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的养殖 9—1 贻贝的养殖 贻贝属瓣鳃纲、翼形亚纲、 贻贝目、贻贝科的贝类,养殖的主 要种类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 壳贻贝。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 鲜品,可蒸、煮食之,也可剥壳 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 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 历来将其煮熟后加工成干品—— 淡菜。淡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并 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紫贻贝是出 口品种,销往欧洲以及我国香港、 澳门地区
贻贝的养殖 9—1 贻贝的养殖 贻贝属瓣鳃纲、翼形亚纲、 贻贝目、贻贝科的贝类,养殖的主 要种类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 壳贻贝。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 鲜品,可蒸、煮食之,也可剥壳 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 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 历来将其煮熟后加工成干品—— 淡菜。淡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并 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紫贻贝是出 口品种,销往欧洲以及我国香港、 澳门地区
贻贝的养殖 9—2 第一节 贻贝的生物学 一、主要种类的形态 (1)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壳呈楔形,前端尖细, 壳顶靠近壳的最前端。壳长不及壳高的两倍。壳腹缘直,背缘 成弧形,后缘圆而高。壳皮发达,壳表黑褐色或紫褐色,生长 纹细而明显。 (2)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innaeus):贝壳较大,长度约 为高度的两倍,壳顶喙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腹缘直或略弯。 壳顶前端具有隆起肋。壳表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 (3)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贝壳大,长为高的 两倍,为宽的三倍左右。壳呈楔形,壳质厚。壳顶位于壳的最 前端,稍向腹面弯曲,常磨损呈白色。贝壳表面由壳顶向后腹 部分极凸,形成隆起面。左右两壳的腹面部分突出形成一个棱 状面。壳皮后,黑褐色,边缘向内卷曲成一镶边。壳内面紫褐 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
贻贝的养殖 9—2 第一节 贻贝的生物学 一、主要种类的形态 (1)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壳呈楔形,前端尖细, 壳顶靠近壳的最前端。壳长不及壳高的两倍。壳腹缘直,背缘 成弧形,后缘圆而高。壳皮发达,壳表黑褐色或紫褐色,生长 纹细而明显。 (2)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innaeus):贝壳较大,长度约 为高度的两倍,壳顶喙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腹缘直或略弯。 壳顶前端具有隆起肋。壳表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 (3)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贝壳大,长为高的 两倍,为宽的三倍左右。壳呈楔形,壳质厚。壳顶位于壳的最 前端,稍向腹面弯曲,常磨损呈白色。贝壳表面由壳顶向后腹 部分极凸,形成隆起面。左右两壳的腹面部分突出形成一个棱 状面。壳皮后,黑褐色,边缘向内卷曲成一镶边。壳内面紫褐 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
贻贝的养殖 9—3 二、贻贝的生态 (一)分布 贻贝系冷水种,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黄、渤海,南移后也可适应 东、南海的部分海区。垂直分布自低潮线下至水深2米处。 翡翠贻贝是暖水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 垂直分布于低潮线下1.5—8米的水层。 厚壳贻贝水平分布于日本北海道、朝鲜济州岛及我国的黄海、 渤海、东海和台湾等海域。垂直分布自低潮线下至水深 20米 处。居的习性。稚贝一般附着在丝状物或丝状藻体上,幼贝和 成贝多附在较硬的固体表面,如低潮线以下的岩礁或石砾等。 这种生活方式为半人工采苗和筏式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
贻贝的养殖 9—3 二、贻贝的生态 (一)分布 贻贝系冷水种,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黄、渤海,南移后也可适应 东、南海的部分海区。垂直分布自低潮线下至水深2米处。 翡翠贻贝是暖水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 垂直分布于低潮线下1.5—8米的水层。 厚壳贻贝水平分布于日本北海道、朝鲜济州岛及我国的黄海、 渤海、东海和台湾等海域。垂直分布自低潮线下至水深 20米 处。居的习性。稚贝一般附着在丝状物或丝状藻体上,幼贝和 成贝多附在较硬的固体表面,如低潮线以下的岩礁或石砾等。 这种生活方式为半人工采苗和筏式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
贻贝的养殖 9—4 (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水温:贻贝的生存温度一2℃~28℃,生长适温5℃一 23℃,最 适10℃一20℃。 (2)盐度:贻贝系广盐种,生长适盐范围为18—32。 (3)抗污力:抗污力强。在油浸污物较多的地方可较好地生长,在溶氧 低于40毫克/升,氨氮高于400毫克/升的环境中也可短期生活。 (4)耐干力:在夏天可干露l一2天,冬天3~4天;13 ℃ ~15 ℃时, 可阴干60小时。所以,苗种干运时,只要保持足够的湿度,一般可确保100 %的运输成活率。 (5)抗风力:贻贝足丝发达,具较强的韧性,因而抗风力较强。 贻贝上述的生态特点是适于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优良特性。 (四)摄食方式与饵料组成 贻贝属滤食性贝类,其摄取食物的大小为0.3—30微米。饵料种类包括: 单胞藻、原生动物、双壳类面盘幼虫、微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贻贝的养殖 9—4 (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水温:贻贝的生存温度一2℃~28℃,生长适温5℃一 23℃,最 适10℃一20℃。 (2)盐度:贻贝系广盐种,生长适盐范围为18—32。 (3)抗污力:抗污力强。在油浸污物较多的地方可较好地生长,在溶氧 低于40毫克/升,氨氮高于400毫克/升的环境中也可短期生活。 (4)耐干力:在夏天可干露l一2天,冬天3~4天;13 ℃ ~15 ℃时, 可阴干60小时。所以,苗种干运时,只要保持足够的湿度,一般可确保100 %的运输成活率。 (5)抗风力:贻贝足丝发达,具较强的韧性,因而抗风力较强。 贻贝上述的生态特点是适于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优良特性。 (四)摄食方式与饵料组成 贻贝属滤食性贝类,其摄取食物的大小为0.3—30微米。饵料种类包括: 单胞藻、原生动物、双壳类面盘幼虫、微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贻贝的养殖 9—5 三、贻贝的繁殖 (一)繁殖季节 贻贝繁殖的最适水温12℃一14℃。当水温高于22℃一 23℃ 时,性腺停止发育。厚壳贻贝的产卵温度与贻贝基本相同。翡 翠贻贝繁殖适温25℃一29℃,最适25℃一28℃。贻贝的繁殖期 一般可持续2~3个月。贻贝在辽宁的繁殖季节为5—6月份,山 东则为4—5月份和9—10月份两个繁殖季节;南移至福建后, 繁殖季节为4月中旬一6月上旬和生物秋10月下旬~11月上旬。 翡翠贻贝在福建和广东的繁殖季节为5—6月和10~11月。 (二)性别 贻贝和翡翠贻贝多为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在非繁殖 季节,雌雄外观并无第二性征;但在繁殖季节,雄性性腺多呈 乳白色,雌性则为橙黄色或桔红色
贻贝的养殖 9—5 三、贻贝的繁殖 (一)繁殖季节 贻贝繁殖的最适水温12℃一14℃。当水温高于22℃一 23℃ 时,性腺停止发育。厚壳贻贝的产卵温度与贻贝基本相同。翡 翠贻贝繁殖适温25℃一29℃,最适25℃一28℃。贻贝的繁殖期 一般可持续2~3个月。贻贝在辽宁的繁殖季节为5—6月份,山 东则为4—5月份和9—10月份两个繁殖季节;南移至福建后, 繁殖季节为4月中旬一6月上旬和生物秋10月下旬~11月上旬。 翡翠贻贝在福建和广东的繁殖季节为5—6月和10~11月。 (二)性别 贻贝和翡翠贻贝多为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在非繁殖 季节,雌雄外观并无第二性征;但在繁殖季节,雄性性腺多呈 乳白色,雌性则为橙黄色或桔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