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赏析 2014年4月
题画诗赏析 2014年4月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 这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 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 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 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 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 变无为有, 、借题发挥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 这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 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 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 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 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 二、变无为有, 三、借题发挥
、化静为动类试题。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 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 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 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 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
一、化静为动类试题。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 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 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 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 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 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 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 分) 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 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 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 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 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 分) 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 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 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变无为有类试题,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 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 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 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 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 没有的景物
二、变无为有类试题,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 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 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 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 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 没有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