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民收入。抓实有效衔接。深化“万企兴万村”活动,发挥乡村振兴帮扶 团作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 更上一层楼。鼓励人才下乡。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区管镇用、下沉到村”机 制,积极外引回引各类人才来永或返乡创业,让更多“田秀才”“土专家” “农创客”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实施开放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区域性开放高地 开放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必须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 改革推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 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提升开放通道能级。畅通东西南北“四向” 通道、推动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 通道、渝满俄班列,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 等,让更多永川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完善开放平台体系。封关运行永川 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验 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作用,打造全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进出口加工基地、 服务贸易示范基地。推进重庆(国家)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积极创 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推动中德产业园、中新互联互通合作项目特色发展, 构建多元化国际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抢抓RCEP生效机遇,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新增外贸主体 20家,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加强毗邻地 区合作。编制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和三年工作计划,加快推动川 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更加全面推动创新。高水平建设永川国家高新区。聚焦“高”“新”定 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高新区实体化、一体化运行,促进高新 区和园区深度融合,更好发挥高新区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启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规上企业研发 16
16 加农民收入。抓实有效衔接。深化“万企兴万村”活动,发挥乡村振兴帮扶 团作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 更上一层楼。鼓励人才下乡。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区管镇用、下沉到村”机 制,积极外引回引各类人才来永或返乡创业,让更多“田秀才”“土专家” “农创客”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实施开放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区域性开放高地 开放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必须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 改革推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 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提升开放通道能级。畅通东西南北“四向” 通道、推动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 通道、渝满俄班列,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 等,让更多永川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完善开放平台体系。封关运行永川 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验 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作用,打造全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进出口加工基地、 服务贸易示范基地。推进重庆(国家)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积极创 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推动中德产业园、中新互联互通合作项目特色发展, 构建多元化国际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抢抓 RCEP 生效机遇,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新增外贸主体 20 家,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 55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2.1 亿美元。加强毗邻地 区合作。编制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和三年工作计划,加快推动川 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更加全面推动创新。高水平建设永川国家高新区。聚焦“高”“新”定 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高新区实体化、一体化运行,促进高新 区和园区深度融合,更好发挥高新区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启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规上企业研发
机构倍增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 企业10家,规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35%以上。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 创新源头作用。支持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茶研所、特作所发展,支 持职业院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加快推进西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院、重庆绿色 电池研究院建设。加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永布局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引进 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新型研发机构6家。支持产业链核心企 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对接,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 室、变为新动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开展科技人员兴 园兴企兴乡村活动,让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做大做响“永创汇”品牌,办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峰会,让 更多优秀人才在永川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体现。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争取市级审批权限向高 新区下放,扩大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范围,发布“零跑腿”清单,更大 力度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提质扩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审慎包容柔性执法,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强化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持续开展机关干部进企业“四帮一体验”活动,推行园区“管家式”服务,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深化土地资源利用改革。构建“以亩产论英雄” 机制,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探索协商分割或整宗收购处置闲置低效用 地,推动集约节约高效用地。稳妥实施委托用地审批权改革试点。深化投融 资改革。建立政府投融资决策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投融资决策水平。创新投 融资模式,拓展资产证券化、公募REITs等权益类筹资渠道。优化政府债务 结构,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多渠道化解政府债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 预算收入统筹力度,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执 行和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约束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 年行动任务,实施国企改革重组,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AA+信用评级, 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持续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 17
17 机构倍增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 200 家、高新技术企业 30 家、“专精特新” 企业 10 家,规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 35%以上。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 创新源头作用。支持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茶研所、特作所发展,支 持职业院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加快推进西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院、重庆绿色 电池研究院建设。加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永布局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引进 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 10 个、新型研发机构 6 家。支持产业链核心企 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对接,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 室、变为新动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开展科技人员兴 园兴企兴乡村活动,让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做大做响“永创汇”品牌,办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峰会,让 更多优秀人才在永川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体现。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争取市级审批权限向高 新区下放,扩大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范围,发布“零跑腿”清单,更大 力度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提质扩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审慎包容柔性执法,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强化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持续开展机关干部进企业“四帮一体验”活动,推行园区“管家式”服务,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深化土地资源利用改革。构建“以亩产论英雄” 机制,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探索协商分割或整宗收购处置闲置低效用 地,推动集约节约高效用地。稳妥实施委托用地审批权改革试点。深化投融 资改革。建立政府投融资决策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投融资决策水平。创新投 融资模式,拓展资产证券化、公募 REITs 等权益类筹资渠道。优化政府债务 结构,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多渠道化解政府债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 预算收入统筹力度,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执 行和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约束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 年行动任务,实施国企改革重组,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 AA+信用评级, 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持续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
(五)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永川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高品质生活的成色,必须学好用好“两山 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有序做好“双碳”工作。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制定实施重点领 域碳排放碳达峰实施方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用地结构。采取关停淘汰、限期整改、技术提升、节能改造等措施,引导“两 高”项目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强化“三线一单”约束,统筹做 好能耗管控和能源保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构建绿 色低碳产业体系。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优先保障 和推进低能耗高产出、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项目。鼓励和引导重点用能企业 加大节能增效力度,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 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和钢结 构住宅,加大智能制造、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在工程建设的应用,稳妥开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加快构建绿色用能体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开 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鼓励群众绿色出行,让 低碳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永川天更蓝、地 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河长制,持续抓好临江 河流域管护,完成大陆溪流域湾凼段整治,推动“三排、三乱、三率”等问 题整改。启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建设, 推行城镇排水设施“厂网一体化”管理,完善城镇污水溢流应急设施,强化 流域源水补给和生态修复,不断保护改善水环境。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固 定污染源总量控制试点,抓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控,实施北山片区空气污 染专项治理,强化工业、交通、扬尘等领域污染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到315天以上。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调查、管控、治理和修复, 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减量增效50万亩次。完成临江河、来 18
18 (五)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永川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高品质生活的成色,必须学好用好“两山 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有序做好“双碳”工作。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制定实施重点领 域碳排放碳达峰实施方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用地结构。采取关停淘汰、限期整改、技术提升、节能改造等措施,引导“两 高”项目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强化“三线一单”约束,统筹做 好能耗管控和能源保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构建绿 色低碳产业体系。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优先保障 和推进低能耗高产出、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项目。鼓励和引导重点用能企业 加大节能增效力度,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 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和钢结 构住宅,加大智能制造、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在工程建设的应用,稳妥开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加快构建绿色用能体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开 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鼓励群众绿色出行,让 低碳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永川天更蓝、地 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河长制,持续抓好临江 河流域管护,完成大陆溪流域湾凼段整治,推动“三排、三乱、三率”等问 题整改。启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建设, 推行城镇排水设施“厂网一体化”管理,完善城镇污水溢流应急设施,强化 流域源水补给和生态修复,不断保护改善水环境。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固 定污染源总量控制试点,抓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控,实施北山片区空气污 染专项治理,强化工业、交通、扬尘等领域污染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到 315 天以上。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调查、管控、治理和修复, 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减量增效 50 万亩次。完成临江河、来
苏河等流域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启动静脉产业园环保示范基地建 设。创建“无废城市”。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 统治理,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长江上游永川段珍稀特有鱼类、 茶山竹海等自然保护地保护。持续做好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卫片执法、“绿 盾”行动等反馈问题整改。强化生态系统修复。落实林长制,探索“林区警 长制”,扎实开展森林资源“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关闭煤矿环境 治理,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32个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两 岸青山·千里林带”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陡坡、重要水源地、污 染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新增营造林2万亩。不断提高区树、区花种植覆盖率, 彰显永川“桢楠独秀、海棠飘香”城市魅力。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永川 高质量发展是群众看得见的发展,高品质生活是群众满意的生活,必须 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实 到千家万户。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注重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 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加大企 业稳岗减负政策落实力度,分类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 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000人,新增创业 市场主体1.1万户、城镇就业2.4万人。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加强网 约车、外卖、快递劳务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和劳动权益保障。健全社会保 障体系。全面推行全民参保计划,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持续开展爱心养老“助 餐、助浴、助医”活动,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200户以上,支持老龄组织发 展和关工委建设,规划建设老年大学,加快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深化“一 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加强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基本生 活兜底,大力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福利事业,让每一名身处困 19
19 苏河等流域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启动静脉产业园环保示范基地建 设。创建“无废城市”。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 统治理,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长江上游永川段珍稀特有鱼类、 茶山竹海等自然保护地保护。持续做好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卫片执法、“绿 盾”行动等反馈问题整改。强化生态系统修复。落实林长制,探索“林区警 长制”,扎实开展森林资源“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关闭煤矿环境 治理,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 32 个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两 岸青山·千里林带”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陡坡、重要水源地、污 染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新增营造林 2 万亩。不断提高区树、区花种植覆盖率, 彰显永川“桢楠独秀、海棠飘香”城市魅力。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永川 高质量发展是群众看得见的发展,高品质生活是群众满意的生活,必须 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实 到千家万户。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注重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 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加大企 业稳岗减负政策落实力度,分类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 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8000 人,新增创业 市场主体 1.1 万户、城镇就业 2.4 万人。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加强网 约车、外卖、快递劳务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和劳动权益保障。健全社会保 障体系。全面推行全民参保计划,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持续开展爱心养老“助 餐、助浴、助医”活动,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 200 户以上,支持老龄组织发 展和关工委建设,规划建设老年大学,加快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深化“一 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加强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基本生 活兜底,大力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福利事业,让每一名身处困
境者都能得到制度性保障。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 劳五育并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强小区配 套幼儿园治理,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稳步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学前 教育普惠率达到85%以上,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建成投用文昌中学、萱花中学新校区、红旗小学新校区,推进 永川五中、北山中学改扩建,开工建设旺龙湖小学,规划建设子庄中学。扩 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加强师资有序流动,创 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示范提质发展。支持永 川中学打造全市一流高中、其他区属高中打造特色学校,支持枫叶国际学校 加快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近视防控。认真 贯彻“双减”政策要求,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绽放自我。 打造重庆医学副中心。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民群众高品 质生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支持区中医院与江苏省中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 疗中心。推动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区儿童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建成 渝西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中新国际肿瘤医院(二期)、重庆血液中心永 川分中心、渝西精神卫生传染病救治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区 人民医院、区中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三通”建设,构建紧密型区域“医 共体”,持续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走深走实。 实施健康中国永川行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健康城市示范区。推 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推动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体育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文化强区。提质扩面文明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扎实开展礼让斑 马线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永川处处呈现文明景象。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启动 美术馆、科技馆建设,提档升级群众文化艺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繁荣文艺 20
20 境者都能得到制度性保障。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 劳五育并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强小区配 套幼儿园治理,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3 所,稳步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学前 教育普惠率达到 85%以上,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建成投用文昌中学、萱花中学新校区、红旗小学新校区,推进 永川五中、北山中学改扩建,开工建设旺龙湖小学,规划建设子庄中学。扩 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加强师资有序流动,创 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示范提质发展。支持永 川中学打造全市一流高中、其他区属高中打造特色学校,支持枫叶国际学校 加快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近视防控。认真 贯彻“双减”政策要求,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绽放自我。 打造重庆医学副中心。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民群众高品 质生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支持区中医院与江苏省中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 疗中心。推动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区儿童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建成 渝西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中新国际肿瘤医院(二期)、重庆血液中心永 川分中心、渝西精神卫生传染病救治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区 人民医院、区中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三通”建设,构建紧密型区域“医 共体”,持续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走深走实。 实施健康中国永川行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健康城市示范区。推 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推动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体育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文化强区。提质扩面文明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扎实开展礼让斑 马线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永川处处呈现文明景象。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启动 美术馆、科技馆建设,提档升级群众文化艺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繁荣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