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m6)斗酒十千恣欢谑(nue)送我至剡溪(shan) β.渔阳鼙鼓动地来(pin)红藕香残玉簟秋(dan)渌水荡漾清猿啼(哈) C钗擘黄金合分钿(b0)谁家今夜扁舟子(pian)吴楚东南坼(che) D.吞声踯躅不敢言( chichu)月照花林皆似霰(xan)煮芹烧笋饷春耕( XIang) 答案:(C) A mou xue B. pi dian lu D. zhi zhu xian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天时怼兮威灵怒镜中衰鬓已先斑 B.天生我才必有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捣衣砧上佛还来 C.人生得意需尽欢燎沉香,消溽暑大漠穷秋塞草肥 D雕栏玉彻应犹在三顾频繁天下计心非木石岂无憾 答案:(A)B材圆拂C须腓D砌烦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提倡绿色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 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和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 们能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想到整天沉迷于网络游 戏,现在连初中都都不下去了 D.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 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答案:(B)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的俑人。比喻首先 做某件坏事的人。含贬义B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用于此适合语境,正确。C豆蔻 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成语本身有特指意义,不能用于指儿子。D姑妄言之的意思是姑且 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做自谦之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江西省吉安县二中 2011-2012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mó) 斗酒十千恣欢谑.(nuè) 送我至剡.溪(shàn) B.渔阳鼙.鼓动地来(pín) 红藕香残玉簟.秋(dàn) 渌.水荡漾清猿啼(lǜ) C.钗擘.黄金合分钿(bò) 谁家今夜扁.舟子(piān) 吴楚东南坼.(chè) D.吞声踯躅..不敢言(chíchú) 月照花林皆似霰.(xàn) 煮芹烧笋饷.春耕(xiǎng) 答案:(C)A.móu xuè B.pí diàn lù D.zhí zhú xiàn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 天时怼兮威灵怒 镜中衰鬓已先斑 B.天生我才必有用 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捣衣砧上佛还来 C.人生得意需尽欢 燎沉香,消溽暑 大漠穷秋塞草肥 D.雕栏玉彻应犹在 三顾频繁天下计 心非木石岂无憾 答案:(A)B 材圆拂 C 须腓 D 砌烦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提倡绿色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 作俑者 ...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和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 们能有机会躬逢其盛 ....,实在难得。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 ....,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想到整天沉迷于网络游 戏,现在连初中都都不下去了。 D.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 必客气,就姑妄言之 ....吧。 答案:(B)A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的俑人。比喻首先 做某件坏事的人。含贬义 B 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用于此适合语境,正确。C 豆蔻 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成语本身有特指意义,不能用于指儿子。D 姑妄言之的意思是姑且 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做自谦之词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 25 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 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 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答案:(C)A项中“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词义矛盾,“截止日期只能是指"某一天”,不可能 还有最后一天”;B项错误地使用了反问句的句式,造成否定不当,反问句"谁….呢?应该 是肯定句表否定义,否定句表肯定义。句子中提到的“现在仍需要学习雷锋"显然应该肯定, 而句中使用了“否认……的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句,结果句子就表示否定的意思了。正确 的表述应该删除不”,改为“但谁又能否认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学习雷锋呢?才较恰当。D.成 分残缺,“药品″后缺宾语"价格〃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 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 。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①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②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 ③李白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句中出现 ④这里好像出现了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 ⑤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 诗句 ⑥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 A.①②⑤③⑥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①③⑤⑥④D.②①⑤③④⑥ 答案:(D)(据上句的“短暂”,下面紧接着的第-句就是②,这句形象地表现了“短暂"的含 义,其他五句是具体说李白和杜甫分别及分别后的情况,先用李白的送别诗来表现他们的分 别,所以②后面当然是①,接着是他们分别后的情形即思念,③⑤就是表达思念的,由“也 可知③在⑤后,由“这里”一词的提示便知④在⑤后。 6.下列对有关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 唐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 过来,把桑丘和唐吉诃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 复仇,但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唐吉诃德》) B.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 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 的回忆。(《家》) C.曹操被击败,逃跑中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到有人大叫: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 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 162 个品种、近 1300 个剂型的药品, 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 21%。 答案:(C)A 项中“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词义矛盾,“截止日期”只能是指“某一天”,不可能 还有“最后一天”;B 项错误地使用了反问句的句式,造成否定不当,反问句“谁……呢?”应该 是肯定句表否定义,否定句表肯定义。句子中提到的“现在仍需要学习雷锋”显然应该肯定, 而句中使用了“否认……不”的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句,结果句子就表示否定的意思了。正确 的表述应该删除“不”,改为“但谁又能否认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学习雷锋呢?”才较恰当。D. 成 分残缺,“药品”后缺宾语“价格”。 5.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 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 。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①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②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 ③李白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句中出现 ④这里好像出现了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 ⑤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 诗句, ⑥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 A. ①②⑤③⑥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⑤⑥④ D.②①⑤③④⑥ 答案:(D) (据上句的“短暂”,下面紧接着的第一句就是②,这句形象地表现了“短暂”的含 义,其他五句是具体说李白和杜甫分别及分别后的情况,先用李白的送别诗来表现他们的分 别,所以②后面当然是①,接着是他们分别后的情形即思念,③⑤就是表达思念的,由“也” 可知③在⑤后,由“这里”一词的提示便知④在⑤后。) 6.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 唐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 过来,把桑丘和唐吉诃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 复仇,但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唐吉诃德》) B.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 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 的回忆。(《家》) C.曹操被击败,逃跑中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到有人大叫:
“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地割了胡子。此时马超令人高喊:“短胡子的是曹操!冖曹 操立即扯起旗角,包颈而逃。马超追上,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扎在树上,曹操乘 机逃走。马超继续追赶,被曹洪拦住。曹操这才逃脱。(《三国演义》) D.《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全书共 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才自清明志自高,生 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诗暗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 和薛宝钗的命运 答案:(C)(应该是桑丘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仇,但唐吉诃德阻止了他,堂吉诃德认 为,这是上帝对一个战败的游侠骑土的惩罚。B项觉慧朗读的话不是《新青年》里的,而是 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中的;觉民听了这句话后并没有激起热情,而是态度温和平静,认 为做事不能激进。D项中的诗暗示的是贾探舂的命运,并非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峡猿啼之谜 江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干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 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 帝的秘密。 每夭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 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ˇ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 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 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
“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地割了胡子。此时马超令人高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 操立即扯起旗角,包颈而逃。马超追上,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扎在树上,曹操乘 机逃走。马超继续追赶,被曹洪拦住。曹操这才逃脱。(《三国演义》) D.《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全书共 120 回,前 80 回为曹雪芹所作,后 40 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才自清明志自高,生 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诗暗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 和薛宝钗的命运。 答案:(C) (应该是桑丘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仇,但唐吉诃德阻止了他,堂吉诃德认 为,这是上帝对一个战败的游侠骑士的惩罚。B 项觉慧朗读的话不是《新青年》里的,而是 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中的;觉民听了这句话后并没有激起热情,而是态度温和平静,认 为做事不能激进。D 项中的诗暗示的是贾探春的命运,并非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三峡猿啼之谜 江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 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 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 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 续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 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 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
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 小雄猿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 别人侵犯,二是为了呼唤离家子猿 说到三峡猿啼,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ˆ晴初霜旦¨林寒涧肃ˆ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 而鮮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干方百计地 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声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 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要逃回到南岸 三峡猿啼ˆ的根本问题,即“发岀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ˆ。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 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 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岀啼声的就 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竞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颌骨化石 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 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 臂猿下颌骨—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
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 小雄猿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 别人侵犯,二是为了呼唤离家子猿。 说到三峡猿啼,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 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 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声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 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要逃回到南岸 去。 “三峡猿啼”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 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 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啼声的就 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 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颌骨化石; 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 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 臂猿下颌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
制品和文化性质与3000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 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7文章末句“由此证明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A.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颌骨化石。 B.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3000年 D.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答案:(C)(据后文呲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听到 的不该是猿声 答案:(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据学者研究 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 9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答案:(B)(对"南岸说”,作者只客观引述介绍,未表明观点、倾向) 三、(9分,每小题3分)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 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 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毎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
制品和文化性质与 3000 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 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7.文章末句“由此证明”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 A. 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颌骨化石。 B. 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 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 3000 年。 D. 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答案:(C)(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 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听到 的不该是猿声。 答案:(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 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据学者研究 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 9.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答案:(B)(对“南岸说”,作者只客观引述介绍,未表明观点、倾向)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 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 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