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 2011-201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倾轧/轧账里弄/卖弄模板/模样疏浚/怙恶不悛 B.刨冰/刨除纤尘/纤细毗邻/庇护楔子/锲而不含 C.押解/解元殷红/殷勤埠头/阜盛哮喘/命途多舛 D.宿雨/星宿绯红/菲薄漫溯/朔风数九/数见不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合龙震撼雕梁画栋张皇失措 安详诟骂兵慌马乱没精打彩 C.文身雾蔼 如继往云销雨霁 D.装璜防范以德报怨陨身不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侧目。 夏日的东湖,风光旖旎,水光潋滟,岸柳阴阴,秀色可餐。 C.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 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D.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 答疑解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信赖关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 了严重干扰。 B.201年10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召见泰国、老挝、缅甸驻华大使,就载有我 船员的货船在湄公河遇袭、导致多名中国船员身亡事件提出紧急交涉。 C.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 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D.“神马都是浮云”、“鸭梨”、“给力等网络词语在2010年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 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南昌二中 2011—2012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倾轧./轧.账 里弄./卖弄. 模.板/模.样 疏浚./怙恶不悛. B.刨.冰/刨.除 纤.尘/纤.细 毗.邻/庇.护 楔.子/锲.而不含 C.押解./解.元 殷.红/殷.勤 埠.头/阜.盛 哮喘./命途多舛. D.宿.雨/星宿. 绯.红/菲.薄 漫溯./朔.风 数.九/数.见不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合龙 震撼 雕梁画栋 张皇失措 B.安详 诟骂 兵慌马乱 没精打彩 C.文身 雾蔼 一如继往 云销雨霁 D.装璜 防范 以德报怨 陨身不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侧目..。 B.夏日的东湖,风光旖旎,水光潋滟,岸柳阴阴,秀色可餐 ....。 C.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 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 D.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 答疑解惑的作用,长此以往 ....,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信赖关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 了严重干扰。 B.2011 年 10 月 13 日,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召见泰国、老挝、缅甸驻华大使,就载有我 船员的货船在湄公河遇袭、导致多名中国船员身亡事件提出紧急交涉。 C.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 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D.“神马都是浮云”、“鸭梨”、“给力”等网络词语在 2010 年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 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它的形体逐渐演变:从商代到秦代,依 次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从汉代到现代,依次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 B.电视剧《幸福来敲门》掀起的“幸福"冲击波余波未了,《幸福 生活在招手》、《谁比谁幸福》、《80媳妇50妈》等“幸福剧″又将依次登台亮相,幸福二 字俨然成了2011年电视剧热词 C.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 储存物件的地剪,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 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 D.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疾病?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一个镇上,有人通过学驴叫的方式企图引出丢失的驴来,因此受到其他镇的人嘲 笑,从此结下仇怨。这一天,双方正要为此械斗,桑丘学驴叫,招来一顿狠打,堂吉 诃德为了救助桑丘,也和他们打了起来。(《堂吉诃德》) B.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 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觉民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 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 反抗”。(《家》)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 女儿英莲被拐走。又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 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进京赶考。(《红楼梦》) D.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除了 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 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 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民居文化哲学思考 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的展示。正 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历史, 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硏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 度进行深层的考察。” 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 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 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 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A.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它的形体逐渐演变:从商代到秦代,依 次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从汉代到现代,依次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 B.电视剧《幸福来敲门》掀起的“幸福”冲击波余波未了,《幸福 生活在招手》、《谁比谁幸福》、《80 媳妇 50 妈》等“幸福剧”又将依次登台亮相,幸福二 字俨然成了 2011 年电视剧热词。 C.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 储存 物件的地剪,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 住过 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 D.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疾病? 6.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一个镇上,有人通过学驴叫的方式企图引出丢失的驴来,因此受到其他镇的人嘲 笑,从此结下仇怨。这一天,双方正要为此械斗,桑丘学驴叫,招来一顿狠打,堂·吉 诃德为了救助桑丘,也和他们打了起来。(《堂·吉诃德》) B.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 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觉民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 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 反抗”。(《家》)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 女儿英莲被拐走。又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 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进京赶考。(《红楼梦》) D.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除了 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 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 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中国民居文化哲学思考 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的展示。正 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历史, 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 度进行深层的考察。” 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 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 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 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虛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 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地、人三才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息。中国古人就是在 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 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 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成为居住。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 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 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 代文化的是—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 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中国古代的哲学 家们正是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东方色 彩的中国传统民居形态。品察中国古代多种民族并存、干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共 同的特征,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这种景况彐 今依然存留在中华境内的大江南北。 中国传统民居在解决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关系问题上一贯遵循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和谐 的营造晢理,自始至终显示了难能可贵的生态智慧。尽管这种生态智慧不是以今天所谓的技 术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呈现的,而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这种直觉 意会的思维方式反倒比技术理性思维更容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队而更容易体 验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看来人来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 并且必须在自然给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生命的深化。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并且“天地与我齐一,万物与我并生”,从而达到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的 境地。中国古代的这种生态智慧若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以促进其直觉思维发展为现代的
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虚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 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地、人”三才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息。中国古人就是在 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 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 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成为居住。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 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 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 代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 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中国古代的哲学 家们正是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东方色 彩的中国传统民居形态。品察中国古代多种民族并存、千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共 同的特征,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这种景况至 今依然存留在中华境内的大江南北。 中国传统民居在解决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关系问题上一贯遵循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和谐 的营造哲理,自始至终显示了难能可贵的生态智慧。尽管这种生态智慧不是以今天所谓的技 术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呈现的,而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这种直觉 意会的思维方式反倒比技术理性思维更容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容易体 验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看来,人来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 并且必须在自然给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生命的深化。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并且“天地与我齐一,万物与我并生”,从而达到“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的 境地。中国古代的这种生态智慧若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以促进其直觉思维发展为现代的
系统思维,可望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 (有删节) 7.下列对中国传统民居营造理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陋就简,顺乎天道 B.尊重自然,天人合 C.以人为本,实用舒适 D.因地制宜,看重风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需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 进行深层的考察,而非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 B.居住的诗意并非是指某个具体的材料或方式,而是立足于居住本源性的承诺。 C.中国的传统民居虽然千姿百态,但都体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诗意特征,且该特征传承至今 D.东方的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远超西方的技术理性思维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更容易使 人体验到中国民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特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 本意义,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民居文化具备诗意特性 B.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 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甚至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 C.中国传统民居显示出的生态智慧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 由此可见古人没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D.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只有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才能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 为完美的生态智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 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 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 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日 “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日:“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
系统思维,可望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 (有删节) 7.下列对中国传统民居营造理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因陋就简,顺乎天道 B.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C.以人为本,实用舒适 D.因地制宜,看重风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需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 进行深层的考察,而非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 B.居住的诗意并非是指某个具体的材料或方式,而是立足于居住本源性的承诺。 C.中国的传统民居虽然千姿百态,但都体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诗意特征,且该特征传承至今。 D.东方的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远超西方的技术理性思维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更容易使 人体验到中国民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特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 本意义,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民居文化具备诗意特性。 B.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 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甚至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 C.中国传统民居显示出的生态智慧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 由此可见古人没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D.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只有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才能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 为完美的生态智慧。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 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 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 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 “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
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日:“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日:“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 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日:“哩陛下即位之初, 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薛奎列传》) [注]①涴(wo):沾污 1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B.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鲜:少 C.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然:对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宽恕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秦伯说,与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D.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12对下面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3分)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A.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凊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B.知益州/溱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C.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凊请留/玺书褒谕/许 D.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第Ⅱ卷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4分) 翻译 (2)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4分)
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 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 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 (《宋史·薛奎列传》) [注]①涴(wò):沾污。 1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B.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鲜:少 C.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然:对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宽恕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秦伯说,与.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D.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12.对下面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A.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B.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C.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D.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第Ⅱ卷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4 分) 翻译: (2)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