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文 编写说明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 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相关文 件,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 涵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课程标准》 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 知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综合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 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 综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 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 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 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 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 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
1 2018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 文 一、编写说明 《2018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 依据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相关文 件,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 涵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课程标准》 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 知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综合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 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 综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 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 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 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 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 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
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表述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 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例如,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 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例 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 的中心;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 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 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赏析和评说,考查学生对美的 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阅读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以上考试要求的五个层次是阶梯式的,即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每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都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纲要》从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运用四个方面,提出语文 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表述如下 第一部分语文积累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A) 2.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A) 3.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字。(A) 4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D) 5.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D) 6.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A) 7.知道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B) 说明:※(A)表示考试要求的层次为A(识记),下同
2 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表述如下: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 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例如,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 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 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例 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 的中心;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 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 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 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赏析和评说,考查学生对美的 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阅读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以上考试要求的五个层次是阶梯式的,即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每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都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纲要》从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运用四个方面,提出语文 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表述如下: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A) 2.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A) 3.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字。(A) 4.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D) 5.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D) 6.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A) 7.知道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B) 说明:※(A)表示考试要求的层次为A(识记),下同
第二部分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 5.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B) 6.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断。 (C) 7.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 8.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E) 9.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 10.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 11.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C) 1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 13.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 14.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E) 15.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6.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B) 17.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18.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E) 第三部分写作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E) 2.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C)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D) 4.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表达力求有创意。(D) 5.依据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D) 6.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D) 7.根据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D) 8.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D)
3 第二部分 阅 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 5.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B) 6.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断。 (C) 7.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 8.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E) 9.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 10.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 11.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C) 1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 13.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 14.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E) 15.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6.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B) 17.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18.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E) 第三部分 写 作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E) 2.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C)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D) 4.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表达力求有创意。(D) 5.依据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D) 6.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D) 7.根据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D) 8.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D)
9.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D) 10.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D) 11.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D) △12.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D) 13.语言通顺、得体。(D) 14.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D) 15.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D) 16.不写错别字。(A) 17.书写格式正确。(D) 18.书写规范、整洁。(D) 第四部分语文综合运用 1.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应 2.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到有观点、有条理、有说 服力。(D) 3.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阅读和写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D) 4.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 的假设或观点。(D) △5.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D) 说明:加“△”号的不列入2018年语文学科考试范围。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积累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②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9.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D) 10.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D) 11.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D) △12.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D) 13.语言通顺、得体。(D) 14.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D) 15.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D) 16.不写错别字。(A) 17.书写格式正确。(D) 18.书写规范、整洁。(D) 第四部分 语文综合运用 1.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应 对。(D) 2.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到有观点、有条理、有说 服力。(D) 3.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阅读和写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D) 4.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 的假设或观点。(D) △5.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D) 说明:加“△”号的不列入 2018 年语文学科考试范围。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 语 文 积 累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 6 句,不得多选) ①关关雎鸠, 。(《诗经 关雎》) ②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 接受检阅的句子是“ 【答案】①在河之洲②鸡犬相闻③将登太行雪满山④安得广厦千万 间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老夫聊发少年狂⑦化作春泥更护花⑧沙场秋点兵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 句、段、篇”和“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 的水平层次为“识记”和“理解”。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村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桯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次为“识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 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 人看见的不是jσ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 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 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jiao洁()澄明()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 ;“如练的月华”中,“练”的 意思是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5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 接受检阅的句子是“ ”。 【答案】①在河之洲 ②鸡犬相闻 ③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安得广厦千万 间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老夫聊发少年狂 ⑦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沙场秋点兵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 句、段、篇”和“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 的水平层次为“识记”和“理解”。 2. 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 。 , 。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次为“识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 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 人看见的不是 jiǎo 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 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 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 ) jiǎo 洁( ) 澄.明(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 ;“如练的月华”中,“练”的 意思是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