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校模拟试题—江西南昌一中第二次月考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e)拾 迷惘(wang)歇憩(qi) 开天辟(bi) 地 B.甄(zhen)别思付(chn) 蠕(1u)动 恪(ke)尽 职守 C.濡(ru)染 熨(y)帖 肴馔( zhuan)铩(sha) 羽而归 D.进(ben)发 麻痹(bi) 犄(j1)角 光风霁(qi) 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恢谐蓬松寥若晨星盛名之下,其实难付 B.震惊神洲唇枪舌剑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C.座谈抱歉杀身成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发轫华诞色利内荏螳螂捕蝉,黄鹊在后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了什么理由,我要有这么大的范围和规模,好多平方英里的没有人迹的森林, 遭人类 而为我所私有了呢? ②要通过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进干部工作的 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实现好中选优提供科学的制度和 ③作为民生之本,尽管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 就业上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 络正在全力铺就 ④如果雨下得太久,就会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但它对高地的草还是 有好处的,它 对高地的草很好,对 是很好的了。 A.遗弃保证扶植即使/也 B.丢弃保证扶持既然/也
高考名校模拟试题——江西南昌一中第二次月考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摭(zhé)拾 迷惘(wǎng) 歇憩(qì) 开天辟(bì) 地 B.甄(zhēn)别 思忖(chǔn) 蠕(lú)动 恪(kè)尽 职守 C.濡(rú)染 熨(yù)帖 肴馔(zhuàn) 铩(shā) 羽而归 D.迸(bèn)发 麻痹(bì) 犄(jī)角 光风霁(qī) 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恢谐 蓬松 寥若晨星 盛名之下,其实难付 B.震惊 神洲 唇枪舌剑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C.座谈 抱歉 杀身成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发轫 华诞 色利内荏 螳螂捕蝉,黄鹊在后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为了什么理由,我要有这么大的范围和规模,好多平方英里的没有人迹的森林, 遭人类 而为我所私有了呢? ②要通过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进干部工作的 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实现好中选优提供科学的制度和 。 ③作为民生之本,尽管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 在 就业上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 络正在全力铺就。 ④如果雨下得太久,就会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但它对高地的草还是 有好处的,它 对高地的草很好,对 我 是很好的了。 A.遗弃 保证扶植即使/也 B.丢弃保证扶持既然/也
C.丢弃保障扶植即使/也 D.遗弃保障扶持既然/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 自愧无能,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B.这位开诚布公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 革职,遣戍伊犁 C.中央有关部门派出的调研组调研题目非常丰富,从社会分配到福利制度,从 民间组织到劳资关系……可谓包罗万象。 D.六中全会表明,我们的党将积极努力、从容不迫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 问题,努力在实践中显出执政党遇繁若一、举足轻重的非凡能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细瘦的胳膊,紧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 里的树根、石头,磕绊着我的犁头和我成倍的体力 B.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 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C.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 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不更美得多?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 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 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 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 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 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 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 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 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 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
C.丢弃 保障扶植即使/也 D.遗弃保障扶持既然/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 自愧无能,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B.这位开诚布公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 革职,遣戍伊犁。 C.中央有关部门派出的调研组调研题目非常丰富,从社会分配到福利制度,从 民间组织到劳资关系……可谓包罗万象。 D.六中全会表明,我们的党将积极努力、从容不迫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 问题,努力在实践中显出执政党遇繁若一、举足轻重的非凡能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细瘦的胳膊,紧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 里的树根、石头,磕绊着我的犁头和我成倍的体力。 B.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 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C.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 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不更美得多?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 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 21 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 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 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为先 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 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 80 年代,中 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 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 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 90 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 “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 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
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 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 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 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 仁义礼智 信的宪政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 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 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 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一一“新儒 家”陈明和蒋庆倡导的“政治儒学”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 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 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 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 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 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 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 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因 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 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 走了出来。 6.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 是( A.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 B.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 表征。 C.进入21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 中也时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 7.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 的一项是(
所称的“儒教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 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 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 21 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 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宪政主义”——“仁义礼智 信的宪政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 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 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 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新儒 家”陈明和蒋庆倡导的“政治儒学”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 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 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 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刘军宁则对“五 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 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 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 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因 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 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 走了出来。 6.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 是 ( ) A.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 20 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 B.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 表征。 C.进入 21 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 中也时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 7.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 的一项是( )
A.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 程本身 B.提倡文化“复古”,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C.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大有人在,其观点的多样化、繁复性甚至并 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 D.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 断获得新的内容。 8.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 传统”的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 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 学的思想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 制定中,成为了“政治儒学”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 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 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 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 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 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 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箅③。有以 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 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A.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 程本身。 B.提倡文化“复古”,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C.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大有人在,其观点的多样化、繁复性甚至并 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 D.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 断获得新的内容。 8.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 传统”的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 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的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 学的思想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 制定中,成为了“政治儒学”。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任 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 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 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 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 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 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 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 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 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 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 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 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 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 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 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盖太祖 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十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 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 ③商箅: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久其官而责其成 责:要求。 B.趣作,无复 趣:通“促“,急,赶快。 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 易:轻视 D.外则交州、高丽王请 吏向化向化:接受教化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小其名而崇其势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计 B.取姚内斌于俘虏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 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 安,以动则胜 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 场,规免商笄 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 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 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 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 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 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 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盖太祖 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 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 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其官而责其成 责:要求。 B.趣作,无复 言 趣:通“促“,急,赶快。 C.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 易:轻视。 D.外则交州、高丽王请 吏向化 向化:接受教化。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小其名而崇其势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计 B.取姚内斌于俘虏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 )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 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 安,以动则胜 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 场,规免商筭 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