、运输、贮存等优点。 (三)丸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圆形固体制剂。 丸剂的特点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能较多溶 纳黏性和液体药物等,也是一种常用的剂型。临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 丸、蜡丸等。 ! " 蜜丸 蜜丸是指药材细粉用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且兼有 矫味和补益作用。大、小均可。贮存应密闭,以防霉变和虫蛀。 # " 水丸 水丸是指药材细粉用水或根据需要用黄酒、醋、部分药物煎汁,糖液等黏合制成的丸 剂。水丸易于崩解,吸收较快。宜密闭贮存,以防霉变。 $ " 糊丸 糊丸是指药材细粉用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黏性较大,崩解较慢, 缓缓吸收,但药效持久,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宜密闭贮存,以防受潮霉变。 % " 浓缩丸 浓缩丸是指药材或部分药材煎液浓缩成膏,再与药物细粉或适宜的辅料混合,用水 或酒或蜜或部分药物的煎液制成的丸剂。浓缩丸的优点是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体积小, 剂量小,便于服用。宜密闭贮存,以防霉变。 & " 蜡丸 蜡丸是指药物细粉用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蜡丸因蜡不溶于水,在体内缓缓释 放药物,保持长效,又防止药物对胃肠的强烈刺激或药物中毒。所以有毒药物,或刺激性 强的药物或要求在肠道消化吸收或缓释的药物,均可制成蜡丸。 (四)膏剂 膏剂是指药材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膏剂有内服膏和外用膏两种。 膏剂的应用较为广泛,使用、携带、贮存方便。 ! " 内服膏 内服膏有煎膏、流浸膏、浸膏三种。 (!)煎膏 煎膏是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再加入适量的蜂蜜、冰糖或砂糖煎熬而成的半流 体制剂,又名膏滋或煎膏。其优点是味甜而营养丰富,有滋补作用,便于服用。 (#)流浸膏 流浸膏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再调整浓度用 · !#$% · 第十二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第一章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含醇量至规定标准而成的液体浸出剂型。除特别规定者外,流浸膏1m的有效成分相当 于1g生药。其特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服用量小,溶媒的不良反应亦小。 (3)浸膏 浸膏是指药材用水煎出或用适宜的溶剂提取出可溶性有效成分,浓缩到稠膏状,再 调整至一定量的半固体或固体浸出剂型。每1g浸膏约相当于2~5g生药。浸膏不含溶 媒,无溶媒的不良反应,浓度高,剂量小。亦可制成片剂、丸剂,或装入胶囊中使用 2.外用膏 外用膏常用的有软膏和硬膏两种。 (1)软膏 软膏是指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剂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又名 药膏。软膏的基质分油脂型、水溶型和乳剂型,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软膏 基质在常温下是半固体的,具有一定的黏稠性,但涂于皮肤和黏膜能渐渐软化或溶化,有 效成分可被缓缓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2)硬膏 硬膏是指药材用食用植物油煎熬去渣后,再加入黄丹、铅粉或白蜡调成膏料,涂于布 或纸等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剂型,又称膏药,古称“薄贴”。常温呈固体状态,38~37℃ 时则溶化,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同时出起机械性保护作用。用法简单,携带、贮存方便。 (五)酒剂 酒剂是指药材用白酒或黄酒浸制或煎煮而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古称“酒 醴”。可供内服或外用 (六)剂 有外用丹和内服丹两类 1.外用丹 外用丹是用汞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下烧炼制成的不同晶形的化合物。此剂是外科 常用的有效剂型 2.内服丹 内服丹没有固定的剂型。有的将药物研成细末即成,有的再加糊或黏性药液制成各 种形状,有的丹剂即是丸药的一种,有以锭剂为丹的,有以液体为丹的。多因用精炼药品 或贵重药品制成,而疗效显著,故称丹。 (七)茶剂 荼剂是由药物粗粉与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的固体制剂。因其能代茶冲服、泡服、煎服, 故称茶剂。茶剂的形状不定,可制成小方块形、长方块型或饼状,也可制成散剂装入纸袋 中。茶剂制法简单,服用方便,具有一定疗效,广大群众乐于采用 (八)露剂 露剂是指用新鲜的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放入水中加热蒸馏制成的芳香水剂。气 1235
含醇量至规定标准而成的液体浸出剂型。除特别规定者外,流浸膏 !"# 的有效成分相当 于 !$ 生药。其特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服用量小,溶媒的不良反应亦小。 (%)浸膏 浸膏是指药材用水煎出或用适宜的溶剂提取出可溶性有效成分,浓缩到稠膏状,再 调整至一定量的半固体或固体浸出剂型。每 !$ 浸膏约相当于 & ’ ($ 生药。浸膏不含溶 媒,无溶媒的不良反应,浓度高,剂量小。亦可制成片剂、丸剂,或装入胶囊中使用。 & ) 外用膏 外用膏常用的有软膏和硬膏两种。 (!)软膏 软膏是指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剂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又名 药膏。软膏的基质分油脂型、水溶型和乳剂型,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软膏 基质在常温下是半固体的,具有一定的黏稠性,但涂于皮肤和黏膜能渐渐软化或溶化,有 效成分可被缓缓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硬膏 硬膏是指药材用食用植物油煎熬去渣后,再加入黄丹、铅粉或白蜡调成膏料,涂于布 或纸等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剂型,又称膏药,古称“薄贴”。常温呈固体状态,%* ’ %+, 时则溶化,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同时出起机械性保护作用。用法简单,携带、贮存方便。 (五)酒剂 酒剂是指药材用白酒或黄酒浸制或煎煮而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古称“酒 醴”。可供内服或外用。 (六)丹剂 有外用丹和内服丹两类: ! ) 外用丹 外用丹是用汞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下烧炼制成的不同晶形的化合物。此剂是外科 常用的有效剂型。 & ) 内服丹 内服丹没有固定的剂型。有的将药物研成细末即成,有的再加糊或黏性药液制成各 种形状,有的丹剂即是丸药的一种,有以锭剂为丹的,有以液体为丹的。多因用精炼药品 或贵重药品制成,而疗效显著,故称丹。 (七)茶剂 茶剂是由药物粗粉与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的固体制剂。因其能代茶冲服、泡服、煎服, 故称茶剂。茶剂的形状不定,可制成小方块形、长方块型或饼状,也可制成散剂装入纸袋 中。茶剂制法简单,服用方便,具有一定疗效,广大群众乐于采用。 (八)露剂 露剂是指用新鲜的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放入水中加热蒸馏制成的芳香水剂。气 · !&%( · 第一章 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第十二篇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味清淡、芒香可口,一般作为饮料,夏天尤为常用 (九)锭剂 锭剂指药物细粉与黏合剂或利用本身的黏性单独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剂型。可供 内服或外用。 (十)胶剂 胶剂是指动物皮、骨、甲或角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稠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 状内服制剂。胶剂按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皮胶、角胶、骨胶、甲胶等类。常用的有阿胶 鹿角胶、龟板胶等。 (十一)条剂 条剂是指将桑皮纸粘药后捻成细条,或将桑皮纸捻成细条后再黏着药物而成的条状 外用制剂。用于插入疮口,化腐排脓 (十二)线剂 线剂是指将丝线或棉线浸泡于药液中,并与药液同煮,经干燥而成的一种外用制剂 用于结扎娈管或赘肉,使其自行萎缩脱落 (十三)合剂 合剂是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而成的内服液体制 剂,也称口服液。也可用火烤的方法提取,如竹沥。合剂应澄清,密封置阻凉处贮存。 (十四)糖浆剂 糖浆剂是指含有药材提取物的芳香物质的蔗糖饱和水溶液。糖浆剂有甜味,尤适用 于儿童服用。 (十五)胶囊剂 这里主要介绍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指将一定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或加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或颗粒, 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崩解较快,药效迅速,便于携带、服用、贮存。目前用中药制成 的胶囊剂应用较广 (十六)片剂 片剂是指中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加适宜的辅料,混合均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制 剂。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苦味很重,具有恶臭的药物经压片后可外包糖衣,使之易于 吞服;如需在肠道中起作用或遇胃酸易破坏的药物,则可包肠溶衣,使之在肠道中崩解。 片剂是目前中药的常用剂型。 (十七)冲剂 冲剂是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提取后,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再加一定量的适宜辅料 制成的颗粒状稠膏,再加一定量的适宜辅料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也叫颗粒剂。冲剂具有 携带、贮存、服用方便,药质纯净,取效迅速的特点 1236·
味清淡、芒香可口,一般作为饮料,夏天尤为常用。 (九)锭剂 锭剂指药物细粉与黏合剂或利用本身的黏性单独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剂型。可供 内服或外用。 (十)胶剂 胶剂是指动物皮、骨、甲或角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稠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 状内服制剂。胶剂按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皮胶、角胶、骨胶、甲胶等类。常用的有阿胶、 鹿角胶、龟板胶等。 (十一)条剂 条剂是指将桑皮纸粘药后捻成细条,或将桑皮纸捻成细条后再黏着药物而成的条状 外用制剂。用于插入疮口,化腐排脓。 (十二)线剂 线剂是指将丝线或棉线浸泡于药液中,并与药液同煮,经干燥而成的一种外用制剂。 用于结扎娈管或赘肉,使其自行萎缩脱落。 (十三)合剂 合剂是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而成的内服液体制 剂,也称口服液。也可用火烤的方法提取,如竹沥。合剂应澄清,密封置阻凉处贮存。 (十四)糖浆剂 糖浆剂是指含有药材提取物的芳香物质的蔗糖饱和水溶液。糖浆剂有甜味,尤适用 于儿童服用。 (十五)胶囊剂 这里主要介绍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指将一定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或加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或颗粒, 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崩解较快,药效迅速,便于携带、服用、贮存。目前用中药制成 的胶囊剂应用较广。 (十六)片剂 片剂是指中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加适宜的辅料,混合均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制 剂。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苦味很重,具有恶臭的药物经压片后可外包糖衣,使之易于 吞服;如需在肠道中起作用或遇胃酸易破坏的药物,则可包肠溶衣,使之在肠道中崩解。 片剂是目前中药的常用剂型。 (十七)冲剂 冲剂是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提取后,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再加一定量的适宜辅料 制成的颗粒状稠膏,再加一定量的适宜辅料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也叫颗粒剂。冲剂具有 携带、贮存、服用方便,药质纯净,取效迅速的特点。 · $#"! · 第十二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第一章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十八)针剂 针剂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经精制、配制而成的可供人体内注射的灭菌 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制剂,也叫注射剂。具有剂 量准确、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等优点 此外,中药还有滴丸、气雾剂、栓剂、油剂、酊剂、霜剂、搽剂、海绵剂、滴鼻剂、滴眼剂 等新剂型。 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剂型的现代化,是抽高中药疗效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研究和 完善。 第四节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指与药物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质与功能。是药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 中药的性能理论,又称为药性理论。它既是药物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认识药物功 效的理论基础。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甚为复杂,将其多种多样的性质与功能概括起来 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药物的这些性能,前人认为 都是药物的偏胜之性,又简称为偏性 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各种药物各自具有的若干特性,即药物的偏性,来调 整人体内的邪正消长、阴阳衰盛,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消除病因,协调脏腑功能,以恢复机 体阴阳平衡。 中药的这些基本性能,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不断地认识 而总结出来的,同时也通过反复实践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中药的性能理论,有仅是认 识药物功效的基本理论,而且是指导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 性和味 中药的性味理论,通称为四性和五味。每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味理论各 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药物的基本特性:同时它又是其它药性理论的基础。自古以来,各 种本草书籍在论述药物功效时,都首先标明其性味,以便于对各种药物个性与共性的认 识,并以此作为说明药物功效的主要依程。因此,性味理论是中药性能理论的核心部分。 以性味来说明药物的功效,也是中药理论的一大特点 (一)五味 五味药性,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中药性能。五味,一般指药物所具有的辛、甘、 1237·
(十八)针剂 针剂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经精制、配制而成的可供人体内注射的灭菌 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制剂,也叫注射剂。具有剂 量准确、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等优点。 此外,中药还有滴丸、气雾剂、栓剂、油剂、酊剂、霜剂、搽剂、海绵剂、滴鼻剂、滴眼剂 等新剂型。 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剂型的现代化,是抽高中药疗效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研究和 完善。 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指与药物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质与功能。是药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 性。 中药的性能理论,又称为药性理论。它既是药物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认识药物功 效的理论基础。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甚为复杂,将其多种多样的性质与功能概括起来, 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药物的这些性能,前人认为 都是药物的偏胜之性,又简称为偏性。 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各种药物各自具有的若干特性,即药物的偏性,来调 整人体内的邪正消长、阴阳衰盛,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消除病因,协调脏腑功能,以恢复机 体阴阳平衡。 中药的这些基本性能,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不断地认识 而总结出来的,同时也通过反复实践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中药的性能理论,有仅是认 识药物功效的基本理论,而且是指导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 一、性和味 中药的性味理论,通称为四性和五味。每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味理论各 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药物的基本特性;同时它又是其它药性理论的基础。自古以来,各 种本草书籍在论述药物功效时,都首先标明其性味,以便于对各种药物个性与共性的认 识,并以此作为说明药物功效的主要依程。因此,性味理论是中药性能理论的核心部分。 以性味来说明药物的功效,也是中药理论的一大特点。 (一)五味 五味药性,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中药性能。五味,一般指药物所具有的辛、甘、 · $#"! · 第一章 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