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 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 委禽焉。既醮,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不改,而顽冥如 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 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授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曰, 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 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 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 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 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 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ou):宽恕 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2分)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答案】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一般是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 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 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所以,这句话有四层意思,根据要求断三处,按照意 思“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断开即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未尝言人臧否(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③数日,苦之( ④哀求邻媪往白母( 【答案】①好坏②逃跑,逃学③对…感到苦④禀报告诉对……说 【解析】本题考査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 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
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 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 委禽③焉。既醮④,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 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 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 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 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 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 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 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 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 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 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2分)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答案】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一般是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 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 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所以,这句话有四层意思,根据要求断三处,按照意 思“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断开即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未尝言人臧否.. ( )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 ③数日,苦.之 ( ) ④哀求邻媪往白.母( ) 【答案】①好坏 ②逃跑,逃学 ③对……感到苦 ④禀报 告诉 对……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 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
语的准确意思。如第①题中的“臧否”,可联系《出师表》一文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 不难判断出是“好坏”的意思。第②题中“亡”可借助《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可判断为“逃跑”,再结合语境,理解为“逃学”:第③题中“苦”,可联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苦其心志”中的“苦”,但此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作“对……感 到苦”:第④题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好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和母亲说,“白”译作“禀报” “告诉”“对……说”都可以。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A项中“或以其飘枭可爱”中的“以” 是连词“因为”,“今以蒋氏观之”的“以”是介词“凭,依照”:B项中“福不堪其苦” 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这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其”是代词“余人的” C项中的“便更若衣”的“若”是代词“你”,“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若”是动词“如” D项中“不然,早复去”与“父利其然也”的“然”都是代词“这样”的意思。所以应该选 择D项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 亲有诸多非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D项中“细柳对继子长 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的理解是片面的,细柳管教长福,采 取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让继子长福读书成才立业。所以D项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正 确的
语的准确意思。如第①题中的“臧否”,可联系《出师表》一文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 不难判断出是“好坏”的意思。第②题中“亡”可借助《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可判断为“逃跑”,再结合语境,理解为“逃学”;第③题中“苦”,可联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苦其心志”中的“苦”,但此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作“对……感 到苦”;第 ④ 题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好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和母亲说,“白”译作“禀报” “ 告诉”“ 对……说”都可以。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A项中“或以其飘枭可爱”中的“以” 是连词“因为”,“ 今以蒋氏观之”的“以”是介词“凭,依照”;B项中“福不堪其苦” 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这个”,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中的“其”是代词“余人的”; C项中的“便更若衣”的“若”是代词“你”,“ 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若”是动词“如”; D项中“不然,早复去”与“父利其然也”的“然”都是代词“这样”的意思。所以应该选 择D项。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 亲有诸多非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 D项中“细柳对继子长 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的理解是片面的,细柳管教长福,采 取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让继子长福读书成才立业。所以D项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正 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