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卷帙(zhi) 取缔(di) 聒(gua)噪 剑拔弩(nu)张 B.撷(xie)取 发窘(ji6ng)羁绊(ban) 脍(kuai)炙人口 C.剽piao)悍 蓑(su)衣 沉缅(mian)合辙(zhe)押韵 D.嗔(chen)视 蓬篙(hao) 凛冽(1ie) 引颈受戮(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査字音、字形的识记。A.聒(gua)噪—(guo);B.正确;:C沉缅一沉湎;D蓬篙 蓬蒿。据此,答案为B 2.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②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悲,死于安乐》) ⑦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1).①半亩方塘一鉴开(2).②青山独归远(3).③我言秋日胜春朝4).④草色遥看近 却无(5)⑤何事长向别时圆(6).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7).⑦山山唯落晖8).⑧星垂平 野阔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 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 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塘、鉴、遥、 何事、长、唯落、晖”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睛: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
威海市 2018 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卷帙.(zhì) 取缔.(dì) 聒.(guā)噪 剑拔弩.(nǔ)张 B. 撷.(xié)取 发窘.( jiǒng) 羁绊.(bàn) 脍.(kuài)炙人口 C. 剽.(piāo)悍 蓑.(suō)衣 沉缅.(miǎn) 合辙.(zhé)押韵 D. 嗔.(chēn)视 蓬篙.(hāo) 凛冽.(liè) 引颈受戮.(l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聒(guā)噪-(guō); B.正确; C.沉缅-沉湎; D.蓬篙- 蓬蒿。据此,答案为 B。 2. 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②荷笠带斜阳,__________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⑥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悲,死于安乐》) ⑦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⑧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 (1). ①半亩方塘一鉴开 (2). ②青山独归远 (3). ③我言秋日胜春朝 (4). ④草色遥看近 却无 (5). ⑤何事长向别时圆 (6).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 ⑦山山唯落晖 (8). ⑧星垂平 野阔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 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 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塘、鉴、遥、 何事、长、唯落、晖”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
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名著阅读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直甚么,要哥哥还!”遂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句中的“洒家”指的是 “你”指的是 【答案】(1).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2).史进(九纹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题目中的文本来自《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故事情节——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 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怎么样?”…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 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据此可作答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数千亿光年。 B.他在北京大学上了10年学,从本科利到博士,期间,获得过9次奖学金 C.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 D.他这次一下子拿出10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作用。A光年:天文学中计量距离的一种单位。即光线在一年 中所走过的距离,大约等于94600亿公里。词语误用。B期间:某个时期里面。错误使用,“获得过9次奖 学金”应该是人。C淋漓尽致:详尽透彻:充分,彻底。使用正确。D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 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据此,答案为C。 点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做出判断。解答时要辨析词语(成语) 本身的意义、使用范围、语意轻重、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差别,重点从是否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 不合语境、重复累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伴随看“寻找最美声音读书读报”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书香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滨海公因在内 的55个漂流书籍点参与活动,覆盖中小学校、企业车问、社区活动中心和部队基地等城区多地,充分将公 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空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书页和文字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氛围
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3. 名著阅读。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直甚么,要哥哥还!”遂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句中的“洒家”指的是___________,“你”指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 (2). 史进(九纹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题目中的文本来自《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故事情节——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 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怎么样?”…… 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 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据此可作答。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数千亿光年..。 B. 他在北京大学上了 10 年学,从本科利到博士,期间..,获得过 9 次奖学金。 C. 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 ....。 D. 他这次一下子拿出 100 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作用。A 光年:天文学中计量距离的一种单位。即光线在一年 中所走过的距离,大约等于 94600 亿公里。词语误用。B 期间:某个时期里面。错误使用,“获得过 9 次奖 学金”应该是人。C 淋漓尽致:详尽透彻;充分,彻底。使用正确。D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 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据此,答案为 C。 点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做出判断。解答时要辨析词语(成语) 本身的意义、使用范围、语意轻重、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差别,重点从是否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 不合语境、重复累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5.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伴随看“寻找最美声音读书读报”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书香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滨海公因在内 的 55 个漂流书籍点参与活动,覆盖中小学校、企业车问、社区活动中心和部队基地等城区多地,充分将公 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空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书页和文字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氛围
书香漂流活动还推出了“全民阅读·志愿风采”微信图书借阅平台,利用“互联网+阅读”进一步浓厚阅读 气氛 【答案】书香漂流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书香漂流活动借助漂流书籍点和微信图书借阅平台,营造全民 阅读氛围)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解答此类问题,要在通读文本、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 找到关键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按照“什么事物怎么样"的方法进行概括。表述时要做到 简洁、到位、完整 6.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为《简·爱》写一段推荐语,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 兴趣 【答案】参考示例:简·爱经过动荡的生活,准备与罗彻斯特结婚,但幸福刚一露头就消失了,逼得简·爱 再一次寻找人生的道路。当罗彻斯特破产了,他们却举行了婚礼。波澜起伏的情节,一定会吸引你,让你 体会到阅读《简·爱》的乐趣 【解析】试题分析:考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写推荐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值得推荐的内容作答。 般来说,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 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 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緣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书香漂流活动还推出了“全民阅读·志愿风采”微信图书借阅平台,利用“互联网+阅读”进一步浓厚阅读 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书香漂流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书香漂流活动借助漂流书籍点和微信图书借阅平台,营造全民 阅读氛围) 6. 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为《简·爱》写一段推荐语,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 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简·爱经过动荡的生活,准备与罗彻斯特结婚,但幸福刚一露头就消失了,逼得简·爱 再一次寻找人生的道路。当罗彻斯特破产了,他们却举行了婚礼。波澜起伏的情节,一定会吸引你,让你 体会到阅读《简·爱》的乐趣。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写推荐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值得推荐的内容作答。 一般来说,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 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 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逐 述,不复得路。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①此中人语云 ②卒中往往语 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答案】7.A8.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9.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 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的“异”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异”:B项中的 “属”的意思分别为“类”和“通‘嘱’”;C项中的“语”分别是“告诉”和“谈论”:D项中的“向”分 别是“从前的,旧的”和“假如”的意思。故选A。 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 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阡陌、交通、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试题分析:考査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评价。作答时要从时代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 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运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虛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 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战乱不断的东晋末年能提出这样的“理想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 其积极意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据此 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夭)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 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述,不复得路。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 ①此中人语.云 ②卒中往往语. D. 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答案】7. A 8.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9. 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 项中的“异”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异”;B 项中的 “属”的意思分别为“类”和“通‘嘱’”;C 项中的“语”分别是“告诉”和“谈论”;D 项中的“向”分 别是“从前的,旧的”和“假如”的意思。故选 A。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 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阡陌、交通、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评价。作答时要从时代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 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运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 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战乱不断的东晋末年能提出这样的“理想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 其积极意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据此 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 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
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泂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 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鳴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 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 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 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 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 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 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莱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 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 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 的路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韭 怍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 至揉熟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 老氏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忘路之远近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既出,得其船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乃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①藉以茵褥 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 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 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 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 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 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 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 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 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 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 的路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 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 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 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忘路之.远近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 ①既.出,得其船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 ①乃.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 ①藉以.茵褥 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