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134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同胞剥离蔽塞/能护所创痛痍满目 B.进发蹦跳居中阻击手佝偻楼骨铭心 C.颔联偷墨虔诚潜台词恐吓荷枪实弹 D.颤抖悔粘贴/占使宜下/踏歌而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怀柔昏愤鸡尾酒嬉皮笑脸 B.廓清聪慧联锁店积羽沉舟 C.貌像揪心唱双簧前赴后继 D.陌路惊悚霓虹灯放任自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 全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天,满目都是萧条景象:野草与树木, 着百年洪荒的味道;件 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标准备受诟病,记者对目前智能子机市场展开了 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 苹果”一家 A.宜人弥散不止 B.宜人弥漫不止 C.恰人弥散不只 D.怡人弥漫不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挥酒自如的风度博得了岛内明论的好感 给台湾主流媒体及各界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秦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便利,基础设缩完善,政策优惠,已成为国内外 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兴业的首善之区 C3月20日下午2点,贝克汉胡来到北京二中,在观看了该校足球队于刀小试之后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
场献技,其精彩表演让在场师生大饱眼福 D.莫言坦言,他获奖后一直冷眼旁观这段时同发生的一切,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 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清明假期期间,上海泗径塘、洞径港部分水域发现大量死鱼漂浮,日前,松江公布初 步调查结果:可以肯定的是可能因信徒集中放生所致 B.2013亚冠联赛小组赛第四轮广州恒大客场对阵春国球队蒙通联队,最终恒大客场4 比1战胜对手,基本定了小组出线 C.据古代文献记载,板蓝根能够治疗一些天行时毒、天行热毒之类的疾病,如SARs 甲型HINI流感等,它们都属于这类疾病。 D.“癌症村”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频紧出现,公益人土据此规划了中国的“癌症村“分布 图,“癌症村”247个,涵盖27个省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从理想型文化转向世俗型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 中,特别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里,出现了暇。闲暇作为一个杜会学范畴,是和工作 相对的,闲暇时间是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它属于现代中国都市生活中的社会时间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闲暇时间的出现,首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密切关 系;其次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劳动制度变化有关。如果我们把劳动时间和国暇时间加 以比较,可以发现,过去劳动时间比间暇时间更重要,但现在的情况似乎颠倒过来了,各 种公休日,已经使城市居民的间暇时间大量增加。过去工作是中心,好好休息是为了更好 地工作。如今努力工作,好好休息,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量闲眠时间的出现,在 改变我们的生活节奏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在闲 时间里,除了饮食起居及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时间已经被娱乐活动所主宰。和具有宗 教传统的其他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世俗的现世精神很自然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体间 性的文化活动。 但当闲暇时间占据重要位置时,一种时间的压力也就形成了。这是一种心理的时间 压力,它以物理时间表现出来。在一个时间紧迫无暇体间的状态下,人是不会有任何怎样 打发时同的疑问的。但当时间变得充裕而不知该如何度过时,时间就具有一种心理的压 力。我们看到,在中国文化中,一些人对所谓“找乐和乐”的文化动向深感不安,其实这 种现象的出现正是闻暇的时间压力的必然要求。于是,无种也作为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心 理现象应运而生。从个体角度说,无聊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种选择的要求,即通过对某种活 动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无种状态。心理学实验表明,感觉刺激剥夺的状态是一种其难 以思受的状态。这表明,如果人的心理机能在用暇时间里处于一种无事可做的状态,将是 十分确苦的。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闲暇的时间压力给群体甚至整个社会成员带来 的某种需求,某种把文化活动向休用娱乐方向转变的必然倾向。文化接受者(受众)对文 化生产的要求,已经完全不同于理想主义文化中那种激情的工具主义的文化,而是需要 更加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清费。因为国暇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充分的放松和享受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2页(共9页)
这样一来,时同的压力,就化成一种对消管行为类型的压力和强制,过去那种以 高为特征的文化,那种以精神的超越和痛总升华为标志的文化,显然己经不能作为基本 形态而存在。一言以蔽之,用眠的时间压力最终转化为对世俗性、消费主又和享乐主又的 需求 (节选自周宪著《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 6.关于“闲暇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L.闲暇时间是指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它在现代中国生活中的社会时间里已成为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B.科技发展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劳动制度变化,这两方面带来 了闲暇时间。 C.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相比,在过去是后者更重要,而现在的情况是前者变得更重要 D.闲暇时间大量增加,使我们的生活节奏随之改变,并由此导致了我们生活方式和观 念的改变。 7.关于用暇的时间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闲暇时间占据重要位置时,人们就产生了怎样打发时间的疑问,时间就具有了 种心理的压力 B.当时间变得充裕而不知该如何度过时,无聊作为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就应运 而生了。 C.闲眼的时间压力,给群体甚至整个社会成员带来的是游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消费需 求 D.闲暇时间的压力,使过去那种以精神的超越和痛感升华为标志的文化已基本没有 存在的必要。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闲暇时间里,人们已经完全被娱乐活动所主宰,世俗的现世精神把人们引向休闲 性的文化活动 B.出现所谓“找乐和逗乐”的文化动向,正是闲暇的时问压力的必然要求,人们没必要 对此感到不安 C.闲暇充分放松和享受的基本性质,决定了闲暇时间的压力,必然转化成一种对文化 消费行为类型的压力和强制。 D.随看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里出现了闲暇,这自然使人们抛弃了 过去那种以崇高为特征的文化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乐广,字理辅,南阳清阳人也。父方,参魏征西将军夏候玄军事广时年八岁,玄尝见 广在路,因呼与语,还谓方曰:“向见广神姿剂彻,当为名士,卿家虽赏,可今专学,必能兴 卿门户也。”方早卒,广孤贫,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家嗜欲,与 物无党。尤该论,每以约言析理,以质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3页(共9页)
民尝引广共该,自夕达旦,雅相饮把,叹曰:“我所不如也,“王或为州的史,闻广 为夏侯实所尚,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叶太尉,特太于舍人,书今卫项,朝 之省旧,与魏正始中诸名士该论,见广而奇之,曰:“自骨诸贤既没,常恐言将绝,而今 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边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战云雾而睹青天也。“王 材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城伞,累迁侍中、河由尹。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去为表。岳曰: 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迹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使成名笔。时人成云:“苦广不假 之笔,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 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 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荷顿 愈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登,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 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广与王行俱宅心事外,名重于时。 天下言风流者,谓王、乐为称首焉。 注:①钦:饮佩推杂②正始:年号 (《晋书·列传十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尝见广在路,因呼与语 语:交谈 B.以厌人之心 厌:满足 C.命诸子造焉 造:拜访 D.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让:责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物无竞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B.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 余船以次俱进 C.借又荐广于贾充 不拘于时,学于余 D.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 夜而出,见秦伯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乐广“性冲约”的一组是 ①寡嗜欲,与物无竞②自夕达旦,雅相钦③其所不知,默如也④此人之水镜 见之莹然,若云雾而睹青天也⑤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⑥广与王针俱宅心 事外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广幼年时,征西将军夏侯玄就对他非常赏识,曾告诚其父乐方,虽家境贫寒,但 仍应使其专心致力于学问 B.乐广先后受到装楷,王皮、贾充的推荐或任用,卫对其更是推崇,曾自嘲道,与乐 厂相比,自己废话太多。 C乐广曾与朋友饮酒,后朋友病倒。乐广就还原喝酒时的情景,并告知朋友其病倒原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4页(共9页)
因,朋友听后豁然明白,病情立刻消除 D.乐广宽厚待人,受时人赞管。凡是评论他人,首先称赞别人的长处:别人有过失 时,则尽量子以宽加,让其善恶自明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广孤贫,你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3分) 译式: (2)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4分) 译文 (3)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竞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峻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女也不爽,士式其行。 (《诗经》)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笑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受碳引》) (4)楚天干里清秋 。(辛弃族《水龙吟,登建康心亭》 竹杖芒胜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五、(12分) 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概括出“灰霾“形成的原因。(4分) 气象专家指出,灰霾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因为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学擦作用 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悉浮微的扩散稀 释。而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直运动受到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5页(共9页)