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进贤三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现代文阒读(36分) A.广义上不同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的“共生”,是一个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生物学机制 (一)论述类文本读(本题共3小题,9分) B.数千米深的高压、高温和剧毒的海底热液口周围依然有着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C.大西洋深海管栖蠕虫体内有数目惊人的共生细菌,这些细菌重量可达到管栖蠕虫体重的60% ①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德巴利提出了广义的不同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共生”的概念 D.管栖蠕虫体内共生细菌只通过氧化从海底热液中喷出的H2S获取能量为蠕虫提供养分。 ②然而,生物共生这一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生物学机制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按【答案】D【解析】D项“以偏概全”。见第②段提供给蠕虫的养分还包括“碳酸固定合成有机物” 照常识,数千米深的高压、高温(300℃~400℃)和剧毒(富含硫化氢H2S、甲烷CH4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氢气H2等)的海底热液口周围是不会有生命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2011年生物学家皮 A作者列举生物学家皮特森在海脊拍摄到的海洋生物主要是为了批评人们常识性认知的错误。 特森利用深海潜航器在大西洋3000~6000米深的海脊热液口拍摄到丰富多样的海洋生 B.海底熱液口周围的贝类、蠕虫与体内细菌的共生说明了早期生物的生存途径和法则 物,如体长约为30~40cm的巨型贝类白瓜蛤和深海偏顶蛤,以及体长可达3m的管栖蠕 C.真菌与蓝细菌共生形成的地衣共生体是早起生物的生存途径和法则的有力证据之一。 虫。这些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共生细菌,其中,这些共生细菌的重量可达到管栖蠕虫 D.人体并非单纯个体,而是一个“超级生物体”,这一点进一步论证了“生物共生” 体重的60%,通过氧化从海底热液中喷出的H2S获取能量,并从海水中获取氧02,然后 【答案】A【解析】A顼“主要”错,片面理解。从文章第②段来看·列举生物学家皮特森在海脊拍摄 和二氧化碳C02进行碳酸固定合成有机物,为蠣虫提供养分。海底热液口周围的贝类体内 共生细菌也是通过氧化H2S和H获取能量和养分提供给与之共生的贝类。这正是地球上 到的海洋牛物主要是写它们与细菌共生的生活状态,是为了说明“球上生命起源的早期生物的 生存途径和法则”,进而说明“生物垯牛是一个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生物学机制”。 生命起源的早期生物的生存途径和法则。真菌与蓝细菌共生形成的地衣共生体就是有力 的证据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③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生物之间相互识别、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形成了复杂多样 A.人体里的微生物细胞总数是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左右,这些微生物细胞也包括病毒细胞 的共生体系。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与微生物建立了紧密的互作关系。人体并非是一个单 B.人类的肠道与细菌建立了互惠共生体系,后者对于前者益处很多,并没有害处 纯的个体,而是由体内的微生物细胞和人体细胞共同构成的“超级生物体” C.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显著,这与地方水土有关。 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我们的身体里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包括真核 D.人类从出生起就与微生物建立了互作关系,这些微生物为我们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生物、古菌、细菌及病毒,分布在我们的皮肤、口腔、鼻腔、生殖器及肠道等部位,构 【答案】B【解析】B项犯“绝对化错误”,“并没有害处”错,从第⑤段“这些肠道微生物还与 成了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的人类微生物组。其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约1014个,其数 癌痲、精神疾病甚至美容等方而不无关系”可看出。 量是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左右,其编码的基因数量至少是人体自身基因数量的100 二)文学类文本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人体微生物占到了我们身体重量的1%3%。如人类的肠道与细菌建立了互惠共生体系: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者为后者提供了适宜的温度、丰富的营养物质、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生 者则能够调 《烈马青鬃》姜泽华 控肠道上皮细胞发育、防止细胞损伤、调节宿主脂肪存储、刺激肠道血管生成、构建生 ①“支左”那年,部队上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年齿虽老,却是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 物被膜等免疫屏障、阻抑外来致病菌的侵入定殖、帮助人类消化大分子食物成分、合成 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 人类必需的维生素与氨基酸等、参与糖和蛋白质代谢、并促进营养元素吸收与利用 ②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 ⑤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这些肠道微生物还与癌症、精神疾病甚 等方面不无 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ibo]出老远。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脸上常有被马 关系。正是这些微生物深刻影响和调控着人类的健康。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健康状况 勺磕出的累累伤痕 和寿命差异显著,同样,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显著 ③青鬃马力气虽大,却不会犁地。它快捷的步幅总是令那些和它同驾的牲口跟不上趟儿。要它独拉 与其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不如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体内微生物”。与我们 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御得了它 人类共生的这些微生物为我们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④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栓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队长使得一手儿好鞭,鞭头硬打得 (节选自2018年08月01日《光明日报》刘润进《共生:生物进化和多样性之谜》) 准。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
2018 年 12 月进贤三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1879 年德国植物学家德巴利提出了广义的不同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共生”的概念。 ②然而,生物共生这一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生物学机制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按 照常识,数千米深的高压、高温(300℃~400℃)和剧毒(富含硫化氢 H2 S、甲烷 CH4 和 氢气 H2 等)的海底热液口周围是不会有生命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2011 年生物学家皮 特森利用深海潜航器在大西洋 3000~6000 米深的海脊热液口拍摄到丰富多样的海洋生 物,如体长约为 30~40cm 的巨型贝类白瓜蛤和深海偏顶蛤,以及体长可达 3m 的管栖蠕 虫。这些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共生细菌,其中,这些共生细菌的重量可达到管栖蠕虫 体重的 60%,通过氧化从海底热液中喷出的 H2S 获取能量,并从海水中获取氧 O2,然后 和二氧化碳 CO2 进行碳酸固定合成有机物,为蠕虫提供养分。海底热液口周围的贝类体内 共生细菌也是通过氧化 H2S 和 H2 获取能量和养分提供给与之共生的贝类。这正是地球上 生命起源的早期生物的生存途径和法则。真菌与蓝细菌共生形成的地衣共生体 就是有力 的证据之一。 ③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生物之间相互识别、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形成了复杂多样 的共生体系。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与微生物建立了紧密的互作关系。人体并非是一个单 纯的个体,而是由体内的微生物细胞和人体细胞共同构成的“超级生物体”。 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我们的身体里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包括真核 生物、古菌、细菌及病毒,分布在我们的皮肤、口腔、鼻腔、生殖器及肠道等部位,构 成了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的人类微生物组。其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约 1014 个,其数 量是人体自身细胞的 10 倍左右,其编码的基因数量至少是人体自身基因数量的 100 倍。 人体微生物占到了我们身体重量的 1%~3%。如人类的肠道与细菌建立了互惠共生体系:前 者为后者提供了适宜的温度、丰富的营养物质、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生境;后者则能够调 控肠道上皮细胞发育、防止细胞损伤、调节宿主脂肪存储、刺激肠道血管生成、构建生 物被膜等免疫屏障、阻抑外来致病菌的侵入定殖、帮助人类消化大分子食物成分、合成 人类必需的维生素与氨基酸等、参与糖和蛋白质代谢、并促进营养元素吸收与利用。 ⑤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这些肠道微生物还与癌症、精神疾病甚至美容等方面不无 关系。正是这些微生物深刻影响和调控着人类的健康。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健康状况 和寿命差异显著,同样,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显著。 与其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不如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体内微生物”。与我们 人类共生的这些微生物为我们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节选自 2018 年 08 月 01 日《光明日报》刘润进《共生:生物进化和多样性之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广义上不同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的“共生”,是一个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生物学机制。 B.数千米深的高压、高温和剧毒的海底热液口周围依然有着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 C.大西洋深海管栖蠕虫体内有数目惊人的共生细菌,这些细菌重量可达到管栖蠕虫体重的 60%。 D.管栖蠕虫体内共生细菌只通过氧化从海底热液中喷出的 H2S 获取能量为蠕虫提供养分。 【答案】D【解析】D 项“以偏概全”。见第②段提供给蠕虫的养分还包括“碳酸固定合成有机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列举生物学家皮特森在海脊拍摄到的海洋生物主要是为了批评人们常识性认知的错误。 B.海底热液口周围的贝类、蠕虫与体内细菌的共生说明了早期生物的生存途径和法则。 C.真菌与蓝细菌共生形成的地衣共生体是早起生物的生存途径和法则的有力证据之一。 D.人体并非单纯个体,而是一个“超级生物体”,这一点进一步论证了“生物共生”。 【答案】A【解析】A 项“主要”错,片面理解。从文章第②段来看,列举生物学家皮特森在海脊拍摄 到的海洋生物主要是写它们与细菌共生的生活状态,是为了说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早期生物的 生存途径和法则”,进而说明“生物共生是一个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生物学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体里的微生物细胞总数是人体自身细胞的 10 倍左右,这些微生物细胞也包括病毒细胞。 B.人类的肠道与细菌建立了互惠共生体系,后者对于前者益处很多,并没有害处。 C.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显著,这与地方水土有关。 D.人类从出生起就与微生物建立了互作关系,这些微生物为我们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答案】B【解析】B 项犯“绝对化错误”,“并没有害处”错,从第⑤段“这些肠道微生物还与 癌症、精神疾病甚至美容等方面不无关系”可看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小题 《烈马青鬃》 姜泽华 ①“支左”那年,部队上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年齿虽老,却是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 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 ②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 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liào]出老远。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脸上常有被马 勺磕出的累累伤痕。 ③青鬃马力气虽大,却不会犁地。它快捷的步幅总是令那些和它同驾的牲口跟不上趟儿。要它独拉一 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御得了它。 ④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栓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队长使得一手儿好鞭,鞭头硬,打得 准。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 ★原创题
⑤青鬃马便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 6文末最后一段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右” 【参考答案】①表达人物情感:“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表达了“我 把它牵出去通吧!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 对烈马青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2分)②充实人物形象:补叙“我”捡到的马跨铁,“马蹄铁很薄” 那可是“生产资料”啊! 暗示青盤马热爱自由驰骋的性格:(2分)③暗示主题:以“锋利”象征青盤马的精神骨气,彰显为 ⑦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虽瘦骨嶙峋,却推护生命尊严,至死不渝的精神:(2分)④与文情节照应:“锋利”呼应了前文“青鬃马的性子 显得精神抖擞。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队长,这是匹好马哩!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 很烈”,也解释了青马宁死不屈的原因:(2分)⑤引读者深思:“至今保留马蹄铁”肩示我们 ⑧真的?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稍一抖缰绳,尊重生命,懂得维护生命的尊严。(2分)【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三点即可:未联系文 青鬃马猛地窜了出去… 本每点计1分。 )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 三)实用类文本圆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⑩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妈的!好马不犁地哩!找上几个人 材料一: 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 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对新能源汽车要保持头脑冷静,行业发展还有很多短板 ①这次青鬃马被栓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 和瓶颈,如果不慎,行业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八个鞭手。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鮮血崩流· ②他认为,目前企业把过多的资源放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扩张上,而忽略了技术进步,这将降低 ②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满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超越更多的是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 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 而非技术上的超越 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进出体外! ③业内人士表示,要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而从国家相关部委发布 ③青鬃马发出最后 的文件来看,这个问题也已引起重视。无论是国家发改委新近推出的《“互联网”+“人工智能” ④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因为那肉馅儿不但 三年实施方案》还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 凡是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内容基本上都把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上 ⑤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踏铁。那马踏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 ④同时,在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调整中也能看出这一趋势。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对于新能源 笔刀削铅笔,很锋利 汽车的补贴将逐步退坡,这已成为确定的趋势。而在补贴逐步退坡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入了新的标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和品质,另一方面,则将扶持政策放在了促进行业技术提升、标准建立 A小说中青鬃马形体高大,但瘦骨嶙峋:年齿虽老,但性格刚烈,不愿屈居田地从事犁田耕地工作 等方面,这些都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摘自2016年5月《搜狐科技》,有删改) 青鬃马遗受届辱后的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和奔驰原野时的神采飞扬、四蹄翻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树料二: C.队长策马奔驰回来时“满面红光”和“惬意”这两个动作描写正印证了前文第⑦段饲养员说的话 制造是一个资金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一个制造厂的建设动辄就是上百亿投资,一个全新车型 D第中“辛酸”二字有深意,既指青鬃马得不到应有待遇的辛酸,又指“我”为其遗不幸而辛酸 从研发到最后上市量产所需资金更是天文数字。而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 【答案】C【分析】“动作描写”错,应是“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金投入正是它们所面临的困难之一。资本的助推能够帮助新能源汽车企业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5.小说中的生产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②在资本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资本过热、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的隐忧。 【参考答案】①固执愚:不懂得灵活变通,只是一味想通过鞭打驯服青鬃马米犁地:(2分)②粗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计划新建项目总投资已经达到4500亿元,规划 暴残忍:不只是自己鞭打青鬃马,还找来七八个鞭手抽打青鬃马至于鬃毛纷飞,鲜血削流:(2分) 产能已经超过1000万辆 ③孔武有力:从文中“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一翻身跨上马背”和“从马背上跃下” ③有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信息技术、网联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单单将新能源汽车看作一个造 可看出其有力和动作敏捷。 车行业,而是作为未来实现网联化、互联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各路资本都在大力“押宝”新能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三个角度:处事,性格,体能:每点2分,未结合文本每点计1分。 源汽车行业,而且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唯一一次能进入汽车领域的机会。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
⑤青鬃马便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 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右”。 ⑥把它牵出去遛遛吧!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 那可是“生产资料”啊! ⑦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虽瘦骨嶙峋,却 显得精神抖擞。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队长,这是匹好马哩!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 ⑧真的?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稍一抖缰绳, 青鬃马猛地窜了出去…… ⑨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 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 ⑩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妈的!好马不犁地哩!找上几个人, 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 ⑪这次,青鬃马被栓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 八个鞭手。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 ⑫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满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 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 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 ⑬青鬃马发出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 ⑭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因为那肉馅儿不但 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 ⑮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那马蹄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 笔刀削铅笔,很锋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青鬃马形体高大,但瘦骨嶙峋;年齿虽老,但性格刚烈,不愿屈居田地从事犁田耕地工作。 B.青鬃马遭受屈辱后的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和奔驰原野时的神采飞扬、四蹄翻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队长策马奔驰回来时“满面红光”和“惬意”这两个动作描写正印证了前文第⑦段饲养员说的话。 D.第⑭中“辛酸”二字有深意,既指青鬃马得不到应有待遇的辛酸,又指“我”为其遭不幸而辛酸。 【答案】C【分析】“动作描写”错,应是“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5.小说中的生产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参考答案】①固执愚蠢:不懂得灵活变通,只是一味想通过鞭打驯服青鬃马来犁地;(2 分)②粗 暴残忍:不只是自己鞭打青鬃马,还找来七八个鞭手抽打青鬃马至于鬃毛纷飞,鲜血崩流;(2 分) ③孔武有力:从文中“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一翻身跨上马背”和“从马背上跃下” 可看出其有力和动作敏捷。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三个角度:处事,性格,体能;每点 2 分,未结合文本每点计 1 分。 6.文末最后一段第⑮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 【参考答案】①表达人物情感:“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表达了“我” 对烈马青鬃的崇敬和怀念之情;(2 分)②充实人物形象:补叙“我”捡到的马蹄铁,“马蹄铁很薄” 暗示青鬃马热爱自由驰骋的性格;(2 分)③暗示主题:以“锋利”象征青鬃马的精神骨气,彰显为 维护生命尊严,至死不渝的精神;(2 分)④与前文情节照应:“锋利”呼应了前文“青鬃马的性子 很烈”,也解释了青鬃马宁死不屈的原因;(2 分)⑤引读者深思:“至今保留马蹄铁”启示我们懂 得尊重生命,懂得维护生命的尊严。(2 分)【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三点即可;未联系文 本每点计 1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对新能源汽车要保持头脑冷静,行业发展还有很多短板 和瓶颈,如果不慎,行业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②他认为,目前企业把过多的资源放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扩张上,而忽略了技术进步,这将降低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超越更多的是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 而非技术上的超越。 ③业内人士表示,要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而从国家相关部委发布 的文件来看,这个问题也已引起重视。无论是国家发改委新近推出 的《“互联网 ”+“人工智能” 三年实施方案》,还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凡是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内容基本上都把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上。 ④同时,在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调整中也能看出这一趋势。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对于新能源 汽车的补贴将逐步退坡,这已成为确定的趋势。而在补贴逐步退坡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入了新的标准, 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和品质,另一方面,则将扶持政策放在了促进行业技术提升、标准建立 等方面,这些都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摘自 2016 年 5 月《搜狐科技》,有删改) 材料二: ①汽车制造是一个资金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一个制造厂的建设动辄就是上百亿投资,一个全新车型 从研发到最后上市量产所需资金更是天文数字。而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 金投入正是它们所面临的困难之一。资本的助推能够帮助新能源汽车企业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②在资本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资本过热、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的隐忧。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计划新建项目总投资已经达到 4500 亿元,规划 产能已经超过 1000 万辆。 ③有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信息技术、网联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单单将新能源汽车看作一个造 车行业,而是作为未来实现网联化、互联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各路资本都在大力“押宝”新能 源汽车行业,而且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唯一一次能进入汽车领域的机会。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
存在资本过热苗头。(摘自2018年12月6日《中国经济网百家号》,有删改) 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A.陈清泰认为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超越更多的是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 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 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 B.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调整能看出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内容基本上都把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技 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C.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逐步退坡,这种调整主要是惩罚目前企业把过多的资源放在新能源 ③吴起於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 汽车产能扩张上的做法。 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於是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D.在补贴逐步退坡的过程中,政府一方面引进新标准倒逼企业:另一方面将扶持政策放在促进行业 ④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技术提升和标准建立等方面。 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 答案】c【解析】“惩罚”错,曲解文意。从材料一第④段来看,政府杕梼政的整“这些都为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A.汽车制造是一个资金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它们所面临的困难就是在技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A.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B.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资本的助推能够帮助新能源 B.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汽车企业解决这一问题 C.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C.资本的助推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资本过热、盲目投资 D.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产能过剩等问题的隐忧 【答案】B【译文】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 D.各路资本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实现网联化、互联化 军不乘车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奷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的一个重要平台 1l.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A【解析】“就是”错。犯绝对化错误。材料二第①段“而对新能源汽车命业来说。在技术 A.“游仕”外出求官:“游学”出外求学。内中的“游”字都有“不固定”之意 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正是它们所面临的困难之一” B.“卿相”中“卿”是指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相”意为辅助,亦指辅佐的人 9.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短板和瓶颈,请你针对材料中谈到的技术进步方面的间题, C.“谢”为“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意,与“乃令张良留谢”的“谢”字意同 从政府、企业和投资人三个角度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6分) D.“旋踵”中“踵”意为“脚后跟”,“旋踵”意为掉转脚,用来形容时间短促 【答案】①政府方面:引入新标准,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和品质:同时将扶持政策放在技术 【答案】C【解析】“乃令张良留谢”中“谢”字意为“道歉和告辞”:课文中“阿母谢媒人”中的 提升、标准建立等方而。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明确方:(2分)②业方面:应该把过多的资源放在 “谢”字与本文中“谢”字意同。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上,要将史多的资源转移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而不是放在产能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扩张:(2分)③投资人方面:积极把资金投λ到解决氽业技术、创新方面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A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但他为人残忍,杀妻求将,杀谤己者三十余人 同时也需注意避免资本过热问题。(2分) B魏文侯十分看重吴起用兵打仗的才能,没有计较他的贪名好色,一见吴起就任命他为西河太守 二、古代诗文闻读(34分 C.吴起率兵打仗时,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会为生毒疮的士兵吮吸脓液,士兵们因此为其不惜性命 )文盲文阒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D.士兵的母亲痛哭是因为听到吴起为她的士兵儿子吮吸脓疮,儿子一定会为吴起不惜性命而死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答案】B【解析】“一见吴起就任命他为西河太守”错,时态错误。可参照文章第⑤段 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於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存在资本过热苗头。(摘自 2018 年 12 月 6 日《中国经济网•百家号》,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陈清泰认为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超越更多的是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 而非技术上的超越。 B.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调整能看出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内容基本上都把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技 术的提升上这一趋势。 C.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逐步退坡,这种调整主要是惩罚目前企业把过多的资源放在新能源 汽车产能扩张上的做法。 D.在补贴逐步退坡的过程中,政府一方面引进新标准倒逼企业;另一方面将扶持政策放在促进行业 技术提升和标准建立等方面。 【答案】C【解析】“惩罚”错,曲解文意。从材料一第④段来看,政府扶持政策的调整“这些都为 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汽车制造是一个资金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它们所面临的困难就是在技术、 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B.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资本的助推能够帮助新能源 汽车企业解决这一问题。 C.资本的助推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资本过热、盲目投资、 产能过剩等问题的隐忧。 D.各路资本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实现网联化、互联化 的一个重要平台。 【答案】A【解析】“就是”错,犯绝对化错误。材料二第①段“而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在技术、 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正是它们所面临的困难之一 ....” 9.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短板和瓶颈,请你针对材料中谈到的技术进步方面的问题 ........., 从政府、企业和投资人三个角度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6 分) 【答案】①政府方面:引入新标准,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和品质;同时将扶持政策放在技术 提升、标准建立等方面,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明确方向;(2 分)②企业方面:应该把过多的资源放在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上,要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而不是放在产能 扩张上;(2 分)③投资人方面:积极把资金投入到解决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同时也需注意避免资本过热问题。(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於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 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②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 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 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③吴起於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 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於是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④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⑤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之为将 / 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 / 不设席 / 行不骑乘亲裹 / 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B.起之为将 / 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 卧不设席 / 行不骑乘 / 亲裹赢粮 / 与士卒分劳苦 C.起之为将 / 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 不设席 / 行不骑 / 乘亲裹赢粮 / 与士卒分劳苦 D.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 同衣食卧 / 不设席 / 行不骑乘 / 亲裹赢粮 / 与士卒分劳苦 【答案】B【译文】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 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游仕”外出求官;“游学”出外求学。内中的“游”字都有“不固定”之意。 B.“卿相”中“卿”是指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相”意为辅助,亦指辅佐的人。 C.“谢”为“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意,与“乃令张良留谢”的“谢”字意同。 D.“旋踵”中“踵”意为“脚后跟”,“旋踵”意为掉转脚,用来形容时间短促。 【答案】C【解析】“乃令张良留谢”中“谢”字意为“道歉和告辞”;课文中“阿母谢媒人”中的 “谢”字与本文中“谢”字意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但他为人残忍,杀妻求将,杀谤己者三十余人。 B.魏文侯十分看重吴起用兵打仗的才能,没有计较他的贪名好色,一见吴起就任命他为西河太守。 C.吴起率兵打仗时,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会为生毒疮的士兵吮吸脓液,士兵们因此为其不惜性命。 D.士兵的母亲痛哭是因为听到吴起为她的士兵儿子吮吸脓疮,儿子一定会为吴起不惜性命而死战。 【答案】B【解析】“一见吴起就任命他为西河太守”错,时态错误。可参照文章第⑤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望,暮境苍茫,国忆平生故居,赋此一诗,庶亲朋覽之者,得知予此时之情绪也 【译文】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评分标准】“明”“与”“卒”各1分,句意2分。 【注】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此诗作于1945年成都 (2)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译文】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曾子煕不起他并和他 A.诗歌首联运用了叠词,“渺渺”表现钟声的渺远而悠扬:“依依”表现树枝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 断绝了师徒关系。 B.颔联“负气”中的“气”应是“一身傲骨、一腔正气、一生不愿随波逐流之气、一身的浩然之气” 【评分标准】“事”“薄”“绝”各1分,句意2分。 C.颈联“破碎山河迎胜利”,写抗战胜利了,但眼前战乱后的山河破碎景象让诗人感到百废待兴 【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 D.尾联“松门”指庐山牯岭的松门别墅:“松菊”指南昌西山的崝庐。此两处是诗人的平生故居 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 【答案】C【解析】“感到百废待兴”错,从后一句“残余岁月送凄凉”可见诗人较为悲愁低沉,未 已的麦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能显现改变社会状况的积极奤进,所以处应是“心中充淸痛苦”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已的人。然后 【答案】①思归不得归的无奈和伤感:首联“万鴉藏”写群鸦归槃反衬个人不得归的伤感:尾联“且 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腾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认他乡作故乡”表达了诗人不得归去的无奈。(2分)②独凄凉的心情:诗人坚守自我一身正气, 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煕不起他并和他断 却落得“四海无人对夕阳”的孤独凄凉心境。(2分)③对于大好洄山慘遭战火而变得破碎的痛心」 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 见,胜利虽令 晝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目鲁 的伤感:“残余岁月送凄凉”直抒胸臆,表达詩人人到簪年时的凄凉伤感。(2分 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拋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评分说明】总分6分,答对三点即可。必须结合詩句。否则扣』分。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 三)名篇名句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愛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穗苴也超不过他。”干是魏文侯就任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1)李煜《虞美人》中“ 想象国破后故国的栏干台阶 吴起體主将,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马 依旧,但国事已历经沧桑,在这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伤感 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土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土兵 2)《遒遥游》中谈到宋荣子其人能够 不过庄子 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 认为他也只达到了“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罢了 ”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窸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3)“莲”在古人眼中是高洁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 两句表现了莲一不沾染污秽,二不显妖媚的高洁形象。 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 【答案】(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少一“且”字亦可) 二)古代神圆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三,办、(3)千独爱莲之出游面不染,濯造涟面不妖(或“出游混面不染,濯清涟面不”) 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人所作古典诗歌和其序言,完成14-15题 《忆故居》陈寅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序]寒家有先人之敝庐 崝庐,在南昌之西山,门悬先祖所撰联,曰“天恩与松菊,人境蓬 最让丹晨难忘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在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 瀛。”一曰松门别墅,在庐山之特岭,前有巨石,先君题“虎守松门”四大字。今卧病成都,慨然东 大胆提出了专访巴金的计划,经严格审批获得准许,使他_得以上海之行。那是1963年,的 冒着上海春后的又一场大雪,丹晨第一次走进巴金先生的家门。采访巴金两个多小时,他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译文】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 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评分标准】“明”“与”“卒”各 1 分,句意 2 分。 (2)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译文】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 断绝了师徒关系。 【评分标准】“事”“薄”“绝”各 1 分,句意 2 分。 【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 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 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 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 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 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 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 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 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 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 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 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 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 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 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 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人所作古典诗歌和其序言,完成 14~15 题。 《忆故居》陈寅恪 [序] 寒家有先人之敝庐二:一曰崝庐,在南昌之西山,门悬先祖所撰联,曰“天恩与松菊,人境讬蓬 瀛。”一曰松门别墅,在庐山之牯岭,前有巨石,先君题“虎守松门”四大字。今卧病成都,慨然东 望,暮境苍茫,因忆平生故居,赋此一诗,庶亲朋览之者,得知予此时之情绪也。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注】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此诗作于 1945 年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首联运用了叠词,“渺渺”表现钟声的渺远而悠扬;“依依”表现树枝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 B.颔联“负气”中的“气”应是“一身傲骨、一腔正气、一生不愿随波逐流之气、一身的浩然之气”。 C.颈联“破碎山河迎胜利”,写抗战胜利了,但眼前战乱后的山河破碎景象让诗人感到百废待兴。 D.尾联“松门”指庐山牯岭的松门别墅;“松菊”指南昌西山的崝庐。此两处是诗人的平生故居。 【答案】C【解析】“感到百废待兴”错,从后一句“残余岁月送凄凉”可见诗人较为悲愁低沉,未 能显现改变社会状况的积极奋进,所以此处应是“心中充满痛苦”。 15.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思归不得归的无奈和伤感:首联“万鸦藏”写群鸦归巢反衬个人不得归的伤感;尾联“且 认他乡作故乡”表达了诗人不得归去的无奈。(2 分)②孤独凄凉的心情:诗人坚守自我一身正气, 却落得“四海无人对夕阳”的孤独凄凉心境。(2 分)③对于大好河山惨遭战火而变得破碎的痛心: 从“破碎山河迎胜利”句中可见,胜利虽令人喜悦,但山河破碎更让人痛心。(2 分)④个人年已老迈 的伤感:“残余岁月送凄凉”直抒胸臆,表达诗人人到暮年时的凄凉伤感。(2 分) 【评分说明】总分 6 分,答对三点即可。必须结合诗句,否则扣 1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煜《虞美人》中“ , ”想象国破后故国的栏干台阶 依旧,但国事已历经沧桑,在这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伤感。 (2)《逍遥游》中谈到宋荣子其人能够“ , ”,不过庄子 认为他也只达到了“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罢了。 (3)“莲”在古人眼中是高洁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 两句表现了莲一不沾染污秽,二不显妖媚的高洁形象。 【答案】(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少一“且”字亦可)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最让丹晨难忘的是,上世纪 60 年代初,在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在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 大胆提出了专访巴金的计划,经严格审批获得准许,使他 得以上海之行。那是 1963 年, 的 早春二月,冒着上海春后的又一场大雪,丹晨第一次走进巴金先生的家门。采访巴金两个多小时,他
觉得不过瘾 又连着进行了两次访谈。( 【答案】(1)B(2)C(3)A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评分标准】写对一处得1分,写对两处得3分,写对三处得5分。 A天从人愿 还寒中流击楫B.天从人愿春寒料峭再接再厉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句子连贯的问题。只考察了其中一点,句子连贯首先需注意前后陈述主語。(1 C如愿以偿春寒料峭中流击楫D.如愿以偿乍暖还寒再接再厉 处前文主语是“湖面”和“山”,描述的是被雾笼罩的情景,所以选B。(2)处主语是“灯光”,描 【答案】D【解析】(1)如愿以偿: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天从人愿:如愿以偿,好 述的是灯光胧给人的感觉,运用拟人写法;还可看后一句描写“湖里的山的倒影”“一切都是愕忪 似天助其成。形容客观自然条件与主观上要的事恰好相 “天从人愿”不符合前文语境“经严 的”,前后照应,所以选C是恰当的。(3)处无需多说,较为明显。 21.下面是中国公民办理证件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 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注意与后文“一场大雪”照应。(3)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 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再加一把劲。中流击楫:喻立志夼发图强。语出《晋书·祖传 工考答室】领取中请表并填写申蓝[取中请来 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表。若为首次申请,需先照相,再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叫号区索号,然后在等候区等候,到 A.之后,写成《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让海内外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 时提交申请并交费,后领取证件或入,盲次申 会,这是1949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 叫号区索号 过邮政快避接收证件,若是港澳台再篇 B.之后,写成《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这是1949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让海内 候区等候 外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会 签证,可直接提交申请交费获证。(共 C.这是1949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之后,写成《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让海内 89宰) 提交申漓 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会 【评分标准】①内容完整:构成主题 D.这是1949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让海内外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会。之后,写成 各环节没有遗漏:(2分)②条理 《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 楚: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 领取证件 【答案】B【解析】①辨析清楚指示代词“这”的指代内容:②把握“写成”、“少见”“了解和认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 识”几个动词的先后关系。 (2分)③谱言表达:做到遺词准确、简明、概括性强。(2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四、写作(60分) A.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在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大胆提出了专访巴金的计划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B.在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大胆提出了专访巴金的计划 美藉华人、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说:每个人都有青春,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芳华, C.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在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提出了大胆专访巴金的计划 ②罗马哲学家辛尼加说:青春并不是生命中一段时光,它是心灵上的一种状况。 是的!青春不只是年华,而是一种心境:青春不只是岁月,而是无边的憧憬。以上材料对你有何 D.在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提出了大胆专访巴金的计划 【答案】A【解析】①原文划线句开头多了一个“在”字,致使主语残缺。②根据后文“经严格审批 启发?请你依据材料意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获得准许”,可見当时专访巴金很严苛,丹晨在此时提岀 不少于800字。 20.请给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只填序号,不得填文句。(5分) 材料分析】这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嬃求考生依椐材料来立意、枸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 早晨,若是晴天,湖面上是一层淡淡的雾,连同对面的山,(1),而山上的点点灯光朦朦胧 (2)·湖水里山的倒影也是朦朦的,一切都是慢忪的:若是阴天,整个湖面会被浓浓的雾严 文章中心的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首先就要求考生对材料理解和解 严实实的裹住,任你怎么努力都剥离不去的,一切也只在幻想之中了:若是爾天,湖面便花开花落 读,把材料所透霽的观点。从而对或梼认同态度或梼批禪态度,确定自已文章的中心。本题列举 (3),密雨拢湖忧 的两则名言加以名言后的提示语,考生可据此明晰材料意旨:青春应该是奋斗的,是拼搏的:青春应 A自是一番飞花轻似梦B.似乎披上一层薄薄的婚纱C似乎刚刚睡醒 该是有理想的,是有憧憬的
觉得不过瘾, 又连着进行了两次访谈。(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天从人愿 乍暖还寒 中流击楫 B.天从人愿 春寒料峭 再接再厉 C.如愿以偿 春寒料峭 中流击楫 D.如愿以偿 乍暖还寒 再接再厉 【答案】D【解析】(1)如愿以偿: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天从人愿:如愿以偿,好 似天助其成。形容客观自然条件与主观上要做的事恰好相一致。“天从人愿”不符合前文语境“经严 格审批获得准许”。(2)乍暖还寒: 刚有点暖和、又变冷了。形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春寒料 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注意与后文“一场大雪”照应。(3)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 再加一把劲。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语出《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 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之后,写成《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让海内外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 会,这是 1949 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 B.之后,写成《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这是 1949 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让海内 外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会 C.这是 1949 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之后,写成《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让海内 外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会 D.这是 1949 年后少见的对巴金的报道。让海内外读者有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巴金的机会。之后,写成 《巴金访问记》发表在《中国文学》上 【答案】B【解析】①辨析清楚指示代词“这”的指代内容;②把握“写成”、“少见”“了解和认 识”几个动词的先后关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在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大胆提出了专访巴金的计划 B.在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大胆提出了专访巴金的计划 C.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在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提出了大胆专访巴金的计划 D.在他任职《中国文学》期间,策划人物报道选题时,提出了大胆专访巴金的计划 【答案】A【解析】①原文划线句开头多了一个“在”字,致使主语残缺。②根据后文“经严格审批 获得准许”,可见当时专访巴金很严苛,丹晨在此时提出这个计划很大胆,“大胆”应修饰“提出”。 20.请给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只填序号,不得填文句 ..........。(5 分) 早晨,若是晴天,湖面上是一层淡淡的雾,连同对面的山, (1) ,而山上的点点灯光朦朦胧 胧, (2) ,湖水里山的倒影也是朦朦的,一切都是惺忪的;若是阴天,整个湖面会被浓浓的雾严 严实实的裹住,任你怎么努力都剥离不去的,一切也只在幻想之中了;若是雨天,湖面便花开花落, (3) ,密雨拢湖忧。 A.自是一番飞花轻似梦 B.似乎披上一层薄薄的婚纱 C.似乎刚刚睡醒 【答案】(1)B (2)C(3)A 【评分标准】写对一处得 1 分,写对两处得 3 分,写对三处得 5 分。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句子连贯的问题。只考察了其中一点,句子连贯首先需注意前后陈述主语。(1) 处前文主语是“湖面”和“山”,描述的是被雾笼罩的情景,所以选 B。(2)处主语是“灯光”,描 述的是灯光朦胧给人的感觉,运用拟人写法;还可看后一句描写“湖里的山的倒影”“一切都是惺忪 的”,前后照应,所以选 C 是恰当的。(3)处无需多说,较为明显。 21.下面是中国公民办理证件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 连贯,不超过 90 字。(6 分) 【参考答案】领取申请表并填写申请 表。若为首次申请,需先照相,再到 叫号区索号,然后在等候区等候,到 时提交申请并交费,后领取证件或通 过邮政快递接收证件。若是港澳台再 签证,可直接提交申请交费获证。(共 89 字) 【评分标准】①内容完整:构成主题 各环节没有遗漏;(2 分)②条理清 楚: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 (2 分)③语言表达:做到遣词准确、简明、概括性强。(2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美籍华人、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说:每个人都有青春,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芳华。 ②罗马哲学家辛尼加说:青春并不是生命中一段时光,它是心灵上的一种状况。 是的!青春不只是年华,而是一种心境;青春不只是岁月,而是无边的憧憬。以上材料对你有何 启发?请你依据材料意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材料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 文章中心的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首先就要求考生对材料理解和解 读,把握材料所透露的观点,从而对此或持认同态度或持批评态度,确定自己文章的中心。本题列举 的两则名言加以名言后的提示语,考生可据此明晰材料意旨:青春应该是奋斗的,是拼搏的;青春应 该是有理想的,是有憧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