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 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 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炫(xudn)目 濒(pin)临 人声鼎沸 (fei) 吹毛求疵(ci) B.栖(q1)息 澄( cheng)明 中流砥(di) 柱 戛(ga)然而止 C.感慨(kai) 绮(qi)丽 随声附和 (he) 锋芒毕露(l) D.刹(sha)那 皎(jo)洁 销声匿(ni) 迹 穷愁潦(liao)倒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竣工 静谧 浮想联篇 金榜题名 B.涨满 偏袒 花团锦簇 立杆见影 C.取谛 羁绊 锲而不舍 越俎代庖 D.憔悴 寒暄 顾名思义 循规蹈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 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红海行动》有的镜头炫技过甚,削减了影片的力量,但瑕不掩瑜,它无疑为 2018年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好头。 C.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第三季《诗词大会》上战胜了北大硕士彭敏,夺得冠军,在 场的人都弹冠相庆,起立鼓掌。 D.5月27日,在汤姆斯杯决赛中,中国男子队同仇敌忾,3:1战胜日本队,时隔 6年重返冠军领奖台。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唱出了古诗词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 磅礴的现代风范。 B.“且慢,让我来看一看吧。”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 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C.我不知道媒体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 了产生轰动效应呢? D.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留恋顶级教授头衔,花园洋房,私有诊所等名利 毅然回归报效祖国
语文试题 (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8 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 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 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共 18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炫(xuàn)目 濒(pīn)临 人声鼎沸 (fèi) 吹毛求疵(cī) B.栖(qī)息 澄(chénɡ)明 中流砥(dǐ) 柱 戛(ɡā)然而止 C.感慨(kǎi) 绮(qǐ)丽 随声附和 (hè) 锋芒毕露(lù) D.刹(shà)那 皎(jiǎo)洁 销声匿(nì) 迹 穷愁潦(liáo)倒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竣工 静谧 浮想联篇 金榜题名 B.涨满 偏袒 花团锦簇 立杆见影 C.取谛 羁绊 锲而不舍 越俎代庖 D.憔悴 寒暄 顾名思义 循规蹈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 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红海行动》有的镜头炫技过甚,削减了影片的力量,但瑕不掩瑜,它无疑为 2018 年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好头。 C.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第三季《诗词大会》上战胜了北大硕士彭敏,夺得冠军,在 场的人都弹冠相庆,起立鼓掌。 D.5 月 27 日,在汤姆斯杯决赛中,中国男子队同仇敌忾,3:1 战胜日本队,时隔 6 年重返冠军领奖台。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唱出了古诗词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 磅礴的现代风范。 B.“且慢,让我来看一看吧。”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 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C.我不知道媒体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 了产生轰动效应呢? D.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留恋顶级教授头衔,花园洋房,私有诊所等名利, 毅然回归报效祖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进入4G时代,微信社交平台承担起了繁荣公共文化、满足民众文 化需求。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 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C.上合青岛峰会不仅会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而且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 的商机。 D.为了切实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 香校园”活动。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 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总角”指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 髻,代指童年;“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经成年。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 等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有不同的风俗活动。例如,元宵节有张灯结彩、 结伴观赏的习俗,清明节往往要登髙望远、祭祖扫墓,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划 龙船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 富:有的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有的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 的经验和智慧,如《农夫和蛇》 B.老舍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作品中的祥 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积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孙侦探抢 走了 C.《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 尔基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香菱学诗”的故事,通过讲述香菱到潇湘馆拜访宝钗时请求学诗的情节,展示 了香菱刻苦用心、聪明伶俐的性格特点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班长主持诗歌朗诵会时说:“欢迎语文老师抛砖引玉,朗诵一首唐诗,给我们 做示范。 B.拜读您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文字,请您不要介意。 C.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黄老师对我说:“你在写作上有天分,平时要多写,习作可以交给我雅正。” 9.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 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俗话说,想做一件事,总会有理由,而不做一件事,也总是能找到借口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可以成为坚持阅读的动 力,而放弃阅读有时也不过一个“忙”字。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进入 4G 时代,微信社交平台承担起了繁荣公共文化、满足民众文 化需求。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 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C.上合青岛峰会不仅会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而且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 的商机。 D.为了切实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 香校园”活动。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 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总角”指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 髻,代指童年;“弱冠”指男子 20 岁,表示已经成年。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 等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有不同的风俗活动。例如,元宵节有张灯结彩、 结伴观赏的习俗,清明节往往要登高望远、祭祖扫墓,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划 龙船。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 富:有的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有的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 的经验和智慧,如《农夫和蛇》。 B.老舍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作品中的祥子 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积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孙侦探抢 走了。 C.《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 尔基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香菱学诗”的故事,通过讲述香菱到潇湘馆拜访宝钗时请求学诗的情节,展示 了香菱刻苦用心、聪明伶俐的性格特点。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班长主持诗歌朗诵会时说:“欢迎语文老师抛砖引玉,朗诵一首唐诗,给我们 做示范。” B.拜读您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文字,请您不要介意。 C.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黄老师对我说:“你在写作上有天分,平时要多写,习作可以交给我雅正。” 9.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 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俗话说,想做一件事,总会有理由,而不做一件事,也总是能找到借口。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可以成为坚持阅读的动 力,而放弃阅读有时也不过一个“忙”字。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
可见,“忙”并不足以为不读书的借口。 因此,读书更需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韧劲与恒心。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①⑤④⑥ C.③④②①⑥⑤ D.③①④②⑥⑤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 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 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与周秦时期其他的区域性文化相比,邹鲁文化 堪称一枝独秀,它不但孕育了儒墨两大显学,引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潮流,而且 还具有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内在潜质 到了孔、孟生活的时代,邹鲁文化更是繁荣发达,天下领先。孔子的“仁爱”和 墨子的“兼爱”,是邹鲁文化沃土培育出来的两大爱的学说,与印度释迦牟尼的 慈悲”并称于世。孔子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领先于古希腊柏 拉图的“理想国”一百多年,比“理想国”更富有理想的神韵,两千多年来引导 和激励着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孔子和墨子分别开创了儒家和墨家学派,揭开了诸子百家大争鸣的序幕。孔门和 墨门弟子来自四面八方,邹鲁成为贤士出入之地。孔子晚年整理的经典成为数千 年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枢纽,被称为“中华文化元典”。孔子弟子及后学陆续编 纂和创作的“四书”与“五经”并行于世。他们不仅开创并引领了一个诸子百家 独立思考、自由言说的时代,还把这个时代中国思想世界的中心舞台转移到了邹 鲁一带。 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这五位圣人全部出自邹鲁,出自儒家,由此可 知邹鲁文化的非同凡响。这五位圣人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 来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并创新发展,形成了只有在邹鲁才得一见的圣人家风。 邹鲁优良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至春秋时期,邹鲁一带的家 风以好学、知礼为特点,成为当时远近各地“闻其风而悦之”的家风典范 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 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 年而不衰。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 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 训,使其世代相传,成为其家风的内核。曾子父子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 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 传颂后世的故事。孟子所开创的孟氏家风,无疑深受母亲的影响。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 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像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不 管生活多么困苦,只要拥有良好的母教和家风,就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 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 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 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 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24日11版,作者王钧林) 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可见,“忙”并不足以为不读书的借口。 因此,读书更需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韧劲与恒心。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①⑤④⑥ C. ③④②①⑥⑤ D. ③①④②⑥⑤ 二、(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题。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 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 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与周秦时期其他的区域性文化相比,邹鲁文化 堪称一枝独秀,它不但孕育了儒墨两大显学,引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潮流,而且 还具有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内在潜质。 到了孔、孟生活的时代,邹鲁文化更是繁荣发达,天下领先。孔子的“仁爱”和 墨子的“兼爱”,是邹鲁文化沃土培育出来的两大爱的学说,与印度释迦牟尼的 “慈悲”并称于世。孔子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领先于古希腊柏 拉图的“理想国”一百多年,比“理想国”更富有理想的神韵,两千多年来引导 和激励着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孔子和墨子分别开创了儒家和墨家学派,揭开了诸子百家大争鸣的序幕。孔门和 墨门弟子来自四面八方,邹鲁成为贤士出入之地。孔子晚年整理的经典成为数千 年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枢纽,被称为“中华文化元典”。孔子弟子及后学陆续编 纂和创作的“四书”与“五经”并行于世。他们不仅开创并引领了一个诸子百家 独立思考、自由言说的时代,还把这个时代中国思想世界的中心舞台转移到了邹 鲁一带。 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这五位圣人全部出自邹鲁,出自儒家,由此可 知邹鲁文化的非同凡响。这五位圣人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 来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并创新发展,形成了只有在邹鲁才得一见的圣人家风。 邹鲁优良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至春秋时期,邹鲁一带的家 风以好学、知礼为特点,成为当时远近各地“闻其风而悦之”的家风典范。 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 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 年而不衰。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 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 训,使其世代相传,成为其家风的内核。曾子父子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 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 传颂后世的故事。孟子所开创的孟氏家风,无疑深受母亲的影响。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 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像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不 管生活多么困苦,只要拥有良好的母教和家风,就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 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 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 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 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2 月 24 日 11 版,作者王钧林) 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邹鲁文化一枝独秀 B.邹鲁文化是形成圣人家风的沃土。 C.儒、墨学派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D.邹鲁文化及圣人家风影响深远。 下列有关“圣人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家风受到邹鲁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非凡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圣人家风是由五位圣人传承、弘扬尧舜以来的优良家风,并创新发展形成的 C.圣人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在周秦时期即被各地奉为典范。 D.圣人家风在当下中国依然能够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段结构上领起下文,内容上明确了邹鲁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B.第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孔子的“大同”社会更有理想神韵。 C.第段列举几位圣人的家风,论述了其好学、知礼、世代相传的特点 D.第段表明圣人家风来自于普通家庭,与家境是否富贵无关。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快乐 B.影布石上 布:映照 C.斗折蛇行 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不可知其源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马说》)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 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 感C点 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
A.邹鲁文化一枝独秀。 B.邹鲁文化是形成圣人家风的沃土。 C.儒、墨学派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D.邹鲁文化及圣人家风影响深远。 11.下列有关“圣人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家风受到邹鲁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非凡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圣人家风是由五位圣人传承、弘扬尧舜以来的优良家风,并创新发展形成的。 C.圣人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在周秦时期即被各地奉为典范。 D.圣人家风在当下中国依然能够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段结构上领起下文,内容上明确了邹鲁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B.第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孔子的“大同”社会更有理想神韵。 C.第段列举几位圣人的家风,论述了其好学、知礼、世代相传的特点。 D.第段表明圣人家风来自于普通家庭,与家境是否富贵无关。 三、(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5 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快乐 B.影布石上 布:映照 C.斗折蛇行 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不可知其源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马说》)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 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 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 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 情 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默写(共10分 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小题1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二章》) (2)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 酌》) (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 北固山下》) (4) 西北望,射天 狼。(苏轼《江城子·出猎》) (5)落红不是无情 物 。(龚自珍《己 亥杂诗》) (6) 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7)力尽不知热, 白 居易《观刈麦》) ,草色入帘青。(刘禹 锡《陋室铭》) (9)杜甫《望岳》中 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 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10)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正 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五、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7.首联中“照”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2分)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 情。 第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默写(共 10 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小题 1 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二章》) (2)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 酌》) (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 北固山下》) (4) ,西北望,射天 狼。(苏轼《江城子·出猎》) (5)落红不是无情 物, 。(龚自珍《己 亥杂诗》) (6) ,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7)力尽不知热, 。(白 居易《观刈麦》) (8) ,草色入帘青。(刘禹 锡《陋室铭》) (9)杜甫《望岳》中 “ , ”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 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10)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正 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 , 。” 五、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7~18 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7.首联中“照”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