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 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 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毒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 评论文学,而是用来采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主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 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 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 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日那些掌管文辞礼 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宇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 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 “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 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 质”二字,多敷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 内容 总乏,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 求文学作品能移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 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 的审差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 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 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 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柞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 能成为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 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 “野”意思相同 第1页共7页
第 1 页 共 7 页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 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 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毒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 评论文学,而是用来采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主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 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 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 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日那些掌管文辞礼 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宇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 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 “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 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 “质”二字,多敷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 内容。 总乏,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 求文学作品能移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 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 的审差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 它们的含义。 B 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 物的。 C 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 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柞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 能成为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 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 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 “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 高度评价 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 式和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 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 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摧 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 或过于蘼丽了。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 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妺,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 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 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 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 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 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 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 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 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毎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髙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 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 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 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 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 第2页共7页
第 2 页 共 7 页 C 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 高度评价. D 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 式和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 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B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 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 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摧 的动人风貌. D 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 或过于蘼丽了。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 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 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 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 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 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 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 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 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 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 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 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 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 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 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 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
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 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 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 ,说尽心中 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遗璞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房那幺高,傅 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乎璜遺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 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 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 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遺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第3页共7页
第 3 页 共 7 页 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 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 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 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 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 分)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说尽心中 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受中赏;____ 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房那幺高,傅 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 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 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 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 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 叫起他省城老贾。 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 贾乜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牧济粮、救济欯。有 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 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 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 开口,这会几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 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连幺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措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吐奶的弦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 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教敷,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茶已经噶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 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难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 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饉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汘流地砸着,破着 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看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S分)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 第4页共7页
第 4 页 共 7 页 “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 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 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 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 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 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 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 开口,这会几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 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连幺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措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吐奶的弦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 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教敷,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噶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 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难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 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饉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 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看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S 分) A 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
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 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遺璞村人很多 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 E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遺璞村人对遺璞的热爱之情,也 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3)从小说看,遺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 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 迭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 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 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 他航海回采后不丸,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退变ˆ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 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教不成功的假说,他进渐建立了他的中一。观念。连尔 文在自侍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7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 物日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套趋向于保存下 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速一蛄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连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 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固。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幺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 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 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措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 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 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特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 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 人。因此r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 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闻。 导致达尔支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 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选尔文恐惧什幺呢?他得出进化论的现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 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幺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 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 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晢学上的唯物主史。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 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衍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套众 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时心众不会有什幺影 第5页共7页
第 5 页 共 7 页 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 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 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 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璞村人很多 的救济粮、救济款。 D 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 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 不妥的。 E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 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 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 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 迭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 30 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 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 1838 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 21 年后才 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 年 7 月, 他航海回采后不丸,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退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 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教不成功的假说,他进渐建立了他的中一。观念。连尔 文在自侍中写道:“1838 年 10 月,我为 7 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 物日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套趋向于保存下 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速一蛄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连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 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固。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幺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 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 1844 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 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 21 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措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 21 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 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特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 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 人。因此 r 对于达尔文等了 21 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 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闻。 导致达尔支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 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选尔文恐惧什幺呢?他得出进化论的现点时才 29 岁,那时他在 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幺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 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 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史。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 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套众 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 1880 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时心众不会有什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