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采 收药材必须掌握它们的采收标准、适收标志、采收期、收获年限和采收方法。采收野生药 材还必须掌握它们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形态特征等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从理论上讲,植物类药材的采收,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进行为好。但是,迄今对多 数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消长规律,尚末完全弄清,多数还只能按对其营养物质积累规 律的认识来指导采收。由于各地土壤、气候、雨量、地势、光照时间等生长条件不同,因此 同一药材各地最佳采收期是不同的,应根据测定分析的结果加以选择 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前人长 期的实践经验,其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按药用部 位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全草类 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有的只须割取植物的地 上部分,如薄荷、荆芥、益母草、紫苏等。以带根全草入药的,则连根拔起全株,如车前草、 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茎叶同时入药的藤本植物,其采收原则与此相同,应在生长旺盛 时割取,如夜交藤、忍冬藤。 2.叶类 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此时正当植物生长茂盛的 阶段,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荷叶在荷花含苑欲放或盛开时采收者,色泽翠 绿,质量最好。他如大青叶、艾叶、枇杷叶等。有此特定的品种,如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 经霜后采集 3.花类 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铧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适时采摘。若 采收过迟,则易致花瓣脱落和变色,气味散失,影响质量,如菊花、旋覆花等。有些花要求 在含苑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等;而红 花则宜于管状花充分展开呈金黄色时采。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 时采收。 4.果实和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等。少数 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末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以种子入药的,如 果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以割取整个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 熟,然后进行脱粒。若同一果序的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有些干果成 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适 时采取。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等,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晩采收为好。 1228
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采 收药材必须掌握它们的采收标准、适收标志、采收期、收获年限和采收方法。采收野生药 材还必须掌握它们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形态特征等。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从理论上讲,植物类药材的采收,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进行为好。但是,迄今对多 数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消长规律,尚末完全弄清,多数还只能按对其营养物质积累规 律的认识来指导采收。由于各地土壤、气候、雨量、地势、光照时间等生长条件不同,因此 同一药材各地最佳采收期是不同的,应根据测定分析的结果加以选择。 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前人长 期的实践经验,其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按药用部 位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 " 全草类 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有的只须割取植物的地 上部分,如薄荷、荆芥、益母草、紫苏等。以带根全草入药的,则连根拔起全株,如车前草、 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茎叶同时入药的藤本植物,其采收原则与此相同,应在生长旺盛 时割取,如夜交藤、忍冬藤。 # " 叶类 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此时正当植物生长茂盛的 阶段,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荷叶在荷花含苑欲放或盛开时采收者,色泽翠 绿,质量最好。他如大青叶、艾叶、枇杷叶等。有此特定的品种,如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 经霜后采集。 $ " 花类 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铧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适时采摘。若 采收过迟,则易致花瓣脱落和变色,气味散失,影响质量,如菊花、旋覆花等。有些花要求 在含苑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等;而红 花则宜于管状花充分展开呈金黄色时采。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 时采收。 % " 果实和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等。少数 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末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以种子入药的,如 果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以割取整个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 熟,然后进行脱粒。若同一果序的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有些干果成 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适 时采取。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等,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 · !##& · 第十二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第一章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5.根和根茎类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舂初“津润始萌,末充枝叶,热力淳浓”,“至秋枝 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这种认识是很正确的。早春二 月,新芽末萌;溶秋时节,多数植物的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 有效成分含量高,此时采收质量好,产量高,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天 麻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末出时采收者名“冬麻”,体坚色亮,质量较佳,春季茎苗出土 再采者名“春麻”,体轻色暗,质量较差。此外,也有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 季采收为宜。 6.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肃取树皮。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不仅质量较佳, 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如黄柏、厚朴、杜仲。但 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容易剥离。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应尽量避免伐树取皮 等简单方法,以保护药源。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类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 前采集,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 如桑螵蛸应在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采集,此时虫卵末孵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 质佳;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 第三节中药的炮制和制剂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是中药直接应用于临床之前的两项必要的加工技术,而炮制又 是制剂前的一项必要的工艺,制剂必须在炮制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大多是生药,有的药 物还具有毒性和烈性,适当的炮制和必要的制剂是保证合理用药、充分发挥疗效、减轻或 避免不良反应及便于临床应用的重要条件。因此,中药在运用于临床之前都应根据需要 进行炮制和制剂 一、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 一般的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古称“炮炙”,而一般则古称“修治”修事” 等。由于中药材大多是天然的原生药材,在应用和制备各种剂型以前,一般应根据医疗、 1229
! " 根和根茎类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末充枝叶,热力淳浓”,“至秋枝 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这种认识是很正确的。早春二 月,新芽末萌;溶秋时节,多数植物的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 有效成分含量高,此时采收质量好,产量高,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天 麻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末出时采收者名“冬麻”,体坚色亮,质量较佳,春季茎苗出土 再采者名“春麻”,体轻色暗,质量较差。此外,也有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 季采收为宜。 # " 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肃取树皮。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不仅质量较佳, 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如黄柏、厚朴、杜仲。但 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容易剥离。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应尽量避免伐树取皮 等简单方法,以保护药源。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类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 前采集,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 如桑螵蛸应在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采集,此时虫卵末孵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 质佳;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是中药直接应用于临床之前的两项必要的加工技术,而炮制又 是制剂前的一项必要的工艺,制剂必须在炮制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大多是生药,有的药 物还具有毒性和烈性,适当的炮制和必要的制剂是保证合理用药、充分发挥疗效、减轻或 避免不良反应及便于临床应用的重要条件。因此,中药在运用于临床之前都应根据需要 进行炮制和制剂。 一、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 一般的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古称“炮炙”,而一般则古称“修治”“修事” 等。由于中药材大多是天然的原生药材,在应用和制备各种剂型以前,一般应根据医疗、 · &%%$ · 第一章 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第十二篇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充分 发挥疗效,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有不同的炮制方 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注意操作技术和火候。正如陈嘉谟所说 “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因此,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 药和烈性药,通过适宜的炮制,能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炮制的目的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同一种药,往往又有几方面的炮制目的。一般而言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必须炮制反应用。巴 豆、续随子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生用易致呕吐,宜酒炒用。有些药物的化 学成分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而且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因此,炮制必须适 度,太过则无效,不及则中毒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常常加入某些辅料,以实现某些炮制目的,而主要的目的是增加 作用,提高疗效。辅料就是炮制过程中添加的一些辅助药料,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丙大类。用于这一目的的辅料,多是液体辅料,如蜜、酒、醋、盐水、姜汁、胆汁、童便等 这些辅料本身都具有重要的医疗作用,用于炮制药物,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如密制黄芪 甘草,能增加补气作用;蜜制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制川芎、当归、能增强活 血祛瘀作用:醋制元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盐水制杜促、续断,可增强补肾作用:姜汁 制黄连、竹茹,可增强止呕作用:牛胆汁制南星,能増强息风止痉作用等。不加辅料的炮 制,也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如槐花、荆芥炒制,能增强止血作用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 有些药物有多种性能,可以发挥多种医疗作用,产生不同的治疗目的。通过炮制可 以增加或减弱某一方面的性能和功效,以适应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的需要。如生地黄为甘 苦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兼能养阴生津,若制成熟地黄则变为微温之品,而以滋血补血 见长,失去清热凉血之效。何首乌生用能泻下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 肾。又如麻黄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生用则长于发汗,蜜制则辛散发汗之力受到制约而 偏于平喘。 4.便于调剂、贮藏和制剂 矿物、化石、动物介壳类及植物种子类药材,经炮制后易于粉碎,便于配方调剂,煎煮 可使有效成分充分渗出,也便于制成各种剂型。有些植物药和动物药在贮藏前进行烘 焙、日晒、风干等干燥处理,以防霉变,腐烂和虫蛀。有些需经特殊处理,如桑螵蛸应蒸透 或用沸水浸杀其卵,以防贮存过程中虫卵孵化而失效。 1230·
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充分 发挥疗效,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有不同的炮制方 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注意操作技术和火候。正如陈嘉谟所说: “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因此,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 药和烈性药,通过适宜的炮制,能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炮制的目的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同一种药,往往又有几方面的炮制目的。一般而言,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必须炮制反应用。巴 豆、续随子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生用易致呕吐,宜酒炒用。有些药物的化 学成分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而且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因此,炮制必须适 度,太过则无效,不及则中毒。 # "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常常加入某些辅料,以实现某些炮制目的,而主要的目的是增加 作用,提高疗效。辅料就是炮制过程中添加的一些辅助药料,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丙大类。用于这一目的的辅料,多是液体辅料,如蜜、酒、醋、盐水、姜汁、胆汁、童便等。 这些辅料本身都具有重要的医疗作用,用于炮制药物,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如密制黄芪、 甘草,能增加补气作用;蜜制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制川芎、当归、能增强活 血祛瘀作用;醋制元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盐水制杜促、续断,可增强补肾作用;姜汁 制黄连、竹茹,可增强止呕作用;牛胆汁制南星,能增强息风止痉作用等。不加辅料的炮 制,也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如槐花、荆芥炒制,能增强止血作用。 $ " 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 有些药物有多种性能,可以发挥多种医疗作用,产生不同的治疗目的。通过炮制可 以增加或减弱某一方面的性能和功效,以适应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的需要。如生地黄为甘 苦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兼能养阴生津,若制成熟地黄则变为微温之品,而以滋血补血 见长,失去清热凉血之效。何首乌生用能泻下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 肾。又如麻黄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生用则长于发汗,蜜制则辛散发汗之力受到制约而 偏于平喘。 % " 便于调剂、贮藏和制剂 矿物、化石、动物介壳类及植物种子类药材,经炮制后易于粉碎,便于配方调剂,煎煮 可使有效成分充分渗出,也便于制成各种剂型。有些植物药和动物药在贮藏前进行烘、 焙、日晒、风干等干燥处理,以防霉变,腐烂和虫蛀。有些需经特殊处理,如桑螵蛸应蒸透 或用沸水浸杀其卵,以防贮存过程中虫卵孵化而失效。 · !#$& · 第十二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第一章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清洁,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有些药物含有非药用部分及杂质,应进行清洁纯净处理。如植物药的根和根茎当洗 去泥沙,除去杂质:枇杷叶要刷去毛:远志去心;皮类药材要除去粗皮:有的动物药应去 头、足、翅及腐肉等,而海藻、肉苁蓉当漂去咸味、腥味,以利于服用。 (二)炮制的方法 炮制方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根 据古人的炮制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 1.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 洁纯净。如拣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苇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 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劈、锯等方法,将药物制成小块,粗粒和细粉,以符 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牛 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苏木锯段、劈块或刨成薄片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形态规格,便于进行其他炮制 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也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渗出。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 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槟榔质坚体硬宜切薄片,白术、泽泻肥圆可切厚片,黄芪 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2.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水制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 药材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淋、洗、漂、泡、浸、润、水飞等。这里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1)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使用的工具和气温的不同,以及 用水量和用水时间的差别,分别用淋润、洗润、浸润、晾润、露润、盖润、包润、伏润、双润、 复润等多种方法,使沮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透药材,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 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成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盖 润大黄,伏润天麻等 (2)漂:将药物置于宽水和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 毒性成分的方法。如将昆布、海藻、盐附子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3)水飞:系利用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纷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 药材适当粉碎后,置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共硏,大量生产则用球磨机研磨,再加入较多量的 水,充分搅拌,较粗的颗粒即沉淀于水底,较细的颗粒即悬浮于水中,倾出悬乳液:粗颗粒 再反复多次加水飞尽为度。将悬浮液静置沉淀后,分离,干燥,即为极细粉末。此法适用 于矿物类和贝壳类药材的制粉。如飞朱砂、飞滑石、飞雄黄、飞海蛤壳等 1231
! "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清洁,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有些药物含有非药用部分及杂质,应进行清洁纯净处理。如植物药的根和根茎当洗 去泥沙,除去杂质;枇杷叶要刷去毛;远志去心;皮类药材要除去粗皮;有的动物药应去 头、足、翅及腐肉等,而海藻、肉苁蓉当漂去咸味、腥味,以利于服用。 (二)炮制的方法 炮制方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根 据古人的炮制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 # " 修治 (#)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 洁纯净。如拣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苇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 皮等。 ($)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劈、锯等方法,将药物制成小块,粗粒和细粉,以符 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牛 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苏木锯段、劈块或刨成薄片等。 (%)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形态规格,便于进行其他炮制, 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也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渗出。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 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槟榔质坚体硬宜切薄片,白术、泽泻肥圆可切厚片,黄芪、 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 " 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水制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 药材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淋、洗、漂、泡、浸、润、水飞等。这里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使用的工具和气温的不同,以及 用水量和用水时间的差别,分别用淋润、洗润、浸润、晾润、露润、盖润、包润、伏润、双润、 复润等多种方法,使沮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透药材,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 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成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盖 润大黄,伏润天麻等。 ($)漂:将药物置于宽水和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 毒性成分的方法。如将昆布、海藻、盐附子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水飞:系利用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纷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 药材适当粉碎后,置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共研,大量生产则用球磨机研磨,再加入较多量的 水,充分搅拌,较粗的颗粒即沉淀于水底,较细的颗粒即悬浮于水中,倾出悬乳液;粗颗粒 再反复多次加水飞尽为度。将悬浮液静置沉淀后,分离,干燥,即为极细粉末。此法适用 于矿物类和贝壳类药材的制粉。如飞朱砂、飞滑石、飞雄黄、飞海蛤壳等。 % " 火制 · #$%# · 第一章 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第十二篇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用火加热处理药材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 炙、煅、煨等。 (1)炒:是将药材放入炒器内,反复搅拌,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有炒黄、炒焦、炒 炭等不同程度的清炒法。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或表皮起泡,或固有气味透出称炒 黄: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浅黄色,并有焦香气味者称炒焦:用武火炒 至药材表面焦黑,内部焦黄,使部分炭化而仍保留药材固有气味者(即炒炭存性)称炒炭 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入煎可使有效成分易于 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不良反应,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还有拌固体辅料 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常用的固体辅料有土、麸、米等,如土炒白术、麸炒 枳壳、米炒斑蝥等。将砂或滑石、蛤粉等先炒热,再加入药物同炒的方法叫烫,可以使药 物受热均匀,酥脆易碎,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或便于服用,也使药物免于焦粘,如砂炒穿山 甲、蛤粉炒阿胶 (2)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的方法。炙法可使液体辅料逐步渗入药材内部,以改 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同的液体辅料可产生不同的泡制目的。蜜炙可增 强补气滋润作用,如蜜炙黄芪、款冬花、紫菀等;酒炙可增强活血通脉作用,或引药上行,或 降低寒性,或减轻不良反应,如酒炙川芎、黄芩、常山等;醋炙可増强疏肝止痛作用,并能降低 毒性,改变药性,如醋炒香附、柴胡、芫花等:盐水炙能下行补肾,降火除热,如盐炙杜仲、黄 柏、车前子等:姜汁炙可增强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作用,如姜炙厚朴、黄连、竹茹等。 (3)煅: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药材的方法。煅使药材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 挥疗效。直接将药物放炉火上或容器内而不密闭煅烧者称明煅,多适用于矿物、化石、动 物贝壳类药材,如煅石膏、煅龙骨、煅牡蛎等。将药材置于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煅烧 者称密闭煅也叫暗煅或焖煅,适用于质地轻松、可炭化的药材,如煅血余炭、煅棕榈炭。 (4)煨:将药材用湿物料包裹,放在热火炭中加热至湿物料焦黄的方法。用湿面粉或 面糊包裹者,称为面裹煨;以湿纸包裹者,称纸裹煨;纸药分层包裹者,称隔纸煨:其中将 药材直接埋入火灰中,加热者称直接煨。煨可除去挥发油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 低毒副作用,如煨生姜、煨肉豆蔻、煨甘遂等。 4.水火共制 用水或液体辅料与火共同加热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火共制法有煮、蒸、淬、灌单等 (1)煮:将药物放入清水或液体辅料中共同加热的方法。煮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降低毒性。如酒煮黄芩能増强淸肺热作用,醋煮芫花能降低毒性等 (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清蒸:加辅料者,称辅 料蒸。如淸蒸桑螵蛸可杀死虫卵,便于保存;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反复蒸晒地黄、 何首乌可改变药性等 (3)淬:是将药物煅烧红透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 1232·
用火加热处理药材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 炙、煅、煨等。 (!)炒:是将药材放入炒器内,反复搅拌,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有炒黄、炒焦、炒 炭等不同程度的清炒法。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或表皮起泡,或固有气味透出称炒 黄;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浅黄色,并有焦香气味者称炒焦;用武火炒 至药材表面焦黑,内部焦黄,使部分炭化而仍保留药材固有气味者(即炒炭存性)称炒炭。 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入煎可使有效成分易于 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不良反应,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还有拌固体辅料 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常用的固体辅料有土、麸、米等,如土炒白术、麸炒 枳壳、米炒斑蝥等。将砂或滑石、蛤粉等先炒热,再加入药物同炒的方法叫烫,可以使药 物受热均匀,酥脆易碎,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或便于服用,也使药物免于焦粘,如砂炒穿山 甲、蛤粉炒阿胶。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的方法。炙法可使液体辅料逐步渗入药材内部,以改 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同的液体辅料可产生不同的泡制目的。蜜炙可增 强补气滋润作用,如蜜炙黄芪、款冬花、紫菀等;酒炙可增强活血通脉作用,或引药上行,或 降低寒性,或减轻不良反应,如酒炙川芎、黄芩、常山等;醋炙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并能降低 毒性,改变药性,如醋炒香附、柴胡、芫花等;盐水炙能下行补肾,降火除热,如盐炙杜仲、黄 柏、车前子等;姜汁炙可增强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作用,如姜炙厚朴、黄连、竹茹等。 (#)煅: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药材的方法。煅使药材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 挥疗效。直接将药物放炉火上或容器内而不密闭煅烧者称明煅,多适用于矿物、化石、动 物贝壳类药材,如煅石膏、煅龙骨、煅牡蛎等。将药材置于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煅烧 者称密闭煅也叫暗煅或焖煅,适用于质地轻松、可炭化的药材,如煅血余炭、煅棕榈炭。 ($)煨:将药材用湿物料包裹,放在热火炭中加热至湿物料焦黄的方法。用湿面粉或 面糊包裹者,称为面裹煨;以湿纸包裹者,称纸裹煨;纸药分层包裹者,称隔纸煨;其中将 药材直接埋入火灰中,加热者称直接煨。煨可除去挥发油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 低毒副作用,如煨生姜、煨肉豆蔻、煨甘遂等。 $ % 水火共制 用水或液体辅料与火共同加热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火共制法有煮、蒸、淬、氵单等。 (!)煮:将药物放入清水或液体辅料中共同加热的方法。煮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降低毒性。如酒煮黄芩能增强清肺热作用,醋煮芫花能降低毒性等。 (")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清蒸;加辅料者,称辅 料蒸。如清蒸桑螵蛸可杀死虫卵,便于保存;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反复蒸晒地黄、 何首乌可改变药性等。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透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 · !"#" · 第十二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