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精神 一九三二年春在牛津大学和平会演讲稿 此篇原为对英人演讲,类多恭维东方文明之语。兹译成中文 发表,保身之道既莫善于此,博国人之欢心。又当以此为上策,然 一执笔,又有无限感想,油然而生。(一)东方文明,余素抨击最 烈,至今仍主张非根本改革国民懦弱萎顿之根性,优柔寡断之风 度,敷衍逶迤之哲学,而易以西方励进奋斗之精神不可。然一到 国外,不期然引起心理作用,昔之抨击者一变而为宣传,宛然以 我国之荣辱为个人之荣辱,处处愿为此东亚病夫作辩护,几沦为 通常外交随员,事后思之,不觉一笑。(二)东方文明、东方艺术、 东方哲学,本有极优异之点,故欧洲学者,竟有对中国文化引起 浪漫的崇拜,而于中国美术尤甚。普通学者,于玩摩中国书画古 玩之余,对于画中人物爱好之诚,或与欧西学者之思恋古代希腊 文明同等。余在伦敦参观Eumorphopulus私人收藏中国磁器,见 一座定窑观音,亦神为之荡。中国之观音与西洋之玛姐娜(圣 母),同为一种宗教艺术之中心对象,同为一民族艺术想象力之结 7
晶,然平心而论,观音姿势之妍丽,褶纹之飘逸,态度之安详,神 情之娴雅,色泽之可爱,私人认为在西洋最名费玛姐娜之上。吾 知吾生为欧人,对中国画中人物,亦必发生思恋。然一返国,则 又起异样感触,始知东方美人,固一麻子也,远视固体态苗条,近 睹则百孔千疮,此又一回国感想也。(三)中国今日政治经济工业 学术。无一不落人后,而举国正如醉如痴,连年战乱,不恤民艰, 强邻外侮之际,且不能释然私怨,岂非亡国之征?正因一般民众 与官僚,缺乏彻底改过革命之决心,党国要人,或者正开口浮屠, 闭口孔孟,思想不清国粹家,又从而附和之,正如富家之纨绔子 弟,不思所以发挥光大祖宗企业,徒日数家珍以夸人。吾于此时, 复作颂扬东方文明之语,岂非对读者下麻醉剂,为亡国者助声势 乎?中国国民,固有优处,弱点亦多。若和平忍耐诸美德,本为 东方精神所寄托,然今日环境不同,试问和平忍耐,足以救国乎, 抑适足以为亡国之祸根?国人若不深省,中夜思过,换和平为抵 抗,易忍耐为奋斗,而坐听国粹家之催眠,终必昏聩不省,寿终 正寝。愿读者对中国文化之弱点着想,毋徒以东方文明之继述者 自负,中国始有可为。 我在未开拼之先,要先声明本演讲之目的,并非自命为东方 文明之教士,希望使牛津学者变为中国文化之信徒。惟有西方教 士才有这种胆量,这种雄心。胆量与雄心,固非中国人之特长。必 欲执一己之道,使异族同化,于情理上,殊欠通达,依中国规点 而论,情理欠通达,即系未受教育。所以鄙人此讲依旧是中国人 冷淡的风光本色,绝对没有教士的热诚,既没有野心救诸位的灵 魂,也没有战舰大炮将诸位击到天堂去。诸位听完此篇所讲中国 文化之精神后,就能明了此冷谈与缺乏热城之原因。 我认为我们还有更高尚的目的,就是以研究态度,明了中国
人心理及传统文化之精要。卡莱尔氏有名言说:“凡伟大之艺术品, 初见时必觉令人不十分舒适。”依卡氏的标准而论,则中国之“伟 大”固无疑义。我们所讲某人伟大,即等于说我们对于某人根本 不能明了,宛如黑人听教士讲道,越不懂,越赞叹教士之鸿博。中 国文化,言从颂赞者有之,一味诋毁者有之,事实上却大家看他 如一闷葫芦,莫名其妙。因为中国文化数千年之发展,几与西方 完全隔绝,无论大小精粗,多与西方背道而驰。所以西人之视中 国如哑谜,并不足奇,但是私见以为必欲不懂始称为伟大,则与 其使中国被称为伟大,莫如使中国得外方之谅察。 我认为,如果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之精神,中国并不难懂。一 方面,我们不能发觉支那崇拜者梦中所见的美满境地,一方面也 不至于发觉,如上海洋商所相信中国民族只是土匪流氓,对于他 们运输入口的西方文化与沙丁鱼之功德,不知感激涕零。此两种 论调,都是起因于没有清楚的认识。实际上,我们要发觉中国民 族为最近人情之民族,中国哲学为最近人情之哲学,中国人民,固 有他的伟大,也有他的弱点,丝毫没有邈远玄虚难懂之处。中国 民族之特征,在于执中,不在于偏倚,在于近人之常情,不在于 玄虚理想。中国民族,颇似女性,脚踏实地,普谋自存,好讲情 理,而恶极端理论,凡事只凭天机本能,糊涂了事。凡此种种,颇 与英国民族性相同。西塞罗曾说,理论一贯者乃小人之美德。中 英民族都是伟大,理论一贯与否,与之无涉。所以理论一贯之民 族早已灭亡,中国却能糊涂过了四千年的历史,英国民族果能保 存其著名“糊涂度过难关”(“Somehow muddle through”)之本 领,将来亦有四千年光辉历史无疑。中英民族性之根本相同,容 后再讲。此刻所要指明者,只是说中国文化,本是以人悄为前提 的文化,并没有难懂之处
倘使我们一检查中国民族,可发现以下优劣之点。在劣的方 面,我们可以举出:政治之贪污,社会纪律之缺乏,科学工业之 落后,思想与生活方面留存极幼稚野蛮的痕迹,缺乏团体组织团 体治事的本领,好敷衍不彻底之根性等。在优的方面,我们可以 举出历史的悠久绵长,文化的一统,美术的发达(尤其是诗词、书 画、建筑、磁器),种族上生机之强壮、耐劳、幽默、聪明,对女 士之尊敬,热烈的爱好山水及一切自然景物,家庭上之亲谊,及 对人生目的比较确切的认识。在中立的方面,我们可以举出守旧 性,容忍性,和平主义及实际主义。此四者本来都是健康的征点, 但是守旧易致于落后,容忍则易于妥协,和平主义或者是起源于 体魄上的懒于奋斗,实际主义则凡事缺乏理想,缺乏热诚。统观 上述,可见中国民族特征的性格大多属于阴的、静的、消极的,适 宜一种和平坚忍的文化,而不适宜于进取外展的文化。此种民性, 可以“老成温厚”四字包括起来。 在这些丛杂的民族性及文化特征之下,我们将何以发现此文 化之精神,可以贯穿一切,助我们了解此民族性之来源及文化精 英所寄托?我想最简便的解释在于中国的人文主义,因为中国文 化精神,就是此人文主义的精神。 人文主义(Humanism)含义不少,讲解不一。但是中国的人 文主义(鄙人先立此新名词)却有很明确的含义。第一要素,就 是对于人生目的与真义有公正的认识。第二,吾人的行为要纯然 以此目的为指归。第三,达此目的之方法,在于明理,即所谓事 理通达,心气和平(Spirit of human reasonableness),即儒家中庸 之道,又可称为“庸见的崇拜”(“religion of commonsense”)。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自信对于人生真义问题已得解决。自中 国人的眼光看来,人生的真义,不在于死后来世,因为基督教所 6
谓此生所以待毙,中国人不能了解;也不在于涅槃,因为这太玄 虚;也不在于建树勋业,因为这太浮泛;也不在于“为进步而进 步”,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人生真义这个问题,久为西洋哲 学宗教家的悬案,中国人以只求实际的头脑,却解决的十分明畅。 其答案就是在于享受淳朴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快乐(如父母 俱存兄弟无故等),及在于五伦的和睦。“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 归”;或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停花随柳过前村”。这样淡朴的快 乐,自中国人看来,不仅是代表含有诗意之片刻心境,乃为人生 追求幸福的目标。得达此境,一切泰然。这种人生理想并非如何 高尚(参照罗斯福氏所谓“弹精竭虑的一生”),也不能满足哲学 家玄虚的追求,但是却来得十分实在。愚见这是一种异常简单的 理想,因其异常简单,所以非中国人的实事求是的头脑想不出来, 而且有时使我们惊诧,这样简单的答案,西洋人何以想不出来。鄙 见中国与欧洲之不同,即欧人多发明可享乐之事物,却较少有消 受享乐的能力,而中国人在单纯的环境中,较有消受享乐之能力 与决心 此为中国文化之一大秘诀。因为中国人能明知足常乐的道理, 又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处处想偷闲行乐的决心,所以中国人生活 求安而不求进,既得目前可行之乐,即不复追求似有似无疑实疑 虚之功名事业。所以中国的文化主静,与西人勇往直前跃跃欲试 之精神大相迳庭。主静者,其流弊在于颓丧撩倒。然兢兢业业熙 熙接镶者,其病在于常患失眠。人生究竟几多日,何事果值得失 眠乎?诗人所谓“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髯”。伍廷芳使美时,有 人对伍氏叙述某条铁道造成时,由费城到纽约可省下一分钟,言 下甚为得意,伍氏淡然问他:“但是此一分钟省下来时,作何用处?” 美人瞠目不能答复。伍氏答语最能表示中国人文主义之论点。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