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2018届高三期中联考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既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 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 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 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 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 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由此出发,便有“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 自然的层层理论展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与 追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 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身国同 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 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 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 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 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 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 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 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 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 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 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 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 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可见,我们要传 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而且在传承中要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 地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之路。 (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重要的人文转向,直接引发了儒、墨、道、法 等诸子百家的产生。 B.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也表 现得最为鲜明突出
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 2018 届高三期中联考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既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 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 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 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 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 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由此出发,便有“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 自然的层层理论展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与 追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 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身国同 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 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 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 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 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 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 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 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 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 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 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 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习 近 平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 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可见,我们要传 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而且在传承中要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 地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之路。 (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重要的人文转向,直接引发了儒、墨、道、法 等诸子百家的产生。 B.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也表 现得最为鲜明突出
C.儒、道两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它们讲仁爱,师法自然,崇尚清静 无为,主张返璞归真。 D.佛教讲求“出世”,旨在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是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 发展的契机和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为下文具 体阐述指明论述方向。 B.文章依次介绍了儒、佛、道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指出它们相融互补, 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C.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 任务,可谓卒章显志 D.文章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价值追求,号召在创建幸福和谐社会中 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那么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形式化 倾向则可能得到克服。 B.如果不是孔子致力于以仁为核心的理论构建,就不会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 流和基础的儒家思想。 C.外来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成功例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 值追求及其当代意义。 D.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只有 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 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 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 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 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 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 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C.儒、道两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它们讲仁爱,师法自然,崇尚清静 无为,主张返璞归真。 D.佛教讲求“出世”,旨在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是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 发展的契机和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为下文具 体阐述指明论述方向。 B.文章依次介绍了儒、佛、道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指出它们相融互补, 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C.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 任务,可谓卒章显志。 D.文章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价值追求,号召在创建幸福和谐社会中 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那么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形式化 倾向则可能得到克服。 B.如果不是孔子致力于以仁为核心的理论构建,就不会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 流和基础的儒家思想。 C.外来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成功例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 值追求及其当代意义。 D.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只有 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隐 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 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 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 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 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 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 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 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夏老师,好的 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 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夏老师,你妈不 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 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 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冋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 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 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 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 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 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 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 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 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 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我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 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 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 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 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夏老师,好的 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 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夏老师,你妈不 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 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 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 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 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 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 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 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 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 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 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 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 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我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 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 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 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 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 媳妇对婆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 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 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D.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 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5.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 6.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 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 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 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 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 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 落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 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 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 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 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 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 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 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 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备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 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 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 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 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 媳妇对婆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 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 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D.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 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5.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5 分) 6.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 主 席 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 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 5 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 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 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 年时间减贫 7000 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 1170 万, 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 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 落实。” 习 近 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 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 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 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 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 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 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 2015 年 10 月 17 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2016》公布了一组 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 7 亿多贫困人.口为 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备战将近 40 年;面向未来,到 2020 年,中国 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 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7 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
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 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 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 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 努力。”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 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以下几方面特別突出:第一,经济平稳增长。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 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 济增量将近33%。第二,就业稳中有增。新增创造了1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 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第三,千万人口脱贫。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 下1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 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更好的基础。 (选自2017年3月5日中国网,略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1200多万的速度稳步 推进。 B.2019~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是2016年,最多的则是2013 年 C.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000 万以上 D.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 脱贫。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 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 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 C.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 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吵I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D.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郁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 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E.从以上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可以看出国家脱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可 以看出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我国的斐然成绩 9.如何使中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 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 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 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 努力。” (摘编自 2017 年 1 月 16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 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以下几方面特别突出:第一,经济平稳增长。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 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 6.8%。 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 济增量将近 33%。第二,就业稳中有增。新增创造了 1000 多万的就业岗位,去 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 1300 多万。第三,千万人口脱贫。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 下 120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 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更好的基础。 (选自 2017 年 3 月 5 日中国网,略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 1200 多万的速度稳步 推进。 B.2019~2016 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是 2016 年,最多的则是 2013 年。 C.至 2016 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 2017 年脱贫人数仍在 1000 万以上。 D.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至 2020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 脱贫。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 家 主 席习 近 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 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 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 C.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 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吵 I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D.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郁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 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E.从以上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可以看出国家脱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可 以看出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我国的斐然成绩。 9.如何使中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