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九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201212 命题:周静菁审题:徐治芳 第卷(选择题,共36分) (15,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桀骜(ao)隽永(jun)裨益(p)不落言筌(quan) B、逋慢(bu)蕴藉(jie 央浼(mian)决起而飞(jue) C、端倪(ni)讥诮qiao)尺牍(dui) 模棱两可(ng) D、潦水(6o)遄飞( chuan)岑寂(cen)叨陪鲤对(tao)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谍血宣泄笑靥纷至踏来 B、针贬逡巡慰藉沧海桑田 C、精萃詈骂遒劲根深蒂固 D、湮没殷红皈依长歌当哭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 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他们的“五种典范”,成为他们建筑的方式。 B.诗人们一遇见“木叶”的时候,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通过“木叶” 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 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铨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C.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蚂蚱、蜈蚣玩,见黄狗正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 发似的乱跑,就问它骂它:“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D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 我们已有确定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 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 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去年,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 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入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 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 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 督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囤地炒地等违法现象,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已交会对接。此次飞船上加入的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或将使未来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摆脱“尿不湿
南昌十九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2.12. 命题:周静菁 审题:徐治芳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桀骜.(ào) 隽.永(juàn) 裨.益(pì) 不落言筌.(quán) B、逋.慢(bū) 蕴藉.(jiè) 央浼.(miǎn) 决.起而飞(jué) C、端倪.(ní) 讥诮.qiào ) 尺牍.(dú) 模棱.两可 (líng) D、潦.水(lǎo) 遄.飞(chuán) 岑.寂(cén) 叨.陪鲤对(tāo)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谍血 宣泄 笑靥 纷至踏来 B、针贬 逡巡 慰藉 沧海桑田 C、精萃 詈骂 遒劲 根深蒂固 D、湮没 殷红 皈依 长歌当哭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 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他们的“五种典范”,成为他们建筑的方式。 B.诗人们一遇见“木叶”的时候,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通过“木叶” 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 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铨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C.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蚂蚱、蜈蚣玩,见黄狗正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 发似的乱跑,就问它骂它:“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D 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 我们已有确定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 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 ....,有的甚至 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去年,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 他的举止特立独行 ....,有些入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 500 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 物中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 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 督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囤地炒地等违法现象,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 B.“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已交会对接。此次飞船上加入的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或将使未来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摆脱“尿不湿
C.神鹰突击队搭乘两架隐形版神鹰直升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隐秘穿越阿富汘与巴基斯 坦边界,成功躲过巴基斯坦防空体系 D.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20%25%,10年内我 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6.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因觉民抱怨他的读书声而赌气走出房门,无意中听到婢女婉儿和鸣凤的谈话, 说冯老太爷要在大房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做姨太太,她们都表示不愿意。(《家》 B.宝钗派老妈子送东西给黛玉,口中嚷着“宝玉和黛玉是天生的一对”,这让黛玉辗转反 侧以致做噩梦,梦见自己被父亲许配给别人,向宝玉求救,宝玉向她剖心而死。(《红楼梦》) C.曹操回军攻冀州,采纳许攸之计,引漳河水灌之,结果城中水深数尺,守军又弹尽 粮绝,军士饿死殆尽。曹操夺取冀州城后,许攸居功自傲,曹操下令杀了许攸。(《三国演 义 D.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当别人将他和老师比 较时,他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别人是无法超越的,并说孔子如有邦家之封,则可以 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这些都表现了子贡对孔子十分敬 重和崇拜,认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论语》)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 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 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 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 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 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 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 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 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 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髙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 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 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 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 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 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 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 (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 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 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
C.神鹰突击队搭乘两架隐形版神鹰直升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隐秘穿越阿富汗与巴基斯 坦边界,成功躲过巴基斯坦防空体系。 D.据专家预测,未来 10 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 20%~25%,10 年内我 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6.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因觉民抱怨他的读书声而赌气走出房门,无意中听到婢女婉儿和鸣凤的谈话, 说冯老太爷要在大房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做姨太太,她们都表示不愿意。(《家》) B.宝钗派老妈子送东西给黛玉,口中嚷着“宝玉和黛玉是天生的一对”,这让黛玉辗转反 侧以致做噩梦,梦见自己被父亲许配给别人,向宝玉求救,宝玉向她剖心而死。(《红楼梦》) C.曹操回军攻冀州,采纳许攸之计,引漳河水灌之,结果城中水深数尺,守军又弹尽 粮绝,军士饿死殆尽。曹操夺取冀州城后,许攸居功自傲,曹操下令杀了许攸。(《三国演 义》) D.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当别人将他和老师比 较时,他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别人是无法超越的,并说孔子如有邦家之封,则可以 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这些都表现了子贡对孔子十分敬 重和崇拜,认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论语》)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 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 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 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 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 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 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 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 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 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 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 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 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 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 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 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 (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 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 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
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 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 《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 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 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 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 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1.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啸”先秦时代即己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 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 士的生活圈。 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 有一定的音乐性。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 流荦卓不群的气质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 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 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 去来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 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 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 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 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 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 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 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 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 《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 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 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 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 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1.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啸”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 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 士的生活圈。 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 有一定的音乐性。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 流荦卓不群的气质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 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 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 去来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 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 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 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 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 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 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 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 过多积金帛,厚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 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眀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 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 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 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皆与之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二 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 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 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 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 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特意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方法 C.惟稍夺其权稍: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但能读《论语》。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B.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C.岂得以喜怒专之。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D.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 12.《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⑥ D.③3⑤⑥ 第二卷(主观题,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 过多积金帛,厚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 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 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 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 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皆与之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 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 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 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 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 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①宋乾德二年(964 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 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特意 B. 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方法 C. 惟稍夺其权 稍:渐渐地,慢慢地 D. 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但.能读《论语》。 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B.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C.岂得以.喜怒专之。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D.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 12.《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第二卷(主观题,114 分) 四.(28 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4分) (2)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4分)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4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默写(五句任选四句)(8分)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 《阁夜》) (2)农人告余以春及 或命巾车, 。(《归 去来兮辞》) (3) ,听臣微志,…… ,死当结草。(《陈情表》) (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5)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 王阁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题。 漫步银锭桥刘宏伟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4 分) (2)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4 分)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4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4 分) (2)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5.默写(五句任选四句)(8 分)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 《阁夜》) (2)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命巾车,____________________。(《归 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5)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滕 王阁序》)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6~19 题。 漫步银锭桥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