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 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但总的说来,他们 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 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 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 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 和梵高? 徐渭的葡萄图、《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杂花图长卷》都让人 精神陡然一震。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 动着不驯和无奈。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 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 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在中 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 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 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 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 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 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 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 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 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 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 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 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 “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 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 有所泛化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 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 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 B.拉斐尔、罗丹和梵髙在画幅中表现艺术家身心状态,能让人们立即从笔墨、 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 C.徐渭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并把凄厉的人生经历幻化为一幅幅 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D.原济与朱耷心理状态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因此他与更广 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 2.下列有关朱耷绘画悲剧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省两校 2017-2018 学年高二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量: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 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但总的说来,他们 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 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 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 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 和梵高? 徐渭的葡萄图、《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杂花图长卷》都让人 精神陡然一震。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 动着不驯和无奈。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 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 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在中 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 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 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 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 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 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 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 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 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 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 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 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 “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 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 有所泛化。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 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 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 B.拉斐尔、罗丹和梵高在画幅中表现艺术家身心状态,能让人们立即从笔墨、 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 C.徐渭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并把凄厉的人生经历幻化为一幅幅 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D.原济与朱耷心理状态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因此他与更广 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 2.下列有关朱耷绘画悲剧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朱耷绘画有强烈悲剧意识的,明确延续着徐渭的画风 B.朱耷绘画悲剧意识与他的人生遭遇有关,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 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 C.朱耷绘画悲剧意识表现为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 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连孤独的鸟、怪异的鱼都好 像躲避在画幅之外 D.朱耷笔下的鱼鸟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而且把这冷冷地看 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看起来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 着一种极度的敏感。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描绘的是一种异己的重要场面,很难让人们 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 B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 厌弃自身,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画风,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味 反而获得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美 C朱耷笔下的鱼鸟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完全挣脱了 秀美的美学范畴,这种“审丑”的画风与拉斐尔、罗丹和梵高是相近的 D朱耷原济都是明皇室后裔,但朱耷与广阔自然的接触深入度不如原济。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 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 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 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 辇下。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 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 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趾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 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 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 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 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 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 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 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 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 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 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 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选自《明史》有删节)
A.朱耷绘画有强烈悲剧意识的,明确延续着徐渭的画风。 B.朱耷绘画悲剧意识与他的人生遭遇有关,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 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 C.朱耷绘画悲剧意识表现为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 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连孤独的鸟、怪异的鱼都好 像躲避在画幅之外 D.朱耷笔下的鱼鸟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而且把这冷冷地看 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看起来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 着一种极度的敏感。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描绘的是一种异己的重要场面,很难让人们 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 B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 厌弃自身,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画风,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味, 反而获得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美 C 朱耷笔下的鱼鸟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完全挣脱了 秀美的美学范畴,这种“审丑”的画风与拉斐尔、罗丹和梵高是相近的。 D 朱耷原济都是明皇室后裔,但朱耷与广阔自然的接触深入度不如原济。 二 古诗文阅读 (42 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 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 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 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 辇下。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 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 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 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 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 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 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 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 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 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 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 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 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 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选自《明史》有删节)
4.下列对画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B.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C.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D.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 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5.下列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 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 B.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多种方法, 文中的永乐、洪熙、宣德、正统都是用的年号纪年法。 C.封建等级制在语言上有很多表现,如“辇”是指本来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 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平民一般出无车,士大夫有车但不能称辇。 D.古代“仕”多与官职有关,像做官叫“出仕”,做官的经历叫“仕途”,宫 女或上流社会的女子叫“仕女”,获得的最终官职叫“致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决定迁都北京,李时勉上书指出大兴土木的过错,又认为有远国的使者 入京进贡不应该让他们在京城群居,触怒皇上,不但建议没被采纳,不久还因谗 言入狱,一年多后才官复原职 B.洪熙元年李时勉又因上书触怒仁宗,仁宗召他问话,他也不屈服,获罪降职, 后来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几乎丢掉了性命,仁宗直到临终时都没有原谅他。 C.宣帝即位一年多后,准备亲自审讯李时勉,先派使者去把李时勉绑来,又令 王指挥直接捆他到西市问斩,不必面见,好在两拨使者没有碰面,这才使事情有 了转机。 D.李时勉刚正不阿,仕途几起几落,是有明历史上著名的忠直大臣,还对史学 做出了重要贡献,编纂或参与编纂了《成祖实录》和《宣宗实录》。 7文言翻译(10分)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②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二)古诗阅读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落梅 刘克庄① 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4.下列对画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 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B.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 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C.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D.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 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5.下列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 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多种方法, 文中的永乐、洪熙、宣德、正统都是用的年号纪年法。 C.封建等级制在语言上有很多表现,如“辇”是指本来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 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平民一般出无车,士大夫有车但不能称辇。 D.古代“仕”多与官职有关,像做官叫“出仕”,做官的经历叫“仕途”,宫 女或上流社会的女子叫“仕女”,获得的最终官职叫“致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决定迁都北京,李时勉上书指出大兴土木的过错,又认为有远国的使者 入京进贡不应该让他们在京城群居,触怒皇上,不但建议没被采纳,不久还因谗 言入狱,一年多后才官复原职。 B.洪熙元年李时勉又因上书触怒仁宗,仁宗召他问话,他也不屈服,获罪降职, 后来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几乎丢掉了性命,仁宗直到临终时都没有原谅他。 C.宣帝即位一年多后,准备亲自审讯李时勉,先派使者去把李时勉绑来,又令 王指挥直接捆他到西市问斩,不必面见,好在两拨使者没有碰面,这才使事情有 了转机。 D.李时勉刚正不阿,仕途几起几落,是有明历史上著名的忠直大臣,还对史学 做出了重要贡献,编纂或参与编纂了《成祖实录》和《宣宗实录》。 7 文言翻译(10 分) 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② 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二 )古诗阅读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落梅 刘克庄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 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 8.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 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 整,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典故,寓意深刻。 C.“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 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髙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D.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 之情,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E.尾联中“东风”实际上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 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同时警告人不要过分的“孤高” 9.本诗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 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颈联、颔联,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6分) (三)课内古诗文默写(12分) ①《滕王阁序》中,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想象中滕王阁远景的四句话 是 ②《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两句话描写想象中的归居春耕的劳动情景, 说 把劳作写得异常轻松;又用两句 话描写想象中出游所见的春景 说 ,笔底流溢着初春的勃勃生 机 ③《陈情表》中作者描述祖母晚年的生活状况,说: 。”以此说明如果没有自己的奉养,祖母将无法安度晚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11--13题 风雪夜归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 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 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 着。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 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 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 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 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 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 8.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 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 整,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典故,寓意深刻。 C.“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 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D.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 之情,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E.尾联中“东风”实际上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 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同时警告人不要过分的“孤高”。 9.本诗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 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颈联、颔联,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6 分) (三) 课内古诗文默写(12 分) ①《滕王阁序》中,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想象中滕王阁远景的四句话 是 , ; , 。 ②《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两句话描写想象中的归居春耕的劳动情景, 说 , ,把劳作写得异常轻松;又用两句 话描写想象中出游所见的春景, 说 , ,笔底流溢着初春的勃勃生 机。 ③《陈情表》中作者描述祖母晚年的生活状况,说: “ , ; , 。”以此说明如果没有自己的奉养,祖母将无法安度晚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 11——13 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 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 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 着。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 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 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 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 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
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 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 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 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 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 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 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 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 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 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 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 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 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 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 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 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 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 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 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 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两次写到风雪都有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的作用,但首段描写风雪,既交 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 温暖,同中有异。 B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 句话的深层含义是由于下乡农村,也由于高不成,低不就,“她”感觉已经错过 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C小说的次要人物大都有名字,但主人公反而无名无姓,始终以“她”来指代, 有幻化的效果,这与鲁迅称呼阿Q是一样的 D小说的主题深刻,主人公她只有一个朋友,还已经出嫁,雪夜晚归想要叫人 开门,却无人可叫。现代社会人心隔膜,正是这个作品的主题 12.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描写,请概括这一内容,并从结构艺术、人物塑造和主 题表现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7分)
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 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 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 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 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 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 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 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 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 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 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 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 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 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 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 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 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 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 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 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文章两次写到风雪都有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的作用,但首段描写风雪,既交 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 温暖,同中有异。 B 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 句话的深层含义是由于下乡农村,也由于高不成,低不就,“她”感觉已经错过 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C 小说的次要人物大都有名字,但主人公反而无名无姓,始终以“她”来指代, 有幻化的效果,这与鲁迅称呼阿 Q 是一样的。 D 小说的主题深刻,主人公她只有一个朋友,还已经出嫁,雪夜晚归想要叫人 开门,却无人可叫。现代社会人心隔膜,正是这个作品的主题。 12.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描写,请概括这一内容,并从结构艺术、人物塑造和主 题表现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