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行政管理》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海洋行政管理(Marine 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编号:8401412 分:2 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其他学时:2 课程负责人:孔凡宏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海洋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选特色课程,也是其他涉海专业的任选 课程。本课程汲取行政管理的共性和海洋的个性,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借鉴了国内 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了解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以及系统地把握海洋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该海洋管理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体系,拓 宽行政管理专业及其他涉海专业学生的海洋管理视野,提高海洋行攻管理能力。 Marin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 special required cours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students and an elective course for marine related major students.This course,which draws on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absorbs the knowledge fr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rine and combines them.By studying it we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s,theories,know the main marine publicadministration systematically and the cutting-edg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broaden the horizon of the student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and marine related major,improve the of marine administration. 2课程目标 2.1培养准护国家海洋权益、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法治的基本理念。 2.2掌握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准确把握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的概念、理论、模型、 方法。 3运用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问题建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和 素质。 二、教学内容 学 教学内容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时 2.12.22.3 一章绪论洋行政管理基本 思考画:哪些涉海领属于海洋行 及框架体系 构建 近代 的郑和下西洋在前海
16 《海洋行政管理》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海洋行政管理 (Marine 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编号: 8401412 学 分:2 学 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 其他学时:2 课程负责人:孔凡宏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海洋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选特色课程,也是其他涉海专业的任选 课程。本课程汲取行政管理的共性和海洋的个性,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借鉴了国内 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了解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以及系统地把握海洋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该海洋管理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体系,拓 宽行政管理专业及其他涉海专业学生的海洋管理视野,提高海洋行政管理能力。 Marin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 special required cours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students and an elective course for marine related major students. This course, which draws on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bsorbs the knowledge fr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rine and combines them. By studying it we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know the main contents of marin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atically and the cutting-edg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broaden the horizon of the student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and marine related major,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marine administration. 2.课程目标 2.1 培养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法治的基本理念。 2.2 掌握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准确把握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的概念、理论、模型、 方法。 2.3 运用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问题建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和 素质。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 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海洋行政管理基本概况 及框架体系:海洋行政管理的概念 界定、海洋行政管理学的构建基础 与学科框架体系与特征、海洋行政 管理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制度规范。 4 思考题:哪些涉海领域属于海洋行 政管理的内容?一带一路战略需要 我们如何加强海洋行政管理?明清 时代的海禁和迁界对我国近代的政 治和经济影响?郑和下西洋在航海 史上的影响如何? √
第三章海洋权益潍 :概念与理 思考恩如何理解我在有海的 在在海洋 组议?我 发展 第章海洋行政管理组织体制与 思考题:关国 制及对我国 日本的海洋管 国 历 与优化 部门的归并、整合、协作如何? 思考题:我国的一些海域使用为什 第四章海域使用管理 的折 理制度。 你改执法的上体有 ?海洋行 议、行政裁决)。 始末。 主要内容:区分岛,、与的区别 思考超:海岛管理的主体有事兰 海岛的 经济状况无民海岛的利用管 理与出让等。 第七海洋环填管理 成海洋环境污 的管理 对 境的 及其治迎 理,石油开采及船舶溢油管理等 防治海洋工程污染有何区别 第八章海洋管 我国十 期间渔业货
17 第二章 海洋权益维护 主要内容:海权基本概念与理论、 海权的历史演化,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的诞生及内容,我国海域状况及 海洋权益争端,以及我国海洋权益 的维护的路径与方法。 5 思考题:如何理解我国在南海的岛 礁建设?如何从海洋权益维护的角 度理解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我国 与哪些国家存在海洋争端,历史与 发展?如何在不违背联合国海洋法 公约的情况下维护我国的海洋权 益? √ √ √ 第三章 海洋行政管理组织体制与 职能 (3 学时) 主要内容:涉海管理机构梳理、历 史沿革,我国海洋主管机构的历史 沿海及基本职能,我国海洋管理的 基本框架,我国海洋管理体制类型 与优化。 4 思考题:美国、日本的海洋管理体 制及对我国的启示?如何优化我国 的海洋管理体制?我国海洋行政管 理体制变迁的动力与阻力? 当前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海洋管理 体制的发展走向如何?各涉海职能 部门的归并、整合、协作如何? √ √ 第四章 海域使用管理 主要内容:用海类型、用海方式, 海域使用权属问题,海域使用金标 准及征收,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 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4 思考题:我国的一些海域使用为什 么要使用招拍挂的方式出让,而另 一些则是依申请?如何理解海域的 所有权分割?海域使用金是否可以 减免,为什么?海洋功能区划编制 的指导原则是什么?我国海域使用 在管理体系、内容及实施方面,存 在什么问题,如何加以解决?解析 某一沿海省份的海域使用金征收管 理制度。 √ √ 第五章 海洋法治 主要内容:海洋立法的主体、海洋 立法的内容、海洋立法的类型,海 洋执法的主体、海洋执法的客体、 海洋执法的内容、海洋执法的种类, 海洋行政司法(行政调解、行政复 议、行政裁决)。 4 思考题:我国关于海洋立法的法律 体系是怎样的?我国关于海洋行政 执法的内容有哪些?我国关于海洋 行政执法的主体有哪些?海洋行政 处罚有哪些方式?海域可否像一些 地方对于土地那样进行置换?海洋 行政司法既解决一些行政争议,也 可以解决一些民事纠纷吗?海洋行 政裁决是主动为之,还是依当事人 的申请?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 始末。 √ √ 第六章 海岛管理 主要内容:区分岛、礁、屿的区别, 海岛的类型划分,海岛的行政建制, 海岛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海岛的管 理主体,海岛的分布、资源、环境、 经济状况,无居民海岛的利用、管 理与出让等。 3 思考题:海岛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海岛法的出台,对于我国海洋权益 维护有何重要意义?我国无居民海 岛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查找一个海岛,并予以产业规划构 想。 √ √ 第七章 海洋环境管理 主要内容:海洋环境污染现状,造 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有机物、放射性 物质、石油、重金属、固体废弃物 及危害,海洋陆源污染物的管理, 海洋大气污染物管理,海洋倾废管 理,石油开采及船舶溢油管理等。 4 思考题:我国海洋污染的来源有哪 些?我国海洋污染管理的主体有哪 些,各自的职责范围如何?防止石 油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其治理:以 ×××事件为例。防治海岸工程和 防治海洋工程污染有何区别? √ √ √ 第八章 海洋资源管理 主要内容:我国十二五期间渔业资 源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十三 五期间渔业资源及其管理的目标, 渔业资源的特性,渔业资源管理与 养护的主要措施。国家管辖外区域 的资源管理。 2 思考题:我国的海洋捕捞:现状、 问题与对策?沿岸渔场的产权化改 革路径与方法?国家管辖外区域的 资源管理海洋法公约是如何规定 的? √ √
三、教学方法 海洋行政管理教学倡导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 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程 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程海洋行政管理基本范畴、理论体系,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制 度和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探讨解决现实海洋行政管理问题。学生必须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结合起来。阅读授课教师指定的参考书,并认其整理笔记,扩充知识,参与课堂讨论。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讨论、课题研究等为辅的方式,这些辅助性教学方 法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之中,采用PPT教学。0L网络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铬教学辅助平 发布学习资源。成绩评价按照平时成绩占50%(出勤20%,PPT汇报10%,作业10%,课堂表 现与讨论10%),期末测试占50%的方式。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 因家海洋权益维护的意识、爱田主义教第二章 讲投、讨论 2.2 第五章讲授、讨论 2.2 第七章讲授、讨论 2.1 2.2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海洋行政管理》,王琪等,人民出版社,2013年。 阅读书目: 1.《海区海洋行政管理研究》,膝祖文编著,海洋出版社,2009年。 2.《中国海区行政管理》,帅学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3.《南海安全战略与强化海洋行政管理》,安应民等著,中国经济出版,2012年 4.《海洋管理研究》,崔旺来著,海洋出版社,2009年。 5.《海洋战略研究》,陈明义著,海洋出版社,2014年。 6.《新时期中国海洋管理研究》,周学锋,左红娟等著,海洋出版社,2012年。 7.《海洋管理概论》,张润秋,郭佩芳,朱庆林著,海洋出版社,2013年。 8.《海洋管理学》,全永波等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选课程,是其他涉海专业的延伸性和拓展性课程,需要学生 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再学习这门课程。 主撰人:孔凡宏 审核人: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年12月23日
18 三、教学方法 海洋行政管理教学倡导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 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程 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海洋行政管理基本范畴、理论体系,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制 度和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探讨解决现实海洋行政管理问题。学生必须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结合起来。阅读授课教师指定的参考书,并认真整理笔记,扩充知识,参与课堂讨论。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讨论、课题研究等为辅的方式,这些辅助性教学方 法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之中,采用 PPT 教学。EOL 网络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 发布学习资源。成绩评价按照平时成绩占 50%(出勤 20%,PPT 汇报 10%,作业 10%,课堂表 现与讨论 10%),期末测试占 50%的方式。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度 1 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意识、爱国主义教 育 第二章 讲授、讨论 2.1 2.2 2 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第五章 讲授、讨论 2.1 2.2 3 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第七章 讲授、讨论 2.1 2.2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海洋行政管理》,王琪等,人民出版社,2013 年。 阅读书目: 1.《海区海洋行政管理研究》,滕祖文编著,海洋出版社,2009 年。 2.《中国海区行政管理》,帅学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年。 3.《南海安全战略与强化海洋行政管理》,安应民等著,中国经济出版,2012 年。 4.《海洋管理研究》,崔旺来著,海洋出版社,2009 年。 5.《海洋战略研究》,陈明义著,海洋出版社,2014 年。 6.《新时期中国海洋管理研究》,周学锋,左红娟等著,海洋出版社,2012 年。 7.《海洋管理概论》,张润秋,郭佩芳,朱庆林著,海洋出版社,2013 年。 8.《海洋管理学》,全永波等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选课程,是其他涉海专业的延伸性和拓展性课程,需要学生 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再学习这门课程。 主撰人 :孔凡宏 审核人: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 年 12 月 23 日
《社会保险精算》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社会保险精算(Actuarial Science for social Insurance)课程编号:8401036 学分:2学分 学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讨论学时:2 课程负责人:张祖平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社会保险精算》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 与人口、社会 经济有关科学相结合,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 ,对各种经济安全方案的未来财 务收支和债务水平进行估计,使经济安全方案建立在稳定的财务基础上。通过木课程的教学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精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精算方法,能对社会 保险领域中的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等做出初步测算,为今后的研究或 实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Actuarial Science for social Insurance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students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This course is based on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is course analyzes risk affairs,estimates the level of futur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debt of all kinds of om scurity plans,inorder to make the security plans build on stable finance basics.The students can learn and know the basic concepts.basic theories.basic actuarial methods and can calculate the rate of contribute,the rate of pension,the balance of funds of insurance 2.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险精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掌握生命函数、生存年金的 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养老保险缴费率、领取率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缴 费率的计算方法和基金平和的计算方法。 培养 生的精算思维。为未来参加保险精算师考试 打下基础,为从事社会保障定量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课程思政目标是掌握社会保险基金平 衡的计算方法,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稳健运行提供建议,深化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解和对 国家民生项目的支持,增强同学们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和情感认同。 2.1课程目标1:掌握社会保险精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2课程目标2:了解社会保险精算的产生与发展,生命表、生命函数 2.3课程目标3:掌握一定的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缴费和支取的计算方 法 2.4课程目标4: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研究完善建议。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时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撞度 2.1 222.32.4 第一章社会保险精算概述 4 理论讲解
19 《社会保险精算》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 社会保险精算(Actuarial Science for social Insurance) 课程编号:8401036 学分:2 学分 学时:总学时 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 讨论学时:2 课程负责人:张祖平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社会保险精算》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 与人口、社会、经济有关科学相结合,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对各种经济安全方案的未来财 务收支和债务水平进行估计,使经济安全方案建立在稳定的财务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精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精算方法,能对社会 保险领域中的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等做出初步测算,为今后的研究或 实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Actuarial Science for social Insurance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students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course analyzes risk affairs, estimates the level of futur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debt of all kinds of economic security plans, in order to make the economic security plans build on stable finance basics. The students can learn and know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ies, basic actuarial methods and can calculate the rate of contribute, the rate of pension, the balance of funds of insurance. 2.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险精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掌握生命函数、生存年金的 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养老保险缴费率、领取率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缴 费率的计算方法和基金平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精算思维。为未来参加保险精算师考试 打下基础,为从事社会保障定量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课程思政目标是掌握社会保险基金平 衡的计算方法,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稳健运行提供建议,深化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解和对 国家民生项目的支持,增强同学们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和情感认同。 2.1 课程目标 1: 掌握社会保险精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2 课程目标 2: 了解社会保险精算的产生与发展,生命表、生命函数。 2.3 课程目标 3: 掌握一定的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缴费和支取的计算方 法。 2.4 课程目标 4: 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研究完善建议。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第一章 社会保险精算概述 4 理论讲解 √ √
第二章利息理论 6 理论讲 第三章确定年金 第四章生命函数 4 第五章保费厘定 第六章养老保险精算模型 第七章养老保险精算实务 讨论中国社会保险基金如何保持平衡 2 讨的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应采用现代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发性与 实用性相结合,运用板书讲解、演示图解、案例评析等教学方法为一体。根据现代社会对应 用型人才多种素质的要求和现代社会保险学科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保险精算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我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 创新意识。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 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 用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核办法是从理论考试、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课堂讨论)、学习态度(纪律出勤)等 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增强考核方式的灵活性。不仅使学生综合成绩的检验更加公 平、公正、科学、合理,也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能力,强调个性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自主热情。 每项考核详细信息如下所述 考核项目 比重 完成时间 任务量 评估项日1课堂讨论A 10分 第1-16周 发言 评估项目2出勤情况 10分 第1-16周 考核 评估项目3平时作业 10分 第1-16周 考核 评估项目4老试 70分 期末开卷考试 1.5小时
20 第二章 利息理论 6 理论讲解 例题讲授 √ √ 第三章 确定年金 4 理论讲解 例题讲授 √ √ 第四章 生命函数 4 理论讲解 例题讲授 √ √ 第五章 保费厘定 4 理论讲解 例题讲授 √ √ 第六章 养老保险精算模型 6 理论讲解 例题讲授 √ √ √ 第七章 养老保险精算实务 2 理论讲解 例题讲授 √ 讨论 中国社会保险基金如何保持平衡? 2 讨论 √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应采用现代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发性与 实用性相结合,运用板书讲解、演示图解、案例评析等教学方法为一体。根据现代社会对应 用型人才多种素质的要求和现代社会保险学科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保险精算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 创新意识。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 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 用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核办法是从理论考试、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课堂讨论)、学习态度(纪律出勤)等 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增强考核方式的灵活性。不仅使学生综合成绩的检验更加公 平、公正、科学、合理,也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能力,强调个性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自主热情。 每项考核详细信息如下所述.: 考核项目 比重 完成时间 任务量 评估项目 1 课堂讨论 A 10 分 第 1--16 周 发言 评估项目 2 出勤情况 10 分 第 1-16 周 考核 评估项目 3 平时作业 10 分 第 1-16 周 考核 评估项目 4 考试 70 分 期末开卷考试 1.5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