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性的道德与伦理 既然自然把人分为男性和女性,就有性欲和性行为的存在。性欲是人的本能天性,性行 为时性欲的实践转化和具体化。怎样看待性欲和性行为?对他们应不应该加以控制?怎样控 制?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规范。这就是性道德、性道德是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 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性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分三个方面,即性道德活动、性道德意识和性道 德规范。性道德活动是可以用善与恶来评价的性群体活动和性个人行为。性道德意识是性道 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性道德活动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理论。性道德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 下评价和指导人们性行为的准则。而性伦理学是研究性道德的科学,也是性道德的哲学,即 性道德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第一节性道德的历史发展 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性道德要求。 对性道德的历史演变有清楚的认识,才能知道社会主义社会性道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原始社会的性道德 过去认为原始社会人类两性关系从杂乱性交开始,以后经血缘家庭、亚血缘家庭,最后 发展到对偶家庭。现已被大量证据证明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大约2500万年前,类人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于800万~500万年前,人从类人猿中 分化出来。人类近亲血缘的黑猩猩和大猩猩都喜欢群居,在群体中通常以一夫多妻、一夫一 妻、单亲的家庭形式生活。据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珍妮的长期野外考察,在黑猩猩 家庭中,从未发现过母子、兄妹性交现象。人类学家杰格里埃尔在调查中发现雄性黑猩猩成 年后就到其他群体寻找配偶。2001年欧洲26名古生物学家研究的成功认为:“社会约束、 性禁忌和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猿家族里的这些规矩和人类的规矩极其相似。”这些研究成果 表明:人类“大量的社会行为并不是学到的,而是人类及其祖先类人猿基因遗传中的一部分。” 人类特有的文化又作为支持力量使这一基因密码深刻的嵌入人类大脑之中,世代相传。正是 这种基因形成的天性和后天习得文化相互作用,使人类形成之日就存在乱伦禁忌,而且是类 人猿所不可比拟的更高级和强有力的性禁忌。 乱伦禁忌之所以在人类初期形成和延续也和人的心理因素分不开。韦斯特马克的《人类 婚姻史》列举了芬兰、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毛利人等的事例,证明自幼生活在一起的男 女之间,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所有感官刺激都由于习以为常而变得迟钝,转而成为一种和 平的爱抚之情,失去了唤起高度兴奋、激起性欲的那种力量。社会学家约瑟夫在对以色列社 区的调查和观察中,发现儿童3~6岁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排斥经常与其见面的异性日后进行 性行为的天然心理屏障。来自台湾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作为兄妹一起长大的孩子很小就对互 相间发生性关系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厌恶感。有的学者经过对人类史的研究,认为人类初期生 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恶劣、人的寿命很短,父女、母子间年龄相差很大,父母在他们子 女性成熟前就已衰老或去世,所以亲子间乱伦的可能性极小。这些都进一步否定了人类初期 存在杂乱性交阶段的推论。 人类乱伦禁忌也与社会文化有关。人类初期人群规模较小,社会结构也比较简单。为了 获取和不断扩大生存资源,克服生存危机,除了家庭内部进行合作外,在乱伦禁忌基础上的 对外联姻,是进行社会合作的重要通道。通过对外联姻能够建立起较大范围的可以互助的亲 属网络,使族群的生育、生产能力和御敌能力增强。如果没有乱伦禁忌,亲子交配和兄弟姐 妹联姻,就会堵塞与外部合作的通道,从而成为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弱势小群体,不仅难 以扩大生存资源而且在遭遇自然灾害与外来袭击时,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由血缘婚姻导致 的生物性退化,最终自取灭亡。此外,乱伦难免引起家族内的纷争,由于性嫉妒和性争夺, 会导致家庭分裂。正由于乱伦禁忌和它导致的外婚制,保障了人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的社
第三章 性的道德与伦理 既然自然把人分为男性和女性,就有性欲和性行为的存在。性欲是人的本能天性,性行 为时性欲的实践转化和具体化。怎样看待性欲和性行为?对他们应不应该加以控制?怎样控 制?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规范。这就是性道德、性道德是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 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性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分三个方面,即性道德活动、性道德意识和性道 德规范。性道德活动是可以用善与恶来评价的性群体活动和性个人行为。性道德意识是性道 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性道德活动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理论。性道德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 下评价和指导人们性行为的准则。而性伦理学是研究性道德的科学,也是性道德的哲学,即 性道德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第一节 性道德的历史发展 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性道德要求。 对性道德的历史演变有清楚的认识,才能知道社会主义社会性道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原始社会的性道德 过去认为原始社会人类两性关系从杂乱性交开始,以后经血缘家庭、亚血缘家庭,最后 发展到对偶家庭。现已被大量证据证明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大约 2500 万年前,类人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于 800 万~500 万年前,人从类人猿中 分化出来。人类近亲血缘的黑猩猩和大猩猩都喜欢群居,在群体中通常以一夫多妻、一夫一 妻、单亲的家庭形式生活。据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珍妮的长期野外考察,在黑猩猩 家庭中,从未发现过母子、兄妹性交现象。人类学家杰格里埃尔在调查中发现雄性黑猩猩成 年后就到其他群体寻找配偶。2001 年欧洲 26 名古生物学家研究的成功认为:“社会约束、 性禁忌和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猿家族里的这些规矩和人类的规矩极其相似。”这些研究成果 表明:人类“大量的社会行为并不是学到的,而是人类及其祖先类人猿基因遗传中的一部分。” 人类特有的文化又作为支持力量使这一基因密码深刻的嵌入人类大脑之中,世代相传。正是 这种基因形成的天性和后天习得文化相互作用,使人类形成之日就存在乱伦禁忌,而且是类 人猿所不可比拟的更高级和强有力的性禁忌。 乱伦禁忌之所以在人类初期形成和延续也和人的心理因素分不开。韦斯特马克的《人类 婚姻史》列举了芬兰、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毛利人等的事例,证明自幼生活在一起的男 女之间,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所有感官刺激都由于习以为常而变得迟钝,转而成为一种和 平的爱抚之情,失去了唤起高度兴奋、激起性欲的那种力量。社会学家约瑟夫在对以色列社 区的调查和观察中,发现儿童 3~6 岁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排斥经常与其见面的异性日后进行 性行为的天然心理屏障。来自台湾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作为兄妹一起长大的孩子很小就对互 相间发生性关系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厌恶感。有的学者经过对人类史的研究,认为人类初期生 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恶劣、人的寿命很短,父女、母子间年龄相差很大,父母在他们子 女性成熟前就已衰老或去世,所以亲子间乱伦的可能性极小。这些都进一步否定了人类初期 存在杂乱性交阶段的推论。 人类乱伦禁忌也与社会文化有关。人类初期人群规模较小,社会结构也比较简单。为了 获取和不断扩大生存资源,克服生存危机,除了家庭内部进行合作外,在乱伦禁忌基础上的 对外联姻,是进行社会合作的重要通道。通过对外联姻能够建立起较大范围的可以互助的亲 属网络,使族群的生育、生产能力和御敌能力增强。如果没有乱伦禁忌,亲子交配和兄弟姐 妹联姻,就会堵塞与外部合作的通道,从而成为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弱势小群体,不仅难 以扩大生存资源而且在遭遇自然灾害与外来袭击时,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由血缘婚姻导致 的生物性退化,最终自取灭亡。此外,乱伦难免引起家族内的纷争,由于性嫉妒和性争夺, 会导致家庭分裂。正由于乱伦禁忌和它导致的外婚制,保障了人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的社
会合作不断拓展,文化不断传递,体质日益健康,生存空间不断扩大,族群间的联系和互动 日益广泛密切。随着文化的发展,自发形式的性禁忌逐渐被自觉形式的社会价值体系的道德 规范所取代。 不过,乱伦禁忌以及道德规范并非万能。由于人不是脱离肉体的纯理性存在,而是具有 生物性本能及性冲动的人:由于个体间的文化素质、社会环境、居住条件的差异:特别是自 然绘制的人体基因组差异通过生理、心理因素表现为性行为的差异,这是少数人乱伦的一个 重要原因。然而,乱伦毕竞是少数人中发生的畸形社会现象,远不能使整个人类社会形成一 个杂乱性交的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每个性成熟的人在众多的异性伴侣中,自然会有一个乃至几个“中意人”, 与这一个或几个“中意人”的性交关一些,日常的接触也更多一些。于是相对稳定的对偶家 庭发展了。对偶家庭中一男一女在一段时间内的同居关系并不牢固也不严格,任何一分提出 分离,便可终止同居关系,也并不排除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情况。但由于丈夫和妻子之间 能够保持较长时期的同居关系,因而有可能发展夫妻之间的性爱,使得父亲也有可能确认自 己的子女。由于寻求一个“合意”的配偶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两性关系的排他 性也就逐渐萌生。这时期母亲在“家庭”中饲养牲畜、种植庄稼、养育子女、分配食物,所 以地位特殊而崇高,加上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形成了母权制家庭。 原始人的性禁忌除了乱伦禁忌之外,还有月经禁忌、生产禁忌、场景禁忌。场景禁忌就 是除了性交庆典中的集体活动外,都应该离开群体,到隐蔽的地方去性交。原始社会的性禁 忌可以说是性道德的萌芽。表现为性禁忌的原始社会性有四个特征:第一,性道德感念是自 发的、直观的和外在的。它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是作为一种传统习惯遵守着, 所以说是自发的:表现为感情的感觉这种直观形式,所以说是直观的:只作为神灵、传统和 习俗的外在要求和力量,没有自觉认识,所以说是外在的。第二,性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提 供生理上的满足和享受。性行为只是受生物本能驱使,单纯为了个体性欲的发泄和满足,基 本没有审美和交流感情的精神内容。没有认识到性交与怀孕有什么联系。怀孕、生孩子被看 作是女性的本能。第三,在遵守性禁忌的前提下,性是自由的。任何人的性行为都没有排他 性,都不是严格的对偶性交关系。第四,男女共同劳动、共同享用的男女平等社会地位决定 在性关系上的男女平等。女子与哪个男子性交,何时性交,可以听凭本人的意愿。 二、奴隶社会的性道德 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财富积累增多,私有制开始产生。由于生产工 具的改进,猎获物多了,人们就把一时吃不完的野兽豢养起来,从而发展了畜牧业。以后发 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第二次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三 次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出现了商业。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改变和加强了男子在家 庭中的地位。为了使私有财产有明确的继承权,掌握经济大权的男子就废除了母权制,改为 父权制。夫妻的居住形式也由“从妻居”变成“从夫居”。父权制的确立标志着对偶家庭向 一夫一妻家庭的过渡。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手中, 并且是男子手中。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任何人的子女。” 为了保证妻子所生的子女出自父亲,丈夫要求妻子除了本夫以外,不再与任何一个她中意的 男子发生性关系。妇女在家里受到严格监视,有的养恶狗吓唬偷情者,有的用阉人来监视妻 子。妻子稍有越轨,就要遭到严厉惩罚。奴隶社会还运用“贞操带”等手段来束缚和残害妇 女。而男子只要有经济实力,就可以想占有几个女奴就占有几个女奴。奴隶主害怕性生活会 影响奴隶的体力和纪律,便剥夺了所有男奴隶结婚、性交和生育的权利。性交成了奴隶主和 自由民的特权。公元前300年,雅典的51.5万人口中,只有9000人有结婚权。罗马帝国兴 盛时期,奴隶之间性交要被处以死刑。 这时的一夫一妻制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财产为基础的夫妻关系比较稳定,二是男子占
会合作不断拓展,文化不断传递,体质日益健康,生存空间不断扩大,族群间的联系和互动 日益广泛密切。随着文化的发展,自发形式的性禁忌逐渐被自觉形式的社会价值体系的道德 规范所取代。 不过,乱伦禁忌以及道德规范并非万能。由于人不是脱离肉体的纯理性存在,而是具有 生物性本能及性冲动的人;由于个体间的文化素质、社会环境、居住条件的差异;特别是自 然绘制的人体基因组差异通过生理、心理因素表现为性行为的差异,这是少数人乱伦的一个 重要原因。然而,乱伦毕竟是少数人中发生的畸形社会现象,远不能使整个人类社会形成一 个杂乱性交的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每个性成熟的人在众多的异性伴侣中,自然会有一个乃至几个“中意人”, 与这一个或几个“中意人”的性交关一些,日常的接触也更多一些。于是相对稳定的对偶家 庭发展了。对偶家庭中一男一女在一段时间内的同居关系并不牢固也不严格,任何一分提出 分离,便可终止同居关系,也并不排除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情况。但由于丈夫和妻子之间 能够保持较长时期的同居关系,因而有可能发展夫妻之间的性爱,使得父亲也有可能确认自 己的子女。由于寻求一个“合意”的配偶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两性关系的排他 性也就逐渐萌生。这时期母亲在“家庭”中饲养牲畜、种植庄稼、养育子女、分配食物,所 以地位特殊而崇高,加上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形成了母权制家庭。 原始人的性禁忌除了乱伦禁忌之外,还有月经禁忌、生产禁忌、场景禁忌。场景禁忌就 是除了性交庆典中的集体活动外,都应该离开群体,到隐蔽的地方去性交。原始社会的性禁 忌可以说是性道德的萌芽。表现为性禁忌的原始社会性有四个特征:第一,性道德感念是自 发的、直观的和外在的。它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是作为一种传统习惯遵守着, 所以说是自发的;表现为感情的感觉这种直观形式,所以说是直观的;只作为神灵、传统和 习俗的外在要求和力量,没有自觉认识,所以说是外在的。第二,性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提 供生理上的满足和享受。性行为只是受生物本能驱使,单纯为了个体性欲的发泄和满足,基 本没有审美和交流感情的精神内容。没有认识到性交与怀孕有什么联系。怀孕、生孩子被看 作是女性的本能。第三,在遵守性禁忌的前提下,性是自由的。任何人的性行为都没有排他 性,都不是严格的对偶性交关系。第四,男女共同劳动、共同享用的男女平等社会地位决定 在性关系上的男女平等。女子与哪个男子性交,何时性交,可以听凭本人的意愿。 二、奴隶社会的性道德 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财富积累增多,私有制开始产生。由于生产工 具的改进,猎获物多了,人们就把一时吃不完的野兽豢养起来,从而发展了畜牧业。以后发 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第二次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三 次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出现了商业。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改变和加强了男子在家 庭中的地位。为了使私有财产有明确的继承权,掌握经济大权的男子就废除了母权制,改为 父权制。夫妻的居住形式也由“从妻居”变成“从夫居”。父权制的确立标志着对偶家庭向 一夫一妻家庭的过渡。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手中, 并且是男子手中。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任何人的子女。” 为了保证妻子所生的子女出自父亲,丈夫要求妻子除了本夫以外,不再与任何一个她中意的 男子发生性关系。妇女在家里受到严格监视,有的养恶狗吓唬偷情者,有的用阉人来监视妻 子。妻子稍有越轨,就要遭到严厉惩罚。奴隶社会还运用“贞操带”等手段来束缚和残害妇 女。而男子只要有经济实力,就可以想占有几个女奴就占有几个女奴。奴隶主害怕性生活会 影响奴隶的体力和纪律,便剥夺了所有男奴隶结婚、性交和生育的权利。性交成了奴隶主和 自由民的特权。公元前 300 年,雅典的 51.5 万人口中,只有 9000 人有结婚权。罗马帝国兴 盛时期,奴隶之间性交要被处以死刑。 这时的一夫一妻制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财产为基础的夫妻关系比较稳定,二是男子占
统治地位,三是事实上的一夫一妻。这种不平等的一夫一妻制尽管在性道德上是不完善的, 但仍不失为人类性关系的一个进步,因为婚姻比较稳定,开始要求夫妻间保持忠贞守一的性 生活,它标志着人类对自己的性生活提出了严格的限制,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爱情的必要条件。 三、封建社会的性道德 历史发展到封建社会,虽然强调婚姻的稳定性,但是两性关系和婚姻方面的禁规几乎都 是针对女性的,性道德的规定几乎都是以损害女性为前提。 中国封建道德思想宣扬:“男尊女卑,男主女从,长幼有序”、“父子不同席,叔嫂不相 向,男女不杂坐”、“男女授受不亲”等,对男女往来保持着特殊的警惕性,人们处处谨小慎 微,生怕沾上“男女”之嫌。性欲被视为淫念,性是淫秽的、低级的、下流的、罪恶的。遗 精和手淫都被认为是罪恶,要求人们必须抑制性欲。要求女子“三从”,给女子缠脚,让她 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守贞守节。明清两代大量 贞洁牌坊就是妇女悲剧的明证。性交行为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强调夫妻性交是“为后也,非为色也”。男子可以随意休妻,男子纵有大恶,妻子也 不能离异。一旦无子就可以冠冕堂皇的纳妾。一妻多妾实际是一夫多妻。多妻制在更高层次 人物中更大胆顶峰。士大夫三妻六妾是正常现象。皇帝更可以有三宫六院。一方面男子可以 拈花惹草、招蜂惹蝶、放任纵欲而无损名声,另一方面女子则要视贞节胜过生命。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性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束缚提出如下主张:①肯定人类 性欲的正当性。性欲是人的自然本能,是正常生理心理活动,应该得到满足,无需抑制。一 切成熟和健康的人都有满足自己自然欲望和享受人生欢乐的权利。②肯定男女之间的性爱是 一种高尚的感情。主张人身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主张恋爱、婚姻自由,取消封建的包办婚 烟和买卖婚姻。强调婚姻应当以爱情为基础,男女之间的性爱不是需要隐晦的丑事,而是应 当受到歌颂赞美的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但在一夫一妻制的两性关系外,不但男子有较大的性 自由,女子也有较大的性自由。 20世纪中叶,出现“性自由”思潮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 主义国家人口性比例严重失调。②世界范围的青春期发育提前和婚龄推迟,形成庞大性饥渴 人群。③西方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使更多人在两性关系上只顾个人欢乐,不负社会责任。④青 霉素治疗当时主要性病一梅毒、淋病,取得明显疗效,出现了有效的激素类避孕药,开始 广泛应用乳胶避孕套,消除和减少了婚前婚外性交引起的怀孕和性病的顾虑。⑤生产力发展 和消费资料推动了追求性享乐和纵欲的潮流。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性自由发展到顶峰。性自由宣扬:寻求享受的欲望是人 性的自由,性欲要求不应受压制和束缚,而应随时给予满足。性行为是个人私事,只要双方 自愿就可以发生两性关系。只要不涉及生育,就不会成为社会问题,社会无权干涉。性自由 使西方社会家庭解体,近半数的男女不结婚,性关系随便,使少女怀孕,少年母亲、单亲家 庭和非婚生子女大量增加,造成青少年吸毒和暴力犯罪激增,性病、艾滋病猖獗,性道德素 质沦丧,社会风气恶化。 面对性自由泛滥造成的社会后果,在美国,一些反对性自由的民间组织从20世纪80 年代后期就在一些中学试行有指导的性教育。有指导的性教育以人格教育为基础,按照学生 年龄适时适度安排性教育内容,把性和爱作为必须受道德约束的责任和终身的承诺来对待, 明确告诉学生婚前性行为有害身体健康,指导学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告诉学生避孕套和避 孕药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险。这种教育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民间要求进行性纯洁教育 的声势日渐壮大,直至出现20万青少年在白宫前草坪宣誓格守性纯洁的大规模活动。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民间声势浩大地提倡性纯洁,反对性自由的活动直接影响着美国 联邦政府的决策。截止2004年上半年,已有2.5万名20岁以下的青少年加入。风行半个世
统治地位,三是事实上的一夫一妻。这种不平等的一夫一妻制尽管在性道德上是不完善的, 但仍不失为人类性关系的一个进步,因为婚姻比较稳定,开始要求夫妻间保持忠贞守一的性 生活,它标志着人类对自已的性生活提出了严格的限制,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爱情的必要条件。 三、封建社会的性道德 历史发展到封建社会,虽然强调婚姻的稳定性,但是两性关系和婚姻方面的禁规几乎都 是针对女性的,性道德的规定几乎都是以损害女性为前提。 中国封建道德思想宣扬:“男尊女卑,男主女从,长幼有序”、“父子不同席,叔嫂不相 向,男女不杂坐”、“男女授受不亲”等,对男女往来保持着特殊的警惕性,人们处处谨小慎 微,生怕沾上“男女”之嫌。性欲被视为淫念,性是淫秽的、低级的、下流的、罪恶的。遗 精和手淫都被认为是罪恶,要求人们必须抑制性欲。要求女子“三从”,给女子缠脚,让她 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守贞守节。明清两代大量 贞洁牌坊就是妇女悲剧的明证。性交行为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强调夫妻性交是“为后也,非为色也”。男子可以随意休妻,男子纵有大恶,妻子也 不能离异。一旦无子就可以冠冕堂皇的纳妾。一妻多妾实际是一夫多妻。多妻制在更高层次 人物中更大胆顶峰。士大夫三妻六妾是正常现象。皇帝更可以有三宫六院。一方面男子可以 拈花惹草、招蜂惹蝶、放任纵欲而无损名声,另一方面女子则要视贞节胜过生命。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性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束缚提出如下主张:①肯定人类 性欲的正当性。性欲是人的自然本能,是正常生理心理活动,应该得到满足,无需抑制。一 切成熟和健康的人都有满足自己自然欲望和享受人生欢乐的权利。②肯定男女之间的性爱是 一种高尚的感情。主张人身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主张恋爱、婚姻自由,取消封建的包办婚 姻和买卖婚姻。强调婚姻应当以爱情为基础,男女之间的性爱不是需要隐晦的丑事,而是应 当受到歌颂赞美的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但在一夫一妻制的两性关系外,不但男子有较大的性 自由,女子也有较大的性自由。 20 世纪中叶,出现“性自由”思潮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 主义国家人口性比例严重失调。②世界范围的青春期发育提前和婚龄推迟,形成庞大性饥渴 人群。③西方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使更多人在两性关系上只顾个人欢乐,不负社会责任。④青 霉素治疗当时主要性病——梅毒、淋病,取得明显疗效,出现了有效的激素类避孕药,开始 广泛应用乳胶避孕套,消除和减少了婚前婚外性交引起的怀孕和性病的顾虑。⑤生产力发展 和消费资料推动了追求性享乐和纵欲的潮流。 到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性自由发展到顶峰。性自由宣扬:寻求享受的欲望是人 性的自由,性欲要求不应受压制和束缚,而应随时给予满足。性行为是个人私事,只要双方 自愿就可以发生两性关系。只要不涉及生育,就不会成为社会问题,社会无权干涉。性自由 使西方社会家庭解体,近半数的男女不结婚,性关系随便,使少女怀孕,少年母亲、单亲家 庭和非婚生子女大量增加,造成青少年吸毒和暴力犯罪激增,性病、艾滋病猖獗,性道德素 质沦丧,社会风气恶化。 面对性自由泛滥造成的社会后果,在美国,一些反对性自由的民间组织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就在一些中学试行有指导的性教育。有指导的性教育以人格教育为基础,按照学生 年龄适时适度安排性教育内容,把性和爱作为必须受道德约束的责任和终身的承诺来对待, 明确告诉学生婚前性行为有害身体健康,指导学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告诉学生避孕套和避 孕药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险。这种教育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民间要求进行性纯洁教育 的声势日渐壮大,直至出现 20 万青少年在白宫前草坪宣誓恪守性纯洁的大规模活动。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民间声势浩大地提倡性纯洁,反对性自由的活动直接影响着美国 联邦政府的决策。截止 2004 年上半年,已有 2.5 万名 20 岁以下的青少年加入。风行半个世
纪的“性自由”己经开始敛迹,这是历史否定性自由的必然历程。当然,性自由生活方式不 可能说变就变,美国坚持性自由主张的人正在不遗余力的攻击禁欲教育,并希望禁欲教育只 是一阵风。要使性自由浪潮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性道德 人类社会越发展,性关系的规范越完备,性道德的含义更加丰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形成的以男尊女卑、婚姻不自由、一夫多妻以及漠视妇女利益为特征的 旧制度的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废除封建婚烟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和以后的两次重要修订,对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 的合法权益以及计划生育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随着妇女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女性依附 男性、自卑自贱的心理大大减少,妇女顶起了半边天。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性道德观念主要 有: 1、婚姻是以男女双方爱情为基础的自愿结合。结婚双方必须符合《婚姻法》的条件,亲自 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才确立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如感情确实 己经破裂,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条件,可以离婚。离婚由婚姻登记机关发给离婚证, 或由法院判决判决书,才有法律效力。 2、性交行为只发生在夫妻之间,婚前要贞,婚后要忠。一切婚外的性交行为都是不合法的, 不道德的。反对卖淫、嫖娼、性暴力、性侵犯等非法活动。 3、夫妻双方都必须对性行为的后果负责。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抚养教育子女,互相 抚养,赡养父母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责任。 4、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完全平等的。夫妻性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平 等、尊重、自愿、无伤、相爱、私密、体谅。 5、家庭要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6、遗精、性梦、性幻想、手淫都是不同的性行为方式,都是符合性道德的正常性宣泄方式。 社会主义性道德是迄今为止最文明、最健康、最科学的性道德,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所必需的。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道德 中国社会主义性道德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一性道德规范:三个性道德范畴一爱情 观、贞操观、生育观:三种性道德关系一婚前性关系、夫妻性关系、婚外性关系:一个外 部条件一性道德环境。 一、我国社会主义性道德的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就是性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时期它是社会对人们性行为的基本要 求。这种要求有三个基本点: 1、性行为必须以合法婚姻为基础 因为性行为必然导致社会后果,所以必须把性行为限制在合法婚姻的范围内。只有这种 关系产生的性行为才是合法的,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才合乎道德。一切非婚性行为都是不 合法的、不道德的,应该反对的。 2、性行为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性行为是男女之间精神和肉体结合的统一,不仅是生理上的满足,更是精神生活的满足。 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性行为才能达到精神和肉体的和谐统一,才是高尚的、道德的。 3、性行为双方必须对性行为的后果负责 已婚男女双方都有自己的性权力,同时也都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一定的责任。主要有 三个方面的责任:一是向对方负责:二是性行为要对社会负责,要符合社会规范,有益于社 会风气:三是对性行为结果负责,包括对对方的健康和下一代负责
纪的“性自由”已经开始敛迹,这是历史否定性自由的必然历程。当然,性自由生活方式不 可能说变就变,美国坚持性自由主张的人正在不遗余力的攻击禁欲教育,并希望禁欲教育只 是一阵风。要使性自由浪潮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性道德 人类社会越发展,性关系的规范越完备,性道德的含义更加丰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形成的以男尊女卑、婚姻不自由、一夫多妻以及漠视妇女利益为特征的 旧制度的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颁布的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和以后的两次重要修订,对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 的合法权益以及计划生育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随着妇女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女性依附 男性、自卑自贱的心理大大减少,妇女顶起了半边天。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性道德观念主要 有: 1、婚姻是以男女双方爱情为基础的自愿结合。结婚双方必须符合《婚姻法》的条件,亲自 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才确立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如感情确实 已经破裂,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条件,可以离婚。离婚由婚姻登记机关发给离婚证, 或由法院判决判决书,才有法律效力。 2、性交行为只发生在夫妻之间,婚前要贞,婚后要忠。一切婚外的性交行为都是不合法的, 不道德的。反对卖淫、嫖娼、性暴力、性侵犯等非法活动。 3、夫妻双方都必须对性行为的后果负责。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抚养教育子女,互相 抚养,赡养父母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责任。 4、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完全平等的。夫妻性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平 等、尊重、自愿、无伤、相爱、私密、体谅。 5、家庭要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6、遗精、性梦、性幻想、手淫都是不同的性行为方式,都是符合性道德的正常性宣泄方式。 社会主义性道德是迄今为止最文明、最健康、最科学的性道德,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所必需的。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道德 中国社会主义性道德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性道德规范;三个性道德范畴——爱情 观、贞操观、生育观;三种性道德关系——婚前性关系、夫妻性关系、婚外性关系;一个外 部条件——性道德环境。 一、我国社会主义性道德的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就是性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时期它是社会对人们性行为的基本要 求。这种要求有三个基本点: 1、性行为必须以合法婚姻为基础 因为性行为必然导致社会后果,所以必须把性行为限制在合法婚姻的范围内。只有这种 关系产生的性行为才是合法的,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才合乎道德。一切非婚性行为都是不 合法的、不道德的,应该反对的。 2、性行为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性行为是男女之间精神和肉体结合的统一,不仅是生理上的满足,更是精神生活的满足。 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性行为才能达到精神和肉体的和谐统一,才是高尚的、道德的。 3、性行为双方必须对性行为的后果负责 已婚男女双方都有自己的性权力,同时也都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一定的责任。主要有 三个方面的责任:一是向对方负责;二是性行为要对社会负责,要符合社会规范,有益于社 会风气;三是对性行为结果负责,包括对对方的健康和下一代负责
二、三个性道德范畴 1、爱情观 爱情是男女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爱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感情。性的吸引是爱情产生 的自然前提。但是爱情和性欲又有质的区别,爱情是人的一种社会感情,单纯的性欲只是动 物的本能。现代的爱情和古代的爱情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是现代爱情以互爱为前提,妇女处 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爱情不一定征得妇女的同意。二是现代爱情常常达到强烈和持 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都是难于接受的不幸。 对待爱情的程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树立正 确的爱情观:①事业高于爱情。人生的事业是最崇高最重要的。没有事业的爱情是空虚的。 事业和爱情并不矛盾,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②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从恋爱到结婚 组成家庭的过程中,要通过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互相了解,任何强迫、威胁、欺骗的手段都 是不道德的。③坚贞专一。这是爱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则。恋爱双方要互相忠诚、互相信守, 不可见异思迁。④负责和自重。恋爱过程中,应该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达互相爱慕的感 情,理智的驾驭自己的行为。恋爱期间,双方都应该保持贞操,自尊自重,同时尊重对方。 2、贞操观 指男女双方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节操。这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历史性产物,也是对男女 双方共同要求的一种美德。现代贞操观不反对配偶死后再娶或再嫁,不认为这是对以前爱情 的不忠,恰恰相反,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贞操观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婚姻的缔结必须 以爱情为基础,确认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征。确认婚后 自觉维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婚姻便是贞洁和合乎道德的。如果缺乏爱情基础,仅仅是基于 金钱、地位、美貌而结合,则是不贞洁的、缺乏生命力的。②贞操是双方对等的,并应经得 起时间的考验。现代贞操观结束了古代对女性的片面约束,成为对男女双方的共同要求,彼 此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两性关系,珍惜和保持各自的贞洁,提倡两性关系的严肃性和对爱 情的忠贞不二。 3、生育观 指对于人类生殖和养育问题的观念。当代中国生育观要求把生育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 来,把生育意愿同对社会、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具体包括:①从对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树 立“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念,要求生育者以社会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生育动机,避免把生育单 纯作为实现个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生育道德的行为规范。计划生 育和优生优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发展同物 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③坚持晚婚晚育是中国当代生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医学研究表明, 年轻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岁之间。如果过早结婚生育,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 同时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三、三种性道德关系 性道德关系是性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包括婚前性关系、夫妻性关系和婚外性关系。 1、婚前性关系 婚前性关系指未婚男女的性关系。双方可能都未婚,也可能一方已婚。无论是否以结婚 为目的,婚前性行为都是有害的,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 恋爱是婚前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恋爱者虽然只是两人,但恋爱绝不仅仅是个人的 事情,它涉及他人和社会,因此存在社会责任。恋爱的道德要求是: (1)注重双方的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在选择情侣时需要考虑到性格、爱好、经济收入 等,但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是爱情纯洁、持久的重要基础。 (2)尊重对方情感,平等履行义务。恋爱关系的建立必须出于双方共同意愿,双方处于完 全平等状态,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和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同样,任何一方也不能违心
二、三个性道德范畴 1、爱情观 爱情是男女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爱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感情。性的吸引是爱情产生 的自然前提。但是爱情和性欲又有质的区别,爱情是人的一种社会感情,单纯的性欲只是动 物的本能。现代的爱情和古代的爱情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是现代爱情以互爱为前提,妇女处 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爱情不一定征得妇女的同意。二是现代爱情常常达到强烈和持 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都是难于接受的不幸。 对待爱情的程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树立正 确的爱情观:①事业高于爱情。人生的事业是最崇高最重要的。没有事业的爱情是空虚的。 事业和爱情并不矛盾,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②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从恋爱到结婚 组成家庭的过程中,要通过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互相了解,任何强迫、威胁、欺骗的手段都 是不道德的。③坚贞专一。这是爱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则。恋爱双方要互相忠诚、互相信守, 不可见异思迁。④负责和自重。恋爱过程中,应该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达互相爱慕的感 情,理智的驾驭自己的行为。恋爱期间,双方都应该保持贞操,自尊自重,同时尊重对方。 2、贞操观 指男女双方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节操。这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历史性产物,也是对男女 双方共同要求的一种美德。现代贞操观不反对配偶死后再娶或再嫁,不认为这是对以前爱情 的不忠,恰恰相反,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贞操观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婚姻的缔结必须 以爱情为基础,确认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征。确认婚后 自觉维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婚姻便是贞洁和合乎道德的。如果缺乏爱情基础,仅仅是基于 金钱、地位、美貌而结合,则是不贞洁的、缺乏生命力的。②贞操是双方对等的,并应经得 起时间的考验。现代贞操观结束了古代对女性的片面约束,成为对男女双方的共同要求,彼 此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两性关系,珍惜和保持各自的贞洁,提倡两性关系的严肃性和对爱 情的忠贞不二。 3、生育观 指对于人类生殖和养育问题的观念。当代中国生育观要求把生育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 来,把生育意愿同对社会、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具体包括:①从对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树 立“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念,要求生育者以社会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生育动机,避免把生育单 纯作为实现个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生育道德的行为规范。计划生 育和优生优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发展同物 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③坚持晚婚晚育是中国当代生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医学研究表明, 年轻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 23~25 岁之间。如果过早结婚生育,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 同时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三、三种性道德关系 性道德关系是性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包括婚前性关系、夫妻性关系和婚外性关系。 1、婚前性关系 婚前性关系指未婚男女的性关系。双方可能都未婚,也可能一方已婚。无论是否以结婚 为目的,婚前性行为都是有害的,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 恋爱是婚前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恋爱者虽然只是两人,但恋爱绝不仅仅是个人的 事情,它涉及他人和社会,因此存在社会责任。恋爱的道德要求是: (1)注重双方的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在选择情侣时需要考虑到性格、爱好、经济收入 等,但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是爱情纯洁、持久的重要基础。 (2)尊重对方情感,平等履行义务。恋爱关系的建立必须出于双方共同意愿,双方处于完 全平等状态,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和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同样,任何一方也不能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