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v 译 序 “阴阳鱼”)上。关于这个问题,译者在一段小文中作过国内最详细 的介绍,但是混混儿们竞不肯寓目,却单单选中最荒唐的错误材料 作为他们“立论”的依据,真乃天下之大怪事! 窃以为,人们并不能排除玻尔在1937年在南京、上海、杭州或 北平看到过“阴阳鱼”的可能性。那时中国大街上许多店铺门口都 有这种符号(药铺、卖“坎离砂”的铺子等等),而对事物感受很敏锐 的玻尔注意到这种东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然而此事并无文献证 据,我们也只能存疑而已。 1947年,玻尔62岁时,丹麦政府决定授予玻尔以“宝象勋 章”。那是一只金质的长鼻子象,大小略如人的手掌。这是丹麦最 高的勋章,一般只授予王室人员或外国元首,连首相都得不到它, 老百姓得到者更加少见。因此,获得这种勋章就意味着被封为贵 族,受勋人应有自己的族徽。所谓族徽是小桌面大小的一个竖着 的椭圆,上面的花纹叫做“纹章”,其体裁必须遵守“纹章局”的规 定。玻尔亲自设计了族徽上的纹章。这时他遇到了一个“两难问 题”。一方面,“互补性”思想是他平生最得意的成就,他当然希望 把它在族徽上表示出来。但是,按照他在各种场合下的反复阐述, 互补关系中的两个方面是绝不可能结合成一种统一的、无逻辑矛 盾的图景(picture)的;也就是说,任何图案都不可能正确地表示互 补性。另一方面,族徽上的纹章只能是一个图案。这不是很难两 全的问题吗?当时玻尔的亲密助手是罗森塔耳,罗森塔耳的夫人 是研究中国史的专家,汉名柯汉娜。正当玻尔踌躇不决时,汉娜向 他推荐了中国的“阴阳符号”(太极图)。玻尔觉得这个图案还算好 看,就采用它作了自己族徽的中心图案
译 序 XV 这一来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包括物理学家在内的全世界的人 们,有几人真正理解玻尔的互补哲学?人们看到这个“阴阳符号”, 觉得好玩;又因为它来自“东方”,先入为主地使人觉得它充满了 “神秘”气味。于是人们立即把“互补哲学”和“阴阳符号”联系了起 来。其实二者十分不同。中国人头脑中的“阴”与“阳”绝不是“互 补的”。故宫中有“交泰殿”,为皇帝“大婚”之所,取“阴阳交泰”之 意。既然可以“交泰”,就不可能有互义的含义。 但是人们不管那一套,还是硬把互补性和“阴阳符号”联系起 来,甚至等同起来。你走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随时可以看到“阴 阳符号”。它出现在人们的戒指或耳坠上,出现在卡车的车厢板上 或超级市场的销售广告上。玻尔文献馆中藏有许多照片,其中一 张上有一个美国人在演讲,他在黑板上画了各种形式的“阴阳符 号”,有闭合的,有开放的,还有的周围衬着火光,真像中国神怪小 说上的插图。1995年5月,“石油大学(北京)”建立了一座玻尔铜 像,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玻尔全身塑像。我们邀请了玻尔的次子汉 斯·玻尔(和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玻尔)来参加塑像的落成典礼。 汉斯在致词中也提到了“阴阳符号”。我在丹麦,每当有人介绍新 朋友,当说到我是中国人时,对方也往往提起“你们中国的‘阴阳符 号’”之类。这一切都常使我大感尴尬。我不便向人家仔细解释 (那要费很多时间),多数情况下只好含糊答应。 幸好,所有这一切只是说说而已。丹麦的对玻尔稍微作过一 点研究的人全都不把它当真。多数人都用所谓“丹麦人的幽默”来 对待它。例如,玻尔也有一次提到过“中国的”一句谚语,但是经过 考证,人们认为那很可能是出于玻尔的误记。至于那本神乎其神
xvi 译 序 的“易经”,玻尔在他的全部著作中确确实实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过。 但是,许多东西一到咱们中国人手中,往往就会发生“本质的 变化”。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许多“伪学术”得到了“蓬蓬勃勃的发 展”。于是谬说纷呈,梦话连篇,全都假“研究”之名出而现世。在 这种是非不明的情况下,玻尔和他的族徽也倒了霉。 有一位先生,自称“本着物理学的思维和方法,科学地探讨”什 么问题。他单单选中了一本书的汉译本,那里把“族徽”错认成了 “勋章”。这是我所见过的唯一错误实例,而那位先生偏偏就选中 了它。他并且绝对无根据地写道:“按惯例,在勋章上应该镌刻受 奖人的‘族徽'。”这实在连梦话、醉话也不如了!今按玻尔得到的 是勋章,不是奖章,他是“受勋人”,不是“受奖人”(二者意义大不相 同)!在君主国家中,勋章的事情关系到国家制度,一切都有确定 的条令,不是按什么“惯例”办事的。至于在手掌大小的勋章上“镌 刻小桌面大小的”族徽,那更是连最擅于造谣的文章作者也办不到 的。连一点起码的常识也没有,竟敢挥笔为文,其胆大妄为的程 度,实足惊人! 我相信,他从来没读过(也绝不可能读懂)任何一篇玻尔的文 章。只凭道听途说、胡思乱想就来大谈玻尔的“互补原理”(他称为 “并协原理”)。谈到“太极图”,他更是大说昏话,把“光速”说成“动 极”,把“绝对零度”说成“静极”。如果这样的胡乱编排也算得什么 “物理学的思维和方法”,那物理学家们不如趁早自杀吧! 他又说,“彼消此长,此消彼长,一对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而又 相互补充,…谁也离不开谁,绝对不能截然分开。”看样子,这就 是他所“理解”的互补原理了。然而,假若玻尔的思想竟然能够总
译 序 xvij 结成这样几句陈辞滥调,那还有什么学术可言!事实上,他的这几 句自鸣得意的咒语,恰恰和“互补性”的思想“绝对”相反,可以说是 一种“反互补性”的思想,如果这也配称为“思想”的话。那么,既然 你压根儿就没梦见过什么是“互补性”或称“并协原理”,你的那些 滔滔不绝、纠缠不清,自我欣赏、混乱视听的絮语,岂不成了“绝对” 毫无意义(而却很丢脸和很有害)的一堆废话?(而且“一对…双 方”云云也绝对不通!) 你所标榜的古本“八卦太极图”明明早已受到人们的厌弃,所 以才有“今本”太极图出世。那种古本,乃出诸神秘主义的理学家 的故弄玄虚,实为伪学术的一例,和今天许多胡乱宣扬“易学”的东 西如出一辙。你现在非要抱残守阙、死灰复燃,把“古本”封为“家 珍国宝”,也不觉得太糊涂、太狂妄、太对不起真正的中国文化吗? 多少年来,头脑稍微清醒的人们都对那种念念有词的“道学 家”没有好感,所谓“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就是说的他们一 当然,此点也是你那混乱“思维”中不可能想到过的! 另一位“著名学者”写道:“玻尔认为,量子论的认识问题在中 国古代哲学家一老子那里早已碰到了。”我们要说,这样的言论 全属无中生有,栽赃诬赖。你应该去查玻尔的全部著作,就可以知 道玻尔从来不曾这样地“认为”。另外,什么叫“量子论的认识问 题”?那无论如何总应该是和“量子”有点关系的“问题”吧?“古代 哲学家”梦见过“量子”吗?这岂非天外奇谈的大笑话乎? 这样的例子也十分不胜枚举。 近年以来,中国的“伪学者群落”大见兴盛。他们妄自尊大,眼 高于顶,自许“精英”,大言欺世,故弄玄虚,色厉内荏,头脑空洞,逻
xviii 译 序 辑混乱,制造假货,自作广告,大大污染了我国的学术空气。然而,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让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起 一点“正视听”的作用吧! 米 米 当年出版三本小册及其他几种书籍时,曾得到商务印书馆的 高崧兄和吴儁深兄的热情支持,我至今感之。可惜高兄已于数年 前谢世,不能亲见此书的问世,思之泫然!此次出新版,预先得到 丹麦友人奥格·玻尔(Aage Bohr)教授的正式授权,出版过程中得 到商务印书馆郭继贤先生的多方协助,统此志谢! 1998年2月25日,戈革记于京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