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 、语言基础(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tiao)瞥见(pie) 溘(ke)死 揠(ya)苗助长 B消弭(m)愀(qao)然 腓(fei)骨 蓊蓊郁郁(weng) C.敛裾(j) 掇(du6)取 赍(j)钱 椽( chuan)破屋 D酾(shi)酒便(bian)言 衣襟(jn) 妖童媛(yuan)女 2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落寞 芰荷 踟躅 没精打彩 B账单 舳舻 磐石 游目骋怀 C迁徙 葱笼 幽辟 流殇曲水 D嘻戏 狼籍 躁动 沧海一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抑或是那种一线如流,曲折宛转,优美地飘忽着 着的烟霞,可以裁做月 里嫦娥的披肩? (2)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 的则 (3)但闻得那满池的荷叶荷花,微风吹来 清香, 浓烈的馨香 是以更觉神往。 A.变换淋漓尽致 不是 却是 幻淋漓尽致 不是 C.变幻隐晦曲折 不仅是 而且是 D.变换隐晦曲折 不仅是 而且是 4.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对应日益增长的在日华文教育事业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横滨山 手中华学园决定重建新校舍。该校法人表示他将鼎力相助,捐出五亿日元 B.最后,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曹操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天前往游览观看的中 外游客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C彼此的性格、情趣相差很大,所谓方枘圆凿,实在难以生活在一起。 D.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深深地震撼了作家高建群,于是,他将那一幕幕诉诸于笔端,写成 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散文一—《西地平线上》。 B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命题,没有一两首 传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C.二十世纪以来,毛笔逐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如今,在中国,开设毛笔课的学校越 来越少,而且,毛笔书法远不如日本普及。 D.本着可读性强,便于学生接受为原则,《下一代》杂志首家推出《学习“三个代表”,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刊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B.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 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那么人呢? C.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 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D.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 如水。”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西省南昌二中 2011-2012 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 一、语言基础(27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tiáo) 瞥.见 (piě) 溘.(kè)死 揠.(yà)苗助长 B.消弭.(mí) 愀.(qiǎo)然 腓.(fēi)骨 蓊.蓊郁郁(wěnɡ) C.敛裾.(jū) 掇.(duō)取 赍.(jī)钱 一椽.(chuán)破屋 D.酾.(shī)酒 便. (biàn)言 衣襟.(jīn) 妖童媛.(yuàn)女 2.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落寞 芰荷 踟躅 没精打彩 B.账单 舳舻 磐石 游目骋怀 C.迁徙 葱笼 幽辟 流殇曲水 D.嘻戏 狼籍 躁动 沧海一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抑或是那种一线如流,曲折宛转,优美地飘忽着__________着的烟霞,可以裁做月 里嫦娥的披肩? (2)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 的则________。 (3)但闻得那满池的荷叶荷花,微风吹来,__________清香,__________浓烈的馨香, 是以更觉神往。 A.变换 淋漓尽致 不是 却是 B.变幻 淋漓尽致 不是 却是 C.变幻 隐晦曲折 不仅是 而且是 D.变换 隐晦曲折 不仅是 而且是 4.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对应日益增长的在日华文教育事业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横滨山 手中华学园决定重建新校舍。该校法人表示他将鼎力相助,捐出五亿日元。 B.最后,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曹操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天前往游览观看的中 外游客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C 彼此的性格、情趣相差很大,所谓方枘圆凿,实在难以生活在一起。 D.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深深地震撼了作家高建群,于是,他将那一幕幕诉诸于笔端,写成 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散文——《西地平线上》。 B.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命题,没有一两首 传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C.二十世纪以来,毛笔逐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如今,在中国,开设毛笔课的学校越 来越少,而且,毛笔书法远不如日本普及。 D.本着可读性强,便于学生接受为原则,《下一代》杂志首家推出《学习“三个代表”,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刊。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B.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 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那么人呢? C.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 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D.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 如水。”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 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 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三苏〃和唐代的 韩愈、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 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8.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③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④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D.①②④③ 9.下列关于名著《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鸣凤、悒郁的梅、贤慧的瑞珏等三位女性形象, 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 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人们的迫害。 B.《家》中的“鸣凤之死”是一部把美丽无情毁灭的凄惨悲剧。鸣凤对爱情坚贞不渝, 当得知自己将要被作为礼物送到冯家后,暗暗下了殉情而死的决心,她相信“‘死’字便是 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纵身跳进了湖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C.《家》中的觉民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而没有反抗意识:觉新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 专制制度;梅喜欢觉民,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 D.《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 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全书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内心世界 的描写非常细膩深入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 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 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 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 往活动进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 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 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虛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 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 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 识日益脱窝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 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面貌,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 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 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 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 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三苏”和唐代的 韩愈、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其词开豪放 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8.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③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④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9.下列关于名著《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鸣凤、悒郁的梅、贤慧的瑞珏等三位女性形象, 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 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人们的迫害。 B.《家》中的“鸣凤之死”是一部把美丽无情毁灭的凄惨悲剧。鸣凤对爱情坚贞不渝, 当得知自己将要被作为礼物送到冯家后,暗暗下了殉情而死的决心,她相信“‘死’字便是 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纵身跳进了湖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C.《家》中的觉民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而没有反抗意识;觉新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 专制制度;梅喜欢觉民,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 D.《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 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全书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内心世界 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9 分)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 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 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 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 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 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 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 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 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 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 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面貌,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 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 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
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 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 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 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人同和家庭纽 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 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 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认同感受, 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受,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10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 可以在另一个空间 11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 12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空间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间的 限制 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 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它持消极态度 D.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多种方式和力量,只要找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方式和力量,人 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阅读下列文段,回谷问题(1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虛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裊,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通“凭”,乘)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纵一苇之所如(往)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14.下面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 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 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 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人同和家庭纽 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 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 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认同感受, 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受,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10 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 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 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 可以在另一个空间。 11 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 12 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空间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间的 限制。 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 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它持消极态度。 D.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多种方式和力量,只要找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方式和力量,人 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2 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通“凭”,乘)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纵一苇之所如.(往)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14.下面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D.托遗响于悲风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信,确实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正 B多谢后世人 谢,告诉怨灵修之浩荡 浩荡,心胸宽广 C.留待作遗施 遗,赠送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全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词复,工作 16.下列用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八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B.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C.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D.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谷问题(16分)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 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 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y夫(轿夫)云通灌县,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 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 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 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 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_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 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袭:合,相同 B.穷愁奔走,犹能择胜 胜:优美的地方 C.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委:原因 D.严公不死,浣溪可老 老:安度晚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D.托遗响于悲风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信, 确实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正 B.多谢.后世人 谢,告诉 怨灵修之浩荡.. 浩荡,心胸宽广 C.留待作遗.施 遗,赠送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全 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词复,工作 16.下列用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B.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C.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D.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 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败/客皆惭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6 分)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 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 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 yú 夫(轿夫)云通灌县,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 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 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 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 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 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袭:合,相同 B.穷愁奔走,犹能择胜 胜:优美的地方 C.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委:原因 D.严公不死,浣溪可老 老:安度晚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石刻像一,附以本传 ②乘彼境垣,以望复关 B.①然必至草堂 ②苏子愀然 C.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 D.①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简洁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了浣花溪清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 B.作者借杜甫与浣花溪的关系,感慨朋友对身处患难中的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C.作者叙写杜甫的身世和襟怀,旨在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打击和迫害 D.篇末嘲讽那些官宦之人游览之时忙于应酬奉承,表达了作者的鄙夷之情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3分) 译文 (2)出城欲雨,顷之霁。(4分) 译文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干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2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6分) 六、22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长路漫浩浩。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池鱼思故渊 (5)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七、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4分) 荷塘清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 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鉴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2)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
A.①石刻像一,附以.本传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然.必至草堂 ②苏子愀然. C.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 D.①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简洁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了浣花溪清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 B.作者借杜甫与浣花溪的关系,感慨朋友对身处患难中的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C.作者叙写杜甫的身世和襟怀,旨在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打击和迫害。 D.篇末嘲讽那些官宦之人游览之时忙于应酬奉承,表达了作者的鄙夷之情。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 溪周之,非桥不通(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城欲雨,顷之霁。(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2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6 分) 六、22 古诗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 (3) ,长路漫浩浩。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5)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七、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 题。(14 分) 荷塘清韵 季羡林 ⑴楼前有清塘数亩。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 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⑵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