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力争数字经济产值突破350亿元。做强数字影视产业。依托达 瓦数字制作平台,开工建设西部科技影视基地,打造全国数字影视产业基地。 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文创产业园,构建数字文创人才引进体系,加快引进腾讯 影业、B站、完美世界等头部品牌,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启动建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 业基地,推动百度自动驾驶网约车商业化示范运营,构建智能硬件产业生态, 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升级服务外包产业。依托阿里云、华为云构建云 计算产业生态,推动呼叫中心加速向智能客服、数据服务转型,建成投用重 庆云谷大数据中心,打造西南云计算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高地。加快智慧城 市建设。落实云长制,建成智能中枢(一期)、城市数字底座、运营管理中 心等核心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应急 管理“一网调度”、基层治理“一网治理”,让城市更智慧、更便捷、更温 暖。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产业特色,加快消费供需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深入实施“巴渝 新消费”行动,积极引导“永货精品”进街区、进商超、进平台,提质发展 首店经济、平台经济、潮经济,促进消费向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 慢生活兼具升级。规划建设低密度生态商务区,建成长城爱情汽车广场,优 化提升渝西广场、万达广场,做精做特华茂中心、协信星光广场,推动永川 里城市秀场开业运营,打造集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于一体的兴龙 湖夜间经济核心区,叫响“浪漫永川里、璀璨不夜城”品牌。打造区域性金 融中心。支持金融机构在永川设立区域性总部、结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 引育融资租赁、基金管理、汽车金融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民生银行永川支 行开业运营、华夏银行在永川设立支行,全区存贷款规模达到1700亿元以上。 坚持外引内培并重,多措并举支持企业上市,力争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 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做大做强吉之汇农贸市场、西部港桥木材交易中心等专 11
11 产业数字化,力争数字经济产值突破 350 亿元。做强数字影视产业。依托达 瓦数字制作平台,开工建设西部科技影视基地,打造全国数字影视产业基地。 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文创产业园,构建数字文创人才引进体系,加快引进腾讯 影业、B 站、完美世界等头部品牌,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启动建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 业基地,推动百度自动驾驶网约车商业化示范运营,构建智能硬件产业生态, 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升级服务外包产业。依托阿里云、华为云构建云 计算产业生态,推动呼叫中心加速向智能客服、数据服务转型,建成投用重 庆云谷大数据中心,打造西南云计算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高地。加快智慧城 市建设。落实云长制,建成智能中枢(一期)、城市数字底座、运营管理中 心等核心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应急 管理“一网调度”、基层治理“一网治理”,让城市更智慧、更便捷、更温 暖。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产业特色,加快消费供需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深入实施“巴渝 新消费”行动,积极引导“永货精品”进街区、进商超、进平台,提质发展 首店经济、平台经济、潮经济,促进消费向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 慢生活兼具升级。规划建设低密度生态商务区,建成长城爱情汽车广场,优 化提升渝西广场、万达广场,做精做特华茂中心、协信星光广场,推动永川 里城市秀场开业运营,打造集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于一体的兴龙 湖夜间经济核心区,叫响“浪漫永川里、璀璨不夜城”品牌。打造区域性金 融中心。支持金融机构在永川设立区域性总部、结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 引育融资租赁、基金管理、汽车金融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民生银行永川支 行开业运营、华夏银行在永川设立支行,全区存贷款规模达到 1700 亿元以上。 坚持外引内培并重,多措并举支持企业上市,力争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 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做大做强吉之汇农贸市场、西部港桥木材交易中心等专
业市场,建成投用环球锦标建材仓储物流中心,推进凤凰湖供应链物流枢纽、 渝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安全高效的物流体系。全 年货运总量达到3700万吨以上。创新发展现代会展业。加快建设会展中心, 建成投用中交世通大厦。举办中国科技影视高峰论坛、先进制造业论坛暨博 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打造成渝地区会展名城。 (二)实施产城景融合发展行动,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高品质生活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要义,需要城区、校区、景区、园区 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品质品位不断提升。 城校融合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坚持校在城中、城校一体,以职业院校优 化城市空间布局、以职业教育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以职教学生带动城市人口 流入、以职教人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取支持。建立部市共建机制, 成立西部职教基地领导机构,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部职教基地发展 的若干措施》,在资源集聚、土地供应、资金保障、产教融合等方面争取更 大支持。加快提质扩容。支持重庆文理学院建大,积极筹建重庆技术大学, 推动高职院校加快“双高”建设、中职院校加快“双优”建设,创新职普双 向融通联合育人模式,探索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贯通的长学制培养。 统筹推进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永川校区建设,建成投用职 教中心新校区,加快推进重庆智能工程学院(二期)建设。加大优质院校引 进力度,鼓励上市公司、龙头企业领办职业教育,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深 化产教融合。大力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 新链有机衔接,促进职教学生留永就业,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 市。用好职教师资共享平台,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精心举办西部 职业教育高峰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等活动,努力形成“办学校来永川、 兴企业来永川、读职教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的良好氛围。 城景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突出“主客共享、多元融合”理念,让 城区成为景区的“客厅”、景区成为城区的“花园”,打造“双城会客厅、 12
12 业市场,建成投用环球锦标建材仓储物流中心,推进凤凰湖供应链物流枢纽、 渝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安全高效的物流体系。全 年货运总量达到 3700 万吨以上。创新发展现代会展业。加快建设会展中心, 建成投用中交世通大厦。举办中国科技影视高峰论坛、先进制造业论坛暨博 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打造成渝地区会展名城。 (二)实施产城景融合发展行动,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高品质生活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要义,需要城区、校区、景区、园区 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品质品位不断提升。 城校融合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坚持校在城中、城校一体,以职业院校优 化城市空间布局、以职业教育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以职教学生带动城市人口 流入、以职教人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取支持。建立部市共建机制, 成立西部职教基地领导机构,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部职教基地发展 的若干措施》,在资源集聚、土地供应、资金保障、产教融合等方面争取更 大支持。加快提质扩容。支持重庆文理学院建大,积极筹建重庆技术大学, 推动高职院校加快“双高”建设、中职院校加快“双优”建设,创新职普双 向融通联合育人模式,探索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贯通的长学制培养。 统筹推进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永川校区建设,建成投用职 教中心新校区,加快推进重庆智能工程学院(二期)建设。加大优质院校引 进力度,鼓励上市公司、龙头企业领办职业教育,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深 化产教融合。大力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 新链有机衔接,促进职教学生留永就业,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 市。用好职教师资共享平台,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精心举办西部 职业教育高峰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等活动,努力形成“办学校来永川、 兴企业来永川、读职教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的良好氛围。 城景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突出“主客共享、多元融合”理念,让 城区成为景区的“客厅”、景区成为城区的“花园”,打造“双城会客厅
西部欢乐城”。做靓核心景区。加强品牌P打造,丰富沉浸式、互动化游乐 业态,优化消费体验场景,全面提档升级乐和乐都。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讲好历史文化故事,促进松溉古镇内涵发展。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 景观品质和服务功能,扩大茶山竹海对外影响。支持石笋山景区改造提升。 启动汉东古城公园规划。做精乡村旅游。以泛黄瓜山片区为核心,推动乡村 旅游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 房、劳作变体验、产品变商品,打造“都市慢生活”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 做长消费链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办好文化旅 游惠民消费季和赏花季、采果季等节会活动,打造一批“有看头”的打卡胜 地、“有尝头”的永川味道、“有买头”的旅游商品、“有念头”的网红民 宿,让八方游客在永川体味欢乐、放松心情、滋养心灵。 产城融合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坚持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让永 川这座城市有产业、有支撑,有平台、有梦想,有品位、有未来。坚持以产 聚人兴城。始终把产业作为发展的根基,注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 融合,加大数字经济、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产业培 育力度,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凤凰湖产业园向南延伸、港桥产业园向北 拓展,力争新拓展园区面积4平方公里,实现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园区带动 城市拓展。坚持以城留人促产。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 提升商贸、教育、医疗、娱乐、居住等功能配套,加强美丽园区、美丽厂区 建设,启动滨江城镇规划编制,促进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 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美丽公园城市,建设生活品质之城。 (三)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格 局 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城市,潜力在农村,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 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持续推进 13
13 西部欢乐城”。做靓核心景区。加强品牌 IP 打造,丰富沉浸式、互动化游乐 业态,优化消费体验场景,全面提档升级乐和乐都。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讲好历史文化故事,促进松溉古镇内涵发展。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 景观品质和服务功能,扩大茶山竹海对外影响。支持石笋山景区改造提升。 启动汉东古城公园规划。做精乡村旅游。以泛黄瓜山片区为核心,推动乡村 旅游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 房、劳作变体验、产品变商品,打造“都市慢生活”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 做长消费链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办好文化旅 游惠民消费季和赏花季、采果季等节会活动,打造一批“有看头”的打卡胜 地、“有尝头”的永川味道、“有买头”的旅游商品、“有念头”的网红民 宿,让八方游客在永川体味欢乐、放松心情、滋养心灵。 产城融合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坚持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让永 川这座城市有产业、有支撑,有平台、有梦想,有品位、有未来。坚持以产 聚人兴城。始终把产业作为发展的根基,注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 融合,加大数字经济、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产业培 育力度,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凤凰湖产业园向南延伸、港桥产业园向北 拓展,力争新拓展园区面积 4 平方公里,实现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园区带动 城市拓展。坚持以城留人促产。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 提升商贸、教育、医疗、娱乐、居住等功能配套,加强美丽园区、美丽厂区 建设,启动滨江城镇规划编制,促进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 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美丽公园城市,建设生活品质之城。 (三)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格 局 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城市,潜力在农村,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 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持续推进
城市提升工作,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统筹 老城、新城、科技生态新城发展。实施三年提质改造计划,加强对老城历史 建筑、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的保护利用,推进“三河汇碧+北山公园”片区改 造提升,让老城区更有烟火气、书香味、岁月感。用好用活存量空间,完善 强化功能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区。加强科技生态新城基础 设施建设,创新开发运营模式,强化高端要素资源配置,打造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科技创新新平台、产业发展新园区、智慧城市新高地、生态城市新典 范,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突出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推动街道创生、里巷更新、商业活化,改造 老旧小区100个,加装电梯60部,提升同文里、书院巷等老马路、老街巷10 个。实施供水设施改造和管道直饮水覆盖5000户。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新增两网融合示范点100个,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开展物业 管理专项整治,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增绿添园”和“绿道”建设,加快推进望城公园、桃花山公 园建设,新建小游园、小憩园、小公园18个,实施坡坎崖壁绿化美化建设11 处,新增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深化“大城三管”, 强化“马路办公”,推动城区缓堵促畅,规范街面停车秩序,优化名豪一重 医附属永川医院片区交通组织,完成路平整治7万平方米,以“小切口”服 务“大民生”,让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实施交通强区计划, 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永川至重庆中心城区东西快速物流通道、 永川至重庆中心城区市域铁路,加快推动永川城区至港桥产业园南北快速通 道前期工作,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开工建设永川至自贡高速、500KV输变电 站、白沙水库、城区四水厂,启动成渝高速、和平水库等项目改扩建,推进 渝昆高铁、江泸北线高速、永津永壁高速、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建设, 建成白鹤滩至江苏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永川段,扎实做好成渝铁路扩 14
14 城市提升工作,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统筹 老城、新城、科技生态新城发展。实施三年提质改造计划,加强对老城历史 建筑、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的保护利用,推进“三河汇碧+北山公园”片区改 造提升,让老城区更有烟火气、书香味、岁月感。用好用活存量空间,完善 强化功能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区。加强科技生态新城基础 设施建设,创新开发运营模式,强化高端要素资源配置,打造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科技创新新平台、产业发展新园区、智慧城市新高地、生态城市新典 范,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突出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推动街道创生、里巷更新、商业活化,改造 老旧小区 100 个,加装电梯 60 部,提升同文里、书院巷等老马路、老街巷 10 个。实施供水设施改造和管道直饮水覆盖 5000 户。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新增两网融合示范点 100 个,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40%。开展物业 管理专项整治,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增绿添园”和“绿道”建设,加快推进望城公园、桃花山公 园建设,新建小游园、小憩园、小公园 18 个,实施坡坎崖壁绿化美化建设 11 处,新增绿化面积 70 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深化“大城三管”, 强化“马路办公”,推动城区缓堵促畅,规范街面停车秩序,优化名豪—重 医附属永川医院片区交通组织,完成路平整治 7 万平方米,以“小切口”服 务“大民生”,让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实施交通强区计划, 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永川至重庆中心城区东西快速物流通道、 永川至重庆中心城区市域铁路,加快推动永川城区至港桥产业园南北快速通 道前期工作,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开工建设永川至自贡高速、500KV 输变电 站、白沙水库、城区四水厂,启动成渝高速、和平水库等项目改扩建,推进 渝昆高铁、江泸北线高速、永津永璧高速、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建设, 建成白鹤滩至江苏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永川段,扎实做好成渝铁路扩
能、永川港、长征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城市配套发展能力。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 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新增茶叶种植面积5000 亩,稳定食用菌栽培规模,发展壮大名优茶、食用菌、特色水果、调味品作 物等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泸永江区域优质茶叶、晚熟龙眼荔枝、花椒产业带, 提升永川秀芽、永川豆豉品牌竞争力。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好泛黄瓜 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十里原乡现代农业产业园,由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处 处兴”“全域兴”。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抓好“米袋子”“莱篮 子”建设,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千 年良田”工程,集中连片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9万亩,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 进城工程,让更多农产品走出乡村、拥抱市场。全面加强乡村建设。实施场 镇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管线路网、给排水设施、教育医疗、农贸市场等 服务配套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60公里, 完成农村改厕1500户,实施天然气入户4000户,建设清洁示范院落200个, 改造农村供水管网40公里。持续推动卫生镇、美丽场镇、美丽家园创建,让 群众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悠悠乡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壮大镇域经济。引导镇街因地制宜、特色 发展,促进三教镇、板桥镇和三教产业园融合发展,推动朱沱镇、松溉镇和 港桥产业园一体化发展,打造沿江经济示范带,提升镇域经济支撑力。创新 融合机制。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9大类25项改革试点。审慎开 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大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开发利用力度。建立进城落 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促进农业人口转移。搭建城中村改 造合作平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 设施一体化。扩面推进“三变”改革,加快“三社”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增 15
15 能、永川港、长征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城市配套发展能力。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 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新增茶叶种植面积 5000 亩,稳定食用菌栽培规模,发展壮大名优茶、食用菌、特色水果、调味品作 物等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泸永江区域优质茶叶、晚熟龙眼荔枝、花椒产业带, 提升永川秀芽、永川豆豉品牌竞争力。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好泛黄瓜 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十里原乡现代农业产业园,由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处 处兴”“全域兴”。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抓好“米袋子”“菜篮 子”建设,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千 年良田”工程,集中连片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9 万亩,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 进城工程,让更多农产品走出乡村、拥抱市场。全面加强乡村建设。实施场 镇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管线路网、给排水设施、教育医疗、农贸市场等 服务配套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60 公里, 完成农村改厕 1500 户,实施天然气入户 4000 户,建设清洁示范院落 200 个, 改造农村供水管网 40 公里。持续推动卫生镇、美丽场镇、美丽家园创建,让 群众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悠悠乡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壮大镇域经济。引导镇街因地制宜、特色 发展,促进三教镇、板桥镇和三教产业园融合发展,推动朱沱镇、松溉镇和 港桥产业园一体化发展,打造沿江经济示范带,提升镇域经济支撑力。创新 融合机制。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9 大类 25 项改革试点。审慎开 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大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开发利用力度。建立进城落 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促进农业人口转移。搭建城中村改 造合作平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 设施一体化。扩面推进“三变”改革,加快“三社”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