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 薄禹之义,而美舜之德。诗曰ξ载色载笑,匪怒伊教。”舜之谓也。问曰ξ然则禹之德不及舜乎?″ 曰“非然也。禹之所以请伐者,欲彰舜之德也。故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臣下之义也。假使禹为君 舜为臣,亦如此而已矣。夫禹可谓达乎为人臣之大体也。” 季孙氏之治鲁也,众杀人,而必当其罪;多罚人,而必当其过。子贡曰暴哉!治乎季孙 闻之,曰吾杀人,必当其罪;罚人,必当其过。先生以为暴,何也?”子贡曰夫奚不若子产 之治郑,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之罪亡,三年而库无拘人。故民归之,如水就下;爱之、 如孝子敬父母。子产病,将死,国人皆吁嗟,曰:谁可使代子产死者乎?′及其不免死也,士大夫 哭之于朝,商贾哭之于市,农夫哭之于野。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今窃闻夫子疾之时,则国人喜 活则国人皆骇。以死相贺,以生相恐,非暴而何哉!赐闻之:托法而治,谓之暴;不戒致期,谓之 虐;不教而诛,谓之贼;以身胜人,谓之责。责者失身,贼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且赐闻 居上位,行此四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于是季孙稽首谢曰“谨闻命矣。”诗曰"载色载笑,匪 怒伊教。” 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绿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 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 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诗曰思乐泮水,薄采 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 问者曰!夫仁者何以乐于山也?”曰”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 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齪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 乐于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邦所瞻。”乐山之谓也。 传曰:晋文公尝出亡,反国,三行赏而不及陶叔孤。陶叔狐谓咎犯曰吾从而亡,十有一年 颜色黯黑,手足胼胝。今反国,三行赏,而我不与焉,君其忘我乎?其有大过乎?子试为我言之。” 咎犯言之。文公曰?噫!我岂忘是子哉!高明至贤,志行全成,湛我以道,说我以仁,变化我行, 昭明我,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恭我以礼,防我以义,藩援我,使我不为非者,吾以为次 勇猛强武,气势自御,难在前则处在,难在后则处后,免我危难之中,吾以为次。然劳苦之士次之 诗曰:率履不越,遂视既发。′今不内自讼过,不悦百姓,将何锡之哉 夫诈人者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异道。”而众人皆愚而无知、陋而无度者也,于其所见 犹可欺也,况乎千岁之后乎!彼诈人者、门庭之间犹挟欺,而况乎千岁之上乎!然则圣人何以不可 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 故性缘理而不迷也。夫五帝之前无传人,非无贤人,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改,久故也 虞夏有传政,不如殷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久故也。夫传者久则愈略,近则愈详,略则举大,详则 举细。故愚者闻其大不知其细,闻其细不知其大,是以久而差。三王五帝,政之至也。诗日:帝命 不违,至于汤齐。”言古今一也。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 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然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孔子曰:先圣后圣 其揆一也。”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 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 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 子曰:持满之道,抑而损之。”子路曰“损之有道乎?”孔子曰:德行宽裕者、守之以恭;土地 广大者,守之以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众兵强者,守之以畏;聪明睿智者、守之以愚;博 闻强记者,守之以浅。夫是之谓抑而损之。”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布衣之士所贽而师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先见者四十九 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千人,宫朝者万人。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 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韩诗外传 11 薄禹之义,而美舜之德。诗曰:“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舜之谓也。问曰:“ 然则禹之德不及舜乎?” 曰:“ 非然也。禹之所以请伐者,欲彰舜之德也。故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臣下之义也。假使禹为君, 舜为臣,亦如此而已矣。夫禹可谓达乎为人臣之大体也。” 季孙氏之治鲁也,众杀人,而必当其罪;多罚人,而必当其过。子贡曰:“ 暴哉!治乎!” 季孙 闻之,曰:“ 吾杀人,必当其罪;罚人,必当其过。先生以为暴,何也?” 子贡曰:“ 夫奚不若子产 之治郑,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之罪亡,三年而库无拘人。故民归之,如水就下;爱之、 如孝子敬父母。子产病,将死,国人皆吁嗟,曰:‘ 谁可使代子产死者乎?’ 及其不免死也,士大夫 哭之于朝,商贾哭之于市,农夫哭之于野。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今窃闻夫子疾之时,则国人喜, 活则国人皆骇。以死相贺,以生相恐,非暴而何哉!赐闻之:托法而治,谓之暴;不戒致期,谓之 虐;不教而诛,谓之贼;以身胜人,谓之责。责者失身,贼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且赐闻: 居上位,行此四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于是季孙稽首谢曰:“ 谨闻命矣。” 诗曰:“ 载色载笑,匪 怒伊教。” 问者曰:“ 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 曰:“ 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 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 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 诗曰:“ 思乐泮水,薄采 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乐水之谓也。 问者曰:“ 夫仁者何以乐于山也?” 曰:“ 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 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嵷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 乐于山也。” 诗曰:“ 太山岩岩,鲁邦所瞻。” 乐山之谓也。 传曰:晋文公尝出亡,反国,三行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谓咎犯曰:“ 吾从而亡,十有一年, 颜色黯黑,手足胼胝。今反国,三行赏,而我不与焉,君其忘我乎?其有大过乎?子试为我言之。” 咎犯言之。文公曰:“ 噫!我岂忘是子哉!高明至贤,志行全成,湛我以道,说我以仁,变化我行, 昭明我,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恭我以礼,防我以义,藩援我,使我不为非者,吾以为次。 勇猛强武,气势自御,难在前则处在,难在后则处后,免我危难之中,吾以为次。然劳苦之士次之。 诗曰:‘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今不内自讼过,不悦百姓,将何锡之哉!” 夫诈人者曰:“ 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异道。” 而众人皆愚而无知、陋而无度者也,于其所见, 犹可欺也,况乎千岁之后乎!彼诈人者、门庭之间犹挟欺,而况乎千岁之上乎!然则圣人何以不可 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 故性缘理而不迷也。夫五帝之前无传人,非无贤人,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改,久故也; 虞夏有传政,不如殷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久故也。夫传者久则愈略,近则愈详,略则举大,详则 举细。故愚者闻其大不知其细,闻其细不知其大,是以久而差。三王五帝,政之至也。诗曰:“ 帝命 不违,至于汤齐。” 言古今一也。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 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然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孔子曰:“ 先圣后圣, 其揆一也。” 诗曰:“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 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 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 敢问持满有道乎?” 孔 子曰:“ 持满之道,抑而损之。” 子路曰:“ 损之有道乎?” 孔子曰:“ 德行宽裕者、守之以恭;土地 广大者,守之以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众兵强者,守之以畏;聪明睿智者、守之以愚;博 闻强记者,守之以浅。夫是之谓抑而损之。” 诗曰:“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布衣之士所贽而师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先见者四十九 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千人,宫朝者万人。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 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韩诗外传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 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 也;可不慎欤!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 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宫成则必 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诗曰:汤降不迟, 圣敬日跻。诫之哉!其无以鲁国骄士也。”传曰:子路盛服以见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昔者、江于汶,其始出也,不足以滥觞;及其至乎江之津也,不方舟,不避风,不可渡也,非其众 川之多欤!今汝衣服其盛,颜色充满,天下有谁加汝哉!″子路趋岀,改服而入,盖揖如也。孔子曰 由志之,吾语女;夫慎于言者不哗,慎于行者不伐。色知而有长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之,不能为不能,行之要也。言要则知,行要则仁,既知且仁 又何加哉!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惟其当之为贵。夫负石而赴河,行之难为者也 而申徒狄能之,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 卵有毛,此说之难持者也,而邓囗惠施能之,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 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 维其当之为贵。诗曰:不竞不練,不刚不柔。” 伯夷叔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弗 忍居也;思与乡人居,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故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至柳下惠 则不然,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由其道;呃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与乡人居,愉愉 然不去也,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彼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鄙夫宽,薄夫厚。至乎孔子去鲁 迟迟乎其行也,可以去而去,可以止而止,去父母国之道也。伯夷、圣人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人 之和者也,孔子、圣人之中者也。诗曰:不竟不練,不刚不柔。”中庸和通之谓也 王者之等赋正事,田野什一,关市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入而不禁。相地而正壤,理道而 致贡。万物群来,无有流滞,以相通移。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虽幽间僻陋之国,莫不趋 使而安乐之。夫是之谓王者之等赋正事。诗曰“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敢问兵之要?”临武君曰:夫兵之要,上得天时 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兵之要也。”孙卿曰“不然。夫兵之要,在附亲士民而已。六马不 和,造父不能以致远;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微;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战胜。由此观之,要在 于附亲士民而已矣。”临武君曰不然。夫兵之用,变故也,其所贵,谋诈也,善用之者,犹脱兔 莫知其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由此观之,岂待亲士民而后可哉!孙卿曰不然。君之所道 者、诸侯之兵、谋臣之事也;臣之所道者、仁人之兵,圣王之事也。彼可诈者,必怠慢者也,君臣 上下之际,突然有离德者也。夫以跖而诈桀,犹有工拙焉。以桀诈尧,如以指挠沸,以卵投石,抱 羽毛而赴烈火,入则爐也,夫何可诈也!且夫暴国将孰与至哉?彼其与至者,必欺其民,民之亲我 也,芬若椒兰,欢如父子,彼顾其上,如毒蜂虿之人,虽桀跖岂肯为其所至恶,贼其所至爱哉! 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则先觉其失,何可诈哉!且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 延居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锐居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圆居则若丘山之不可移也,方 居则若盘石之不可拔也,触之,摧角折节而退尔,夫何可诈也。诗曰: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 烈烈,则莫我敢曷。′此谓汤武之兵也。”孝成王避席仰首曰:寡人虽不敏,请依先生之兵也。” 受命之士,正衣冠而立,俨然,人望而信之;其次、闻其言而信之;其次、见其行而信之;既 见其行,而众皆不信,斯下矣。诗曰慎与言矣,谓尔不信。 昔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非目能视乎千里之前,非耳能闻乎千里之外,以己 之情量之也。己恶饥寒焉,则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恶劳苦焉,则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恶衰乏焉 则知天下之欲富足也。知此三者、圣王之所以不降席而匡天下。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处饥
韩诗外传 12 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 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 也;可不慎欤!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 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宫成则必 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 谦、亨、君子有终、吉。’ 诗曰:‘ 汤降不迟, 圣敬日跻。’ 诫之哉!其无以鲁国骄士也。” 传曰:子路盛服以见孔子。孔子曰:“ 由、疏疏者何也? 昔者、江于汶,其始出也,不足以滥觞;及其至乎江之津也,不方舟,不避风,不可渡也,非其众 川之多欤!今汝衣服其盛,颜色充满,天下有谁加汝哉!” 子路趋出,改服而入,盖揖如也。孔子曰: “ 由志之,吾语女;夫慎于言者不哗,慎于行者不伐。色知而有长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之,不能为不能,行之要也。言要则知,行要则仁,既知且仁, 又何加哉!” 诗曰:“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惟其当之为贵。夫负石而赴河,行之难为者也, 而申徒狄能之,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 卵有毛,此说之难持者也,而邓�惠施能之,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 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 维其当之为贵。诗曰:“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伯夷叔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弗 忍居也;思与乡人居,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故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至柳下惠 则不然,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由其道;阨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与乡人居,愉愉 然不去也,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彼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鄙夫宽,薄夫厚。至乎孔子去鲁, 迟迟乎其行也,可以去而去,可以止而止,去父母国之道也。伯夷、圣人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人 之和者也,孔子、圣人之中者也。诗曰:“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中庸和通之谓也。 王者之等赋正事,田野什一,关市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入而不禁。相地而正壤,理道而 致贡。万物群来,无有流滞,以相通移。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虽幽间僻陋之国,莫不趋 使而安乐之。夫是之谓王者之等赋正事。诗曰:“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 敢问兵之要?” 临武君曰:“ 夫兵之要,上得天时, 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兵之要也。” 孙卿曰:“ 不然。夫兵之要,在附亲士民而已。六马不 和,造父不能以致远;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微;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战胜。由此观之,要在 于附亲士民而已矣。” 临武君曰:“ 不然。夫兵之用,变故也,其所贵,谋诈也,善用之者,犹脱兔 莫知其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由此观之,岂待亲士民而后可哉!” 孙卿曰:“ 不然。君之所道 者、诸侯之兵、谋臣之事也;臣之所道者、仁人之兵,圣王之事也。彼可诈者,必怠慢者也,君臣 上下之际,突然有离德者也。夫以跖而诈桀,犹有工拙焉。以桀诈尧,如以指挠沸,以卵投石,抱 羽毛而赴烈火,入则燋也,夫何可诈也!且夫暴国将孰与至哉?彼其与至者,必欺其民,民之亲我 也,芬若椒兰,欢如父子,彼顾其上,如憯毒蜂虿之人,虽桀跖岂肯为其所至恶,贼其所至爱哉! 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则先觉其失,何可诈哉!且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 延居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锐居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圆居则若丘山之不可移也,方 居则若盘石之不可拔也,触之,摧角折节而退尔,夫何可诈也。诗曰:‘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 烈烈,则莫我敢曷。’ 此谓汤武之兵也。” 孝成王避席仰首曰:“ 寡人虽不敏,请依先生之兵也。” 受命之士,正衣冠而立,俨然,人望而信之;其次、闻其言而信之;其次、见其行而信之;既 见其行,而众皆不信,斯下矣。诗曰:“ 慎与言矣,谓尔不信。” 昔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非目能视乎千里之前,非耳能闻乎千里之外,以己 之情量之也。己恶饥寒焉,则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恶劳苦焉,则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恶衰乏焉, 则知天下之欲富足也。知此三者、圣王之所以不降席而匡天下。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处饥
韩诗外传 渴,苦血气,困寒暑,动肌肤,此四者,民之大害也,害不除,未可教御也。四体不掩,则鲜仁人; 五藏空虚,则无立士。故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诗曰“父母何尝?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韩诗外传卷四 纣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见过即谏,不用即死 忠之至也。”遂谏,三日不去朝,纣囚杀之。诗曰:昊天大怃,予慎无辜! 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 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 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君子闻之曰天之命矣!诗曰:昊天太怃,予慎 无辜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谓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 是谓次忠也;以谏非君而怨之,是谓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 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可谓大忠也;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也;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也; 曹触龙之于纣,可谓国贼也。皆人臣之所为也,吉凶贤不肖之效也。诗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哀公问取人。孔子曰:无取健,无取佞,无取口谗。健、骄也,佞、谄也,谗、诞也。故弓调 然后求劲焉,马服然后求良焉,土信悫然后求知焉,士不信焉,又多知,譬之豺狼,其难以身近也 周书曰:为虎傅翼也。不亦殆乎!诗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言其不恭其职事,而病其主也。 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桓公谓管仲曰“寡人独为仲父言,而国人知之,何也? 管仲曰!意若国中有圣人乎!今东郭牙安在?”桓公顾曰“在此。”管仲曰"子有言乎?″东郭 牙曰:然。”管仲曰!子何以知之?”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是以知之。”管仲曰:何谓三色? 曰欢忻爱说,钟鼓之色也;愁悴哀忧,衰絰之色也;猛厉充实,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管仲 曰“何以知其莒也?″对曰:君东南面而指,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下,是以知其莒也。〃桓公曰 善。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东郭先生曰: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夫知者 之于人也,未尝求知而后能知也,观容貌,察气志,定取舍,而人情毕矣。”诗曰:他人有心,予 忖度之。 今有坚甲利兵,不足以施敌破虏;弓良矢调,不足射远中微,与无兵等尔。有民不足强用严敌 与无民等尔。故盘石千里,不为有地;愚民百万,不为有民。诗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 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传曰: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周平公酒不离于前,钟石不解于悬,而宇内亦治。 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夫以一人而兼听天下,其日有余而下治,是使人为之也 夫擅使人之权,而不能制众于下,则在位者,非其人也。诗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 不可以挹酒浆。”言有位无其事也 齐桓公伐山戎,其道过燕,燕君送之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 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畏而失礼也。寡人不可使燕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之。诸侯 闻之,皆朝于齐。诗曰:静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韶用干戚,非至乐也;舜兼二女,非达礼也;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往田号泣,未尽 命也。以人观之则是也,以法量之则未也。礼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诗曰:静恭尔位,正直 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礼者、治辩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统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 之,所以陨社稷也。是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昔楚人蛟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宛如钜蛇,惨若蜂虿,轻利刚疾 卒如飘风,然兵殆于垂沙,唐子死,庄驕走,楚分为三四者,此岂无坚甲利兵也哉!所以统之非其 道故也。汝淮以为险,江汉以为池,缘之以方城,限之以邓林,然秦师至于鄢郢举,若振槁然,是
韩诗外传 13 渴,苦血气,困寒暑,动肌肤,此四者,民之大害也,害不除,未可教御也。四体不掩,则鲜仁人; 五藏空虚,则无立士。故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诗曰:“ 父母何尝?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韩诗外传卷四 纣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 主暴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见过即谏,不用即死, 忠之至也。” 遂谏,三日不去朝,纣囚杀之。诗曰:“ 昊天大怃,予慎无辜!” 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 古之人君,身行 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 至矣。君其革之!” 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君子闻之曰:“ 天之命矣!” 诗曰:“ 昊天太怃,予慎 无辜!”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谓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 是谓次忠也;以谏非君而怨之,是谓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 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可谓大忠也;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也;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也; 曹触龙之于纣,可谓国贼也。皆人臣之所为也,吉凶贤不肖之效也。诗曰:“ 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哀公问取人。孔子曰:“ 无取健,无取佞,无取口谗。健、骄也,佞、谄也,谗、诞也。故弓调 然后求劲焉,马服然后求良焉,士信悫然后求知焉,士不信焉,又多知,譬之豺狼,其难以身近也。 周书曰:‘ 为虎傅翼也。’ 不亦殆乎!” 诗曰:‘ 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言其不恭其职事,而病其主也。 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桓公谓管仲曰:“ 寡人独为仲父言,而国人知之,何也?” 管仲曰:“ 意若国中有圣人乎!今东郭牙安在?” 桓公顾曰:“ 在此。” 管仲曰:“ 子有言乎?” 东郭 牙曰:“ 然。” 管仲曰:“ 子何以知之?” 曰:“ 臣闻君子有三色,是以知之。” 管仲曰:“ 何谓三色?” 曰:“ 欢忻爱说,钟鼓之色也;愁悴哀忧,衰绖之色也;猛厉充实,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 管仲 曰:“ 何以知其莒也?” 对曰:“ 君东南面而指,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下,是以知其莒也。” 桓公曰: “ 善。诗曰:‘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东郭先生曰:“ 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夫知者 之于人也,未尝求知而后能知也,观容貌,察气志,定取舍,而人情毕矣。” 诗曰:“ 他人有心,予 忖度之。” 今有坚甲利兵,不足以施敌破虏;弓良矢调,不足射远中微,与无兵等尔。有民不足强用严敌, 与无民等尔。故盘石千里,不为有地;愚民百万,不为有民。诗曰:“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 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传曰: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周平公酒不离于前,钟石不解于悬,而宇内亦治。 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夫以一人而兼听天下,其日有余而下治,是使人为之也。 夫擅使人之权,而不能制众于下,则在位者,非其人也。诗曰:“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 不可以挹酒浆。” 言有位无其事也。 齐桓公伐山戎,其道过燕,燕君送之出境。桓公问管仲曰:“ 诸侯相送,固出境乎?” 管仲曰: “ 非天子不出境。” 桓公曰:“ 然畏而失礼也。寡人不可使燕失礼。” 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之。诸侯 闻之,皆朝于齐。诗曰:“ 静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韶用干戚,非至乐也;舜兼二女,非达礼也;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往田号泣,未尽 命也。以人观之则是也,以法量之则未也。礼曰:“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诗曰:“ 静恭尔位,正直 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礼者、治辩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统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 之,所以陨社稷也。是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昔楚人蛟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宛如钜蛇,惨若蜂虿,轻利刚疾, 卒如飘风,然兵殆于垂沙,唐子死,庄蹻走,楚分为三四者,此岂无坚甲利兵也哉!所以统之非其 道故也。汝淮以为险,江汉以为池,缘之以方城,限之以邓林,然秦师至于鄢郢举,若振槁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