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 生。”子路不对,有间,又顾曰:东帛十匹,以赠先生。”子路率尔而对曰:昔者、由也闻之于夫 子,土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且夫齐程本子,天下之贤士也,吾于是不赠,终身不 之见也。大德不瑜闲,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 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 虽欲无尊,得乎哉!诗曰:彼己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君子易和而难狎也,易惧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义死,好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 而不乱。荡荡乎!其易不可失也,谦乎!其廉而不刿也,温乎!其仁厚之光大也,超乎!其有以殊 于世也。诗曰: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商容尝执羽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 为三公。商容辞曰"吾常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 以备乎三公。”遂固辞不受命。君子闻之曰:商容可谓内省而不诬能矣!君子哉!去素餐远矣!诗 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商先生之谓也。 晋文侯使李离为大理,过听杀人,自拘于廷,请死于君。君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 罪,非子之罪也。”李离对曰“臣居官为长,不与下吏让位;受爵为多,不与下吏分利。今过听杀 人,而下吏蒙其死,非所闻也。不受命。”君曰“自以为罪,则寡人亦有罪矣。”李离曰法失则 刑,刑失则死。君以臣为能听微决疑,故使臣为理。今过听杀人之罪,罪当死。”君曰:弃位委官 伏法亡国,非所望也。趣去,无忧寡人之心。”李离对日政乱国危,君之忧也;军败卒乱,将之 忧也。夫无能以事君,閤行以临官,是无功不食禄也。臣不能以虛自诬。”遂伏剑而死。君子闻之日 忠矣乎!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李先生之谓也。 楚狂接舆躬耕以食。其妻之市,朱返,楚王使使者责金百镒,造门日大王使臣奉金百镒,愿 请先生治河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辞而去。妻从市而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将老而遗 之哉!门外车轶,何其深也!接舆日乏今者王使使者费金百镒,欲使我治河南”其妻日“岂 许之乎?”日未也。”妻曰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是遗义也。不如去之。”乃夫负釜甑 妻戴经器,变易姓字,莫知其所之。论语日色斯举笑,翔而后集。”接舆之妻是也。诗日:逝将 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昔者桀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而牛饮者三千,群臣皆相持而歌〃江水沛兮!舟楫败兮!我 王废兮!趣归于毫,毫亦大兮!又曰:乐兮乐兮!四壮骄兮!六辔沃兮!去不善兮善,何不乐兮! 伊尹知大命之将去,举觞造桀曰君王不听臣言,大命去矣,亡无日矣。”桀相然而抻,盍然而笑 曰:子又妖言矣。吾有天下,犹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也。”于是伊尹接履而趋 遂适于汤,汤以为相。可谓适彼乐土,爰得其所矣。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 我所。” 伊尹去夏入殷,田饶去鲁适燕,介之推去晋入山。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田饶谓哀公曰:臣 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曰!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 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 何也?则以其所从来者近也。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者,君犹 贵之,以其所从来者远矣。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止。吾将书子言也。”田饶曰臣闻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阴其树者,不折其枝。有臣不用,何书其言?”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三年,燕政大平,国无盗贼。哀公喟然太息,为之辟寝三月,减损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 何可复得。”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 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于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人谓子贱,则 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惟,劳力教诏 6
韩诗外传 6 生。” 子路不对,有间,又顾曰:“ 东帛十匹,以赠先生。” 子路率尔而对曰:“ 昔者、由也闻之于夫 子,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孔子曰:“ 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且夫齐程本子,天下之贤士也,吾于是不赠,终身不 之见也。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 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 虽欲无尊,得乎哉!诗曰:“ 彼己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君子易和而难狎也,易惧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义死,好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 而不乱。荡荡乎!其易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刿也,温乎!其仁厚之光大也,超乎!其有以殊 于世也。诗曰:“ 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商容尝执羽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 为三公。商容辞曰:“ 吾常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 以备乎三公。” 遂固辞不受命。君子闻之曰:“ 商容可谓内省而不诬能矣!君子哉!去素餐远矣!” 诗 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商先生之谓也。 晋文侯使李离为大理,过听杀人,自拘于廷,请死于君。君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 罪,非子之罪也。” 李离对曰:“ 臣居官为长,不与下吏让位;受爵为多,不与下吏分利。今过听杀 人,而下吏蒙其死,非所闻也。不受命。” 君曰:“ 自以为罪,则寡人亦有罪矣。” 李离曰:“ 法失则 刑,刑失则死。君以臣为能听微决疑,故使臣为理。今过听杀人之罪,罪当死。” 君曰:“ 弃位委官, 伏法亡国,非所望也。趣去,无忧寡人之心。” 李离对曰:“ 政乱国危,君之忧也;军败卒乱,将之 忧也。夫无能以事君,闇行以临官,是无功不食禄也。臣不能以虚自诬。” 遂伏剑而死。君子闻之曰: “ 忠矣乎!” 诗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李先生之谓也。 楚狂接舆躬耕以食。其妻之市,未返,楚王使使者赉金百镒,造门曰:“ 大王使臣奉金百镒,愿 请先生治河南。” 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辞而去。妻从市而来曰:“ 先生少而为义,岂将老而遗 之哉!门外车轶,何其深也!” 接舆曰:“ 今者、王使使者赉金百镒,欲使我治河南。” 其妻曰:“ 岂 许之乎?” 曰:“ 未也。” 妻曰:“ 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是遗义也。不如去之。” 乃夫负釜甑, 妻戴经器,变易姓字,莫知其所之。论语曰:“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接舆之妻是也。诗曰:“ 逝将 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昔者桀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而牛饮者三千,群臣皆相持而歌,“ 江水沛兮!舟楫败兮!我 王废兮!趣归于亳,亳亦大兮!” 又曰:“ 乐兮乐兮!四壮骄兮!六辔沃兮!去不善兮善,何不乐兮!” 伊尹知大命之将去,举觞造桀曰:“ 君王不听臣言,大命去矣,亡无日矣。” 桀相然而抃,盍然而笑 曰:“ 子又妖言矣。吾有天下,犹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也。” 于是伊尹接履而趋, 遂适于汤,汤以为相。可谓适彼乐土,爰得其所矣。诗曰:“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 我所。” 伊尹去夏入殷,田饶去鲁适燕,介之推去晋入山。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田饶谓哀公曰:“ 臣 将去君,黄鹄举矣。” 哀公曰:“ 何谓也?” 曰:“ 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 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 何也?则以其所从来者近也。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者,君犹 贵之,以其所从来者远矣。臣将去君,黄鹄举矣!” 哀公曰:“ 止。吾将书子言也。” 田饶曰:“ 臣闻: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阴其树者,不折其枝。有臣不用,何书其言?” 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三年,燕政大平,国无盗贼。哀公喟然太息,为之辟寝三月,减损上服。曰:“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 何可复得。” 诗云:“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 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于子贱,子贱曰:“ 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 人谓子贱,则 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惟,劳力教诏
韩诗外传 虽治,犹未至也。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子路曰"士不能勤苦,不能轻死亡,不能恬贫穷,而曰我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 廷,七日七夜,哭不绝声,是以存楚,不能勤苦,焉得行此!比干且死,而谏愈忠;伯夷叔齐饿于 首阳,而志益彰;不轻死亡,焉能行此。曾子褐衣缊绪,未尝完也,粝米之食,未尝饱也;义不合 则辞上卿,不恬贫穷,焉能行此!夫士欲立身行道,无顾难易,然后能行之;欲行义白名,无顾利 害,然后能行之。”诗曰“彼己之子,硕大且笃。”良非笃修身行之君子,其孰能与之哉! 子路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虞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子路与巫马期 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巫马期喟然仰 天而叹,闔然投縑于地,曰“吾尝闻之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 试予与?意者、其志与?″子路心惭,故负薪先归。孔子曰:由来,何为偕出而先返也?”子路曰 向也,由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处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由谓巫马期 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巫马期喟然仰 天而叹,然投鐮于地,曰:吾尝闻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 试予与?意者,其志与?’由也心惭,故先负薪归。”孔子援琴而弹:诗曰: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鹽,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予道不行邪,使汝愿者。 孔子曰:士有五:有埶尊贵者,有家富厚者,有资勇悍者,有心智惠者,有貌美好者。有埶尊 贵者,不以爱民行义理,而反以暴敖。家富厚者,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资勇悍者 不以卫上攻战,而反以侵陵私斗。心智惠者,不以端计数,而反以事奷饰诈。貌美好者,不以统朝 莅民,而反以蛊女从欲。此五者,所谓士失其美质者也。诗曰: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故望而宜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者、色也 发而安中者、言也,久而可观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假言而知为人君者。诗 曰: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尔亦何大于诗矣?”子夏对曰: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 明,燎娘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 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月: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 可以乐饥。”夫子造然变容,日嘻!吾子始可以言诗已类,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颜渊日 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 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冷冷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 者也。” 传曰:国无道,则飘风厉疾,暴雨折木,阴阳错氛,夏寒冬温,春热秋荣,日月无光,星辰错 行,民多疾病,国多不祥,群生不寿,而五谷不登。当成周之时,阴阳调,寒暑平,群生遂,万物 宁,故曰:其风治,其乐连,其驱马舒,其民依依,其行迟迟,其意好好,诗曰“匪风发兮,匪车 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虑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 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卑摄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容众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摽弃 则慰之以祸灾,愿婉端悫,则合之以礼乐。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优得师,莫慎一好。好 则博,博则精,精则神,神则化,是以君子务结心乎一也。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 兮,心如结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良工宰之,则富及子 孙。君子谋之,则为国用。故动则安百姓,议则延民命。诗日“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 胡不万年。”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是故婚礼不贺,人之 序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厥明见舅姑,舅姑降于西阶,妇升自阼阶,授之室也。忧思三日 不杀三月,孝子之情也。故礼者、因人情为文。诗曰!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言多仪也
韩诗外传 7 虽治,犹未至也。诗曰:“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子路曰:“ 士不能勤苦,不能轻死亡,不能恬贫穷,而曰我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 廷,七日七夜,哭不绝声,是以存楚,不能勤苦,焉得行此!比干且死,而谏愈忠;伯夷叔齐饿于 首阳,而志益彰;不轻死亡,焉能行此。曾子褐衣缊绪,未尝完也,粝米之食,未尝饱也;义不合, 则辞上卿,不恬贫穷,焉能行此!夫士欲立身行道,无顾难易,然后能行之;欲行义白名,无顾利 害,然后能行之。” 诗曰:“ 彼己之子,硕大且笃。” 良非笃修身行之君子,其孰能与之哉! 子路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虞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子路与巫马期 曰:“ 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 巫马期喟然仰 天而叹,闟然投鎌于地,曰:“ 吾尝闻之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 试予与?意者、其志与?” 子路心惭,故负薪先归。孔子曰:“ 由来,何为偕出而先返也?” 子路曰: “ 向也,由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处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由谓巫马期 曰:‘ 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 巫马期喟然仰 天而叹,闟然投鎌于地,曰:‘ 吾尝闻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 试予与?意者,其志与?’ 由也心惭,故先负薪归。” 孔子援琴而弹:“ 诗曰:‘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予道不行邪,使汝愿者。… … ” 孔子曰:“ 士有五:有埶尊贵者,有家富厚者,有资勇悍者,有心智惠者,有貌美好者。有埶尊 贵者,不以爱民行义理,而反以暴敖。家富厚者,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资勇悍者, 不以卫上攻战,而反以侵陵私斗。心智惠者,不以端计数,而反以事奸饰诈。貌美好者,不以统朝 莅民,而反以蛊女从欲。此五者,所谓士失其美质者也。诗曰:“ 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故望而宜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者、色也, 发而安中者、言也,久而可观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假言而知为人君者。诗 曰:“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 尔亦何大于诗矣?” 子夏对曰:“ 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 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 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 可以乐饥。’ ” 夫子造然变容,曰:“ 嘻!吾子始可以言诗已矣,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 颜渊曰: “ 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 孔子曰:“ 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 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冷冷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 者也。” 传曰:国无道,则飘风厉疾,暴雨折木,阴阳错氛,夏寒冬温,春热秋荣,日月无光,星辰错 行,民多疾病,国多不祥,群生不寿,而五谷不登。当成周之时,阴阳调,寒暑平,群生遂,万物 宁,故曰:其风治,其乐连,其驱马舒,其民依依,其行迟迟,其意好好,诗曰:“ 匪风发兮,匪车 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虑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 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卑摄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容众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摽弃, 则慰之以祸灾,愿婉端悫,则合之以礼乐。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优得师,莫慎一好。好 一则博,博则精,精则神,神则化,是以君子务结心乎一也。诗曰:“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 兮,心如结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良工宰之,则富及子 孙。君子谋之,则为国用。故动则安百姓,议则延民命。诗曰:“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 胡不万年。”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是故婚礼不贺,人之 序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厥明见舅姑,舅姑降于西阶,妇升自阼阶,授之室也。忧思三日, 不杀三月,孝子之情也。故礼者、因人情为文。诗曰:“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言多仪也
韩诗外传 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恶,适情性,而治道毕矣。原天命则不惑祸福,不惑祸福则动静修。治 心术则不妄喜怒,不妄喜怒则赏罚不阿。理好恶则不贪无用,不贪无用则不害物性。适情性则不过 欲,不过欲则养性知足。四者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诸已而存矣。夫人者、说人者也,形而为仁 义,动而为法则。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韩诗外传卷三 传曰:昔者、舜甑盆无膻,而下不以余获罪;饭乎土簋,啜乎土型,而农不以力获罪;麑衣而 〓领,而女不以巧获罪;法下易由,事寡易为功,而民不以政获罪。故大道多容,大德多下,圣人 寡为,故用物常壮也。传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诗曰政有夷之行,子孙保之。”忠易为礼 诚易为辞,贤人易为民,工巧易为材。诗曰:政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有殷之时,谷生汤之廷,三日而大拱。汤问伊尹曰:何物也?”对曰!谷树也。”汤问!何 为而生于此?”伊尹曰!谷之出泽,野物也,今生天子之庭,殆不吉也。”汤曰:奈何?”伊尹曰: ″臣闻:妖者、祸之先,祥者、福之先。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臻″”汤乃 斋戒静处,夙兴夜寐,吊死问疾,赦过赈穷,七日而谷亡,妖孽不见,国家昌。诗曰:畏天之威, 于时保之。 昔者、周文王之时,莅国八年,夏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有司皆 曰“臣闻:地之动,为人主也。今者、君王寝疾,五日而地动,四面不出国郊,群臣皆恐,请移之。 文王曰:奈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 道见妖,是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此罚我也。令又专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 以之。昌也请改行重善移之,其可以兔乎于是遂谨其礼节祩皮革,以交诸侯;饰其辞令币帛,以 礼俊土;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有功。遂与群臣行此,无几何而疾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之 后四十三年,凡莅国五十一年而终,此文王之所以践妖也。诗日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者之论德也,而不尊无功,不官无德,不诛无罪。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故上贤使能,而等 级不腧;折暴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旨知夫为善于家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 显。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德。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传曰: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性为己为道,是民德也,未及于士也。行法而志坚,不 以私欲害其所闻,是劲士也,未及于君子也。行法而志坚,好修其所闻,以矫其情;言行多当,未 安谕也;知虑多当,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也,下则能开道不若己者,是笃厚君子,未及圣人 也。若夫百王之法,若别白黑;应当世之变,若数三纲;行礼要节,若运四支;因化之功,若推四 时;天下得序,群物安居,是圣人也。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问曰寡人欲置相,非翟黄则魏成子,愿卜之于先生。”李克避席而辞 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间亲。臣外居者也,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 夫观士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 此五者足以观矣。”文侯曰请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遇翟黄,曰!今日闻君召先 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ξ魏成子为之。”翟黄悖然作色,曰“吾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 吾所进也;君以邺为忧,吾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吾进乐羊;中山既拔,无守之者,吾进先生 君欲置太子傅,吾进赵苍。皆有成功就事,吾何负于魏成子『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也,岂比 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置相,非成则黄,二子何如?臣对曰:君不察故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 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五者以定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 为相也。且子焉得与魏成子比!魏成子食禄日千钟,什一在内,以聘约天下之士,是以得卜子夏 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君皆师友之,子之所进皆臣之,子焉得与魏成子比乎!翟黄逡巡再拜曰 鄙人固陋,失对于夫子。”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成侯嗣公,聚斂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也,未及修礼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歙者亡。故聚斂以招谷,积财以肥敌,危身亡国之道也,明
韩诗外传 8 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恶,适情性,而治道毕矣。原天命则不惑祸福,不惑祸福则动静修。治 心术则不妄喜怒,不妄喜怒则赏罚不阿。理好恶则不贪无用,不贪无用则不害物性。适情性则不过 欲,不过欲则养性知足。四者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诸已而存矣。夫人者、说人者也,形而为仁 义,动而为法则。诗曰:“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韩诗外传卷三 传曰:昔者、舜甑盆无膻,而下不以余获罪;饭乎土簋,啜乎土型,而农不以力获罪;麑衣而 〓领,而女不以巧获罪;法下易由,事寡易为功,而民不以政获罪。故大道多容,大德多下,圣人 寡为,故用物常壮也。传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诗曰:“ 政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忠易为礼, 诚易为辞,贤人易为民,工巧易为材。诗曰:“ 政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有殷之时,谷生汤之廷,三日而大拱。汤问伊尹曰:“ 何物也?” 对曰:“ 谷树也。” 汤问:“ 何 为而生于此?” 伊尹曰:“ 谷之出泽,野物也,今生天子之庭,殆不吉也。” 汤曰:“ 奈何?” 伊尹曰: “ 臣闻:妖者、祸之先,祥者、福之先。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臻”” 汤乃 斋戒静处,夙兴夜寐,吊死问疾,赦过赈穷,七日而谷亡,妖孽不见,国家昌。诗曰:“ 畏天之威, 于时保之。” 昔者、周文王之时,莅国八年,夏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有司皆 曰:“ 臣闻:地之动,为人主也。今者、君王寝疾,五日而地动,四面不出国郊,群臣皆恐,请移之。” 文王曰:“ 奈何其移之也?” 对曰:“ 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移之乎!” 文王曰:“ 不可。夫天之 道见妖,是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此罚我也。今又专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 以之。昌也请改行重善移之,其可以免乎!” 于是遂谨其礼节祑皮革,以交诸侯;饰其辞令币帛,以 礼俊士;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有功。遂与群臣行此,无几何而疾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之 后四十三年,凡莅国五十一年而终,此文王之所以践妖也。诗曰:“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者之论德也,而不尊无功,不官无德,不诛无罪。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故上贤使能,而等 级不踰;折暴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 显。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德。诗曰:“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传曰: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性为己为道,是民德也,未及于士也。行法而志坚,不 以私欲害其所闻,是劲士也,未及于君子也。行法而志坚,好修其所闻,以矫其情;言行多当,未 安谕也;知虑多当,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也,下则能开道不若己者,是笃厚君子,未及圣人 也。若夫百王之法,若别白黑;应当世之变,若数三纲;行礼要节,若运四支;因化之功,若推四 时;天下得序,群物安居,是圣人也。诗曰:“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问曰:“ 寡人欲置相,非翟黄则魏成子,愿卜之于先生。” 李克避席而辞 曰:“ 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间亲。臣外居者也,不敢当命。” 文侯曰:“ 先生临事勿让。” 李克曰: “ 夫观士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 此五者足以观矣。” 文侯曰:“ 请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出,遇翟黄,曰:“ 今日闻君召先 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李克曰:“ 魏成子为之。” 翟黄悖然作色,曰:“ 吾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 吾所进也;君以邺为忧,吾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吾进乐羊;中山既拔,无守之者,吾进先生; 君欲置太子傅,吾进赵苍。皆有成功就事,吾何负于魏成子!” 克曰:“ 子之言克于子之君也,岂比 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置相,非成则黄,二子何如?臣对曰:君不察故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 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五者以定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 为相也。且子焉得与魏成子比!魏成子食禄日千钟,什一在内,以聘约天下之士,是以得卜子夏, 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君皆师友之,子之所进皆臣之,子焉得与魏成子比乎!” 翟黄逡巡再拜曰: “ 鄙人固陋,失对于夫子。” 诗曰:“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成侯嗣公,聚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也,未及修礼。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歛者亡。故聚歛以招谷,积财以肥敌,危身亡国之道也,明
韩诗外传 君不蹈也。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下,然后节奏齐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 刑平乎下。如是,百姓爱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是以德泽洋乎海内,福祉归乎王公。诗曰:降福 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楚庄王寝疾,卜之,曰:河为崇。”大夫曰请用牲。”庄王曰止。古者、圣王制祭不过望 濉漳江汉,楚之望也,寡人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三日而疾有瘳。孔子闻之,曰!楚 庄王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反身不贰,其霸不亦宜乎!诗曰嗟嗟保介!庄王之谓也。 人主之疾,十有二发,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何谓十二发?痿蹶、逆、胀、满、支、膈、盲、 烦、喘、痹、风,此之曰十二发。贤医治之何?曰:省事轻刑,则痿不作;无使小民饥塞,则蹶不 作;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无令仓廪积腐,则胀不作;无使府库充实,则满不作;无使群臣纵 恣,则支不作;无使下情不上通,则隔不作;上材恤下,则肓不作;法令奉行,则烦不作;无使下 怨,则喘不作;无使贤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夫重臣群下者,人主之心 腹支体也,心腹支体无疾,则人主无疾矣,故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人皆有此十二疾,而不用贤医 则国非其国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终亦必亡而已矣。故贤医用,则众庶无疾,况人主 乎! 传曰:太平之时,无痦、〓、跛、眇、旭蹇、侏儒、折短,父不哭子,兄不哭弟,道无襁负之 遗育,然各以序终者,贤医之用也。故安止平正除疾之道无他焉,用贤而已矣。诗曰: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纣之遗民也 传曰: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臣子之恩薄,则背死亡生者众。”小雅曰子子孙孙,勿 替引之。 人事伦,则顺于鬼神;顺于鬼神,则降福孔皆。诗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 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日 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骨余。咸刘厥敌,摩使有余。”武王 日:于戏!天下未定也!周公趋而进:不然。使各度其宅,而佃其田,无获旧新。百姓有过, 在予-人。”武王日:于戏!天下已定笑乃修武勒兵于宁/更名邢丘曰怀,宁日曰修武,行克纣于 牧之野。诗曰牧野洋洋,檀车皇皇,驷騵彭彭γ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 朝清明。”既反商,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蒯,封帝尧之后于祝,封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 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闾。济河而西,马放华山之阳,示不 复乘;牛放桃林之野,示不复服也;车甲?而藏之于府库,示不复用也。于是废军而郊射,左射狸首 右射驺虞,然后天下知武王不复用兵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以敬;坐三老于 大学,天子执酱而馈,执爵而醣,所以教诸侯之悌也。此四者,天下之大教也。夫武之久,不亦宜 乎!诗曰:胜殷遏刘,耆定尔功。”言伐纣而殷亡武也。 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 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明日、祛衣 请受业。诗曰:日就月将。”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旨酒嘉骰,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 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 则教学相长也。子夏问诗,学一以知二,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贤乎英 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诗曰:日就月将。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故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尊师尚道也。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煕于光明。 传曰: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害于粢盛,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 应之,曰寡人不仁,斋戒不修,使民不时,天加以灾,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孔子闻之,日 宋国其庶几矣。”弟子曰“何谓?”孔子曰“昔桀纣不任其过,其亡也忽焉。成汤文王知任其过
韩诗外传 9 君不蹈也。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下,然后节奏齐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 刑平乎下。如是,百姓爱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是以德泽洋乎海内,福祉归乎王公。诗曰:“ 降福 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楚庄王寝疾,卜之,曰:“ 河为崇。” 大夫曰:“ 请用牲。” 庄王曰:“ 止。古者、圣王制祭不过望, 濉漳江汉,楚之望也,寡人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 遂不祭,三日而疾有瘳。孔子闻之,曰:“ 楚 庄王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反身不贰,其霸不亦宜乎!” 诗曰:“ 嗟嗟保介!” 庄王之谓也。 人主之疾,十有二发,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何谓十二发?痿、蹶、逆、胀、满、支、膈、盲、 烦、喘、痹、风,此之曰十二发。贤医治之何?曰:省事轻刑,则痿不作;无使小民饥寒,则蹶不 作;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无令仓廪积腐,则胀不作;无使府库充实,则满不作;无使群臣纵 恣,则支不作;无使下情不上通,则隔不作;上材恤下,则肓不作;法令奉行,则烦不作;无使下 怨,则喘不作;无使贤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夫重臣群下者,人主之心 腹支体也,心腹支体无疾,则人主无疾矣,故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人皆有此十二疾,而不用贤医, 则国非其国也。诗曰:“ 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终亦必亡而已矣。故贤医用,则众庶无疾,况人主 乎! 传曰:太平之时,无瘖、〓、跛、眇、尪蹇、侏儒、折短,父不哭子,兄不哭弟,道无襁负之 遗育,然各以序终者,贤医之用也。故安止平正除疾之道无他焉,用贤而已矣。诗曰:“ 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 纣之遗民也。 传曰:“ 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臣子之恩薄,则背死亡生者众。” 小雅曰:“ 子子孙孙,勿 替引之。” 人事伦,则顺于鬼神;顺于鬼神,则降福孔皆。诗曰:“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 意者,纣未可 伐乎?” 太公对曰:“ 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 武王曰: “ 然何若矣?” 太公曰:“ 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骨余。咸刘厥敌,靡使有余。” 武王 曰:“ 于戏!天下未定也!” 周公趋而进曰:“ 不然。使各度其宅,而佃其田,无获旧新。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 武王曰:“ 于戏!天下已定矣。” 乃修武勒兵于宁,更名邢丘曰怀,宁曰修武,行克纣于 牧之野。诗曰:“ 牧野洋洋,檀车皇皇,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 朝清明。” 既反商,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蒯,封帝尧之后于祝,封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 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闾。济河而西,马放华山之阳,示不 复乘;牛放桃林之野,示不复服也;车甲?而藏之于府库,示不复用也。于是废军而郊射,左射狸首, 右射驺虞,然后天下知武王不复用兵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以敬;坐三老于 大学,天子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所以教诸侯之悌也。此四者,天下之大教也。夫武之久,不亦宜 乎!诗曰:“ 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言伐纣而殷亡武也。 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 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 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 于是孟尝君曰:“ 敬闻命矣。” 明日、袪衣 请受业。诗曰:“ 日就月将。”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旨酒嘉殽,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 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 则教学相长也。子夏问诗,学一以知二,孔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贤乎英 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诗曰:“ 日就月将。”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故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尊师尚道也。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诗曰:“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传曰:宋大水。鲁人吊之曰:“ 天降淫雨,害于粢盛,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 宋人 应之,曰:“ 寡人不仁,斋戒不修,使民不时,天加以灾,又遗君忧,拜命之辱。” 孔子闻之,曰: “ 宋国其庶几矣。” 弟子曰:“ 何谓?” 孔子曰:“ 昔桀纣不任其过,其亡也忽焉。成汤文王知任其过
韩诗外传 其兴也勃焉。过而改之,是不过也。”宋人闻之,乃夙兴夜寐,吊死问疾,戮力宇內,三岁,年丰政 平。乡使宋人不闻孔子之言,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齐桓公设庭燎,为便人欲造见者,?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使戏之曰!九 九足以见乎?”鄙人曰: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土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 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 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博谋也。"桓公曰善。” 乃固礼之。?月,四方之土相导而至矣。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以小成大 太平之时,民行役者不时,男女不失时以偶。孝子不失时以养;外无旷夫,内无怨女;上无 不慈之父,下无不孝之子;父子相成,夫妇相保;天下和平,国家安宁;人事备乎下,天道应乎上 故天不变经,地不易形,日月昭明,列宿有常;天施地化,阴阳和合;动以雷电,润以风雨,节以 山川,均其寒暑,万民育生,各得其所,而制国用。故国有所安,地有所主,圣人刳木为舟,剡木 为權,以通四方之物,使泽人足乎水,山人足乎鱼,余衍之财有所流。故丰膏不独乐,硗确不独苦 虽遭凶年饥岁,禹汤之水旱,而民无冻饿之色。故生不乏用,死不转尸,夫是之谓乐。诗曰!于铄 王师,遵养时晦。 能制天下,必能养其民也;能养其民者,为自养也。饮食适乎藏,滋味适乎气,劳佚适乎筋骨, 寒暖适乎肌肤;然后气藏平,心术治,思虑得,喜怒时,起居而游乐,事时而用足,夫是之谓能自 养者也。故圣人不淫佚侈靡者,非鄙夫色而爱财用也,养有适,过则不乐,故不为也。是以夏不数 浴,非爱水也;冬不频汤,非爱火也;不高台榭,非无土木也;不大钟鼎,非无金锡也;不沈于酒 不贪于色,非辟丑也;直行情性之所安而制度,可以为天下法矣。故用不靡财,足以养其生,而天 下称其仁也;养不害性,足以成教,而天下称其义也;适情辟余,不求非其有,而天下称其廉也 行成不可掩,息刑不可犯,执一道而轻万物,天下称其勇也四行在乎民,居则婉愉,怒则胜敌 故审其所以养,而治道具矣;治道具,而远近畜矣。诗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言相养者之至 于晦也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 夫欲嗜鱼,故 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氵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故老 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乎?故能成其私。”诗曰思无邪。”此之谓也 传曰: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欲杀。孔子日未可杀也。夫民父子讼之为不义久矣,是则上失其 道,上有道,是人亡矣。”讼者闻之,请无讼。康子曰治民以孝,杀一不义,以僇不孝,不亦可 乎?”孔子曰:否。不教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谳不治,不可刑也。上陈 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邪行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蹁 百仞之山,童子登游焉,凌迟故也。今其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无蹁乎?诗曰:俾民不迷。’昔 之君子道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刑措不用也。故形其仁义,谨其教道,使民目晰焉而见之,使 民耳晰焉而闻之,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则道不迷,而民志不惑矣。诗曰!示我显德行。故道义不 易,民不由也;礼乐不明,民不见也。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言其易也。君子所履,小人 所视。’言其明也。踡言顾之,潸焉岀涕。′哀其不闻礼教而就刑诛也。夫散其本教,而施之刑辟 犹决其牢,而发以毒矢也,不亦哀乎!故曰:未可杀也。昔者、先王使民以礼,譬之如御也,刑者 鞭策也,今犹无辔衔而鞭策以御也,欲马之进,则策其后,欲马之退,则策其前,御者以劳,而马 亦多伤矣。今犹此也,上忧劳而民多罹刑。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为上无礼,则不免乎患 为下无礼,则不免乎刑;上下无礼,胡不遄死P康子避席再拜曰!仆虽不敏,请承此语矣。”孔子 退朝,门人子路难曰:父子讼、道邪?”孔子曰“非也。”子路曰:然则夫子胡为君子而免之也? 孔子曰:不戒责成,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贼也。君子为政,避此三者。且诗I 色载笑,匪怒伊教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由此险也 以其不服,禹请伐之,而舜不许,曰!吾喻教犹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民请服。天下闻之,皆
韩诗外传 10 其兴也勃焉。过而改之,是不过也。” 宋人闻之,乃夙兴夜寐,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岁,年丰政 平。乡使宋人不闻孔子之言,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齐桓公设庭燎,为便人欲造见者,?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使戏之曰:“ 九 九足以见乎?” 鄙人曰:“ 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 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 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诗曰:‘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博谋也。” 桓公曰:“ 善。” 乃固礼之。?月,四方之士相导而至矣。诗曰:“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以小成大。 太平之时,民行役者不踰时,男女不失时以偶。孝子不失时以养;外无旷夫,内无怨女;上无 不慈之父,下无不孝之子;父子相成,夫妇相保;天下和平,国家安宁;人事备乎下,天道应乎上。 故天不变经,地不易形,日月昭明,列宿有常;天施地化,阴阳和合;动以雷电,润以风雨,节以 山川,均其寒暑,万民育生,各得其所,而制国用。故国有所安,地有所主,圣人刳木为舟,剡木 为橶,以通四方之物,使泽人足乎水,山人足乎鱼,余衍之财有所流。故丰膏不独乐,硗确不独苦, 虽遭凶年饥岁,禹汤之水旱,而民无冻饿之色。故生不乏用,死不转尸,夫是之谓乐。诗曰:“ 于铄 王师,遵养时晦。” 能制天下,必能养其民也;能养其民者,为自养也。饮食适乎藏,滋味适乎气,劳佚适乎筋骨, 寒暖适乎肌肤;然后气藏平,心术治,思虑得,喜怒时,起居而游乐,事时而用足,夫是之谓能自 养者也。故圣人不淫佚侈靡者,非鄙夫色而爱财用也,养有适,过则不乐,故不为也。是以夏不数 浴,非爱水也;冬不频汤,非爱火也;不高台榭,非无土木也;不大钟鼎,非无金锡也;不沈于酒, 不贪于色,非辟丑也;直行情性之所安而制度,可以为天下法矣。故用不靡财,足以养其生,而天 下称其仁也;养不害性,足以成教,而天下称其义也;适情辟余,不求非其有,而天下称其廉也; 行成不可掩,息刑不可犯,执一道而轻万物,天下称其勇也。四行在乎民,居则婉愉,怒则胜敌; 故审其所以养,而治道具矣;治道具,而远近畜矣。诗曰:“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言相养者之至 于晦也。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 嗜鱼不受,何也?” 曰:“ 夫欲嗜鱼,故 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此明于鱼为己者也。故老 子曰:“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乎?故能成其私。” 诗曰:“ 思无邪。” 此之谓也。 传曰: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欲杀。孔子曰:“ 未可杀也。夫民父子讼之为不义久矣,是则上失其 道,上有道,是人亡矣。” 讼者闻之,请无讼。康子曰:“ 治民以孝,杀一不义,以僇不孝,不亦可 乎?” 孔子曰:“ 否。不教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谳不治,不可刑也。上陈 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邪行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踰, 百仞之山,童子登游焉,凌迟故也。今其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无踰乎?诗曰:‘ 俾民不迷。’ 昔 之君子道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刑措不用也。故形其仁义,谨其教道,使民目晰焉而见之,使 民耳晰焉而闻之,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则道不迷,而民志不惑矣。诗曰:‘ 示我显德行。’ 故道义不 易,民不由也;礼乐不明,民不见也。诗曰:‘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言其易也。‘ 君子所履,小人 所视。’ 言其明也。‘ 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哀其不闻礼教而就刑诛也。夫散其本教,而施之刑辟, 犹决其牢,而发以毒矢也,不亦哀乎!故曰:未可杀也。昔者、先王使民以礼,譬之如御也,刑者, 鞭策也,今犹无辔衔而鞭策以御也,欲马之进,则策其后,欲马之退,则策其前,御者以劳,而马 亦多伤矣。今犹此也,上忧劳而民多罹刑。诗曰:‘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为上无礼,则不免乎患; 为下无礼,则不免乎刑;上下无礼,胡不遄死!” 康子避席再拜曰:“ 仆虽不敏,请承此语矣。” 孔子 退朝,门人子路难曰:“ 父子讼、道邪?” 孔子曰:“ 非也。” 子路曰:“ 然则夫子胡为君子而免之也?” 孔子曰:“ 不戒责成,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贼也。君子为政,避此三者。且诗曰:‘ 载 色载笑,匪怒伊教。’ ”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由此险也。 以其不服,禹请伐之,而舜不许,曰:“ 吾喻教犹未竭也。” 久喻教,而有苗民请服。天下闻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