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想 对比、归 小组讨论 2.12.22.32.5 实验操作 他们增强人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居延安等若:《公共关系学》,复且大学出版社。 李秀忠等编著,《公共关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阅读书目: 1.翟向东:《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2.郭惠民:《当代国际公共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陈向阳:《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张依依:《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企业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的基础之上开设,如果条件成熟,后续应该开设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写 作、公关策划学、公众心理学、CS战略等课程。 主撰人:杨杨 审核人: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年11月18日
11 关注媒体报道热点,巧妙穿针引线,将专 业课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联想、对比、归纳。 4 危机公关案例中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公关活动本质是与人沟通的艺术,少不了 心理活动和现象。尤其是当组织面临危机 时,对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要 求比较高。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公众的性别 角色心理、年龄心理、职业心理等,从公 关角度改善说话艺术,能帮助他们增强人 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承压能力。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八章 讲授、 小组讨论、 实验操作 2.1 2.2 2.3 2.5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居延安等著:《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秀忠等编著,《公共关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年。 阅读书目: 1.翟向东:《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年版。 2.郭惠民:《当代国际公共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3.陈向阳:《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4.张依依:《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企业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的基础之上开设,如果条件成熟,后续应该开设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写 作、公关策划学、公众心理学、CIS 战略等课程。 主撰人 :杨杨 审核人: 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 年 11 月 18 日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编号:6309940 学分:3学分 学 时:总学时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4 其他学时2 课程负责人:孔凡宏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公共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 共事务进行管理的 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 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是将当代经济学、管理学、 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 本课程讲授公共管理内涵和基础理论:公共管理组织:公共领导:公共管理沟通:公共 管理职能:公共决策与执行:公共管理绩效与改革公共治理等。主要是研究对公共领域进 行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程,帮助同学掌握基本的管理职能,结合环境条件的可能,合理考店 在成本与效率和公平之间保持平衡,懂得提高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是公共 事物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公共部门管理的一般规律的能力和方法。 Public Management is a cor urse of public c adminis ive.It is an studies how goverment and other public sectors manage public affairs. It was developed on th basi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become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breaks the boundaries ot the existing disciplin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It has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comb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modern economics.management.policy analysis.political science and Thiscourse mainly focuses on the meaning and basic theory of public management,public organizations,leadership in public organizations,public communication,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decision 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public sector,performance and reform public governance,etc.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functions tomaintain a balance between and equityin,improve the mmo interests. They can a master the gener I law and 2.课程目标 21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等基本理念,构建正确的公共决策前提, 2.2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准确把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的概念、理论、模型、方法。 2.3运用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问题建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2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 公共管理学(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编号:6309940 学 分:3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 44 其他学时 2 课程负责人:孔凡宏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公共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 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 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是将当代经济学、管理学、 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 本课程讲授公共管理内涵和基础理论;公共管理组织;公共领导;公共管理沟通;公共 管理职能;公共决策与执行;公共管理绩效与改革;公共治理等。主要是研究对公共领域进 行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程,帮助同学掌握基本的管理职能,结合环境条件的可能,合理考虑 在成本与效率和公平之间保持平衡,懂得提高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是公共 事物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公共部门管理的一般规律的能力和方法。 Public Management is a core cour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ve. It is an applied science that studies how government and other public sectors manage public affairs. It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become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breaks the boundaries of the existing disciplin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t has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comb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modern economics, management, policy analysis,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This course mainly focuses on the meaning and basic theory of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organizations, leadership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public communication,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and reform, public governance, etc. 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functions to maintain a balance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public manage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ublic common interests. They can also master the general law and the means of modern management by taking the course. 2.课程目标 2.1 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等基本理念,构建正确的公共决策前提。 2.2 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准确把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的概念、理论、模型、方法。 2.3 运用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问题建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 度 2.12223 第一章绪论 案例:贵阳“禁游令 丰蓼内容,公共管理的内通与外延、公共管理的 引热议纪检下文不 基本特征、烈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公共部门与私 准官员”到此一游 人部门的含义及两者的差异、公共管理的学科 础及基本理论、公共管理的历史沿革、公共管理 的学习方法, 公共组珍 餐力贸处其平 √ 素:公 特 分类制 第三章公共领导 案例:第一书记手记 势及问愿等。 第四章公共决策与执行 麦之格9灯的 方法:致策执行的能响因素:政策执行的模式。 第五章公共管理 沟通的意义及方 沟通的 餐论的 巧有效酒出的降及其服 第六章公共管理职能 案例:政府与社会切 出背景与 同治理天价彩礼 七章公共管理绩效与改苹 :公共管弹绩效的分析维度,行为论 特:数考核的内 会主任的困惑 绩效考栈的 行为观察 衡记 因,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应采用现代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发性与 6
13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度 2.1 2.2 2.3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公共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公共管理的 基本特征、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公共部门与私 人部门的含义及两者的差异、公共管理的学科基 础及基本理论、公共管理的历史沿革、公共管理 的学习方法。 6 案例:贵阳“禁游令” 引热议 纪检下文不 准官员"到此一游" √ √ 第二章 公共组织 主要内容:官僚制及其特征;公共组织的构成要 素;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公共组织的微观分析 ——工作分析;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我 国行政层级划分;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公共组 织体制;国务院机构改革;非正式组织。 8 案例:组织机构扁平 化 警力下沉充基层 √ √ 第三章 公共领导 主要内容: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权力 构成及来源;领导品质论、行为论与权变论;PDP 领导行为风格测试;公共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授 权的类型及艺术;领导班子结构;公推直选的优 势及问题等。 6 案例:第一书记手记 √ √ √ 第四章 公共决策与执行 主要内容:公共决策前提及形成;公共决策的类 型;公共决策的程序;公共决策模型;公共决策 方法;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政策执行的模式。 6 案例:交通信号灯的 改革之路 √ √ √ 第五章 公共管理沟通 主要内容:公共管理沟通的意义及方式;沟通的 种类及优缺点;上行、下行、平行沟通注意事项; 沟通的基本形式;行政人员沟通的影响因素及技 巧;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8 案例:政府主办的博 览会宣传的杨凌经验 √ √ 第六章 公共管理职能 主要内容:公共管理职能的提出背景与环境;公 共管理职能的构成及划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共管 理职能的变迁。 6 案例:政府与社会协 同治理天价彩礼 √ 第七章 公共管理绩效与改革 主要内容:公共管理绩效的分析维度,行为论、 结果论与综合论;西方的 3E 理论;公共管理效 率的特点;绩效考核的内容;绩效考核的困难性; 绩效考核的流程;绩效考核的方法——配对比 较、等差图表法、要素评点法、行为观察量表、 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强制选择法、 平衡记分卡等;影响绩效考核人员的因素;绩效 反馈;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的行政改革; 基层社会治理。 6 案例:走向社区自治 还是背离:一个居委 会主任的困惑 √ √ √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应采用现代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发性与
实用性相结合,运用演示图解、案例评析、互动交流、小组汇报、辩论讨论等教学方法为 体。根据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木多种素质的要求和现代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 学习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综合管理能力。通过配合教学单元与课堂讨 论及案例分析训练,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 识。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通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 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 能力。 考核维度是从理论考试、动手能力(作业质量)、分析能力(课堂讨论)、学习态度(纪 律出勤)、优异表现(特别加分)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增强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不仅使学生综合成绩的检验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也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能力,强 调个性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热情。 最后总成绩 =平时成绩(出動勤)×20%+平时成绩(小组报告)×10%+平时成绩(课堂研 讨表现)×10%+平时成绩(作业)×10%+期末考试成绩×50%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课程思政素材 共性特 教方冻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正树立以人民为理 公共领导者的基本素第三章 讲授、讨论 2.1 2.2 特发理 文明设的重更 第七章 讲授、讨论 2. 作用,纳入绩效考评 六、参考散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敕材: 吴春华:《公共行政学》,高等教有出版社,2013 阅读书目: 1「澳1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国]: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0 3美国1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美国纳特等:《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美国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羊因1科恩等:《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王乐夫, 《公共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0.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
14 实用性相结合,运用演示图解、案例评析、互动交流、小组汇报、辩论讨论等教学方法为一 体。根据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多种素质的要求和现代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指导学生通过 学习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综合管理能力。通过配合教学单元与课堂讨 论及案例分析训练,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 识。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 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 能力。 考核维度是从理论考试、动手能力(作业质量)、分析能力(课堂讨论)、学习态度(纪 律出勤)、优异表现(特别加分)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增强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不仅使学生综合成绩的检验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也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能力,强 调个性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热情。 最后总成绩 ﹦平时成绩(出勤)×20%+平时成绩(小组报告)×10%+平时成绩(课堂研 讨表现)×10%+平时成绩(作业)×10%﹢期末考试成绩×50%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1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特 征,树立以人民为中 心的思想 第一章 讲授、讨论 2.1 2.2 2 公共领导者的基本素 质,包括政治思想素 质、可持续发展理念 等。 第三章 讲授、讨论 2.1 2.2 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作用,纳入绩效考评 指标 第七章 讲授、讨论 2.1 2.2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吴春华:《公共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阅读书目: 1.[澳]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国]: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美国]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美国]纳特等:《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美国]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美国]科恩等:《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0.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美国]理查德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板社,2004 12.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南方周末》、《二 世纪经济报道》、《报刊文摘》等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管理学原理》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公共政策分析》、《公 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营利组织管理》等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 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中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各章应重点讲授基 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内涵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主撰人:孔凡宏 审核人: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年12月12日 15
15 11.[美国]理查德.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南方周末》、《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报刊文摘》等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管理学原理》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公共政策分析》、《公 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营利组织管理》等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 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中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各章应重点讲授基 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内涵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主撰人 :孔凡宏 审核人: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 金龙 日期:2018 年 12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