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2019—2020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 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 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 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 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 论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 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 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儒家(包括孔子) 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 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 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 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 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 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子将墨 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 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 《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 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南城 2019——2020 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 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 厚葬才有意义。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活人希冀 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 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 论是相互矛盾的。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 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 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儒家(包括孔子) 的无鬼论不彻底。“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其实, 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 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葬礼是儒家之“礼”的 一个重要方面。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 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 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孟子将墨 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 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 《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 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 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 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 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 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不为某 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种实事求是精神, 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年12月28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均进行了 批判 B.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持无鬼 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C.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 人”的有鬼论 D.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伐异 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 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葬,且毫 不避讳谈鬼。 C.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有理 有据,水到渠成 D.“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 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 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 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 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 “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不为某 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种实事求是精神, 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 年 12 月 28 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均进行了 批判。 B.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持无鬼 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C.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 人”的有鬼论。 D.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伐异, 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 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葬,且毫 不避讳谈鬼。 C.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有理 有据,水到渠成。 D.“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 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 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家学者 亦是如此 C.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为学者 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D.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 争的激烈状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7亿人、2 亿人、2.45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覆盖人口超13.5 亿。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6年11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 褒奖中国“在社会保障扩面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什么要颁给中国?协会秘 书长康克乐伍斯基用两个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释,“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社保覆盖面只有 50%,算上中国就达到61%。”中国为什么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仅仅因 为中国人多吗?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材料 从企业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企业单一责任到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责任共担,从城 镇到农村,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我国社会保障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覆盖群体较小,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还不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的 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保障水平也从过去基于免除生存危机的“雪中送炭”式,提高到了 保障所有人基本生活的“适度保障”水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改革开放
A.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 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家学者 亦是如此。 C.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为学者 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D.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 争的激烈状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9.47 亿人、2 亿人、2.45 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 98%,覆盖人口超 13.5 亿。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6 年 11 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 褒奖中国“在社会保障扩面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什么要颁给中国?协会秘 书长康克乐伍斯基用两个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释,“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社保覆盖面只有 50%,算上中国就达到 61%。”中国为什么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仅仅因 为中国人多吗?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材料二: 从企业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企业单一责任到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责任共担,从城 镇到农村,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我国社会保障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覆盖群体较小,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还不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的 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保障水平也从过去基于免除生存危机的“雪中送炭”式,提高到了 保障所有人基本生活的“适度保障”水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改革开放
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制度模式与实践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通过社会保障来保障与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并不断提升其生活质 量的意志 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 使命,才使得社会保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 度性安排,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 (摘自新华网《中国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网络?》 材料三: 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看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 社保覆盖面,并且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髙速增 长,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为社保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经济发 展的“速度”,夯实了社保基金的“厚度”。 (注:五项社会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持续15年不间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充分显示 政府惠民的承诺不是摆在口头上,而且是实实在在做到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社会部 主任白天亮说。“因为有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提高,才使得中国共产 党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如愿采取有力且有效的社保行动。”郑功 成说。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我国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和水 平不断提升。“金保工程”建设,“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实施,有力推动了社保数据共 享和互联互通。老百姓办社保容易了,社保体系建设加速扩展 (数据来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开数据整理) 材料四 70年前,苏联的劳动保险经验为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 了大量借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学者和官员走出国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模式 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研…然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世界独一无二,怎样在坚持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为全体人民提 供有效社会保障的道路,只能靠我们自己
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制度模式与实践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通过社会保障来保障与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并不断提升其生活质 量的意志。 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 使命,才使得社会保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 度性安排,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 (摘自新华网《中国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网络?》) 材料三: 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看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 社保覆盖面,并且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髙速增 长,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为社保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经济发 展的“速度”,夯实了社保基金的“厚度”。 (注:五项社会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 持续 15 年不间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充分显示 政府惠民的承诺不是摆在口头上,而且是实实在在做到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社会部 主任白天亮说。“因为有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提高,才使得中国共产 党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如愿采取有力且有效的社保行动。”郑功 成说。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我国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和水 平不断提升。“金保工程”建设,“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实施,有力推动了社保数据共 享和互联互通。老百姓办社保容易了,社保体系建设加速扩展。 (数据来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开数据整理) 材料四: 70 年前,苏联的劳动保险经验为 195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 了大量借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学者和官员走出国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模式 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研…然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世界独一无二,怎样在坚持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一个有着近 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为全体人民提 供有效社会保障的道路,只能靠我们自己
利用公共财政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使得中国的社会保 障体系能强有力地覆盖最广大的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自2008年以来,我国大规模实施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成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数千万贫困 农民告别破旧的泥草房、土坯房,住上了基本安全房。让百姓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中国一直在探索有着鲜明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如郑功成所言,政府动用公共投入为职工之外的居民提供普享的基础养老金,并补贴低 收入困难群体参加养老保险,才能快速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并实现老年人人人享有养 老金的目标;政府为职工之外的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险筹资规模三分之二以上的财政补 贴,才能使全民医保的目标快遠变成现实… 正是通过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中国成为了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发展 速度最快、覆盖人口规模最大、保障水平提升幅度最多的国家 (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三次印发关于棚改的专门文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不 是因为中国人多。 B.中国共产党人只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能 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 C.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秘书长康克乐伍斯基认为中国将全球社会保障覆盖率拉升了11个百分 点 D.五项社会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现 如今中国参保人数超13.5亿,参保率超过98%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三提供的一组数据看,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每年同比增速都在10%以 B.建国70年来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一条为全体人民提供有效社会保障的道路。 C.全民医保目标的快速变成现实,是因为政府动用了公共投入为职工之外的居民提供普享 的基础医疗保险金。 D.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己成为了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发展速度最快、覆盖人口规模最 大、保障水平提升幅度最多的国家
利用公共财政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使得中国的社会保 障体系能强有力地覆盖最广大的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自 2008 年以来,我国大规模实施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成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数千万贫困 农民告别破旧的泥草房、土坯房,住上了基本安全房。让百姓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中国一直在探索有着鲜明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如郑功成所言,政府动用公共投入为职工之外的居民提供普享的基础养老金,并补贴低 收入困难群体参加养老保险,才能快速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并实现老年人人人享有养 老金的目标;政府为职工之外的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险筹资规模三分之二以上的财政补 贴,才能使全民医保的目标快遠变成现实…… 正是通过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中国成为了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发展 速度最快、覆盖人口规模最大、保障水平提升幅度最多的国家。 (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三次印发关于棚改的专门文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过 70 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不 是因为中国人多。 B.中国共产党人只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能 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 C.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秘书长康克乐伍斯基认为中国将全球社会保障覆盖率拉升了 11 个百分 点。 D.五项社会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现 如今中国参保人数超 13.5 亿,参保率超过 98%。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材料三提供的一组数据看,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每年同比增速都在 10%以上。 B.建国 70 年来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一条为全体人民提供有效社会保障的道路。 C.全民医保目标的快速变成现实,是因为政府动用了公共投入为职工之外的居民提供普享 的基础医疗保险金。 D.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发展速度最快、覆盖人口规模最 大、保障水平提升幅度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