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用68%或72%的酒精与等量乳混合,凡出现凝 块的都称为酒精阳性乳。 1-I0CIP清洗系统 机器设备及管路等无须拆卸,可半自动或全自动进行预清洗,洗涤剂清洗, 清水冲洗及杀菌液清洗。 1-11蛋黄指数 蛋黄高度与直径之比,用来衡量蛋的新鲜程度。 1-12哈氏单位 蛋白高度取对数乘以100表示哈氏单位,是测定蛋白品质的指标。 1-13干蛋制品 将鲜蛋(通常是鸡蛋)除去蛋壳之后,利用蛋液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如消 毒,喷雾干燥或发酵、烘制、晾干等,制成粉末状或晶片状的成品,干蛋制品由 于以将蛋液中的大部分水分除去,因此又叫脱水蛋制品。 1-14鲜蛋冷藏法 鲜蛋冷藏法是指在最低不低于-3.5℃条件下贮藏鲜蛋,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和分解作用以及蛋内酶的作用,减缓蛋内内容物的变化的技术方法。 1-15蛋白的起泡性 蛋白液经过搅打后会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称为蛋白的起泡性。 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1答:溶解度很小的气体(1分),则H也相应很小,(即E很大)(1分),气 相分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而可以忽略(1分),即阻力全部集中在 液相中(2分),而称其为液膜控制的过程。 22.答:可以采用真空蒸发(1分)。这是因为:(1)加热蒸汽压力相同时,真空 蒸发时溶液的沸点较低,则有效温度差较大,可使传热面积A减小(1分): (2)真空蒸发,可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1分):(3)真空蒸发,可利用低压蒸 汽或废汽作加热剂(1分为:(4)真空蒸发时,由于溶液沸点低,设备的热损失 小(1分)。 2-3.答:当混合气中溶质A的分压大于与溶液中溶质A浓度成平衡的气体分压时 (p>p),发生吸收过程(2分),反之,当p<p时,发生解吸过程(1分)。 显示在相图中,操作线在平衡线上方,为吸收。操作线在平衡线下方,为解吸(2
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用 68%或 72%的酒精与等量乳混合,凡出现凝 块的都称为酒精阳性乳。 1-10CIP 清洗系统 机器设备及管路等无须拆卸,可半自动或全自动进行预清洗,洗涤剂清洗, 清水冲洗及杀菌液清洗。 1-11 蛋黄指数 蛋黄高度与直径之比,用来衡量蛋的新鲜程度。 1-12 哈氏单位 蛋白高度取对数乘以 100 表示哈氏单位,是测定蛋白品质的指标。 1-13 干蛋制品 将鲜蛋(通常是鸡蛋)除去蛋壳之后,利用蛋液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如消 毒,喷雾干燥或发酵、烘制、晾干等,制成粉末状或晶片状的成品,干蛋制品由 于以将蛋液中的大部分水分除去,因此又叫脱水蛋制品。 1-14 鲜蛋冷藏法 鲜蛋冷藏法是指在最低不低于-3.5℃条件下贮藏鲜蛋,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和分解作用以及蛋内酶的作用,减缓蛋内内容物的变化的技术方法。 1-15 蛋白的起泡性 蛋白液经过搅打后会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称为蛋白的起泡性。 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1.答:溶解度很小的气体(1 分),则 H 也相应很小,(即 E 很大)(1 分),气 相分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而可以忽略(1 分),即阻力全部集中在 液相中(2 分),而称其为液膜控制的过程。 2-2.答:可以采用真空蒸发(1 分)。这是因为:(1)加热蒸汽压力相同时,真空 蒸发时溶液的沸点较低,则有效温度差较大,可使传热面积 A 减小(1 分); (2)真空蒸发,可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1 分);(3)真空蒸发,可利用低压蒸 汽或废汽作加热剂(1 分);(4)真空蒸发时,由于溶液沸点低,设备的热损失 小(1 分)。 2-3.答:当混合气中溶质 A 的分压大于与溶液中溶质 A 浓度成平衡的气体分压时 (p>p*),发生吸收过程(2 分),反之,当p<p*时,发生解吸过程(1 分)。 显示在相图中,操作线在平衡线上方,为吸收。操作线在平衡线下方,为解吸(2
分)。 2-4.答:由重力沉降式u:=d(p-pg/18可见(1分),影响重力沉降速度“的 主要因素是d和u(u:∝d,u∝1/μ),由降尘室生产能力9,=u,A可知影响降 尘室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降尘室的面积和沉降速度(2分)。为提高qv,可通 过加隔板的方法,增大降尘室的面积,及适当增大颗粒直径、降低流体黏度提高 沉降速度的方法,提高降尘室生产能力(2分)。 25答:因为:(1)加热蒸汽压力相同时,真空蒸发时溶液的沸点较低,则有效 温度差较大,可使传热面积A减小。 (2)真空蒸发,可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 (3)真空蒸发,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汽作加热剂, (4)真空蒸发时,由于溶液沸点低,设备的热损失小。 26答:离心泵工作时,其轴功率Ne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所以泵起动时,应 把出口阀关闭,以降低起动功率,保护电机,不致于超负荷而受到损失,同时也 避免出口管线的水力冲击。 27答:由于换热器外壁面温度往往高于周围外界空气的温度,外壁面不断通过 对流和辐射传将热量传给换热器周围的空气而散失,即产生散热损失。为了减少 散热损失,一般在换热器外壁面上包上一层(或两层)导热系数较小的绝热材料 (或不同的两种导热系数较小的绝热材料),使传热热阻增大,外壁面温度降低, 从而减小了散热损失。 2-8答:理想流体是流体没有粘性,流动时,不产生摩擦阻力,液体体不可压缩, 受热不膨胀:而实际流体是具有粘性,有摩擦阻力,液体是可以压缩,受热是膨 胀。 2-9答:热流体流过管道时,在湍流主体中,流体剧烈拢动,形成漩涡,使质点强烈 混合而交换热量,温度较均匀,几乎不存在温度梯度:但在紧靠管壁,有一层很 薄的作层流流动的流体层(层流底层),在这层薄层内,热量传递以导热方式进 行,从微观上言,是靠分子传递。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很小,故热阻丝要集中层 流底层内。对管内层流流动,热量传递也是主要靠导热。但由于温度存在(轴向 的,径向的),有密度差,会引起质点的对流,比较复杂。 2-10答:双膜理论的基本点是:气液相之间有一固定的界面,气相一侧存在气
分)。 2-4.答:由重力沉降式 u = d (s − )g 18 2 t 可见(1 分),影响重力沉降速度 t u 的 主要因素是 d 和μ( t u ∝d, t u ∝1/μ),由降尘室生产能力 qv = u tA 可知影响降 尘室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降尘室的面积和沉降速度(2 分)。为提高 V q ,可通 过加隔板的方法,增大降尘室的面积,及适当增大颗粒直径、降低流体黏度提高 沉降速度的方法,提高降尘室生产能力(2 分)。 2-5 答: 因为:(1)加热蒸汽压力相同时,真空蒸发时溶液的沸点较低,则有效 温度差较大,可使传热面积 A 减小。 (2)真空蒸发,可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 (3)真空蒸发,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汽作加热剂, (4)真空蒸发时,由于溶液沸点低,设备的热损失小。 2-6 答: 离心泵工作时,其轴功率 Ne 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所以泵起动时,应 把出口阀关闭,以降低起动功率,保护电机,不致于超负荷而受到损失,同时也 避免出口管线的水力冲击。 2-7 答:由于换热器外壁面温度往往高于周围外界空气的温度,外壁面不断通过 对流和辐射传将热量传给换热器周围的空气而散失,即产生散热损失。为了减少 散热损失,一般在换热器外壁面上包上一层(或两层)导热系数较小的绝热材料 (或不同的两种导热系数较小的绝热材料),使传热热阻增大,外壁面温度降低, 从而减小了散热损失。 2-8.答:理想流体是流体没有粘性,流动时,不产生摩擦阻力,液体体不可压缩, 受热不膨胀;而实际流体是具有粘性,有摩擦阻力,液体是可以压缩,受热是膨 胀。 2-9 答:热流体流过管道时, 在湍流主体中,流体剧烈拢动,形成漩涡, 使质点强烈 混合而交换热量,温度较均匀,几乎不存在温度梯度;但在紧靠管壁,有一层很 薄的作层流流动的流体层(层流底层),在这层薄层内,热量传递以导热方式进 行,从微观上言,是靠分子传递。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很小,故热阻丝要集中层 流底层内。对管内层流流动,热量传递也是主要靠导热。但由于温度存在(轴向 的,径向的),有密度差,会引起质点的对流,比较复杂。 2-10 答:双膜理论的基本点是:气液相之间有一固定的界面,气相一侧存在气
膜,液相一侧存在液膜,气体吸收是吸收质的分子在两层膜中的扩散,由气膜, 扩散,穿过界面,再穿过液膜传到液相主体:吸收阻力集中在两层膜内。两膜以 外为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处于充分湍动各点浓度均匀一致: 21答:它们同属蒸馏操作。简单蒸馏是不稳定操作,只能得到一种产品,产 品无需回流,产量小。精馏是复杂的蒸馏,可以是连续稳定过程,也可以是间歇 过程。精馏在塔顶、底可以获得两种产品。精馏必须有回流。 2-12答:虽然各液体组分都能挥发,但有难有易(1分),于是在部分气化时, 气相中所含的易挥发组分将比液相中的为多,使原来的混合液达到某种程度的分 离(2分):同理,当混合蒸汽部分冷凝时,冷凝液中所含的难挥发组分将比气 相中的为多,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2分)。 2-13答: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为: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分)。热传导的 特点是:物质无宏观位移:传热过程必须要接触(1分)。热对流的特点是:质 点要有宏观的位移:流体必须要混合(1分)。热辐射的特点是:传热过程不需 要媒介:传热过程涉及能量转换形式(1分)。 2-14答:流体的粘度是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1分),它的意义是相邻流 体层在单位接触面积上,速度梯度为1时,内摩擦力大小(2分)。流体粘度在相 同条件下,流体的粘度愈大,所产生粘性也愈大,液体阻力也愈大(2分)。 2-15答:回流比R增大时,操作线下向对角线靠近,使得理论塔板数减少,但 同时冷凝器、再沸器等的负荷也都增大,塔的直径也需要增大(2分):当回流 比R减小时,操作线将上移,为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增多,当 理论塔板数变为无穷大时,此时的回流比称为最小回流比(2分)。实际操作中, 通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1-2倍进行操作(1分)。 2-16答: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叶轮、泵壳、轴封装置。 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和静压能均得到提 高。泵壳具有汇集液体和将部分动能转为静压能的作用,轴封装置的作用是防 止泵内高压液体外漏及外界大气漏入泵内。 2-17答:在传热过程中,传热面上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传热。 稳定传热时,传热速率为定值。反之,若传热面上各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则为不 稳定传热。不稳定传热时,传热速率也随时间而变。 2-18答:物理吸收,主要是物理溶解过程,是可逆过程,热效应较小,吸收效
膜,液相一侧存在液膜,气体吸收是吸收质的分子在两层膜中的扩散,由气膜, 扩散,穿过界面,再穿过液膜传到液相主体;吸收阻力集中在两层膜内。两膜以 外为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处于充分湍动各点浓度均匀一致; 2-11 答:它们同属蒸馏操作。简单蒸馏是不稳定操作,只能得到一种产品,产 品无需回流,产量小。精馏是复杂的蒸馏,可以是连续稳定过程,也可以是间歇 过程。精馏在塔顶、底可以获得两种产品。精馏必须有回流。 2-12 答:虽然各液体组分都能挥发,但有难有易(1 分),于是在部分气化时, 气相中所含的易挥发组分将比液相中的为多,使原来的混合液达到某种程度的分 离(2 分);同理,当混合蒸汽部分冷凝时,冷凝液中所含的难挥发组分将比气 相中的为多,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2 分)。 2-13 答: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为: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 分)。热传导的 特点是:物质无宏观位移;传热过程必须要接触(1 分)。热对流的特点是:质 点要有宏观的位移;流体必须要混合(1 分)。热辐射的特点是:传热过程不需 要媒介;传热过程涉及能量转换形式(1 分)。 2-14 答:流体的粘度是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1分),它的意义是相邻流 体层在单位接触面积上,速度梯度为1时,内摩擦力大小(2分)。流体粘度在相 同条件下,流体的粘度愈大,所产生粘性也愈大,液体阻力也愈大(2分)。 2-15 答: 回流比 R 增大时,操作线下向对角线靠近,使得理论塔板数减少,但 同时冷凝器、再沸器等的负荷也都增大,塔的直径也需要增大(2 分);当回流 比 R 减小时,操作线将上移,为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增多,当 理论塔板数变为无穷大时,此时的回流比称为最小回流比(2 分)。实际操作中, 通常取最小回流比的 1.1~2 倍进行操作(1 分)。 2-16 答: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叶轮、泵壳、轴封装置。 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和静压能均得到提 高。 泵壳具有汇集液体和将部分动能转为静压能的作用,轴封装置的作用是防 止泵内高压液体外漏及外界大气漏入泵内。 2-17 答: 在传热过程中,传热面上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传热。 稳定传热时,传热速率为定值。反之,若传热面上各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则为不 稳定传热。不稳定传热时,传热速率也随时间而变。 2-18 答:物理吸收,主要是物理溶解过程,是可逆过程,热效应较小,吸收效
率也低。化学吸收,是化学反应过程,混合气中某组分与溶剂或溶液中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一般为不可逆过程,热效应也大,吸收效率高。 2-19答:全回流时,达到指定分离要求的理论板数最少。开工时为不稳定过程, 为了尽快达到分离要求,采用全回流操作,然后再慢慢减小回比,至规定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是指达到指定分离要求的理论板数最多到无穷。是选择适宜 回流比的依据。一般适宜回流比是最小回流比的1.1一2.0倍。 食品分析 2-1包括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②污染物质分析:③食品辅料和添加剂分析:④ 感观鉴定。任务:①对食品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测。②帮助生 产部门开发、试制优质产品、为改革生产工艺、改进包装及储运技术等提供科学 依据。 2-2样品制备是保证样品十分均匀,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样 品预处理是①提取、富集、浓缩待测成分②排除干扰因素,同时又不破坏被测物 质。 2-3方法有:①有机物破坏法,用高温或强氧化剂将有机物分解:②蒸馏法,利 用混合物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分离组分:③溶剂提取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任一溶剂 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将混合物分离:④磺化和皂化,利用油脂与强酸磺化水解或与 强碱皂化水解除油:⑤色层分离法,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移动速率 不同,产生差速迁移而分离。 2-4有烘箱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干燥剂法等。应当符合三项条件:①水分是 唯一的挥发物质:②水分的排除情况很完全:③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由 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2-5基于两种互不溶液体的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其它各组分的基本原理。将试样 中加入有机溶剂蒸馏,其蒸汽被冷凝收集于标有刻度的承接管中分层,冷凝的溶 剂回流到蒸汽瓶中继续蒸馏。待承接管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读取水的体积计算 其含量。该法适用于各类食品,特别是对含有挥发性成分的样品,蒸馏法是惟 的标准分析方法。 2-6卡尔一费休法测定水分的基本原理是水存在时碘与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 应,根据 卡尔一费休试剂的消耗量计算水分含量。反应式:
率也低。 化学吸收,是化学反应过程,混合气中某组分与溶剂或溶液中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一般为不可逆过程,热效应也大,吸收效率高。 2-19 答:全回流时,达到指定分离要求的理论板数最少。开工时为不稳定过程, 为了尽快达到分离要求,采用全回流操作,然后再慢慢减小回比,至规定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是指达到指定分离要求的理论板数最多到无穷。是选择适宜 回流比的依据。一般适宜回流比是最小回流比的 1.1~2.0 倍。 食品分析 2-1 包括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②污染物质分析;③食品辅料和添加剂分析;④ 感观鉴定。任务:①对食品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测。②帮助生 产部门开发、试制优质产品、为改革生产工艺、改进包装及储运技术等提供科学 依据。 2-2 样品制备是保证样品十分均匀,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样 品预处理是①提取、富集、浓缩待测成分②排除干扰因素,同时又不破坏被测物 质。 2-3 方法有:①有机物破坏法,用高温或强氧化剂将有机物分解;②蒸馏法,利 用混合物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分离组分;③溶剂提取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任一溶剂 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将混合物分离;④磺化和皂化,利用油脂与强酸磺化水解或与 强碱皂化水解除油;⑤色层分离法,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移动速率 不同,产生差速迁移而分离。 2-4 有烘箱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干燥剂法等。应当符合三项条件:①水分是 唯一的挥发物质;②水分的排除情况很完全;③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由 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2-5 基于两种互不溶液体的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其它各组分的基本原理。将试样 中加入有机溶剂蒸馏,其蒸汽被冷凝收集于标有刻度的承接管中分层,冷凝的溶 剂回流到蒸汽瓶中继续蒸馏。待承接管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读取水的体积计算 其含量。该法适用于各类食品,特别是对含有挥发性成分的样品,蒸馏法是惟一 的标准分析方法。 2-6 卡尔一费休法测定水分的基本原理是水存在时碘与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 应,根据 卡尔一费休试剂的消耗量计算水分含量。反应式:
C,H,N·L2+C,H,N·SO2+C,H,N+H,O→2C,H,NH+C,H,N·SO C,H,NSO3+CH,OH→C,H,NHSO,CH3 2-7灰化温度一般控制在500~600℃,这是因为灰化温度高于500℃时,无机物将 有所损失,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损失亦随之增高。而低于500℃时,灰化不完全。 例如在450℃碳酸钙损失仅0.22%,而温度上升至650℃时,损失达42.82%,并且碳 酸钙转化成了氧化钙,因此必须要控制灰化温度。 2-8①准确配制和标定NaOH溶液:②所用蒸馏水须煮沸除二氧化碳:③每次滴 定用NOH溶液不得少于3毫升:④对色泽深的试液应脱色:⑤正确运用酸换算 系数。 2-9电化学法是将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浸入 被测溶液中,该电池产生的电动势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即H值有关系,每相差 一个pH单位,就产生59.1毫伏的电极电位。可用酸度计直接测得。 2-10乙醚是最常用的脂肪提取剂,沸点(34.6℃)低溶解脂肪的能力强,提取 效率高。但乙醚饱和约2%的水分,含水的乙醚还会抽提出一些非脂成分。石油 醚溶解脂肪的能力略低于乙醚,但试样中微量水分不影响提取,没有胶溶现象, 不会夹带非脂成分,抽出物接近真实脂类。乙醚和石油醚只能提取游离态脂肪, 不能提取结合态脂类。 2-11有三种方法:①巴布科克氏法:②盖勃氏法:③碱性乙醚法。前两种方法 采用湿法提取,容量法定量。后一种方法采用湿法提取,重量法定量。 2-12还原糖法:兰一埃农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均为国标法:醛糖法:碘量法: 酮糖法:半胱氨酸一咔唑法:总糖法:酚一硫酸法、蒽酮法:蔗糖法:水解法, 为国标法。旋光法等。 2-13因淀粉粒具有晶体结构,淀粉酶难以作用于淀粉颗粒,必须将其晶体结构破 坏,淀粉才能被酶作用,所以必须将淀粉糊化。糊化分为三个阶段:①淀粉粒吸 水②淀粉粒体积膨胀③淀粉粒晶体结构破裂。 2-14果胶物质分为三类:原果胶、果胶酯酸、果胶酸。原果胶不溶于水,在酶 或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果胶酯酸。果胶酯酸亦可在酶或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果胶 酸。果胶酸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正盐或酸式盐,利用这一特性用于测定果胶含量。 2-15加速蛋白质消化可加入不同功效的试剂:①增温剂:K2S04、Na2S04。②催
5 5 2 C5H5N SO2 C5H5N H2O 2C5H5N HI C5H5N SO3 C H N • I + • + + → • + • 5 5 3 3 5 5 SO4CH3 C H N •SO + CH OH → C H N(H) 2-7 灰化温度一般控制在 500~600℃,这是因为灰化温度高于 500℃时,无机物将 有所损失,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损失亦随之增高。而低于 500℃时,灰化不完全。 例如:在 450℃碳酸钙损失仅 0.22%,而温度上升至 650℃时,损失达 42.82%,并且碳 酸钙转化成了氧化钙,因此必须要控制灰化温度。 2-8 ①准确配制和标定 NaOH 溶液;②所用蒸馏水须煮沸除二氧化碳;③每次滴 定用 NaOH 溶液不得少于 3 毫升;④对色泽深的试液应脱色;⑤正确运用酸换算 系数。 2-9 电化学法是将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浸入 被测溶液中,该电池产生的电动势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即 pH 值有关系,每相差 一个 pH 单位,就产生 59.1 毫伏的电极电位。可用酸度计直接测得。 2-10 乙醚是最常用的脂肪提取剂,沸点(34.6℃)低溶解脂肪的能力强,提取 效率高。但乙醚饱和约 2%的水分,含水的乙醚还会抽提出一些非脂成分。石油 醚溶解脂肪的能力略低于乙醚,但试样中微量水分不影响提取,没有胶溶现象, 不会夹带非脂成分,抽出物接近真实脂类。乙醚和石油醚只能提取游离态脂肪, 不能提取结合态脂类。 2-11 有三种方法:①巴布科克氏法;②盖勃氏法;③碱性乙醚法。前两种方法 采用湿法提取,容量法定量。后一种方法采用湿法提取,重量法定量。 2-12 还原糖法:兰—埃农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均为国标法;醛糖法:碘量法; 酮糖法:半胱氨酸—咔唑法;总糖法:酚—硫酸法、蒽酮法;蔗糖法:水解法, 为国标法。旋光法等。 2-13 因淀粉粒具有晶体结构,淀粉酶难以作用于淀粉颗粒,必须将其晶体结构破 坏,淀粉才能被酶作用,所以必须将淀粉糊化。糊化分为三个阶段:○1 淀粉粒吸 水○2 淀粉粒体积膨胀○3 淀粉粒晶体结构破裂。 2-14 果胶物质分为三类:原果胶、果胶酯酸、果胶酸。原果胶不溶于水,在酶 或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果胶酯酸。果胶酯酸亦可在酶或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果胶 酸。果胶酸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正盐或酸式盐,利用这一特性用于测定果胶含量。 2-15 加速蛋白质消化可加入不同功效的试剂:①增温剂:K2SO4、Na2SO4。②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