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贝类的养殖 15—1 第一节 青蛤的养殖 ◼ 一、青蛤的生物学 (一)形态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呗壳近圆形,壳面极凸出, 宽度较大。壳顶突出,尖端弯向前方,无小月面,盾面狭长。韧 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生长纹明显,无放射肋。壳面淡黄色或 棕红色,生活标本常为黑色。贝壳内面边缘具整齐的小齿稀而大。 左右两壳各具主齿3枚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1 第一节 青蛤的养殖 ◼ 一、青蛤的生物学 (一)形态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呗壳近圆形,壳面极凸出, 宽度较大。壳顶突出,尖端弯向前方,无小月面,盾面狭长。韧 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生长纹明显,无放射肋。壳面淡黄色或 棕红色,生活标本常为黑色。贝壳内面边缘具整齐的小齿稀而大。 左右两壳各具主齿3枚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2 (二)生态 ◼ 青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日本本州以南和朝鲜沿海。生活于近海 砂泥或泥砂质的潮间带,以高潮区的中、下部为多。青蛤营埋栖生活。 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季节及底质有关:肉眼可见的幼苗仅埋栖在表层 0.5厘米以内,2—3龄的;可达6—8厘米,大的个体甚至深达15厘米。炎 夏或卢冬则栖息较深。含砂量较大的底质,埋栖较浅。青蛤的水管较长, 伸展时是体长的2—3倍。退潮后,滩面上只有一个椭圆形小孔。青蛤为 滤食性贝类,其食料以硅藻为主,主要有圆筛藻、直链藻、曲舟藻和三 角藻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有机碎屑。 青蛤对水温、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在表层水温平均为0℃—30℃的我国 沿海均有分布,最适水温为22℃—30℃,适宜的海水比重为1.013— 1.024。壳长0.1—0.5厘米青蛤幼苗在干均气温为14℃时,离水24小时, 开始死亡;50小时死亡率达70%。气温25℃时,壳长1.5厘米的蛤苗能耐 干达两天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2 (二)生态 ◼ 青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日本本州以南和朝鲜沿海。生活于近海 砂泥或泥砂质的潮间带,以高潮区的中、下部为多。青蛤营埋栖生活。 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季节及底质有关:肉眼可见的幼苗仅埋栖在表层 0.5厘米以内,2—3龄的;可达6—8厘米,大的个体甚至深达15厘米。炎 夏或卢冬则栖息较深。含砂量较大的底质,埋栖较浅。青蛤的水管较长, 伸展时是体长的2—3倍。退潮后,滩面上只有一个椭圆形小孔。青蛤为 滤食性贝类,其食料以硅藻为主,主要有圆筛藻、直链藻、曲舟藻和三 角藻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有机碎屑。 青蛤对水温、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在表层水温平均为0℃—30℃的我国 沿海均有分布,最适水温为22℃—30℃,适宜的海水比重为1.013— 1.024。壳长0.1—0.5厘米青蛤幼苗在干均气温为14℃时,离水24小时, 开始死亡;50小时死亡率达70%。气温25℃时,壳长1.5厘米的蛤苗能耐 干达两天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3 (三)繁殖习性 ◼ 青蛤为雌雄异体,1龄成熟。性成熟时,雌性性腺为粉红色,雄 性为淡黄色。繁殖期因地而异,江苏为6—9月上、中旬,以7—8 月为盛期(水温25℃—28℃);福建南部地区,繁殖季节从9月中旬 开始延续至11月初,而以“秋分”至“寒露”为盛期。繁殖方式 为卵生型,壳长3.5—4.0厘米的亲贝,一次成熟怀卵量4一7万粒。 在水温26.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个小时可发育到D形幼虫。受 精后约11天便可附着变态成稚贝。 (四)生长 青蛤的生长与年龄、水温、饵料等密切相关,表现了典型的生 长季节性。在福建南部,主要生长期为4—9月,而5—7月生长最 快。已采集到的最大的青蛤壳长为5.85厘米,体重达73.2克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3 (三)繁殖习性 ◼ 青蛤为雌雄异体,1龄成熟。性成熟时,雌性性腺为粉红色,雄 性为淡黄色。繁殖期因地而异,江苏为6—9月上、中旬,以7—8 月为盛期(水温25℃—28℃);福建南部地区,繁殖季节从9月中旬 开始延续至11月初,而以“秋分”至“寒露”为盛期。繁殖方式 为卵生型,壳长3.5—4.0厘米的亲贝,一次成熟怀卵量4一7万粒。 在水温26.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个小时可发育到D形幼虫。受 精后约11天便可附着变态成稚贝。 (四)生长 青蛤的生长与年龄、水温、饵料等密切相关,表现了典型的生 长季节性。在福建南部,主要生长期为4—9月,而5—7月生长最 快。已采集到的最大的青蛤壳长为5.85厘米,体重达73.2克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4 二、苗种生产 ◼ (一)半人工采苗 1.采苗场的选择与整理 青蛤的采苗场一般选择在亲贝资源丰富,风浪较平静,潮流畅通,地 势平坦,有淡水注入的内湾高、中潮区。底质以表层为软泥,底层为泥 砂混合的埕地较为理想。海水比重要求在1.015—1.020之间。 将埕面翻松,捡去石块和贝壳等,驱除敌害生物,再把埋面耙松整平。 附苗埕地应挖沟分洼,以便于管理和防止埕地积水,并在埕地四周插上 标志。 2.蛤苗的种类 青蛤苗因发生季节不同,可分为“秋分”、“寒露”、“霜降”等三 批主要的苗种。其中以“寒露”的产量为最多,附苗量可达 208个/米2, 苗种亦健壮,是养殖生产上的主要对象。 3.采苗 青蛤苗附着后经半年时间的生长,壳长达1.5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和 移植。采收季节一般在3—4月份。采收方法多用徒手挖捡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4 二、苗种生产 ◼ (一)半人工采苗 1.采苗场的选择与整理 青蛤的采苗场一般选择在亲贝资源丰富,风浪较平静,潮流畅通,地 势平坦,有淡水注入的内湾高、中潮区。底质以表层为软泥,底层为泥 砂混合的埕地较为理想。海水比重要求在1.015—1.020之间。 将埕面翻松,捡去石块和贝壳等,驱除敌害生物,再把埋面耙松整平。 附苗埕地应挖沟分洼,以便于管理和防止埕地积水,并在埕地四周插上 标志。 2.蛤苗的种类 青蛤苗因发生季节不同,可分为“秋分”、“寒露”、“霜降”等三 批主要的苗种。其中以“寒露”的产量为最多,附苗量可达 208个/米2, 苗种亦健壮,是养殖生产上的主要对象。 3.采苗 青蛤苗附着后经半年时间的生长,壳长达1.5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和 移植。采收季节一般在3—4月份。采收方法多用徒手挖捡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5 (二)土池人工育苗 ◼ 选择新鲜、完整、3厘米以上的青蛤作亲贝,每亩土池约需亲贝 150千克。在性腺充分成熟的情况下,将亲贝阴干厂夜后,均匀地 撒播在土池进水闸门附近,经过温差变化和流水刺激,可使亲贝 排放精卵。也可通过变温、流水刺激和性细胞诱导等综合诱导法, 达到精卵排放的目的。亲贝诱导排放、受精、孵化、幼虫和稚贝 培养均在一个池内进行。育苗中前期只能进水,后期才能换水。 土池水深要适中(一般1米左右),底质以泥砂质为佳,海水比重保 持在1.010—1.025之间,pH在8.0左右。施肥要适量,一般施 1×10-6—2×10-6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正常 情况下,亲贝入池到肉眼见苗约需30天左右。 也可利用人工育苗培育的幼虫或眼点幼虫选滤入土池中附着变态
其它贝类的养殖 15—5 (二)土池人工育苗 ◼ 选择新鲜、完整、3厘米以上的青蛤作亲贝,每亩土池约需亲贝 150千克。在性腺充分成熟的情况下,将亲贝阴干厂夜后,均匀地 撒播在土池进水闸门附近,经过温差变化和流水刺激,可使亲贝 排放精卵。也可通过变温、流水刺激和性细胞诱导等综合诱导法, 达到精卵排放的目的。亲贝诱导排放、受精、孵化、幼虫和稚贝 培养均在一个池内进行。育苗中前期只能进水,后期才能换水。 土池水深要适中(一般1米左右),底质以泥砂质为佳,海水比重保 持在1.010—1.025之间,pH在8.0左右。施肥要适量,一般施 1×10-6—2×10-6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正常 情况下,亲贝入池到肉眼见苗约需30天左右。 也可利用人工育苗培育的幼虫或眼点幼虫选滤入土池中附着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