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贝类的养殖 15—6 三、养成 ◼ (一)养成方式 主要有蓄水(池塘)式或埕田(不蓄水)式两种方式。 1.埕田养殖 埕田选择在中潮区及低潮区上部。在选好的埕地周围筑小堤,并插上 标志,埕内可分为宽约3米的畦子,畦间以排水沟相隔。 2.蓄水养殖 多设于高潮区,面积为数亩至数十亩。取就近的泥砂围堤,堤岸堆迭 呈梯形,堤面宽0.5米,堤高约1.5米。在堤岸内侧离堤0.5米处,设有宽 0.3米的绕堤平台(踏步)。此外,还有深0.5米的环堤边缘沟,沟底与池 外有涵管相通。池内的海水平时是由堤和岸交角的缺口(用石块砌成的, 与平台同高)进出。池内的埕面由岸边向排水管亏侧略作倾斜,并与普通 埕用类似地划分成若干畦。蓄水的深度保持与平台同高或略低。 以上两种形式的养成,在播苗前,均需进行翻土、耙平等整埕工序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6 三、养成 ◼ (一)养成方式 主要有蓄水(池塘)式或埕田(不蓄水)式两种方式。 1.埕田养殖 埕田选择在中潮区及低潮区上部。在选好的埕地周围筑小堤,并插上 标志,埕内可分为宽约3米的畦子,畦间以排水沟相隔。 2.蓄水养殖 多设于高潮区,面积为数亩至数十亩。取就近的泥砂围堤,堤岸堆迭 呈梯形,堤面宽0.5米,堤高约1.5米。在堤岸内侧离堤0.5米处,设有宽 0.3米的绕堤平台(踏步)。此外,还有深0.5米的环堤边缘沟,沟底与池 外有涵管相通。池内的海水平时是由堤和岸交角的缺口(用石块砌成的, 与平台同高)进出。池内的埕面由岸边向排水管亏侧略作倾斜,并与普通 埕用类似地划分成若干畦。蓄水的深度保持与平台同高或略低。 以上两种形式的养成,在播苗前,均需进行翻土、耙平等整埕工序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7 ◼ (二)放养 ◼ 在3、4月份采收的青蛤,随机进行放养。退潮时在埕内排水沟 上随走随播,用手把蛤苗均匀地撒播在埕内,每亩的放养量约500 千克(600粒/千克)。在青蛤苗种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把泥蚶与青 蛤混养在一起。 (三)养成管理 除害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对侵食青蛤的敌害生物,平时要 加强捕捉。章鱼昼伏夜出,可用灯光诱捕。对凸壳肌蛤和浒苔可 在它们繁殖前,经常用耙子耙动埕面,以减少其附着蔓生。要经 常巡埕,修补堤岸,平整埕面,疏通水沟,做好养成管理工作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7 ◼ (二)放养 ◼ 在3、4月份采收的青蛤,随机进行放养。退潮时在埕内排水沟 上随走随播,用手把蛤苗均匀地撒播在埕内,每亩的放养量约500 千克(600粒/千克)。在青蛤苗种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把泥蚶与青 蛤混养在一起。 (三)养成管理 除害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对侵食青蛤的敌害生物,平时要 加强捕捉。章鱼昼伏夜出,可用灯光诱捕。对凸壳肌蛤和浒苔可 在它们繁殖前,经常用耙子耙动埕面,以减少其附着蔓生。要经 常巡埕,修补堤岸,平整埕面,疏通水沟,做好养成管理工作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8 四、收获 ◼ 青蛤3,4月放养后,经半年的生长,至8,9月份壳长达2.5厘米 以上,即可收获;或取大留小,边收边补救的方式陆续收获到年 底。收获时可用小铁耙或徒手挖取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8 四、收获 ◼ 青蛤3,4月放养后,经半年的生长,至8,9月份壳长达2.5厘米 以上,即可收获;或取大留小,边收边补救的方式陆续收获到年 底。收获时可用小铁耙或徒手挖取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9 第二节 西施舌的养殖 ◼ 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个体大、 肉质细嫩、味道甘美的海产双壳类。其足大如舌,白里透红,故美其名 为西施舌。 一、西施舌生物学 (一)形态 西施舌壳脆薄,呈圆三角形。壳表光洁,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顶部 为淡紫色。壳内面淡紫色或白色。内韧带极发达。 (二)生态习性 西施舌为太平洋西部广布种,印度半岛、中国、日本沿海均有分布。 在我国尤以福建闽江口一带产量为多。生活在低潮区至水深7米处的细砂 或砂泥底质,营埋栖生活,埋栖深度成体达7—10厘米。索饵和呼吸时升 到表层,后端朝上伸出水管,退潮时潜居砂中,滩面上留下一个“8”字 形的进出水孔痕迹。 西施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生长适温为8℃一30℃,最适温度为 20℃一24℃。适宜生长盐度为17—29,最适盐度为20.16—20.57,但在 短时间的淡水影响下不至于死亡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9 第二节 西施舌的养殖 ◼ 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个体大、 肉质细嫩、味道甘美的海产双壳类。其足大如舌,白里透红,故美其名 为西施舌。 一、西施舌生物学 (一)形态 西施舌壳脆薄,呈圆三角形。壳表光洁,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顶部 为淡紫色。壳内面淡紫色或白色。内韧带极发达。 (二)生态习性 西施舌为太平洋西部广布种,印度半岛、中国、日本沿海均有分布。 在我国尤以福建闽江口一带产量为多。生活在低潮区至水深7米处的细砂 或砂泥底质,营埋栖生活,埋栖深度成体达7—10厘米。索饵和呼吸时升 到表层,后端朝上伸出水管,退潮时潜居砂中,滩面上留下一个“8”字 形的进出水孔痕迹。 西施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生长适温为8℃一30℃,最适温度为 20℃一24℃。适宜生长盐度为17—29,最适盐度为20.16—20.57,但在 短时间的淡水影响下不至于死亡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10 ◼ (三)繁殖与生长 一般在春夏间进行繁殖,福建在4—7月,山东为6—9月。生物 学最小型为46.5毫米,性腺成熟时,雌雄生殖腺颜色均为乳白色; 排卵量较大,壳长9厘米的个体一次可排放400—500万粒卵,成熟 卵直经约为68微米,外包一层厚约15微米的胶质膜。西施舌生长 较快,从受精卵发育到1厘米的幼贝约需两个月。在自然海区生长 的个体,1周年体长可达4—6厘米,平均体重20克左右;2周年的 体长可达8—9厘米,体重为110克左右;3周年的体长可达10—11 厘米.,体重为140—150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4厘米,重达450 克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10 ◼ (三)繁殖与生长 一般在春夏间进行繁殖,福建在4—7月,山东为6—9月。生物 学最小型为46.5毫米,性腺成熟时,雌雄生殖腺颜色均为乳白色; 排卵量较大,壳长9厘米的个体一次可排放400—500万粒卵,成熟 卵直经约为68微米,外包一层厚约15微米的胶质膜。西施舌生长 较快,从受精卵发育到1厘米的幼贝约需两个月。在自然海区生长 的个体,1周年体长可达4—6厘米,平均体重20克左右;2周年的 体长可达8—9厘米,体重为110克左右;3周年的体长可达10—11 厘米.,体重为140—150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4厘米,重达45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