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高一阶段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鳯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考试科目填 涂在答题卡、纸的指定位置。 2.单选题(含第1-4题、7-15题、2024题,共18个单选题,计54分)每小题选 出答橐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冷后再 涂其它答隶标号。答隶不能写在试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色签字笔作答,答必须按题号(第5、6、16、17 18、19、25题,计%分)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请先划掉 原来的答蒙,再写上新的答案。 4.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洁冷,书写欠工整、卷面不整洁不清晰的酌情扣分。 5.考试结東,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自己保管。 第工卷(共50分)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见证。作为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城性 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就、分等级墓 地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玉器,实证了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城史前 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②1936年施昕更先生对良渚遗址的发掘,代表良渚文化研究的开端。1959年,良渚文 化才被命名。良渚玉器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发现,但直到1973年江苏昊县草鞋山遗址发 攝,玉琮、玉璧和良渚陶器一起出土,大家才意识到这些五器可能是4000年前的。而对良 渚文化的认知真正达到新高度,是从上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的。1986年我们第一次在反山 发掘到良渚贵族大墓,精美的玉器将我们带回5000年前神王的世界;1987年瑶山的发掘, 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及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1992年莫角山遣址发掘,那片夯筑 考究的沙土广场让我们相信这里就是王者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2006年葡萄村庄下的那 片石头,开启了我们寻找王城的大门,2007年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当11 月最终发现南城揞时,这座被历史泥沙淹没了4000多年的王城,就真的在我们脚下。 ③从2009年彭公岗公岭水坝发现起,我们的视野被引到距良渚古城十几公里外的苕溪 上游,开始对古城外围治水工程调查研究,至2015年初步搞清水坝的分布、年代与堆筑情 况。现已发现的11条水坝在古城上游西北部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利体系,具有防洪、运 输和灌溉等綜合功能。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統,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統,直
2018 级高一阶段性考试二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考试科目填 涂在答题卡、纸的指定位置。 2.单选题(含第 1—4 题、7—15 题、20—24 题,共 18 个单选题,计 54 分)每小题选 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按题号(第 5、6、16、17、 18、19、25 题,计 96 分)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请先划掉 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 4.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洁净,书写欠工整、卷面不整洁不清晰的酌情扣分。 5.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自己保管。 第Ⅰ卷(共 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 5000 年文明史的见证。作为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 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 地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玉器,实证了 5000 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 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②1936 年施昕更先生对良渚遗址的发掘,代表良渚文化研究的开端。1959 年,良渚文 化才被命名。良渚玉器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发现,但直到 1973 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发 掘,玉琮、玉璧和良渚陶器一起出土,大家才意识到这些玉器可能是 4000 年前的。而对良 渚文化的认知真正达到新高度,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晚期开始的。1986 年我们第一次在反山 发掘到良渚贵族大墓,精美的玉器将我们带回 5000 年前神王的世界;1987 年瑶山的发掘, 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及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1992 年莫角山遗址发掘,那片夯筑 考究的沙土广场让我们相信这里就是王者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2006 年葡萄畈村庄下的那 片石头,开启了我们寻找王城的大门,2007 年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当 11 月最终发现南城墙时,这座被历史泥沙淹没了 4000 多年的王城,就真的在我们脚下。 ③从 2009 年彭公岗公岭水坝发现起,我们的视野被引到距良渚古城十几公里外的苕溪 上游,开始对古城外围治水工程调查研究,至 2015 年初步搞清水坝的分布、年代与堆筑情 况。现已发现的 11 条水坝在古城上游西北部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利体系,具有防洪、运 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直
接保护了当年王城外國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城。在2015年老虎岭的发掘现场,我们选其中 一条水坝,利用当地百姓取土破坏的剖面进行铲刮,其草泥堆筑的方式在今天依然可以 见到。 ④独特的玉器是良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代表,反映了一个以神权为紐带的文 明模式。着名的神徽图業在整个太湖流域非常一致,有着类似标准化的制作工艺,这说明 在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着统一的信仰崇拜,而良渚玉器系统的产生, 主要体现了巫师和神权的力量。 ⑤良渚玉琮经历了从圃到方、鼻线加高的演变过程。玉琮后来被用到天圃地方一一一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中,实际是用了良渚五器后期的概念,而良渚平期的圃形 玉琮,主要还是一个神像載体的概念。在稍晚的龙山时代,陶寺遣址的玉器显然也受到良 渚玉琮的彩响。从殷墟妇好墓到金沙遣址,都有玉琮发现,都与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着千丝 万缕的关系。 ⑥5000年前是一个平台,世界各地陆续进入平期国家阶段。古埃及、苏美尔及古印度 都在这个时间形成王国阶段,现在我们也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文化。从水坝修建的工 程量、五器雕琢的精綱度与墓葬的等级分化,都可证明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程度不低于其 他文明。 (摘编自刘斌《良渚:5000年文明并不遥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考古发现看,良渚文化是史前稻作农业高度发展的有力证明,体现了早期国家特 征 B对良渚遗址的发据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近30年来进展明显加快 C.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11条水坝组成,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良渚玉器中神徽图案的一致,表明良渚文化同处一个神权文明,有统一的信仰祟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交代了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文 明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总领全文。 B第②⑨段概述了良渚遗址及古城外围治水工程的发据过程,从1986年开始,到2015 年发据工作基本结束,条理清晰。 C.第④⑥段从良渚玉器切入,揭示了良渚文化属于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并 以玉琼为例说明其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影响。 D第⑥段同文章开头相呼应,收束全文,将良渚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肯定了它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87年瑶山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和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基地,此项发现让 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良渚社会的等级分化。 B.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在当时保护了王城外围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功能强大,其 草衰泥的堆筑方式直到今天仍被采用
接保护了当年王城外围 100 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在 2015 年老虎岭的发掘现场,我们选其中 一条水坝,利用当地百姓取土破坏的剖面进行铲刮,其草裹泥堆筑的方式在今天依然可以 见到。 ④独特的玉器是良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代表,反映了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文 明模式。著名的神徽图案在整个太湖流域非常一致,有着类似标准化的制作工艺,这说明 在距今 5000 年左右,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着统一的信仰崇拜,而良渚玉器系统的产生, 主要体现了巫师和神权的力量。 ⑤良渚玉琮经历了从圆到方、鼻线加高的演变过程。玉琮后来被用到天圆地方―――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中,实际是用了良渚玉器后期的概念,而良渚早期的圆形 玉琮,主要还是一个神像载体的概念。在稍晚的龙山时代,陶寺遗址的玉器显然也受到良 渚玉琮的影响。从殷墟妇好墓到金沙遗址,都有玉琮发现,都与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着千丝 万缕的关系。 ⑥5000 年前是一个平台,世界各地陆续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古埃及、苏美尔及古印度 都在这个时间形成王国阶段,现在我们也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文化。从水坝修建的工 程量、玉器雕琢的精细度与墓葬的等级分化,都可证明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程度不低于其 他文明。 (摘编自刘斌《良渚:5000 年文明并不遥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考古发现看,良渚文化是史前稻作农业高度发展的有力证明,体现了早期国家特 征。 B.对良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过程,近 30 年来进展明显加快。 C.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 11 条水坝组成,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良渚玉器中神徽图案的一致,表明良渚文化同处一个神权文明,有统一的信仰祟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交代了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 5000 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文 明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总领全文。 B.第②③段概述了良渚遗址及古城外围治水工程的发掘过程,从 1936 年开始,到 2015 年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条理清晰。 C.第④⑤段从良渚玉器切入,揭示了良渚文化属于一个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并 以玉琮为例说明其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影响。 D.第⑥段同文章开头相呼应,收束全文,将良渚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肯定了它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1987 年瑶山发掘第一次发现了良渚人的祭坛和埋在祭坛上的贵族墓地,此项发现让 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良渚社会的等级分化。 B.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在当时保护了王城外围 100 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功能强大,其 草裹泥的堆筑方式直到今天仍被采用
C.良渚早期的圆形玉琮是一个神像的载体,后来因与其他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发生演 变,形状变方,鼻线加高,承载的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D.与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印度相比,我国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在5000年前形成王国的实 证,而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军号 中志远 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 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 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 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 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千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军号是德国的,铜的,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 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暴动 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 似的追着阿责,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 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 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紅军的淳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潮江……号兵 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 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造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 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①号声鸣咽,号声嘹亮……红 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剛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膏行进在草 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 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鳴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 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望, 军旗变成一个小点。 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 扔拌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草坪。 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仲出
C.良渚早期的圆形玉琮是一个神像的载体,后来因与其他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发生演 变,形状变方,鼻线加高,承载的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D.与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印度相比,我国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在 5000 年前形成王国的实 证,而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军 号 申志远 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 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 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 19 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 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 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 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暴动 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 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 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 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号兵 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 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 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①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 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在草 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 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 事…… 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望, 军旗变成一个小点。 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 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草坪。 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仲出一
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根本摘不下来 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耪止了,他听到了自已的心跳声… 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②号 声嘹亮,号声鳴咽… 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号声 吗?一瞬间,他的眼晴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紅色的湘江走来,他睁 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 战友们看到军号… 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堰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高高 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奔… 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 去 (选自2018年第4期《北方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 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 B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恪守 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 C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陷沼 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 D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队伍走 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5分) 6.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一: 2016年12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一《全民阔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 首次明确全民阅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 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民 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 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功能,意 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
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根本摘不下来, 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②号 声嘹亮,号声鸣咽…… 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号声 吗?一瞬间,他的眼晴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江走来,他睁 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 战友们看到军号…… 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高高 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 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 去…… (选自 2018 年第 4 期《北方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 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 B.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恪守 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 C.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陷沼 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 D.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队伍走 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5 分) 6.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 材料一: 2016 年 12 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 首次明确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 年 3 月 1 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 年 1 月 1 日,公共图书 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民 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 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功能,意 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
地方政府把全民闼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 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范、孙嘉晴《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采公布,我国 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2017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闼读量为3.3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五山介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 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贵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妤后,要进一步激活农家 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在短板,全社 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 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 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 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行间丈量世界 魏五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 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计划的读书 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三: 自“开展全民闼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经过 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一中国困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科 教频道强强联合,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 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至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300余名各学科知名 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10道专业评审程序,才能从40余万种 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0.000%。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 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 动力,出版社紛紛國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建立精品出版 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闼读的风向标,正在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 质量的阅诀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
地方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 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范、孙嘉靖《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 月 18 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我国 城镇成年居民 2017 年的图书阅读率为 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 49.3%;2017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5.83 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3.35 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 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农家 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在短板,全社 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 声较高,2017 年有 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 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 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行间丈量世界。 魏玉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 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计划的读书 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三: 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经过 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科 教频道强强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 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至 2018 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 5 届,共有 300 余名各学科知名 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 10 道专业评审程序,才能从 40 余万种 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 0.00007%。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一 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 动力,出版社纷纷围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建立精品出版 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阅读的风向标,正在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 质量的阅读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