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例所用的动词都是“turn”(但turn over其语势当然比 tun更为强烈了)。是不是还有其他大同小异的动词可以用作表 达手段的呢?还有: 3.Henry Luce must be thirling in his grave 4.Henry Luce must be whirling in his sarcophagus. 啊,从全画来看,说grave并没错儿;但是其细部则是sarcoph- agus至于动词呢,当然也不以“turn"(over)和“whirl"为限,还有 哩: 5.You are mov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even if Henry Luce is spinning in his grave. 还有其它表达法吗?既可以没有(如果不继续观寮),也可以 有(如果继续观察的话)。但是有·点是肯定不移的:掌握了这些 表达手段,对于翻下列这类句子来说,已经有所准备了: 6.九泉不安。 7.做鬼不宁。 8.尸骸辗转,魂魄忧伤。 9.死而有知,魂犹不宁。 10.棺棉之中,振转反侧。 《汉英大辞典》和(英汉大词典》的通病之一是眼高手低:以“本 词典不是编译而是编研”、“自建第-手词库”广而告之:但其实绩 则又暴露其并无什么有效自建或他建词库且缺乏实践功夫! 耨
小论词之短化 语文发展的趋势,是由繁趋简。从文字来说,汉文由繁体字逐 步简化、古代至近代如此,先有篆书而后才有简化的隶书;近代至 现代义是如此一·直简到现在的简化汉字。不仅汉文,日文也 由汉字而简化为汉字的边即片假名或简化的日语汉字。再说拉:丁 字母也在简化一比如说由过去的花体或哥德体而简为现在的简 体。 文字是如此,语言也是如此,英语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在 简化,而且表现在语法和词江方面都有一表示同一概念或基本 上同一概念的词语,也是由繁丽简,请看一例: 1.In one of his John F.Qummere's essays,he shows the language can shorten words down to a nubbin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December 4,1989,p.22 好端端的一个词,怎么会短化(shorten)为一点儿(nubbin) 的呢?请看一例: 2.(1)Latin:mea domi (2)Italian:madonna (3)French:Madame (4)English:madam. (a)’am (b)yes'm 瞧,英语“madarn'”较与之有渊源的法、意和拉丁语来,是短而 又短的了;但已作为英语词的“nadam”还要进-步短化为 16
“m'am”、进两步短化为“'m”.这"[rm〕”,不就是这么一丁点儿 吗? 从六七十年代以来大量涌现的简短问更是众所周知的,就不 必多说了。另一种情况,刚是因某种文体(如新闻体)好用短词。 其影响所攻,短词(而不是短化词)的使用日广也是个语言事实。 下列见于新闻体的短词不是正在打破文体界限被日益广泛地在使 用吗? 3. 长词 取而代之的短词 avoid shun attempt bid difficulty snag quarrel feud reprove rap 词语短化,固然使用称便,但远非有百利而无一弊。因为这么 一来,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的情况就多起来了。拿短化之一的 acronym”来说,就出现了所谓“overlapping acronyms'”,如: 4.DAM;(1)Denver Art Museum (2)Dayton Art Museum (3)Mothers Against Dyslexia 这种“overlapping acronyms”之多,只要查查首字母缩写词 典,就一目了然了。 凡此种种都影响人们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尾我译人自宜注 意及之。 17
似是而非之北 读本刊(《上海科技翻译),1990年第3期)《似是而非举隅》颇 有同感。似是雨非的根源在于望文生:义,根本没有吃透两头,却贸 然下笔“译”出来应市了。似是而非的译名不仪必然译别,更有译 马为鹿之虞。特别是一些应该说是有威信的单位或出版物,其指 鹿为马之译,传播更广。 《中国大百科全书》之威信不可谓不高矣,然其法学卷竟把(比 如说)“物证”(鹿也)译成了“重人证据”、“有关证据”(马也)。为什 么?《法学卷》不懂法学也,望文生义面逐字死译也:“物“者“物质” 也,“物证”者“物质的(material)证据(evidence)”也,故“物证”者 “material evidence'”也。其实,粗具法学常识者不会不知道“物证” 在英语中是有其自然对应语的一一“physical evidence'”或“real evi- dence'”是也。鸣呼! 再就是,权威机关,北京和各地的社会科学院们(此“们”,系套 用鲁迅的“蜜蜂们”的“们”,并非用词不当)竞堂皇之,理直气壮 地译鹿为马一把他们英文大名中的“杜会科学"译成了“social sciences'"!天弹,social sciences]类再多,也没有社会科学门类多 哪。汉语“社会科学”包括历史、文学、乃至(就实际情况而言)哲学 等等,而“ocial sciences'”却是不包括这些学科的。同英语“social sciences'"相当的不是“社会科学”;同汉语“社会科学相当的则不 是“social sciences'”而是“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权威的中 央和地方社会科学院们在自己大名的英译中如此不讲科学,如此 闭塞一这-一误译,笔者在《翻译通讯)中提出于先,在《词语翻译 18
丛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版)中重复于后,而这么许 多家社会科学院这么些年来竞没有一家理会。如不是不喜欢真理 便是学术情报失灵。哀哉! 最近一例则出在权贼的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译者方) 和北京外文出版社(审译出版力)合作的结晶-一The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两家权威机关把“民事权利"望文生 义地逐字硬译成“civil rights'”即“公民权”了一-我的老天爷! 望权威单位尊重科学特别是翻译科学。你们任重道远,亟宜 好自为之,庶几不负众望。乌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