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元代文学汉文2009级任课班级:任课教师:李江杰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研室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元代文学 任课班级:汉文 2009 级 任课教师:李江杰 文学艺术学院 中文系 中国古代文学研室
2010一一2011学年第二学期姓名24职称副教授总学时李江杰使用中国文学史,袁行需主编,200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课1.使学生获得古代文学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其中包括代表作家作品、文艺思程想、文史活动、文学史发展规律以及主要文学流派。教2.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史价值,以历史与美学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古代文学的成就与不足,启发学生在较深的层面上,把握中国古学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目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得到有关的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使其成为的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或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的章次章名学时2一元代文学概论2二元杂剧概述三3关汉卿学四3白朴与《西厢记》时五2北方杂剧圈分六2杂剧南迁七2南戏概论配八2高明与《琵琶记》九话本小说2+元代散曲2+→2元代诗歌
2010——2011 学年 第二学期 姓名 李江杰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24 使用 教材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200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1.使学生获得古代文学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其中包括代表作家作品、文艺思 想、文史活动、文学史发展规律以及主要文学流派。 2.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史价值,以历史与美学统 一的尺度来衡量古代文学的成就与不足,启发学生在较深的层面上,把握中国古 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得到有关的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 养,使其成为的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或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元代文学概论 元杂剧概述 关汉卿 白朴与《西厢记》 北方杂剧圈 杂剧南迁 南戏概论 高明与《琵琶记》 话本小说 元代散曲 元代诗歌 2 2 3 3 2 2 2 2 2 2 2
元代文学概述教学把握叙事文学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迅速发展目的的原因,认识其特殊的价值和地位。第一节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一、元代叙事文学的发展、繁盛。元代叙事文学的两个主要种类,元曲和话本小说,都是前代戏曲,说话的延续和发展。二、元代叙事文学繁盛的原因教1、元代政治对叙事文学繁盛的影响学2、经济发展对叙事文学繁盛的推动内容3、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因素4、与元代思想相对自由有关5、叙事文学的繁盛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6、元代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7、受北方音乐的刺激第二节元代的抒情文学一、元代的散曲二、元代诗歌教学重点、元代叙事文学繁荣和抒情文学相对衰落的原因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把握元代文学发展状况,熟悉元代文学发展的特殊文化、社会背景,作业、思考题认识元代叙事文学繁荣的原因。及需要掌握的内容
元代文学概述 教学 目的 把握叙事文学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迅速发展 的原因,认识其特殊的价值和地位。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 一、元代叙事文学的发展、繁盛。 元代叙事文学的两个主要种类,元曲和话本小说,都是前代戏 曲,说话的延续和发展。 二、元代叙事文学繁盛的原因 1、元代政治对叙事文学繁盛的影响 2、经济发展对叙事文学繁盛的推动 3、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因素 4、与元代思想相对自由有关 5、叙事文学的繁盛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 6、元代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 7、受北方音乐的刺激 第二节 元代的抒情文学 一、元代的散曲 二、元代诗歌 教学重点、 难点 元代叙事文学繁荣和抒情文学相对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 作业、思考题 及需要掌握的 内容 把握元代文学发展状况,熟悉元代文学发展的特殊文化、社会背景, 认识元代叙事文学繁荣的原因
题后记第一章元杂剧概述教学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熟悉元杂剧的目的基本特征,了解元杂剧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元杂剧形成的轨迹(1)戏曲元素形成期(唐以前);(3)戏曲初具规模期(宋金时期);(3)元代:杂剧的最后完成2、元杂剧成熟繁荣的原因其一,都市的高度繁荣。(准备了一流的演员、剧场和富裕的观众)教其二,统治集团的爱好。(引领了社会时尚)学其三,政策和制度的促成。(提供了高素质的作者)内其四,文化政策的宽松。(为创作提供自由空间)容3、元杂剧体例特征(1)一本四折(以《窦娥冤》为例,具体感知)被西方理论家称为最合理、最科学的戏剧结构。中国哲学对事件的过程认识也是四段:元、亨、利、贞。(2)曲词部分三个特点:其一,宫调五宫四调的使用,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其二,一人主唱,为主要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其三,用韵。超出了以往任何韵文的密度,发挥了语言的音乐美。一折一韵:一韵到底;鼎足韵。(1)宾白宾白的四种形式其一,定场诗(类型化介绍):其二,独白(个性化介绍)其三,旁白(心理刻画):其四,唱中带白(活跃气氛)(2)角色角色的三类:旦角:(女演员):末角:(男演员):杂角:
题后记 第一章 元杂剧概述 教学 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熟悉元杂剧的 基本特征,了解元杂剧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 学 内 容 1、元杂剧形成的轨迹 (1)戏曲元素形成期(唐以前);(3)戏曲初具规模期(宋金时 期);(3)元代:杂剧的最后完成 2、元杂剧成熟繁荣的原因 其一,都市的高度繁荣。(准备了一流的演员、剧场和富裕的观众) 其二,统治集团的爱好。(引领了社会时尚) 其三,政策和制度的促成。(提供了高素质的作者) 其四,文化政策的宽松。(为创作提供自由空间) 3、元杂剧体例特征 (1)一本四折(以《窦娥冤》为例,具体感知)被西方理论家称 为最合理、最科学的戏剧结构。中国哲学对事件的过程认识也是四段: 元、亨、利、贞。 (2)曲词部分三个特点: 其一,宫调五宫四调的使用,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其二,一人主唱,为主要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 其三,用韵。超出了以往任何韵文的密度,发挥了语言的音乐美。 一折一韵;一韵到底;鼎足韵。 (1) 宾白宾白的四种形式 其一,定场诗(类型化介绍);其二,独白(个性化介绍) 其三,旁白(心理刻画);其四,唱中带白(活跃气氛) (2) 角色 角色的三类:旦角:(女演员);末角:(男演员);杂角:
(5)科(范、介)剧本提示,主要提示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重点:元曲:元杂剧的体例特征,如一本四折、唱词、宾白教学重点、难点:元杂剧形成过程;宫调难点识记:元曲、元杂剧、角抵戏、诸宫调、一本四折教学方法讲授法、考证法和讨论法作业、思考题元代文学的地位及需要掌握的一本四折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内容杂剧宾白的表现形式元杂剧的形成及特征元杂剧的体例特征题后记第二章关汉卿教学目的通过了解关汉卿的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肯定关汉卿对元杂剧作出的贡献,认识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奠基作用和始祖地位
(5)科(范、介) 剧本提示,主要提示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元曲;元杂剧的体例特征,如一本四折、唱词、宾白 难点:元杂剧形成过程;宫调 识记:元曲、元杂剧、角抵戏、诸宫调、一本四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考证法和讨论法 作业、思考题 及需要掌握的 内容 元代文学的地位 一本四折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杂剧宾白的表现形式 元杂剧的形成及特征 元杂剧的体例特征 题后记 第二章 关汉卿 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关汉卿的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肯定关汉卿对 元杂剧作出的贡献,认识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奠基作用和始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